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癡理觀”(歐麗娟)
?? ? ? 1.祭奠金釧,茗煙勸寶玉完了以后就早點回去。
? ? ? ?2.“兩盡其道”藕官燒紙與茗煙勸說寶玉祭奠完金釧趕緊回去說的話,如出一轍,更為深化。
? ? ? ?一種解釋的至情:情感純粹而強烈,因此必須百分之百,具有高度的排他性,但這樣就走上歧路:會歌頌為情而死的表現(xiàn)。孤守一世或者殉情,都有外在形式的幫助,堅持耽溺于“癡”而強迫自己不去適應生活的變化。
? ? ? ?但另一種解釋的至情:情字之上還有一個理字,因為人總要面對他人與外界,世界不是以你的自我為中心,你還有群體的義務和責任。一個成熟的人,不會只看到自己。
? ? ? ?另婚再嫁或再娶,甚至包括生死,表面上已經(jīng)失去了紀念前人的提示,也已經(jīng)有了新的生活瑣碎去面對,人常說不是不會忘記只是沒有更好的新人來代替。所以當這時內(nèi)心仍然能守住一個并不存在的幻象而不忘掉,這是更大的考驗,因為人本身就很健忘,再深刻的執(zhí)著可能都會漸漸消退,“因為愛是這么短,而遺忘是這么長。”時間才是最大的敵人,這是更難做到的至情。你不必刻意提到他,但你永遠記得他。
? ? ? ?這也就成就了癡理——矛盾統(tǒng)一如何成為可能,內(nèi)心與外在如何并行不悖。
? ? ? 3. 寶玉更深一層的至情——以后不可燒紙錢,紙錢不也是一種形式嗎?這次不用別人說,寶玉終于自己悟道了,跟隨孔子的遺訓用誠心去焚香,甚至不用點香就你所能夠拿到的都可以,也可守住你的心。只在靜不在虛名。
? ? ? ?4.“各盡其道”柳湘蓮與寶玉念秦鐘的墳是否有人修葺。寶玉恨自己被圈在家里行動就會有人知道沒有一點自由。柳湘蓮說“你只要心里有了就是,你有錢我來去自由,各盡其道而已?!痹谧约旱南拗葡氯プ约旱膶嶋H力量去付出都一樣可貴。
? ? ? ?5.襲人再嫁蔣玉函,癡理的實踐,并不影響她對寶玉的純潔至情,留下麝月去照顧寶玉 并且盡自己的力去幫助賈家。
? ? ? ?6.所以最終寶玉續(xù)娶寶釵其實是心甘情愿的,并不是調(diào)包計這么戲劇化,他會實踐“癡理”。情理兼?zhèn)?,兩盡其道,各盡其道。
? ? ? ? 人不管生理心理其實都很脆弱,沒那么堅定,天性薄情寡義,所以才需要有這么多的儀式節(jié)日去提醒自己的懷念與愛意??梢哉f這種“癡理觀”不僅對寶玉對我也是醍醐灌頂了。
? ? ? ? By the way????
? ? ? ? 寶玉四次啟蒙的引導者都是女性,她們走得更早更高,卻沒有走到最終的悟道之路,得道的卻都是男性,這很有趣。
? ? ? ?沒有屬于女性的成長小說。
? ? ? ?不論中國還是外國,對于女性的認知:不把女人看作是人,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是一種階段性的依附角色。在儒家五經(jīng)中,女人被提到的都是她的身份,只是視為妻子母親女兒。女人沒有成長階段,唯一的過渡就是結(jié)婚,結(jié)婚之前是女兒,結(jié)婚之后是妻子。“女人不在年齡中生活”。也因此她就沒有成長故事可言。年齡對女人的成長變化不大,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在說女人嗎?形成這種認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為女性天生的生理結(jié)構(gòu)嗎可以生育后代,所以她就被禁錮于此。所以能破開一些男人的想法,大男子主義很多就是自我為中心,這種人才是真正沒有心理長大的“幼兒”,他們根本不把女人當人,有時候有愛但不是當作一個人來愛,而只是一種便利于他的工具。所以啊,擴展到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可能都同理。人為什么會這么容易出軌,與其說“出”,不如說從心底里他或她根本就沒有在過“軌”上,甚至“出軌”這個詞并不是人人都配。因為這條軌,是需要兩個獨立,力量相當且人生志向一致的人并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