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流量裂變?
這是莊叔解讀生財日歷的第52/365 篇。
1月21日:如何理解流量裂變?
今天的生財日歷來自鑒峰的精華內容,原文如下:
我對“流量裂變”的理解可以用三個詞概括:圈層效應、實時獎勵、用戶載體。
1.用戶的微信好友關系鏈呈現(xiàn)出同一城市和行業(yè)的密集性,做決策時會更相信“身邊人、KOC、KOL”的建議,而不是中心化廣告,這就是“圈層效應”。
2.在用戶經(jīng)過的每一個頁面都設計上能調動用戶分享的活動,例如“簽到得積分”時增加“邀請好友積分翻倍”的規(guī)則,就能讓普通的活動產生自發(fā)傳播,這就是“實時獎勵”。
3.從服務號到小程序,到企業(yè)微信,再到視頻號,雖然微信每兩年更新一個用戶裂變的活動載體,但爆款的玩法總能在新的載體上“新瓶裝陳酒”。
一次精準的裂變活動,新用戶的ROI遠超付費中心化廣告投放,這也是流量裂變持續(xù)受關注的原因。
我的理解:
1.裂變是獲取流量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如果有關注過以前的公眾號活動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裂變已經(jīng)到了擾民的地步。
一個人掃碼,然后自動給所有好友發(fā)消息,這樣的擴散程度,微信看了也害怕,所以后來很多裂變活動都被封了,現(xiàn)在一些活動頁面哪怕沒有裂變,分享次數(shù)多了,也會被限制打開。
到了現(xiàn)在,裂變已經(jīng)升級了好幾次,但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低價獲取優(yōu)質流量。
了解公眾號的都知道,最容易出爆款的文章類型,是地域類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微信上占比最多的好友,一定是同城,這就導致地域類文章更容易傳播開成為爆款。
裂變也是這樣,要考慮受眾的喜好和可裂變的范圍,也就是上文提及的圈層效應。
2.裂變的利益點一定要讓用戶感覺到“與我相關”
富蘭克林的一句話曾經(jīng)讓我一下子就開了竅: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公眾號的某些小編,為了提高轉發(fā)、收藏、點贊的數(shù)據(jù),往往會在末尾說“點一個贊,小編工資漲XX”。
看似有趣,實則敗壞好感。
你漲不漲工資,和用戶有半毛錢關系?
還不如來一句“點贊的人都會發(fā)大財”來得實在。
裂變也是這樣,想讓用戶主動分享,一定不能說“你分享這個頁面,我能得到什么好處”,而是“你分享這個頁面,會得到哪些好處”。
這樣用戶才會覺得“與我相關”,才會主動分享。
裂變是個技術活,玩得好,活動方和用戶各取所需,是雙贏的局面,玩不好,用戶薅活動方羊毛,活動方擾民還被罵,那就有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