深度洛陽游 三十三歲就累死的北魏孝文帝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本篇為免費深度洛陽游的第095篇,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了達到遷都洛陽的目的,不得不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佯裝攻打南齊,這支由文武群臣貴族組成的隊伍從平城(山西大同)出發(fā)南下,到了洛陽。剛巧碰到足足下了一個月秋雨,到處道路泥濘,行軍非常困難。孝文帝裝作繼續(xù)南行的樣子,頭戴盔身披甲騎在馬上,下令繼續(xù)進軍。大臣們看到魏孝文帝這樣腸子都后悔了,貪生怕死的貴族大臣趕快出來阻攔,許多貴族大臣都說: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遷都洛陽,我們都愿意。就這樣魏孝文帝拓跋宏順利遷都洛陽。北魏政權的鮮卑族拓跋部原來活動于今東北大興安嶺一帶,后來逐漸向西南遷移。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盛樂(內(nèi)蒙和林格一爾)建魏,史稱北魏。北魏政權陸續(xù)征服北方的大部分游牧民族,與公元399年遷都平城,成為北方的最強勢力。隨著統(tǒng)治區(qū)域的增加,北魏統(tǒng)治者意識到,偏安一隅的都城平城控制全國非常困難,非常不方便,都城必須南遷,實行鮮卑與漢族同化,才能適應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上的需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志在大業(yè), 孝文帝遷都前后,先后下令禁斷鮮卑風俗、服制和語言,禁止同姓婚配。士民一律改穿漢服,朝廷上改用漢語,鮮卑復姓改為音近的漢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姓,其他一百多姓亦改姓漢姓。這次漢化過程是全方位的,不僅在語言、還有衣食住行?。在推行漢化的過程中孝文帝身體力行,無奈還是遇到層層阻力,困難重重。遷都洛陽后,第一任皇后因為拒絕說漢語、穿漢服,被拓跋宏廢了;第二任皇后耐不住寂寞,在宮中胡作非為,還給孝文帝戴綠帽子,最后被孝文帝處死。后宮不安生孝文帝能安生嗎?第一任太子元恂因為嫌天熱,不穿漢服,遭到責罵后又發(fā)動叛亂,被拓跋宏賜死。拓跋宏在遷都問題上,拓跋宏力排眾議,軟硬兼施,甚至不惜自編自演了一場冒雨“南征”鬧劇。遷都洛陽后,志在一統(tǒng)天下拓跋宏,多次御駕親征,都無功而返。太和二十三年(499)三月,拓跋宏再次強撐病體親征伐齊,四月,耗盡畢生精力的拓跋宏在取得馬圈城大捷后,因操勞過度,病入膏肓,抱憾而死。
拓跋宏,這位三十三歲文治武功的北魏孝文帝,永遠長眠于洛陽北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