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國那個東北)東北地區(qū)廢線一覽(Part 1)
此篇集中介紹JR/JNR廢除路線,並不含"部分廢除"的路線

JR會津線
會津田島以北路段為根據(jù)"輕便鐵道法"而規(guī)劃的,而會津田島以南為"改正鐵道敷設(shè)法"中規(guī)定要興建的,當中後者包括現(xiàn)今的野巖鐵道會津鬼怒川線
1927年11月1日西若松-上三寄段通車,1932年12月22日延伸至湯野上,1934年12月27日延伸至?xí)蛱飴u,1947年9月20日開通會津落合站,同年12月12日延伸至荒海,1951年12月1日開通田部原站,1953年11月8日全線通車,1960年4月29日塔之岪臨時站開通,並只會在假期營業(yè),1965年10月1日本線開始運行準急"あいづ"(會津,Aizu),從仙臺開到會津田島,及後升級為急行,1968年10月1日"あいづ"改稱"いなわしろ"(豬苗代,Inawashiro),同年10月17日舟子站開通,1969年11月17日塔之岪站廢除(在會津鐵道時期重開),1971年8月29日會津若松-只見段不再是會津線支線,改為獨立的只見線,1980年12月1日由於大川水壩的建設(shè),上三寄-湯野上段改為行駛新線,1982年8月1日本線停辦貨運,同年11月15日"いなわしろ"停運,停運前在本線範圍內(nèi)的??空緸闀蛉羲?西若松,上三寄,湯野上,楢原,會津長野及會津田島,1984年6月22日本線被指定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6年10月9日會津瀧之原站改稱會津高原站,1987年4月1日本線由JR東日本及JR貨物接手,當中JR貨物只行走西若松-湯野上段,同年7月16日本線轉(zhuǎn)手給會津鐵道,最後JR貨物也於1999年4月1日退出本線
圖中的既有線為磐越西線及只見線

JNR阿仁合線
本線為"改正鐵道敷設(shè)法"中規(guī)定要修建的路線之一,當時以"鷹角線"名義規(guī)劃,是為了運送阿仁礦山的礦產(chǎn)而設(shè),1934年12月10日鷹之巢-米內(nèi)澤段通車,1935年11月15日延伸至阿仁前田,1936年9月25日延伸至阿仁合,1956年4月1日羽後上大野站改稱合川站,1963年10月15日全線通車,同年12月10日再加設(shè)小田站及前田南站,1965年4月20日加設(shè)大野臺站,同年11月21日加設(shè)上杉站,由於1978年阿仁礦山停產(chǎn),1982年11月15日本線停辦貨運,1984年6月22日本線被指定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6年11月1日本線轉(zhuǎn)手給秋田內(nèi)陸縱貫鐵道,改稱秋田內(nèi)陸北線
圖中的既有線為奧羽本線

JNR角館線
本線與阿仁合線一樣以"鷹角線"名義規(guī)劃,1970年11月1日本線全線通車,雖然比立內(nèi)-松葉段的工程仍在進行,然而國鐵於1981年9月11日(僅於開通後11年)便把本線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6年11月1日本線轉(zhuǎn)手給秋田內(nèi)陸縱貫鐵道,改稱秋田內(nèi)陸南線,而中段也於1989年4月1日通車,"鷹角線"終於宣告完成,只是路線名稱是"秋田內(nèi)陸線"
圖中的既有路線為田澤湖線及秋田新幹線

JNR大畑線
本線為"改正鐵道敷設(shè)法"指定要興建的路線之一,當時規(guī)劃至大間,人們認為有了前往大間的鐵路便可以減少前往函館的航行時間,並可以開發(fā)下北半島,更有人提出大間-函館隧道計劃(後來的青函隧道東線方案),只是受限於津輕海峽的海流及氣候的關(guān)係,當時並沒有打算實行
隨後本線被列為"預(yù)定線",大間也成為日軍的津輕要塞,基於軍事需要,本線於1937年以"大間線第1期"的名義開工,1939年12月6日本線全線通車,當時本線被利用於運送建設(shè)樺山飛行場的材料,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的戰(zhàn)況惡化,大間線剩下的第2期部分沒法建設(shè),本線就此定格下來,同樣情況也發(fā)生於北海道的戶井線
1966年12月15日海老川站開通
由於越來越少人利用本線運送漁產(chǎn)及木材,1979年2月1日本線停辦貨運,1981年9月18日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5年7月1日本線轉(zhuǎn)手給下北交通
本線與現(xiàn)在仍然在運行中的JR大湊線曾經(jīng)被指定為"赤字83線",代表下北半島可能差點就沒有鐵路存在了
圖中的既有線為大湊線,大畑站為原先本州最北的車站,現(xiàn)在則是下北站

JR巖泉線
本線為"改正鐵道敷設(shè)法"指定要興建的路線之一,雖然被列入"預(yù)定線",可是一開始並沒有馬上建設(shè),直到二戰(zhàn)時期為了運送小本川上游製造防火磚頭的原料和黏土,本線茂市-淺內(nèi)段才終於得以興建,1942年6月15日以小本線的名義通車,開通茂市-巖手和井內(nèi)段,1944年7月20日延伸至押角,此時的押角站只是貨物車站,1947年11月25日延伸至宇津野,同時押角站開辦客運,1957年5月16日延伸至淺內(nèi),同時廢除宇津野站,1966年10月1日加設(shè)中里站,1972年2月6日全線通車,同時本線改稱巖泉線
由於本線的客量日漸降低,一天平均只有667人利用本線,1982年11月15日本線停辦貨運,同年11月22日被指定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線,然而本線並沒有和其他特定地方交通線一樣迅速廢除,1984年6月22日時任運輸大臣反對廢除本線,1985年8月2日以"未有修建好代替本線的道路"為由把本線剔除於廢除對象之外,1987年4月1日本線平安過渡給JR東日本營運
2008年7月24日受到巖手地震影響,本線一度停運,但是翌日便已重新投入營運
2010年7月31日本線有列車受泥石流及脫軌事故影響而停運,8月2日開始運行接駁巴士,2011年3月11日受311大地震影響,巴士一度停運,直到3月20日恢復(fù)營運,2012年3月30日JR東日本計劃把本線廢除,完全以巴士代替,2013年9月5日JR東日本正式向沿線自治體表達廢除本線的意向,同年11月7日得到所有自治體同意,2014年4月1日正式廢止,由東日本交通代替
圖中的既有線為山田線

JNR川俁線
川俁作為輕目羽二重的著名生產(chǎn)地,當?shù)厥中枰描F路交通運送產(chǎn)品到其他地區(qū),於1926年3月1日本線全線通車,1934年11月1日加設(shè)巖代大久保站(巖代飯野和巖代川俁之間),雖然"改正鐵道敷正法"中規(guī)劃過把本線連接到浪江站,但是後來並沒有實行,而是改為開行省營自動車(後來的國鐵巴士)福浪線,1941年8月10日巖代大久保站廢除,1943年9月1日本線被指定為"不要不急線"而全線停運,軌道被拆除並移到釜石線,1946年4月20日松川-巖代飯野段重開,同年7月1日全線恢復(fù)營運,之後本線的收益逐漸變低,結(jié)果在1972年5月14日廢除,由國鐵巴士代替
圖中的既有線為東北本線及東北新幹線

JNR黑石線
本線為鐵道省根據(jù)"輕便鐵道法"而規(guī)劃的路線,1912年8月15日本線以黑石輕便線的名義通車,1922年9月2日改稱黑石線,1935年4月15日加設(shè)前田屋敷站,1950年由於直接連到弘前市的弘南鐵道弘南線通車,大部分乘客都改坐弘南線,本線客流大減,1981年9月18日本線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4年2月1日本線停辦貨運,然而當?shù)鼐用褚蟊A舯揪€,最終在同年4月5日決定改由其他公司運營,11月1日本線由弘南鐵道接手
圖中的既有線為奧羽本線及五能線

JR長井線
為了改善置賜地區(qū)的交通,1913年10月26日本線以長井輕便線的名義通車,開通赤湯-梨鄉(xiāng)段,1914年11月15日延伸至長井,1922年9月2日本線改稱長井線,同年12月11日延伸至鮎貝,1923年4月22日全線通車,1959年6月1日加設(shè)西宮內(nèi)站,1960年5月20日加設(shè)南長井站,1981年3月10日起本線逐步停辦貨運,1986年10月28日本線被指定為第3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7年4月1日本線由JR東日本接手,同時完全停辦貨運,1988年10月25日本線由山形鐵道接手,並改稱花長井線
另外本線也曾經(jīng)計劃連接到左澤,但是最終也沒實現(xiàn)
圖中的既有線為奧羽本線,米坂線及山形新幹線

JNR日中線
本線為"改正鐵道敷設(shè)法"中的規(guī)劃路線之一,當時是計劃修到米澤,1938年8月18日本線全線通車,1957年7月1日-9月1日期間一度停辦熱鹽站的貨運業(yè)務(wù),1964年4月1日又再次停辦
後期本線的班次特別稀疏,一天只有3次來回,是一條典型的閒散路線,除了接載人們通勤之外也沒有用途,甚至前往熱鹽溫泉的人也不會使用本線,加上附近的加納礦山和內(nèi)畑礦山的礦產(chǎn)也日漸減少,1972年不再有礦產(chǎn)經(jīng)本線運送,1981年9月18日本線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3年11月1日本線完全停辦貨運,1984年4月1日全線廢除,由會津乘合自動車取代
圖中的既有線為磐越西線

JNR矢島線
本線原先是為了連接本莊和橫手而建,1922年2月1日以橫莊鐵道西線的名義通車,開通羽後本莊-前鄉(xiāng)段,1926年10月24日玉之池站改稱子吉站,1937年9月1日國鐵收購本線,同時本線改稱矢島線,鮎川站及黑澤站分別改稱羽後鮎川站及羽後黑澤站,同年12月15日延伸至西瀧澤,1938年10月21日全線通車
直到1980年頒布了"國鐵再建法",本線於1981年9月11日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而貨運也早於3月10日停辦,本線一度被考慮改由巴士代替,1984年也一度考慮由弘南鐵道接手,但是最終決定轉(zhuǎn)為第三部門鐵路,1985年10月1日本線由由利高原鐵道接手,並改稱鳥海山麓線
圖中的既有線為羽越本線

JNR久慈線
本線為國鐵計劃修建的"久慈經(jīng)小本到宮古鐵路"的一部分,1975年7月20日本線通車,但是開通後幾年即遇上"國鐵再建法"的頒布,本線於1981年9月18日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普代以南路段也因此停工,後來當局決定轉(zhuǎn)換成第三部門鐵路運營,1984年4月1日隨著普代以南路段通車,本線也轉(zhuǎn)手給三陸鐵道,並成為北海岸線的一部分
圖中的既有線為八戶線

JNR宮古線
本線與久慈線同樣為國鐵計劃修建的"久慈經(jīng)小本到宮古鐵路"的一部分,於1972年2月27日通車,但是也是開通後幾年便遇上"國鐵再建法"的頒布,本線和久慈線一起在1981年9月11日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田代以北路段因此停工,後來當局決定改為第三部門鐵路後,本線於1984年4月1日田代以北路段通車後轉(zhuǎn)手給三陸鐵道,並成為北海岸線的一部分
圖中的既有線為山田線

JNR盛線
本線為"山田經(jīng)釜石到大船渡鐵路"的一部分,1970年3月1日開通盛-綾里段,1973年7月1日全線通車,然而與久慈線和宮古線一樣在開通幾年後遇上"國鐵再建法"的頒布,吉濱以北的路段因此停工,於當局決定改為第三部門鐵路後,於1984年4月1日隨著吉濱以北路段通車後轉(zhuǎn)手給三陸鐵道,並成為南海岸線的一部分
盛站曾連接大船渡線,然而大船渡線氣仙沼-盛段也已經(jīng)因為311大地震造成的海嘯而被破壞掉,現(xiàn)時以BRT運行

JNR丸森線
在日本發(fā)展鐵路初期,日本鐵道(東北本線前身)曾計劃沿著阿武隈川鋪設(shè),後來卻改為沿著奧州街道鋪設(shè),即現(xiàn)時東北本線的走線,之後角田一帶興起要求修建鐵路的運動,因此"鐵道敷設(shè)法"也包括了"福島經(jīng)丸森到中村鐵路及從丸森分歧到白石的鐵路",但是也沒有實現(xiàn),於太平洋戰(zhàn)爭後當?shù)卦俅我笮藿ㄨF路,加上隨著輸送量增加,東北本線上有不少急轉(zhuǎn)彎,不利於優(yōu)等列車快速運行,令有很多前往仙臺以北的地區(qū)的列車都取道常磐線,有見及此,"改正鐵道敷設(shè)法"也包括了"福島經(jīng)丸森到中村鐵路及從丸森分歧到白石的鐵路",考慮到阿武隈川有部分較迂迴,也包括了"槻木到丸森鐵路",1964年12月1日本線終於動工,1968年4月1日通車,然而本線距離鬧區(qū)較遠,人們一般都不考慮使用本線,導(dǎo)致本線造成財政赤字,1981年9月18日本線被指定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線,1986年7月1日本線轉(zhuǎn)手給第三部門鐵路阿武隈急行
圖中的既有線為東北本線,常磐線及東北新幹線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