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在等待,等待被遺忘或被喚醒——評《魔獸》

愿你歸來時,仍是少年。

我記得2005年《魔獸世界》(中文版)做預(yù)熱的時候,當(dāng)時的(中文)宣傳詞就是“一個世界在等待”,背景就是一個滿身鎧甲的矮人騎在獅鷲上,也看不出身后的金色是朝陽還是夕陽。
如果說2005年的《魔獸世界》是以朝陽為背景蒸蒸日上,如今的《魔獸世界》的確有點日薄西山的感覺——畢竟,WOW的確有點年紀(jì)了,縱使我們有天會徹底告別那個曾經(jīng)屬于生活一部分的世界,也不會抹去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記憶。

于是,就像我們期待心儀的漫畫做成動畫一樣,對于一眾曾經(jīng)的【W(wǎng)OWers】,當(dāng)《魔獸》電影化,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同時,由于電影的受眾不僅僅游戲玩家,還有不少慕名而觀賞的非游戲玩家,為了盡可能降低【所有人】的觀影門檻,對“正統(tǒng)劇情”進(jìn)行化繁為簡的刪改,是必然。
否則,如果從萬神殿的起源開始娓娓道來,《魔獸》搞不好要像漫威電影系列一樣拍成十幾部的“電影連續(xù)劇”,如果真這樣,恐怕是個極為宏大(且不太現(xiàn)實)的工程。

我們簡單看看《魔獸》(準(zhǔn)確的講,是《魔獸:崛起》)的劇情,它所對應(yīng)的是第1次獸人戰(zhàn)爭——也就是1994年發(fā)售的《魔獸爭霸1》的故事。
那時的德拉諾與艾澤拉斯剛剛建立有關(guān)“門”的鏈接,著名的土木工程項目經(jīng)理古爾丹(狗蛋)“有幸”引導(dǎo)了獸人完成了造門、穿越、(與人類)混戰(zhàn)等一系列壯舉,簡言之,這就是兩個異世界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由于電影的劇情主線集中在了獸人與人類的交互上,其他種族(如矮人、精靈、牛頭人)的戲份極少,但如卡德加、麥迪文、杜隆坦、迦羅娜、洛薩、薩格拉斯、銅須等耳熟能詳?shù)慕巧殉霈F(xiàn)。
遺憾的是,很多人氣角色如“世間第一孝子”——阿爾薩斯、“萬年單身漢”——伊利丹(不喝伊利丹牌牛奶,你們就是自尋死路)、“總是喜歡睡覺但不陪自己夫人的德魯伊”——瑪法里奧(空耳“馬糞君”)、“不老美少女”——泰蘭德(奶奶)、“最愛cos【布拉德皮特】的小帥哥”——安度因(“臟牧”領(lǐng)軍人物)、“愛上不少不該愛的人的馬猴燒酒”——吉安娜、“最迷人的燒樹小妖精”——希爾瓦娜斯(“希婊”)等,都未能出現(xiàn)(不是導(dǎo)演不想拍,而是時間線不對,這些人物在《魔獸爭霸3》的時間線開啟后才走上戲臺)。

事實上,考慮到大多數(shù)國內(nèi)玩家都是從《魔獸爭霸3》開始接觸“魔獸”這個系列,如果這些人物真人化,或許會比現(xiàn)在這部《魔獸》帶來的震撼感更大。
顯然,導(dǎo)演兼資深游戲粉【鄧肯·瓊斯】是個有點野心的“家伙”,他拍電影的初衷肯定不是奔著“拍一部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因為作為知名歌手【大衛(wèi)·鮑伊】的兒子,他自己肯定是不怎么差錢的;而且,能以小成本接連拍出《月球》和《源代碼》這樣的精彩電影(注:這2部電影真的絕佳,非勁爆爆米花類型依舊別有一番趣味),意味著他很【懂得】如何拍電影。

那么,能說得通的解釋就是,【鄧肯·瓊斯】是想把“魔獸”系列向《指環(huán)王》六部曲靠攏,把《魔獸爭霸1、2》分別做成2部電影,再把分量很重的《魔獸爭霸3》與《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再拍成2部電影,至于后續(xù)的《魔獸世界》的劇情嘛,那就慢慢拍,反正有“說不完的故事”。
不過,《魔獸》在公映后的反響似乎總體并不好——這里有比較奇怪的情況,大陸這邊的觀感反饋完全沒有歐美那邊爭相“口誅筆伐”的【惡評浪潮】。

至于差評,可能一部分來自非游戲粉絲,看了之后“不知所云”,這個可以理解;同時,部分資深粉絲也許因為預(yù)期過高導(dǎo)致心態(tài)崩塌,也可以理解。畢竟,由于2個多小時的講故事時間擺在那里(據(jù)說還被剪了40分鐘,還一直就沒看過傳說中164分鐘的版本),主創(chuàng)也只有保留主線中的主線,以至于最后的成品就像很多影評提及的“宛如《魔獸爭霸3》電影的超長預(yù)告片”。
就我個人來說,《魔獸》的劇情流暢(劇情完美根本談不上,不是導(dǎo)演不想講,而是沒法交代)、特效一流(畢竟工業(yè)光魔的手藝)、人物演技在線,還真沒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巨型)槽點——音樂算,電影的音樂完全沒有存在感,對比游戲原聲簡直弱爆了。

對于《魔獸》這樣的“粉絲向電影”,我想還是多一分包容,甚至說的再卑微一些,再俗一點——對于很多已經(jīng)讓“魔獸”融為生活一部分的玩家來說,只要“魔獸”能被極力復(fù)原在熒幕上,(只要質(zhì)量不是崩到讓人覺得“辣眼睛”),那就足夠了。
誠然,作為一個APM極低和并不喜歡“團(tuán)隊作戰(zhàn)”的人,我絕對不是“魔獸系列”的資深玩家和老玩家,“魔獸”吸引我的是主創(chuàng)是如何在宏觀上將不同文明的歷史、神話巧妙地揉進(jìn)“艾澤拉斯”這個世界,如何在微觀上通過設(shè)計一個個相互勾連的故事來塑造一個個有血有肉性格迥異的游戲角色。

但是,在學(xué)生時代,我是能從周圍人對游戲的狂熱中感受到“一款游戲?qū)σ蝗喝说囊饬x”,對于那些定期下副本、倒賣裝備、刷競技場的舍友來說,那個對我們來說的“虛擬世界”才是他們的【真實世界】,而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是他們的“虛擬世界”。
那些課堂上總是一副“身體被掏空”的人,只要跨進(jìn)(link)那個異世界,就瞬間充滿了電,他們的眼睛在發(fā)光(實則是屏幕的光透過眼睛反射)、他們的手指在鍵盤和鼠標(biāo)上無比靈動、他們通過耳麥實時布局副本時的聲音底氣十足——那一刻,他們似乎找到了【本我】(真我)。

我無法體會到他們的快樂,但我知道魔獸從2004年(大陸應(yīng)該是2005年)開啟了一個“網(wǎng)游時代”,這個獨有的時代更強(qiáng)調(diào)【合作與共贏】,相較于如今的“電子競技”,少了關(guān)于“贏或輸”的較量,多了關(guān)于“團(tuán)隊協(xié)作”的“同感”。
那時的《魔獸世界》成為了整個中文游戲世界最大的一株搖錢樹,也成就了當(dāng)時的【九城】——到了2009年,《魔獸世界》已經(jīng)為九城賺了21億。嗯,2009年的21億元,如果都投入房地產(chǎn)市場,那現(xiàn)在至少是500億了吧。

想來你也聽過“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也就是2009年,魔獸世界的大陸運營權(quán)出現(xiàn)了一場“暗戰(zhàn)”,表面上是網(wǎng)易與九城的爭奪,其實深入一點想,肯定還有“上面”的利益角逐,至于【那時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恐怕永遠(yuǎn)都是個謎,不過,這些對于我們來說,一點兒也不重要——我們只知道,網(wǎng)易與暴雪從此攜手,轉(zhuǎn)眼已經(jīng)11年,九城出局,之后越發(fā)沉寂,“江湖上有關(guān)它的傳說越來越少”。
在那個智能手機(jī)才開始攻城略地的年代,“PC+魔獸世界”成為無數(shù)玩家“心靈的港灣”,如同這個智能手機(jī)的5G年代,“手機(jī)+手游”成為了無數(shù)新生代玩家的精神寄托。說起來,那個只需要【點卡】就能暢游的歲月,是多么美好,你無需顧慮游戲商各種騙氪、逼氪的操作,只需要投入時間、磨礪技巧,就能相對從容的獲取想要的各種道具,那種特有的歸屬感與成就感,只屬于那個無需氪金的年代——當(dāng)然,如今的氪金年代,又有另一種歸屬感與成就感。

很多經(jīng)典番劇總是會給觀眾帶來一種“最簡單純粹的快樂”,我想,彼時的魔獸世界,給那些玩家們帶來的,也是一種“最簡單純粹的快樂”吧!
我想,我們隨著年紀(jì)增長、閱歷豐富,對世間之小事就自然少了一分戾氣,多了幾分包容。最近寫一些完結(jié)番劇的評議,有這種感覺,番劇陪伴觀眾成長,劇中的人物有了一個好的歸宿,而一路陪伴+成長的觀眾就像操勞許久的爹媽,要么慨嘆“吾家有女初長成”,要么驚喜“自家的豬終于會拱別家的白菜了”——這一刻,不僅是角色長大了,也是我們長大了。

那個叫做【W(wǎng)orld of Warcraft】的地方,會一直在等待,等待被我們遺忘,或被我們的美好記憶,再次喚醒。
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吧。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下面的4個傳送門查看更多喲:? ??
【1】【圣痕故事】收藏夾鏈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
【2】崩壞3圣痕故事全紀(jì)錄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壞3圣痕故事(有聲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4】雜文集合: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