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柳家大院》敘事策略

2023-04-06 08:58 作者:頭上長花的熊貓  | 我要投稿

《柳家大院》是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說,其敘事風格獨特,通過王家小媳婦的死,刻畫了住在“柳家大院”里的各具特色的底層人物形象,著重體現(xiàn)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與家庭地位,以小見大反應了1930年代的北京的底層老派市民的深受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影響與在封建宗法統(tǒng)治陰影下思想的結合,碰撞,沖突,矛盾的社會生活。

一、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是一部作品,或一個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作者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敘事規(guī)范和謀略,使用某種語言的透視鏡、某種文字的過濾網(wǎng),把動態(tài)的立體世界點化為語言文字凝固化了的線性的人事行為序列。這里所謂語言的透視鏡、或文字的過濾網(wǎng),就是視角,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靈結合點,是作者把他體驗到的世界轉化為語言敘事世界的基本角度。”[]老舍在小說《柳家大院》中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內聚焦敘事視角。

《柳家大院》開篇就交代了敘述視角承擔者的身份即鄰居算命先生,“我”既是小說中的人物,也是敘述者。這種敘事視角以“我”的口吻講述故事,直接闡述“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悟,巧妙地拉近了讀者和人物之間的距離,使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從而更能理解并接受“我”的行為與想法,故事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也隨之增加?!霸谖宜Q作的語氣和語態(tài)之間的令人遺憾的混淆,即誰是敘事文中觀察者的問題和完全不同的誰是敘述者的問題之間的混淆?!?/span>[1]算命先生是個固定的觀察個體,在這部作品中故事由他觀察,也由他講述,算命先生不僅敘述了他所熟悉的大雜院生活境況,客觀真實地展現(xiàn)了當時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為小說定下一個灰暗的底色,而且還介入到某些情節(jié)中。敘述者在客觀地描述了小媳婦“長得像擱陳了的窩窩頭,一腦袋黃毛,永遠不樂,一挨揍就哭,還是不短挨揍”[2]292之后,明確告知“我說過她像窩窩頭,這可不是拿死人打哈哈。我是替她難受,替和她差不多的姑娘媳婦們難受”。[3]292隨著進一步講述,讀者會無距離感地看到一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弱小者的悲劇。然而這種內聚焦視角也有局限性,就是無法深入地剖析他人的思想,內聚焦敘事視角“完全憑借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感官去看,去聽,只轉述這個人物從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產生的內心活動,而對其他人物則像旁觀者那樣,僅憑接觸去猜度、臆測其思想感情?!?/span>[4]27讀者只能由算命先生的視角去旁觀這一悲劇,卻無法真正了解到這些人物的真實想法,敘述中更多是一些主觀推測,如“就拿媳婦們說吧,娘家要是不使彩禮,她們一定少挨點揍,是不是?”[3]291與此同時,這種推測和真實性的空白使敘述獲得了某種意蘊,如“小王也回來了,十分象個石頭人,可是我看得出,他的心里很難過……看著點什么——別人都看不見的一點什么。”[3]296這個愚孝的王家兒子看似茫然悵惘但眼里也仿佛有了覺醒的星火。此時的算命先生有點高深莫測的“說書人”的味道,他獨攬敘述大權,只向讀者透露他覺得必要的信息,如他自述只提三家就足夠。小說結尾也寫道“等著看吧??炊つ苜u多少錢,看小王又娶個什么樣的媳婦……”[3]298這些不想說的都留予讀者自由聯(lián)想解讀。

二、敘述者和敘述接受者

“敘述者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他與視角一起構成了敘述。”[4]36根據(jù)敘述者與所敘述的對象之間的關系來看,算命先生屬于同敘述者,他作為旁觀者絮絮叨叨地評講著這個灰暗生活場所發(fā)生的一切:張家、王家和自己都過著苦日子,老王在洋人家做幫工,自詡為“文明人”,要做足公公的氣派,加上還不清小媳婦娘家使彩禮的虧空便拿小媳婦出氣,王家女兒二妞心理變態(tài),千方百計地挑撥石匠哥哥打嫂子。在王家人的虐待和旁觀者的精神摧殘下,鄰家的王家小媳婦上吊自殺了,熱情的張二嫂卻被誣陷害死小媳婦,最后被趕出了柳家大院。這種同敘述者形象拉開了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增加了小說的客觀性,使其更加耐人尋味。根據(jù)敘述者對故事的態(tài)度劃分,算命先生又屬于干預敘述者,“干預敘述者具有較強的主題意識,它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表達主觀的感受和評價,在陳述故事的同時具有解釋和評論的功能?!?/span>[4]49算命先生討厭大雜院的人窮嚼;諷刺老王的洋奴心理,反感老王為自己混著洋事顯擺,更厭惡他為學“文明”變著方虐待小媳婦……

真實作者與其創(chuàng)造的敘事者之間總有諸多聯(lián)系,“所謂敘述者無非是作者在文本中的心靈投影,或者他故弄玄虛的一種敘事謀略”[1]200老舍在塑造算命先生的時候也不露聲色地代入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然而然地滲透了自己的情緒和感悟?!澳械脑摯蚺模摴芙虄合眿D,小姑子該給嫂子氣受,他們這群男女信這個!怎么會信這個呢?誰教給他們的呢?哪個王八蛋的‘文明’可笑,又可哭?!?/span>[3]294顯然算命先生這樣的言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老舍對婦女悲劇生活的同情和對封建毒害者的控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虛構的敘事作品中,敘述者也是虛構之物。在這種封建宗法和封建道德意識的怪圈中,算命先生骨子里對王家小媳婦遭受的這種虐打行為并沒有多少非議,畢竟誰叫老婆吃著男子漢,誰叫娘家使了彩禮!他更多時候也選擇自私、怯懦地冷眼旁觀,就像其他冷漠的看客一般,這般看來還不如張家嫂子。正是這種處境使小媳婦更加心灰意冷,絕望至極,只能以死作消極反抗。如此敘述者的解說與隱含作者的整體價值體系便產生了沖突。隱含作者在某種程度上贊同敘述者對故事人物的批判和諷刺,但更深一層,他對敘述者也表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梢哉f隱含作者顛覆了敘述者構建的情感框架,使敘述者成為被諷刺、被否定的對象。

除明顯不等同于作者的敘述者以外,這部小說中還存在著不同于讀者的敘述接受者。“敘述接受者是敘事文內的參與者,是虛構的,而讀者則是敘事文外的真實存在,是現(xiàn)實生活中千差萬別的人?!?/span>[4]54文中算命先生有時直接用第二指稱敘述接受者,“你看,老王學‘文明’人真學得到家,能瞪著眼扯謊?!?/span>[3]296“房東一轉身,你聽她那個罵。”[3]292而更多時候敘述接受者的信號則是表現(xiàn)在算命先生的語氣上,他在文中多用疑問或反問句,如“越窮,孩子越多,難道窮人就不該養(yǎng)孩子?”[3]292“老王第一個不是東西,我不是說他好吹嗎?”[3]292“小媳婦屋里的東西還多得了嗎?”[3]294這樣的口吻能激起敘述接受者的反應或者調整觀點。算命先生是故事敘述者,那些以群體形象出現(xiàn)的聽熱鬧的人則是敘述接受者。敘述接受者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敘述者的性格,算命先生以說書般的方式將王家小媳婦的悲慘遭遇講與這些看熱鬧的看客聽,這何嘗不是一種窮嚼,他將自己視為“文明人”中的一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判著這些不合理的現(xiàn)象,卻從未真正付出行動阻止過,反而是找各種借口博得敘述接受者的認同,“平日他們吵鬧我不管,管又有什么用呢?”[3]294總之,敘述者本身就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不滿但思想仍然愚昧落后的小市民形象。老舍正是這樣對算命先生這樣半文明的無作為的看客也作出了深刻的審視,從而加深小說對國民性弱點批判的深度。

三、敘事時間

現(xiàn)代敘事學理論認為,小說是以時間符號為表達媒介、以時間文本為主導的本體形態(tài)?!皵⑹挛膶儆跁r間藝術,它須臾離不開時間……時間因素與敘述者一樣,是敘事文的基本特征?!?/span>[4] 63敘事時間就是故事內容在敘事文本中具體呈現(xiàn)出的節(jié)奏和狀態(tài)。

時限

熱奈特說:“敘事是一組有兩個時間的序列……被講述的事情的時間和敘事時間。”[2]一部作品必然涉及到兩種時間,即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時限研究故事發(fā)生的時間長度與敘述長度的關系。”[4]75從敘事時限分析,老舍的《柳家大院》在敘述中心事件時主要用的是等述,王家小媳婦從被公公和二妞欺負到吊死這些內容的敘述時間都與故事時間基本吻合,具有事件的連續(xù)性和畫面的逼真性。在整個敘述過程中對時間有意無意進行了省略,而是重點論述同時發(fā)生的若干不同的行動和情節(jié)。通常來看,王家小媳婦上吊自殺為本文的中心事件,交代完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人命事件及其中原因之后文章應該就此結束,但老舍并未就此住筆,而是繼續(xù)交代了之后發(fā)生的事——老王兒子續(xù)娶要繳納彩禮,小姑子得出嫁賺彩禮;王家媳婦上吊驚動了房東,房東趁機趕走了拖欠房租的張二一家……新嫂子要進門,小姑子要出嫁,張二要搬遷,這些事件集中在小說的最后幾段書寫,幾乎變成了同時發(fā)生的事件,可見這些事件并不是按照時間順序逐一來進行的,一切都源于小媳婦的上吊自殺,小姑子出嫁并不是因為到了出嫁的年紀,而是在可嫁也不可嫁的年紀上為賺娶新嫂子的彩禮而嫁人的,這些事情被老舍幾筆帶過,熱奈特認為敘事文的速度是根據(jù)故事的時長(用秒、分鐘、小時、天、月和年來測定)與文本長度(用行、頁來測量)之間的關系來確定,顯然在《柳家大院》中敘事速度變快了,這種敘述運動就是概述。“概述具有加快節(jié)奏,拓展廣度的功用”[4]78概述使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全面的信息,由此看到了故事的遠景,小姑子二妞大概也要步王家小媳婦的后塵,張二搬遷后的日子大概會更不好過,張家嫂子可能也老會被張二揍,即將進門的新媳婦以后的境遇不知會不會比之前的小媳婦好些……除了概述,小說中還有許多靜述的內容,主要表現(xiàn)為敘述者的干預性敘述即“敘述者丟下故事進程不管,自己站出來發(fā)表演說,或做抽象議論”[4]84,如“‘文明’是三孫子,話先說在頭里?!?/span>[3]291“老王第一個不是東西?!?/span>[3]292“小媳婦總算死得‘值’。”[3]297整篇小說將等述、概述、靜述等多種敘述運動融為一體,使《柳家大院》呈現(xiàn)出獨有的風格,足可見老舍駕馭故事時間的能力。

時序

敘事時序是文本展開敘事的先后次序,是敘述者講述故事的順序。老舍的小說一般采用連貫敘述,但《柳家大院》卻是他為數(shù)不多運用倒敘的小說。倒敘屬于逆時序的一種,也叫閃回,即回頭敘述先前發(fā)生的事。小說開篇就透過敘述者算命先生告訴讀者“這兩天我們大院里又透著熱鬧,出了人命”[3]291,由此追敘昔日的事件與人物,打亂了事件發(fā)展的順序,造成了強烈的懸念,因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緊接著作者筆鋒陡然一轉,打頭說起,由算命先生自報家門,描述柳家大院的情況,簡潔地點明了大院的雜和窮。然后重點介紹了柳家大院里老王家和張二家的經(jīng)濟情況以及主要成員概況等,為故事提供了矛盾沖突的環(huán)境基礎,接著將小媳婦上吊自殺的前因后果敘述出來。這部小說中的閃回敘述的是開端時間之后的故事,因而屬于內部閃回。小說中還運用了一些小的插敘,如介紹張二一家情況時對孩子們的描寫,雖是著墨不多,但卻鮮明地揭示了社會轉型時期那些生之微末的北京底層市民生活的苦難景象。敘述者的敘述內容囊括了整個故事,從頭說起, 娓娓道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其間矛盾糾紛不斷但全文又十分順暢而自然,完美地展現(xiàn)了老舍獨特的敘事技巧。

頻率

頻率原是物理學中的概念,在敘事文研究中指一個事件在故事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與該事件在文本中敘述的次數(shù)。敘事頻率是《柳家大院》敘事時間中一個比較突出的部分。一般而言頻率的出現(xiàn)又加深小說的感情色彩,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在《柳家大院》中,“打媳婦”以及“文明”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老王家的小媳婦起來晚點就是一頓揍,老王上工去二妞就處處找嫂子麻煩,常常擰她胳膊,小王十天半月回來一趟一定要揍媳婦一頓,張二嫂被誣陷惹禍又被張二好打一頓。算命先生將自己和老王算作柳家大院里最“文明的人”,但“‘文明’是孫子,”老王家?guī)脱笕俗鍪?,“事事他老學那些‘文明’人”,“他鬧氣,不為別的,專為學學‘文明’人的派頭。”,“哪個王八蛋的‘文明’可笑又可哭”,最后又再次強調“‘文明’是孫子”,這樣看“打媳婦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成了“文明”。在《柳家大院》中,這種重復明顯產生了一種象征意蘊或主題思想:即王家小媳婦遭受不僅僅和窮有關,最重要的是所謂的“文明”在作怪,這“文明”就是指中國固有的封建倫理道德加上外來的資本主義文化思想,是它毒害著底層勞苦人民的心靈,釀制著生活的苦酒使像小媳婦這祥的“苦人”走上絕路。 ??

結語

《柳家大院》是部段短篇小說,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但老舍通過巧妙獨特的敘事技巧建構了敘述者與隱含作者的距離與沖突,營造了“看與被看”的多重審視模式,加強了小說的真實感和現(xiàn)實性,深化了小說批判半文明的封建文化的主題思想,激發(fā)了讀者的悲憤與哀嘆以及對那個“吃人”時代的深刻思考。


[1]?楊義.中國敘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熱奈特.敘事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老舍.柳家大院 [M].// 老舍作品集小說卷.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8.

[4]?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柳家大院》敘事策略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雷州市| 金秀| 五河县| 珲春市| 高要市| 新疆| 梓潼县| 宜都市| 北海市| 新疆| 裕民县| 息烽县| 台山市| 黎川县| 乐昌市| 镇沅| 康定县| 恩施市| 高淳县| 磐安县| 济阳县| 兰考县| 大同县| 南充市| 景德镇市| 定日县| 章丘市| 喜德县| 将乐县| 灵璧县| 博爱县| 化德县| 习水县| 榆社县| 巴中市| 紫云| 肥东县| 唐山市| 山东省| 沛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