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EITs?

什么是REITs?
REITs是以發(fā)行權益投資證券的方式募集資金,并將資金專門投資于不動產領域。
用人話來講就是不動產的證券化,或者可以更簡單地理解為眾籌買房。
比如說一套500萬的房子,太貴了買不起于是大家就去市場里眾籌,A出了300萬,B和C各出了100萬。
就這樣A的風險被平均,而B和C用低杠桿參與了高回報收益。
如果房價漲幅低于預期,B或C想退出,那么可以折價找到D或者E來接盤;如果房價漲幅高于預期,B或C想先止盈,也可以找到D或者E來接盤。
這就是REITs的本質,通過證券化或約定的游戲規(guī)則,讓中小資產可以參與原本資金門檻很高的行業(yè),并且為大資本提供流動性。
在國際范圍內,早期 REITs 的基礎資產主要是以房地產為主,現在還可以拓展至鐵路、公路、通訊、電力、污水處理等具備經濟價值的不動產,以基礎設施為底層資產的則稱之為基礎設施 REITs。
這么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一看就是美國人的最愛,REITs 作為主流投資品之一,基建 REITs 是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基礎設施占比約 15.6%,是其第二大基礎資產類別。
這個玩法的核心,就是把原本很龐大的東西通過上市(證券化)給拆碎使門檻降低讓很多很多中小韭菜有了新的投機手段,而原本的大資金方也能夠因為在市場上找接盤俠買賣換取流動性。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知道當下推廣REITs的意義。
主要有兩點,基本上都是圍繞“地方政府債務展開”。
首先基于已有的存量,可以很好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積累了百萬億量級的存量基建資產,運用好REITs 相當于提前變現存量資產,反哺短期融資需求。
假設A不通過REITs,那么他實際就承擔了所有的風險。
在當年的棚改國策中,地方政府就出現了為了做政績而瘋狂擴張,最終難以控制的局面。
其次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杠桿率。
2018 年,我國政府杠桿率為 49.8%。而在考慮隱性負債后,我國政府 2018 年總的債務規(guī)模達到 73 萬億,占 GDP 的 81.5%,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我國政府債務大部分形成了固定資產,通過基建 REITs 可以實現降低地方政府杠桿率的功能。
把東西打包交給你,人家杠桿自然就下去了,你要做的是區(qū)分這個資產包里到底是不是好的資產。
這個東西跟當年的PPP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PPP運作到后期缺乏流動性,找不到人接盤,很多項目就爛尾了。不過這個REITs退出的機制更加靈活,再加上它應該是公募的形式,門檻更低,接盤投機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制度總是在不斷完善,當你想要做什么的時候,最好先想清楚這里面的核心邏輯再動手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