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講筆記本電腦購買思路及23年筆記本機型推薦
又是一年畢業(yè)季,高考結束即將奔向大學的同學們懷揣著激動,忐忑,開心亦或因成績不理想而失落,遺憾的心情,等待著自己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一直生活在高壓學習以及父母,老師掌握中的同學們,猛然間獲得自己盼望已久的自由,總是會面臨各式各樣迷茫的問題,而對多數(shù)同學而言,大學生活所需的電腦及其選購,更是重中之重。輕則幾千,重則上萬的購買成本,相信絕大多數(shù)同學花出這筆錢都會謹而慎之,但如今市面上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的電腦品牌及型號,即使對愛好硬件圈的同學們來說,選擇起來也不是件輕松的事情,所以本文主要以從各方面考慮,給同學們講講如何購買一臺適合自己的電腦,以及我個人推薦的一些機型或者配件,希望同學們看完都能選購到自己心儀的產(chǎn)品。 筆記本篇: 咱們先來講一講購買思路(覺得看購買思路有些冗長的同學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推薦機型)。首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在需求的基礎上看筆記本的各個方面是否適合自己。現(xiàn)在大部分的同學購買電子產(chǎn)品就是看各種參數(shù),其實除了核心的CPU,GPU外,很多參數(shù)看著差別很大,但反應到使用上差距微乎其微,不用太過在意,著重點應該放在實際使用感受上。以此觀點為基礎,我個人認為選購筆記本時比較重要的幾個因素分別是性能,顏值,尺寸重量以及體驗。 1.性能:性能方面大家不需要太關注什么內(nèi)存頻率多少,固態(tài)讀寫速度多少,WiFi幾藍牙幾這些亂七八糟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的高低之分,體現(xiàn)到使用體驗上,差距不大,這里不展開講,著重關注CPU,顯卡(GPU)即可。 民用級CPU目前主要分為英特爾跟AMD兩大品牌,英特爾截止至我發(fā)文,移動端(筆記本)已經(jīng)出到酷睿13代,AMD則是銳龍7000系列。簡單給不懂的同學們科普一下代數(shù)以及定位的區(qū)分,以桌面端(臺式機)CPU i5 12400F為例,12代表這是因特爾第12代CPU,i5則表示定位,同代之間,i3入門,i5中端,i7高端,i9旗艦。所以i5并不一定比i3強,例如9代i5 9400F肯定是不如12代i3 12100F的。AMD這邊類似,以R5-7600為例,7代表這是7000系列,R5表示定位,R3入門,R5中端,R7高端,R9旗艦。到這有些同學就會想了“啊,你這型號代數(shù)這么多,我怎么選?”,其實也簡單,除預算不足外,英特爾這邊只看12代或者13代的,AMD則是6000系或者7000系,再以前的老版本盡量不要看了。但即使只有兩代,移動端CPU型號的種類依舊不少,會給選購到自己心儀的產(chǎn)品造成不小的阻礙,如果每個型號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都去了解,那學習成本稍高,這里教大家一個簡單一些的辨別方式,CPU主頻越高,性能越強,核心越多,性能越強,三級緩存越大越好。超線程方面,目前主流的這兩代CPU,即使是入門級也配備了超線程技術,至于架構,英特爾兩代之間雖然改了個名兒,但底層是一樣的,AMD則是差距不算大,不用過多糾結。所以簡單的判斷一課CPU的好壞,只需要考慮主頻,核心數(shù)量,三級緩存這三個方面。至于那每個數(shù)字代表的含義,還有后綴字母的區(qū)別,從這三個方面綜合考慮一下都能猜個差不多。 接下來講顯卡,目前主流民用顯卡品牌分別是英偉達和AMD,但是到移動端上,基本所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碾娔X品牌及其大部分型號所使用的獨立顯卡均為英偉達旗下,AMD顯卡在移動端主要以集成在APU內(nèi)的核心顯卡的方式呈現(xiàn),大多應用在輕薄本上。到這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移動端獨立顯卡好壞的判斷就很簡單了,只需要了解英偉達旗下顯卡的型號就能判斷出大部分顯卡的優(yōu)劣,至于核心顯卡,輕薄本主打的是輕巧便攜,所以核心顯卡的性能不用過多了解。在2023年的今天,英偉達獨立顯卡主要就是RTX系列,GTX已經(jīng)許久未出現(xiàn)在移動端的配置里了。而RTX系列好壞的判斷標準非常簡單,數(shù)字越大越好,后綴帶字母的比不帶的好,例如3060不如3070,4060不如4070。性能方面到這就簡單了解的差不多了,更詳細的如果有同學感興趣,以后可以展開講講。 2.顏值、尺寸及重量:顏值的評判主觀因素占比太大,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有一點大家要注意,圖片跟實物給你的感覺可能是不一樣的,生活的城市有實體店的小伙伴,最好去線下看看實機的顏值是否心儀(小白不要在電腦城買?。。。?,剩下沒什么好講的,主要講講尺寸跟重量吧。 目前主流筆記本電腦主要有三種尺寸規(guī)格,14英寸,15.6英寸還有16英寸,14英寸大小的以輕薄本為主,而15.6和16的則以游戲本為主,三個尺寸之間如果不考慮重量和便攜性,一般都是越大體驗越好,但總有同學不是麒麟臂,也有一部分同學因為課程需要,會經(jīng)常攜帶電腦外出,這時就需要好好考慮一下尺寸和重量了。 尺寸方面,以A4紙大小為準,14英寸大小的筆記本電腦比A4紙長約2CM,寬度相近,15.6的比A4紙約長5-6CM,寬3CM左右,16相比15.6長度接近,寬度相差1CM左右。對筆記本電腦尺寸沒什么概念的同學可以參照A4紙大小,讓自己對此有個粗略的預估,對A4紙也沒概念的同學建議買一張哈。 重量方面14英寸大概1.5kg,15.6的大概2.3kg,16英寸的有些是輕薄本,大概2kg,另外大部分16英寸的游戲本,普遍為2.5kg上下,可這些只是單機器的重量,游戲本的電源適配器普遍有1kg左右,再加上電腦包跟鼠標,直奔2kg。也就是說游戲本日常想要攜帶外出,都是近乎10斤的重量,但是單說數(shù)字,大家對其攜帶起來的實際感受是沒有什么概念呢,因為每個人對重量的敏感性不同,力氣大跟力氣小的同學拎同樣十斤的東西走一圈實際感受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所以,我這里只跟大家說一下各尺寸對應的大概重量,大家去找些書本湊出類似的重量拎出去走個十幾分鐘體驗一下,再決定這個重量是不是適合自己。千萬不要只看數(shù)字覺得才這么點重,我一把就舉起來了!直接上游戲本什么需求都能滿足!平時長時間拿手機都嫌重的同學以及朋友們,態(tài)度端正,好好看待并且想想自己拎著5KG左右的東西亂跑的場景。 3.最后簡單聊聊體驗方面,屏幕是機器跟人交互的窗口,所以它的顯示素質(zhì)就是很關乎體驗的一項了。在臺式機上,再好的主機性能,如果配套的顯示器一般,體驗也不會特別好,但是在筆記本上,屏幕顯示素質(zhì)其實不用特別關注,原因很簡單,筆記本不像臺式機那樣可以自由搭配,比如有人兩千配主機三千買顯示器,有人上萬配主機幾百買顯示器,筆記本總得來說是比較均衡的,不會出現(xiàn)機器總價五千,三千用到屏幕上的事情,所以同價位的筆記本,屏幕素質(zhì)基本都差不多,也就不用特別費心挑選屏幕的差異了。屏幕比例有特殊需求的話可以看一下,否則忽略此項,至于那些色域,色準之類的數(shù)據(jù),同價位產(chǎn)品上手使用差距不大。相對來說分辨率和刷新率對體驗的影響更大些,但是這兩年的筆記本普遍都是2K加高刷,喜歡玩FPS類游戲的同學在選購時可以更偏向于165HZ高刷,其他同學我偏向于推薦大家選購不高于120HZ的高刷配更高一些分辨率的筆記本。 售后往往是大家很容易忽略又非常關乎體驗的一項,電腦不出問題,毫無用處,出了問題的話,售后就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買了電腦僅限于會用,出了小毛病,即使是軟件問題,都能把人折騰一番,如果是硬件問題,90%以上的同學是沒有那個動手能力自己解決的,只能去維修點或返廠,耽擱時間不說,特別讓人頭大煩心,一個好的售后能很有效的緩解這種情緒并幫你解決麻煩,這方面肯定是一線大廠如惠普,聯(lián)想等做的更好,上門維修,全天候技術支持等都能給到用戶非常棒的體驗,如果你是不太懂電腦又比較追求穩(wěn)定的小白,那即使多花點錢也要上一線品牌。 影響體驗的還有觸感,鍵程,充電速度等等。觸感跟顏值一樣,大家各有看法,見仁見智,鍵程長,回饋感會好一些,充電速度肯定是越快越好,這些主要還是想購買輕薄本的同學多注意一些,大部分游戲本玩家是會單獨購買鍵盤,且游戲本本身自帶的電源適配器充電速度就很快。 關于筆記本選購思路方面的經(jīng)驗,就簡單分享到這,看完之后仍然有些迷茫的同學也不用擔心,下面我列舉一些各價位我覺得還算不錯的產(chǎn)品,給大家做個參考。 輕薄本: 1.榮耀magicbook 14 銳龍版 R5-5500U滿足日常的辦公,輕度游戲都沒什么問題,56wh的電池在同價位也是難得一見,續(xù)航不錯,整機不到1.5kg,電源適配器100g左右,算上鼠標,電腦包整套2.5kg左右,攜帶壓力不大,如果使用的是同品牌手機,生態(tài)也是一大優(yōu)勢,目前最低2579元,這個價位算是一款不錯的水桶機了。
2.Redmibook Pro 14 銳龍版 這個型號有R5和R7兩種,R5的核心配置跟上一個榮耀magicbook 14一樣,但機身質(zhì)感,工藝做工更好,屏幕升級為2.5k,相應的也貴了一些,價格來到2989元,R7對比R5只是升級核心為R7-5700U,性能增強一些,目前最低價3249元。
3.火影眾顏 U4 2022 銳龍版 可以說是目前最便宜的R7-6800H了,2.8k屏幕,標配100W電源適配器,該有的全都有,最低價3299元,性價比很高。缺點也很明顯,售后可能要去木葉村。(正常不推薦這個,但是最近活動3299又挺香,大家自己斟酌,小白慎入)
4.惠普 戰(zhàn)66六代 銳龍版 核心R5-7530U,這臺機器除了一線大牌的質(zhì)量,品控有保證,配置方面中規(guī)中矩對得起價格,雖然沒有特別亮眼的地方,但推薦它也是有理由的。惠普的上門維修服務以及線上全天候咨詢服務對一些不太懂電腦,追求穩(wěn)定的同學來說體驗很棒,能省去很多麻煩。目前最低價3389元。
5.Redmibook 14 銳龍版 2022 標配R7-6800H,性能在輕薄本中算不錯的,2.5k 120HZ高刷屏素質(zhì)高,機身質(zhì)感和做工都很好,標配100W電源適配器,使用同品牌手機有加成,品牌售后也還可以,整體來說還算不錯,目前最低價4059元。
(看到這估計有人該犯嘀咕了,為什么一直推薦AMD?我解釋一下,因為12代酷睿續(xù)航一般,續(xù)航對輕薄本來說是很重要的體驗,這方面銳龍表現(xiàn)會更好一些) 6.華碩無畏 Pro14 2022 銳龍版 這款嚴格來說不能單純的叫輕薄本,應該叫全能本,標配R7-6800H搭配3050獨顯,比輕薄本性能更強,比游戲本重量更輕,適合有一定游戲需求,又不喜歡太重的機器的朋友。但OLED屏幕有燒屏風險,這個要注意一下。目前最低價4699元。
游戲本: 首先,類似神舟這些二三線品牌,如果你不是小白,遇到一些小問題自己能解決,對售后需求不高,對顏值要求也一般,那買它們就對了,同價位基本都是配置最好的。但如果你需要一個還算不錯的售后服務,別管這些品牌多香的價格,不要碰。 1.七彩虹隱星P15 12代酷睿i7-12650H配滿血版RTX 4060,性能雖跑不滿標稱功耗,也基本能滿足90%以上人群的全部需求,缺點售后不如一線,標配180W電源適配器,而且續(xù)航很一般,兩小時左右(這基本是所有游戲本的通病,后續(xù)推薦中不再提及,大家都一般等于大家都很好)。勝在價格便宜,目前512G版本最低價5489元,1T版本5699元。
2.聯(lián)想GeekPro G5000 銳龍版 銳龍R7-7840H加RTX4060,其他配置都差不多,銳龍相對來說功耗控制更好,顯卡不是滿血,標配170W電源適配器,但一線大牌,這個價格這個配置,還是值得推薦。目前最低價5999元。
3.機械革命 蛟龍17KS 同樣的7840H配RTX4060顯卡,且是滿血版,17.3英寸的屏幕更有沖擊感,標配240W電源適配器,外加1TB起步的固態(tài),相比于G5000只貴了700元,性價比很高,缺點:售后。目前最低價6696元。
4.聯(lián)想拯救者R7000P 2023 配置跟蛟龍17KS基本一樣7840H配4060,除了屏幕為16英寸,其他大差不差不再贅述,一線大廠相對更好的品控和售后,補齊了二三線品牌的短板,雖然貴了500,但物有所值。目前最低價7098元。
5.宏碁 掠奪者·擎Neo 13代酷睿i7-13700HX+RTX4060,有兩個滿速雷電4接口,殺手網(wǎng)卡,標配330W電源適配器,散熱模塊比較優(yōu)秀,同樣一線大廠,做工品控售后都不錯,目前最低價7899元,不考慮生產(chǎn)力的話還有i5版本可以選擇。
6.惠普暗影精靈9 i9-13900HX+RTX4060頗有些呂布騎狗的感覺,偏向于有生產(chǎn)力需求的用戶,到這個價位配置什么都都還不錯,雖然性能釋放差了一點,電源鍵的位置有點奇怪,但它這個配置目前最低價只要8499元。
7.聯(lián)想拯救者R9000P 2023 R9-7945HX+RTX4060,R9-7945HX單核性能略弱于i9-13900HX,但多核性能更強,且能耗表現(xiàn)更好,性能釋放還不錯,目前最低價8799元,這個價格比著二三線品牌也貴不了很多,且有著更好的做工以及售后,值得推薦。
8.宏碁 暗影騎士·龍 16 銳龍R9-7940H配RTX4070,其實不太想推薦4070的配置,但不推薦的話,萬元檔有些許空缺,還是推薦一個吧。這個價位基本就沒什么短板了,這應該是目前一線品牌最便宜的R9+4070了,有這個性能需求的小伙伴可以買。目前最低價9499元。(同價還有暗影精靈9銳龍版)
9.雷神ZERO 2023 i9-13900HX+RTX4080,性價比很高的4080游戲本本,我個人更建議小白買一線品牌,但動手能力強,小問題能自己售后的小伙伴,可以買,應該是最便宜的13代i9+4080了,目前16G內(nèi)存最低價11969元,32G內(nèi)存最低價12598元。
10.暗影精靈9 Plus 高能版 一線品牌里算是最具性價比的4080游戲本,除了沒有數(shù)字小鍵盤,配置基本都拉滿,推薦求穩(wěn)定又需要這么高性能還很有錢的小伙伴購買。目前價格15499元。
還想選擇更高價位的同學,基本都屬于家庭條件優(yōu)渥,價格不敏感的群體,對你們來說性價比更高的方式不是價格低配置高,而是配置高服務好,價格次之,我建議選擇比較高端的如外星人之類的品牌,超一流的服務,極好的品質(zhì),相當于花錢得到更好的體驗。 下一期我會更新關于臺式機配件的選購思路,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個關注,最后,希望大家看完都能挑選出一款心儀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