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 此去隨所偶。
晚風(fēng)吹行舟, 花落入溪口。
際夜轉(zhuǎn)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 愿為持竿叟。
????????作為江西詩派的代表,這首詩也是綦毋潛最高文學(xué)水平的代表之作。深得后人的推崇,其評價之高,附和者謂與王維比肩。在老夫看來,不過爾爾。?其中最有名的兩句:?晚風(fēng)吹行舟,花落入溪口。?這其中的“吹”字意境特別差。在江南水鄉(xiāng)的人都知道,舟行風(fēng)中,最好的感覺是不緊不慢。故晚風(fēng)緩行舟,才能體現(xiàn)那種舒緩的心情。當(dāng)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然或可商榷。
????????時人認為綦毋潛之詩堪比王維,在老夫看來,其詩有相似之處,但不得王維山水詩之神韻。如果按等級來說,綦毋潛不過青銅耳,而摩詰則是王者。
???????綦毋潛所留存之詩能查到的有25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首《春泛若耶溪》,然在老夫看來,尚有不足,可見,盲信古人之言,極容易喪失獨立思考之能力。
????????綦毋潛做過一些小官,歸隱后,又不甘寂寞,出來又謀求當(dāng)官,結(jié)果還是小官,于是,終于躲進了山水之中,享受他的清高。王維的隱居,那才是真正的隱居,人家當(dāng)過宰相,再隱居起來,就沒有了那股寒酸味。
????????君子以修齊治平為己任,動不動官不做了,跑到山里玩一圈,又不能甘受寂寞,這種又要當(dāng)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做法,真真害了多少文人。
????????綦毋潛有一首詩,很能反應(yīng)他的心聲:
《早發(fā)上東門》
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無家作路人。
時命不將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陽塵。
????????《唐才子傳》如此描述他:
??????????潛,字孝通,荊南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及第。授宜壽尉,遷右拾遺,入集賢院待制,復(fù)授校書,終著作郎。與李端同時。詩調(diào)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寫方外之情,歷代未有。荊南分野,數(shù)百年來,獨秀斯人。后見兵亂,官況日惡,掛冠歸隱江東別業(yè)。王維有詩送之,曰:"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fēng)。"一時文士咸賦詩祖餞,甚榮。有集一卷,行世。
?????????綦毋潛十五歲便離開江西來到長安,和當(dāng)時的很多名人都有唱和,遂使其才名得以傳播,后又高中進士,可謂名噪一時,然,政治生涯并不順?biāo)?,或可看出?dāng)時政治家之眼光。治國平天下,并不能憑幾句詩詞便可勝任之。?綦毋潛之才,遠遜于太白,然太白尚不足以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況潛乎?
?????????高開低走的人生,世之并不罕見。然只要有功利之心,便難再有真正的好詩,一如“晚風(fēng)吹行舟”。心中有的只是追逐,何來自然之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