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病院 | 羊豕二牲稱“少牢”
◎莊豐石
《中國人的生活美學·飲食》(花山文藝出版社2022年版)一書第117頁上寫道:
?秦漢時,吃肉的套路更加完備了。那時人們已習慣稱牛、羊、豬為“三牲”。祭祀或享宴時,三牲齊全就是“太牢”,只有牛、羊叫作“少牢”。
?這里有一個錯誤,“少牢”是指用羊、豕兩種牲畜祭祀,而不是用牛與羊。
牢,本義為養(yǎng)牛、羊、馬等牲畜的圈欄。古代祭祀前需將所用的犧牲先飼養(yǎng)于牢,故牢又引申指祭祀用的犧牲。古代祭禮一般用牛、羊、豕三種犧牲。
根據(jù)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規(guī)格亦有區(qū)別?!抖Y記·王制》有相關(guān)記載:“天子社稷皆大(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太牢,亦作“大牢”?!豆騻鳌せ腹四辍贰岸諢A”,何休注:“禮,天子諸侯卿大夫,牛、羊、豕凡三牲曰大牢?!鄙倮?,《儀禮·少牢饋食禮》“少牢饋食之禮”,鄭玄注:“羊、豕曰少牢,諸侯之卿大夫祭宗廟之牲?!?/p>
可見,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而只用羊、豕二牲應(yīng)稱“少牢”。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9期《文章病院》欄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