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諜戰(zhàn),今年第一古裝爽劇
?


?
導演路陽端坐在監(jiān)視器前,看不見的鐘表指針繞著他轉了一圈又一圈。一聲“導演!”的呼喊從遠處飛來,將他從冥想中喚醒。
這一切被陳坤、白宇、俞灝明等演員盡收眼底。在古裝諜戰(zhàn)劇《風起隴西》的片場,他們見證了路陽對創(chuàng)作的投入與激情。
路陽2005年入行。今年4月,他帶著電視劇作品《風起隴西》重回觀眾視野。
?


?
20世紀80年代,路陽五六歲時,父親買來一套《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上面的只言片語成為他識字的開始。
路陽的少年歲月正值歷史劇與武俠的黃金期,生機盎然的文學和影視市場為他鋪平了通向那個神奇世界的道路。
?

?
1991年,電視劇《淮陰侯韓信》吸引了路陽的目光:“張豐毅老師演的韓信我印象特別深,他對歷史人物的刻畫特別真實,有很多普通人的色彩。”
路陽記得,這部劇對韓信成長歷程的刻畫很有意思,既有宏大敘事,也有細膩的筆觸與豐富的生活細節(jié)。
諸如此類的三國題材文藝作品激發(fā)了少年的好奇心。長大后,他試圖通過《三國志》《三國史話》等歷史著作,探尋那個時代的真實樣貌。
探索當中,夾藏在歷史縫隙里的懸案與謎題令路陽深深著迷。這些事件的主人公不曾被文藝之光所照耀,只身處于那些后人熟知的大人物、大事件身后。
?

??
再后來,路陽接觸到作家馬伯庸所著的三國題材小說,其中《風起隴西》給他帶來的體驗最為獨特。
“類似于一個讓那個時代有一點喘息的窗口期,”路陽這樣理解故事背景,“那是三國鼎立的局勢已經(jīng)形成,前三國時期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已經(jīng)隕落,各國人才都開始凋零的時期。”
在馬伯庸筆下,曹魏、蜀漢和東吳都因此獲得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更大的沖突正在這層平靜的表象下醞釀。路陽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看待三國的視角。
?

?
幾年前,小說《風起隴西》的版權方新麗找到路陽,他們原本希望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
出于對原著的了解以及在影視創(chuàng)作上的經(jīng)驗,路陽提議“這個題材其實挺適合做一個體量不太大,20集或20多集的劇”,以小人物的視角去呈現(xiàn)三國背景下的諜戰(zhàn)故事。
這次溝通之后,路陽重新投入到手頭的工作當中。大約半年后,新麗帶著完整的《風起隴西》電視劇劇本再次登門。
“編劇老師不僅保留了原作的內(nèi)核,即對那個時代的小人物的歌頌,以及他們對理想和夢想的堅持,而且進一步孵化了原作里的戲劇沖突,使張力增強?!?/p>
路陽認為,把書中原本分開的兩條主要人物線索交織在一起,形成更緊密的聯(lián)系和沖突,是劇本的另一大高明之處。經(jīng)過編劇的構建,全劇的敘事變得更為集中、緊湊。
?

?
合作確認時,路陽感到欣喜。而一旦項目正式啟動,他的情緒就立即沉靜下來,用審慎的態(tài)度推進工作。對于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于電影拍攝的問題,他做好了準備。
路陽從一開始就想得很透徹,電影和電視劇在形態(tài)、敘事方式、拍攝手法和制作生態(tài)上都不一樣,觀眾對它們的需求也有差別。
具體到拍攝層面,電視劇劇組的工作方式是三四個月要拍出24集,也就是900多分鐘的內(nèi)容,相當于拍了七八部電影,“所以整個工作思路要做一個大的調整”。
不過,這段歷程也令路陽收獲頗豐:“這是我第一次拍攝一個完全沒有自己參與編劇的故事,但我卻覺得有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p>
?

?
在影視中,敘事和信息的傳遞靠的是人物關系,而人物關系需要“抓手”,也就是戲劇性元素。編劇的留白為更多人物關系的產(chǎn)生制造了可能,路陽經(jīng)常跟主創(chuàng)和演員們討論,試圖挖掘文本以外的戲劇性元素,整個過程就像尋寶一樣有趣。
陳恭(陳坤飾演)、糜沖(王驍飾演)、郭剛(董子健飾演)三人的關系就是由此深化的。
主創(chuàng)們跳脫文本層面的設定,進一步挖掘陳恭這個打入敵人內(nèi)部的間諜的日常,人物關系的變化也在此間得以展現(xiàn),例如“糜沖死后,也許將來陳恭想到他,心中還是有一些寂寞”。
路陽透露:“我們會跟演員一起討論對人物的理解,然后他們把這些細節(jié)和情緒帶到表演中去,最終呈現(xiàn)出一種細致的感受?!?/p>
?

?

?

?
兩種創(chuàng)作體驗下來,路陽發(fā)覺他調動的大腦區(qū)域有所差別,“有一些是一樣的區(qū)域,但有一些區(qū)域是完全不同的”。
調動此前不太用到的區(qū)域時,路陽的關注點主要在創(chuàng)作本身。他希望能拍出一個有趣的故事,呈現(xiàn)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
“不光是我們的主角陳恭、荀詡(白宇飾演)、馮膺(聶遠飾演)這些主要人物,還有大量的小人物,有的小人物可能只出場了幾次。”
歷史觀和戲劇性是歷史劇創(chuàng)作必須注意的問題。相較歷史上的大人物和大事件,關于小人物生平的資料并不豐富。
?

?
創(chuàng)作《風起隴西》時,路陽的思路跟馬伯庸有相通之處,“首先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我們需要讓這個故事只能發(fā)生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從這一點看,馬伯庸的故事“甚至不完全只是虛構”。
在這個歷史時期,曹魏勢力最大、人口最多、資源最雄厚;東吳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許多地方未開化;蜀漢無論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處于劣勢。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要面對失去荊州以及夷陵之戰(zhàn)慘敗后,蜀漢國力驟降、人才凋零的巨大難題。為了讓蜀漢國運繼續(xù),他選擇主動出擊,向強大的曹魏發(fā)起北伐。
“實際上,諸葛亮發(fā)動第一次北伐的時機非常好。我們看歷史的話會知道,這是最接近勝利的一次,但正是因為這次失敗,他不得不讓主力部隊全部撤回蜀漢地區(qū)?!薄讹L起隴西》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

?
劇中,諸葛亮認為“諜戰(zhàn)乃諸戰(zhàn)之首”,情報被替換導致北伐失利后,他對下屬情報機關司聞曹展開內(nèi)部調查,試圖找到蜀漢內(nèi)部的情報漏洞。蜀漢反間諜專家與曹魏情報機構間軍司的暗戰(zhàn)也隨即展開。
基于不違背大歷史的原則,主創(chuàng)借助合理想象強化故事的戲劇沖突,豐盈劇中的人物。路陽指出:“他們所有的行動選擇,他們追隨的理念,都跟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所屬的陣營、所推崇和遵從的榜樣有關系?!?/p>
盡管相隔近18個世紀,但劇中人的生活體驗在很多層面上與當代人相似。他們也要為養(yǎng)家糊口而外出上班,并應對工作與生活中的社會關系。
“工作和生活其實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路陽說,“我們希望從各種細節(jié)入手,去放大人物和我們的共性,尋找他們在那個大時代里的一種有煙火氣的人物感覺?!?/p>
?

?
許多觀眾對劇中的職場元素津津樂道,有微博網(wǎng)友感嘆:“編劇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干過吧?分析會、牽頭、干貨、晨會,蜀國就是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呀!”
糜沖的“打工魂”就給青年編劇、三國歷史愛好者張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來,這個人物很有韌勁,他像現(xiàn)在的普通上班族一樣,為微小而尋常之事拼盡全力,“這正是底層小人物的真實狀態(tài)”。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物雖“小”,但都是高手,因此每個人的處境都很艱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女性也必定不是“弱茬”。例如柳瑩(楊穎飾演)和翟悅(孫怡飾演),路陽覺得她們強韌而有智慧,能給故事帶來更多變數(shù)。
?

?

?

?
為了使這些小人物豐滿起來,《風起隴西》也在風格、類型等外在層面下了功夫。
路陽告訴記者,主創(chuàng)開機前通過資料搜集、專家研討等準備工作,了解到當時蜀、魏兩地的真實風貌。最終,他們決定順著簡約而非繁復的大方向,設計全劇的影像、美術及造型。
不過,影視的目標不是百分百還原歷史,所以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藝術加工是必要且重要的,譬如光影的運用。
?

?
主創(chuàng)在資料中看到,漢代建筑的窗戶很小,室內(nèi)光線普遍較暗。這一特點顯然不適合本劇,因為許多戲劇沖突必須在室內(nèi)甚至夜晚發(fā)生,而三國時期底層老百姓家里是點不起燈的。
所以劇組一方面擴大窗戶,讓自然光或模擬自然光進入室內(nèi);另一方面借助燈的數(shù)量,體現(xiàn)人物身份,譬如李嚴(尹鑄勝飾演)府上的油燈和蠟燭就比馮膺家里多。
在整體觀感上,主創(chuàng)力求打通歷史與當代、虛構與現(xiàn)實,將諜戰(zhàn)、職場等元素更好地融合起來。路陽同時強調,這些元素全部是為刻畫人物而存在的,“是我們塑造人物和講述故事的手段”。
?

?
觀眾在劇中人身上也捕捉到幽默、狡黠、柔情等性格特征,正如路陽所言,他們不是一板一眼,而是具有內(nèi)外反差,“他們對待每個人的態(tài)度不一樣,但是又有內(nèi)心一以貫之的信念”。
在這些人物內(nèi)心以及不同人物之間,流淌著家國情、兄弟情、愛情等層次豐富的情感。按照路陽的理解,這些情感的表達有優(yōu)先級。
“他們的工作性質以及身份是間諜,背負著巨大的使命,所以家國情懷和任務目標的達成,一定是在第一層級的?!?/p>
特殊的時局也決定了他們面對敵人時,不止仇恨一種情感,“他們也會尊敬對手,認可對手的能力和價值,還有對手的精神”。
?

?
至于其他情感,大多數(shù)人物選擇隱忍。路陽覺得,他們也可能是沒有機會表達,或害怕表達之后招致更大的危險。
跟其他創(chuàng)作者相似,路陽很難從這些人物里選出自己最難忘的那一個。他打從心底覺得,他們個個都很有趣,絕不是功能性的符號或“工具人”而已。旺盛的生命力引領他們沖破故事局限,外延至更遼遠的世界。
一位有感于廖會(陳凱文飾演)之死的豆瓣網(wǎng)友寫道:劇里這些所謂小人物多少都有側面描寫,沒浪費一個鏡頭,讓你感覺他們不是“配角”中的一個,而是那個時代普通人們中的一個。再一想主角們同樣是亂世風云里的普通人而已,沒有光環(huán),摸爬滾打,蕓蕓眾生如同草芥,奮力生長。
在這樣的時刻里,觀眾心中拼湊出的三國,與路陽及諸位主創(chuàng)心中的三國息息相通。
?
?

作者?洞照
jianghy@neweekly.com.cn
版式?KKW?運營?ZDY?監(jiān)制?羅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