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有一種成功,叫“走一步再走一步“

【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和抄襲,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寫在前面的話?/
考研雜談,考研過來人和你聊考研。
進入十月份,考研倒計時上的數(shù)字變成兩位數(shù),考研人心中的那根弦扯地更緊了。與舒適愜意的秋日不相配的,是彌漫在自習室的低氣壓。厚重的課本,飆升的體重,金魚般的記憶都一點點挑戰(zhàn)著考研人的心理防線。
或許只有經歷過考研的人,才知道為什么將研究生順利錄取稱為“上岸”,那是在一片茫茫水霧中觸到陸地,是落水者呼吸到一口空氣,是不再漂浮不定腳下有地的踏實安心。十月份的你,也許早已對心靈雞湯免疫,那些不痛不癢的話,更像成功者的傲慢,居高臨下俯視著悲傷焦慮,卻扯扯嘴角反問你這有什么關系。
正視苦難是克服苦難的第一步,但感同身受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所以與其說是經驗我更希望完成一次對話,被不安焦慮掐住咽喉的你,可以邁開步子繼續(xù)前進。
考研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對考研的疑問,或者你有希望我們創(chuàng)作的文章/內容/視頻,可以隨時聯(lián)系小蘇(微信:①lqll_1998②xiaozhushou_123),文末有各專業(yè)QQ考研交流群的群號,各專業(yè)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過200人并且發(fā)二維碼容易過期和招來“小廣告”,直接加小蘇微信會拉你進群。

沒有資格放棄,就只能繼續(xù)
在學校圖書館窗邊的一角,我發(fā)現(xiàn)了已經有些模糊的一行小字“太陽明天還會升起”,筆跡上面有明顯的灰塵,顏色也早已淡褪,是誰、在什么時候、因為什么寫下這樣的話無從知曉,但那種黑暗中想要抓住一絲希望的情感卻強烈而清晰,一如去年這個時候的我,每天都想大聲說一萬遍放棄,第二天還是要打起精神背書去。
事實上,我并不認為放棄是一種懦弱或者無能的表現(xiàn),反而放棄有時比繼續(xù)更需要勇氣,當然這種放棄不是一拍腦袋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后的選擇。放棄需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預判,坦然接受自己和理想目標之間的差距;要能夠收起自己對已構想未來的欲望和野心,在另一條也并不平坦的道路上繼續(xù)打拼。放棄絕非易事,要有對環(huán)境的快速反應能力,不會后悔的覺悟和顛覆沉沒成本的理性。
但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有這樣勇氣和魄力,如果找不到最好的選擇,就尋找最不壞的選擇;如果找不到最合適的路,就選擇一直以來最信任的那條路,如果沒有“放棄”的能力和資格,雖然有些消極,但這可不可以成為繼續(xù)下去的動力。既然沒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歷經千年“破釜沉舟”似乎還是有它的道理。
原因千萬,守住本心
前幾天刷知乎看到一則問題“考研好累,如何找到支撐動力”,我饒有興致地回憶起自己的過往,似乎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答案。即使當時有某個特定指向,也在大半年的時光中漸漸消磨,在邊際效益遞減效應下漸漸減弱了對行動的驅動力。
換個角度而言,或許真的有某些一直支撐的信念,可能是要改變不算優(yōu)秀的本科出身,或許是希望能在未來找到更好的工作,亦或是想要和心儀的戀人繼續(xù)在一起。但就像1000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這種和自身經歷密切契合的“支撐點”是難以給以他人借鑒的。
放棄零碎具象的思考,以抽象一些的方式思考似乎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無論是考大學、考研還是其他關系人生重要轉向的選擇,究其根源,都是為了自己變成更好的那個人。這才是考研以及生活的本心,功利一點說,這無關他人(父母、老師、朋友或是戀人)只是為了自己。
小貝是和我一起備戰(zhàn)考研的“戰(zhàn)友”,大學期間我見證了她和“顧先生”的神仙愛情,卻在考研的那一年,意外地陪她在馬路上邊哭邊大罵渣男。意外的失戀給平淡枯燥的考研生活扔了一顆重磅炸彈,但小貝自那天過后再也沒有提過顧先生,一如之前般開朗,哦不,比之前還要拼命十三妹,仿佛顧先生的背叛從不存在??佳芯褪亲鳛槌赡耆嗽谶@一驅動下作出的決定,后來我問她當時怎么很快走出來,她撇嘴笑笑說,“到現(xiàn)在想起還會心痛,只是不必要讓過去成為通往未來的負擔”。你看,無論在考研路上遇到什么坎坷,“要變成更好的自己”這一核心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最讓考研人焦慮的便是“考不上怎么辦“這個問題,當然我也不例外,并且隨著考試時間的逼近,這種不安就會越發(fā)強烈。如果順利錄取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就算出現(xiàn)某個萬一;那又怎么樣,目標并不是考上某所學校,這只是手段而已,否則上了研究生豈不是又要再重蹈大一入學時的不知所措和迷茫。
我們的目標,從來都是最好的自己。
堅持就是,在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繼續(xù)
如果堅持那么容易,大概就不會有這個詞的誕生了。就是因為堅持的不易,其結果才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在選擇走上考研這條路的時候就要有這樣的覺悟,這條路絕不是一蹴而就輕而易舉。
什么是堅持呢?到12點很困了再熬一會兒到1點、到飯點了書還沒看完再看兩頁,諸如此類的例子可以稱之為努力,但卻稱不上是堅持。
堅持,是在你覺得繼續(xù)不下去的時候,告訴自己,就一點點,再往前走一點點就好了;是聽到別人的否定,即使難過沮喪,即使自我懷疑,即使未來捉摸不定,還是決定走下去;是跑1000米時,已經精疲力竭看著不遠處的終點線,一股腦再跑起來的那種狠勁兒。
我們經常容易陷入一種“自憐”之中,在情緒敏感的時候尤為明顯,這不是指責或批評,它只是我們情感自然而然的一種反應。而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情緒,并把它和真正的堅持區(qū)分開來,再談及“堅持”時,心懷尺度和敬畏,以更客觀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鞭策自己,鼓勵自己。在感覺艱難難以繼續(xù)的時候,思考一下自己,給自己加把勁兒,或許穿過狹仄的小道就迎來柳暗花明。

物理中彈簧有其彈力的極限,超過那個極限就失去了彈性難以恢復原狀。人也是如此,堅持,并不是對自己極端地逼迫和苛刻。我們皆是血肉之軀,有喜怒哀樂,有暴躁煩悶,不是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
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時,不要過度責怪自己,輕輕地抱抱那個雖有瑕疵但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自己。考研是一種選擇,但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累了就歇一歇,苦了就哭一哭,階段性順利也可以邀請兩三好友吃頓“饕餮盛宴”。考研之路,誰走到最后,誰才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