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三個摧毀你靈魂的壞習慣。
能夠?qū)瓜麡O的不是積極,
而是專注;
能夠?qū)菇箲]的不是安慰,
而是具體。

一個缺乏智慧的時代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寬闊處發(fā)聲,在熱鬧街頭喊叫,在城門口,在城中發(fā)出言語,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褻慢人喜歡褻慢,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Proverbs 1:20-22)
我們的世界,信息越來越多,智慧卻越來越少。數(shù)據(jù)多了,準確性卻少了;刺激感多了,綜合性卻少了;干擾多了,安靜少了;論斷多了,默想少了;意見多了,研究少了;說的多了,聽的少了;瀏覽的多了,鑒賞的少了;娛樂多了,喜樂少了。
東西越來越多,我們卻越來越貧瘠。我們都感受到了。
每天,我們都被從四面八方襲來的信息炮彈暴擊。這個世界瞬息萬變、動蕩不已,到處是碎片化和偏激化的信息流,常常煽風點火,自相矛盾,讓人暈頭轉(zhuǎn)向,極度不適。每天都有一些人把我們的感官放在地上摩擦,讓我們感到辣眼睛、刺耳朵。每人都有個大喇叭,卻沒有一個人有過濾器。
我們的眼睛極度疲勞,大腦過度刺激,靈魂疲憊不堪。我們生活在認知危機之中。很難知道是否有什么消息是可靠的,我們接受了一個新常態(tài):選擇什么都信或什么都不信。抑或是選擇什么都不信,要么就只信自己——一個看似合乎邏輯的策略。然而,不幸的是,這種策略只會惡化我們的認知問題。
人們該如何在這樣的世界中繁榮發(fā)展?
人們該如何在一個愚昧蔓延且毫無停止跡象的世界中增強免疫力、變得健康?
jdt該如何在這樣一個越來越多的病人尋求治療的時代中成為智慧之子?
更好的信息獲取習慣
本書提出了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知識攝入和信息獲取的習慣。在這個信息時代——意見、言論、分歧和干擾都層出不窮,唯獨不見智慧——想要變得智慧,我們需要對我們所消耗的東西更加有分辨力。
我們需要攝入經(jīng)久不衰、值得信賴的智慧,而不是整日轟炸我們的、轉(zhuǎn)瞬即逝的、不可靠的信息。我們的知識攝入習慣應該有助于增長智慧,而不是招致愚昧。
你可能從小就知道“飲食金字塔”的概念,該學說于1992年被美國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旨在幫助人們摒棄只攝入油炸物、蘇打和糖分的錯誤飲食習慣,養(yǎng)成多吃谷物、水果、蔬菜的健康習慣。飲食金字塔對于健康飲食習慣提供了一個明智的、可視化的指導,為每種食物的份量提供建議,便于人們飲食均衡。
同理,我們需要相似的東西來指導我們的信息攝入。在每天如何駕馭過剩的信息方面我們需要指導,也需要一個排序的框架來排除噪音和整理我們混亂的文化光景。我們需要一個“智慧金字塔”。
但是,在我們?nèi)ソ鹱炙抢飳で髮嶋H的指導之前,
我們需要清楚我們哪里有問題,問題的根源是什么,我們怎么會到如此地步?
我們的精神和靈魂疾病
最近,我在和一群大學生談話時問了他們兩個問題:1.你們當中誰有智能手機?教室里的40位學生都舉了手。2.你們誰覺得智能手機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快樂、更健康?只有3個人舉了手。
95后,也就是被心理學家 Jean Twenge稱為“iGen"的一代,是靠手機活命的。但他們沒有變得更快樂。iGen們的生活里是無處不在的屏幕,信息,和社交媒體,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不斷上升的抑郁、孤獨、焦慮、失眠和自殺傾向的比例。
毫不夸張地說,iGen們正處于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的邊緣,Twenge寫道。她在2017年出版的《iGen》一書中組織了一項規(guī)模很大的調(diào)查來證明此觀點:為什么信息時代的孩子越長大越更少叛逆、更多包容、更不快樂,完全沒有做好成年的準備——以及這對我們其他人來說意味著什么。調(diào)查的標題不言而喻。
Twenge在她的書中展示了自2007年iPhone發(fā)布后的幾年里,iGen一族的心理健康問題爆發(fā)率是如何開始飆升的。當智能手機變得無處不在時,各種精神疾病的數(shù)據(jù)變得更加不容樂觀。這絕非巧合。?而且,不僅僅是iGen們深受數(shù)字時代的毒害,精神疾病正在所有年齡群中上升。
據(jù)Blue Cross Blue Shield在2018年公布的一項報告中顯示,自2013年來,被診斷為重度抑郁的美國人增長了33%。
盡管青少年的比例增長的是最快的,但是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在增長。這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抑郁癥現(xiàn)在是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一個主要病癥,全球有超過3億人都患有抑郁癥。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變得憂郁。據(jù)Gallup-Sharecare的“幸福指數(shù)”調(diào)查,2017年美國人的抑郁程度達到新高。有21個州的幸福指數(shù)都下降,9年來第一次沒有一個州的分數(shù)比上一年有明顯提高。
人們也越來越覺得孤獨。信諾公司的“2018年美國孤獨指數(shù)”發(fā)現(xiàn),接近一半(46%)的美國人經(jīng)常性的或間歇性的感到孤獨,95后和千禧一代的孤獨程度最高。孤獨“對死亡率的影響與每天吸15支煙的影響相同,使其比肥胖更危險,并日益被世界各國政府視為一種公共健康危機。”2017年,英國成為首個設立“孤獨部門”的政府,隨后出臺了一項耗資2180萬英鎊的綜合性“孤獨戰(zhàn)略”來應對危機。
我們在數(shù)字時代的文化病態(tài)是真實的,而且還在增長,有跡象表明它也在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在過去6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都在增長,但在2014年之后開始下降,目前仍在下降中——主要是由于自殺率和服藥過量率的上升。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全國調(diào)查和幸福指數(shù)是一回事,?生活在這種疾病環(huán)境中的日常實際體驗是另一回事。
社交媒體帶來的惡心、上癮、和其他病癥
我經(jīng)常感到不適。當我打開推特,看到一條條最新的惡毒謾罵、自以為是的咆哮和假冒偽善的道德綁架時,我感到惡心。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沉迷于玩手機——刷INS,點隨機鏈接,看比賽分數(shù)或者其他——我常常覺得自己靈魂出竅,迷失在一個數(shù)據(jù)兔子洞里。
甚至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桌上的手機還無數(shù)次在誘捕我。為什么?我該怎么停止這一切?我該怎么避免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白天時時刻刻在做的都是刷手機呢?這些問題很困擾我,可能也困擾你。
我感到的不適——也是大多數(shù)人感到的——與老虎機上癮類似。我們習慣于巴甫洛夫式的條件反射而不斷地往機器里投硬幣。推送通知的叮鈴聲和閃光會讓我們產(chǎn)生多巴胺,引誘我們持續(xù)上鉤,正如它們被設計的那樣。我們想看看是誰給我們發(fā)了信息,人們對我們的照片有什么評論,以及今天是什么激怒了這些暴民。這對我們來說是可怕的,我們知道,跟其他惡習——酒精、煙草、糖一樣——它是會使人上癮的。
我還經(jīng)歷了其他癥狀。我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在在瀏覽書籍,或者閱讀一本書的其中幾頁,一會就變成了維基百科上的內(nèi)容,一會又是這本書的幾頁,然后是Twitter,等等。此外,還有那些要求回復、沒完沒了的通知聲——來自短信、Facebook消息、Twitter、Instagram、WhatsApp、Slack、Voxer、MarcoPolo、Asana、LinkedIn、電子郵件和其他各種各樣的軟件——帶來的焦慮。這是一種逆流而上、止步不前的感覺。
這些病癥促使我寫了這本書。在自己經(jīng)歷過這種病癥并在他人身上看到它之后,我想要倡導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種在這個瘋狂的世界中保持理智、專注和正直的方式。?我希望我們在這個分散注意力的時代保持敏銳。但在用藥之前,我們必須首先了解疾病的成因。
三個讓我們生病的習慣
我們必須檢查我們?nèi)粘z入知識的習慣。它可能是有營養(yǎng)的,使我們變得明智和敏銳,更能抵御智力污染和精神折磨。但它也可能是有毒的,使我們變得愚蠢,更容易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謊言和陷阱的影響。
以下是在當今世界特別流行的三種不良的信息“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導致了我們生病。?接下來的三章將更深入地研究這些壞習慣,在這里只作簡要說明。
1.吃的太多
就像吃太多東西會讓我們生病一樣——胃痛、消化不良,甚至更糟——太多的信息也會讓我們生病。沒有什么比“信息過?!备荏w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特征了。.
有關于Bible的問題嗎? 谷歌一下,就會有成百上千的答案。需要一個如何安裝窗簾的視頻教程? YouTube上有各種各樣的。(相信我,我至少看了五個。) 尋找巴黎最好吃的羊角面包?試著搜索Yelp, TripAdvisor,或無數(shù)個其他給出意見的網(wǎng)站。
從理論上講,我們擁有龐大的信息庫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實際上,這往往會讓我們陷入癱瘓。即使谷歌的算法會對搜索結(jié)果進行排名,從海量的搜索結(jié)果中篩選也是令人不堪重負的。?例如,每個母嬰博主和嬰兒耳語專家對睡眠訓練都有不同的建議。你該信誰?誰的方法真正有效? 無所不知的互聯(lián)網(wǎng)承諾讓事情變得清晰,但往往只是讓事情變得復雜。
這是無限空間的問題。實體商店和社區(qū)受到限制:一個超市只能儲存這么多品牌的咖啡,一個家庭只會對感恩節(jié)做什么吃有如此多的意見——然而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任何這樣的限制。對于咖啡、感恩節(jié)食譜和其他任何東西,它提供的選擇都異常廣泛。重申一下,理論上來講,它號稱能解放人類,但實際上,它卻讓人深受磨難。如何在眾多未經(jīng)區(qū)分、未經(jīng)測試、未經(jīng)審查的用戶評論中選擇最佳方案呢?
網(wǎng)絡媒體的“無限空間”也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即“新聞”頻道必須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都找到內(nèi)容來填滿,從而降低了“新聞價值”(例如,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直播追車事件)。?在網(wǎng)絡上,不僅有對每日發(fā)生的最新“突發(fā)新聞”的內(nèi)容的期待,還有對點擊量的激烈競爭。
各類網(wǎng)站迫切地想要博得關注,就有動機使用煽動性的標題和其他伎倆,以任何必要的手段來收集夢寐以求的點擊量。結(jié)果導致其內(nèi)容往往是倉促的(對昨天的爭議進行熱議)、隨機的、魯莽的,甚至是扭曲的,只意圖引發(fā)短暫的爭議而不是帶來持久的智慧。
在競爭激烈的數(shù)字時代,信息“食物”并沒有變得更有營養(yǎng); 它正在轉(zhuǎn)向垃圾食品的方向。多力多滋和彩虹糖的點擊率永遠比菠菜高。所以我們踟躕在擺滿社交媒體零食和網(wǎng)絡垃圾食品的自助餐臺時,每天狼吞虎咽到暴飲暴食的地步。毋庸置疑,它正在讓我們生病。
2. 吃得太快
吃東西吃的太快,通常會有不良反應。不管快餐有多方便,它往往都不夠有營養(yǎng)。?大多數(shù)最好的食物,無論是營養(yǎng)價值還是整體味道,都是需要精心烹飪、細致品嘗的。食物是這樣,信息也是這樣。
我們生活在一個焦躁的時代。上個星期占據(jù)頭條的事件下個星期就被遺忘了。社交媒體在任何時候都喜歡#熱門話題,但沒有動力回頭關注上個月的社會難題,更不用說去年的了?;ヂ?lián)網(wǎng)是當下型的一種媒介。它的記憶是短暫的;它的形態(tài)在不斷變化。
在網(wǎng)絡上生活就要不斷地追趕別人:看大家在Facebook上爭相分享的文章,在某人的Instagram故事消失之前關注它。?如果你在20分鐘內(nèi)不回復朋友的短信,可能會危及你們的友誼。?如果你是一個“思想領袖”,而你沒有在社交媒體上針對白天發(fā)生的某個暴行發(fā)表評論,你可能會失去你KOL的地位。無論是熱門標題黨還是即時的推特帖子,速度快就是王道,管它有無營養(yǎng)。?
這樣的節(jié)奏使我們沒有時間進行批判性思考。當我們習慣于快速地從一條推文劃到另一條推文、從一個熱門劃到另一個熱門時,我們能做的只有略讀,根本不可能仔細地、批判性地閱讀。學者們發(fā)現(xiàn),我們從網(wǎng)上攝取的信息垃圾正在重塑我們的大腦,從而削弱了我們進行審慎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認知能力?!霸谝粋€推崇即時性、輕松性和效率至上的文化中,”倡導讀寫能力的瑪麗安·沃爾夫?qū)懙?,“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各個方面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使其面臨一個四面楚歌的境地。
這就是為什么“假新聞”、病毒式傳播的不實消息和陰謀論越來越成為問題的原因。太快了總會出錯。它使我們?nèi)菀妆诲e誤的報告所欺騙,并傳遞錯誤的信息。不僅僅是業(yè)余博主和Facebook發(fā)帖者容易受到影響。即使是社會上最受尊敬的專家和最神圣的機構(gòu),也容易因為評論或報道某事的速度過快而出錯。
如果《紐約時報》也陷入了網(wǎng)絡速度陷阱,所做的報道過于倉促、不夠準確,那么誰還值得信任呢? 如果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無法提供可靠的有關傳染病的動態(tài)和控制病毒的最佳方案,那么誰來提供呢? 久而久之,我們開始懷疑各種外來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導致我們轉(zhuǎn)向內(nèi)部,只相信自己——這就引出了我們的第三大不良飲食習慣。
3.只吃自己覺得好吃的東西
如果我們只吃我們喜歡的食物,我們大多數(shù)人會生病或死亡。我喜歡杏仁牛角面包和巧克力餅干(尤其是搭配一杯黑咖啡!),但只吃這些會讓我進醫(yī)院的。我們的信息飲食也是如此。我們可能會受到誘惑,只消費我們喜歡和偏愛的東西,但這會讓我們生病。可悲的是,這正是我們許多人在今天這個超個人主義、勇敢做自己的世界里所做的。
互聯(lián)網(wǎng)是圍繞著你建立起來的。谷歌搜索;社交媒體算法;Siri、Alexa、Netflix和Spotify的推薦;甚至連寫電子郵件時能幫你造句的智能輸入都是這樣: 所有這些都為你量身定做。理論上這是非常棒的,畢竟一個圍繞著你和你的個人偏好轉(zhuǎn)的世界有什么錯?
首先,當一切都圍繞著你和你的喜好轉(zhuǎn)時,只有你確切地知道什么對你有好處,才會是好的。但往往我們不知道。想想自己開披薩店的例子。你可以選擇任何你想要在披薩上加的材料:?辣蕃茄醬,香腸,意大利辣香腸,橄欖,紅洋蔥,大蒜,乳清干酪,馬蘇里拉奶酪,也許再淋上一些香蒜沙司。?只要你喜歡就行。?但以我的經(jīng)驗 (也許是我的手藝比較糟糕),“最適合我的披薩”幾乎總是以失望告終。
一般來說,如果我相信廚師的專業(yè)知識,讓真正有烹飪智慧的人做出我一定會喜歡的披薩,我會經(jīng)營得更好。如果總是由我來做我自己的披薩,我可能只會堅持我知道和我喜歡的口味,從不冒險進入新的烹飪領域或擴充我的口味。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每個人過的“自我”生活都是獨一無二、量身定制且完美策劃的,就很難找到與他人的共同點。我們開始失去共情的能力,無法與人溝通,因為他們對世界的經(jīng)歷——他們?yōu)g覽的新聞,他們的社交媒體動態(tài)等等,都與我們的不同,甚至是我們從未涉足過的。我們都生活在自己自制的媒體泡沫中,沒有哪兩個是相同的。
社會越來越分裂的部分原因是,當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一套“事實”、“專家”和背景偏見進入社會時,我們無法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因為每個人的信息飲食習慣都不同。當我們無法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時,我們就會進一步退回到個人主義的、自我參照的泡沫中,這不是一個助力智慧增長的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