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炎桑醫(yī)案——脾陽將敗,腎陽將絕之慢脾風


陳某,男,20天。
【初診日期】 1 99 1年1 1月24日。
【現(xiàn)病史】 小孩足月順產,出生40天患泄瀉,中西藥并進,而病日重,到廣州某醫(yī)院請專家診治,診斷為小兒腹瀉、營養(yǎng)不良,經輸液及抗生素、止瀉等藥治療10余天,病益重,甚至泄瀉每日20余次,肌肉盡削、聲低息短。又到某中醫(yī)院治療數日亦罔效,再轉某醫(yī)院由兒科專家、教授會診皆言病危重。用血清蛋白、血漿、補液、抗菌、止瀉等藥治療6天,甚至神憊氣促,驚惕抽搐,泄瀉無度,甚則30分鐘1次,只好轉回東莞某醫(yī)院留醫(yī),因病情加劇而請何老治療。
就診時病孩精神疲憊,聲低息促,沉睡露睛,四肢厥冷,時時驚醒、抽搐,目上視,臉色萎黃,兩顴高突,兩目深陷,皮膚無彈性,大便日30余次,所瀉皆膠凍清冷,小便赤短,口渴,舌質淡、苔厚膩,脈徽欲絕,指紋青紫至命關。尚幸能吞咽飲食。何老診察后,細思片刻說:“此乃元氣將亡,脾陽將敗,腎陽將絕之慢脾風重病?!睉蓖炱溆撝獨?,振奮脾腎之陽,授以《謝映廬醫(yī)集》大回生湯加減。
【診斷】 腹瀉(中醫(yī):泄瀉)。
【辨證】 脾陽將敗,腎陽將絕之慢脾風。
【治法】 急挽其欲脫之元氣,振奮脾腎之陽。
【方藥】 吉林人參(另燉和服)、炒車前子各6g,白術、黃芪各IOg,茯苓15g,干姜、制附子、炙甘草各5g,五味子、砂仁(后下)各3g0。2劑。
一診:服上藥泄瀉減少3次,夜寐驚醒稍減,但抽搐反增,乃土敗木賊,肝風內動之兆。前方去五味子,如全蝎、蜈蚣(后下)各5g,烏梅肉3g。3劑。
三診:精神好轉,四肢已溫,寢寐安穩(wěn),抽搐減少,呼吸暢順,大便減至每天24次,病有轉機,然險候未除,前方用黨參易吉林人參,去全蝎,加天麻3g。3劑。
四診:精神轉佳,聲音較前響亮,諸恙亦減,惟大便每天20次。元氣轉復,脾腎之陽稍振,然久病則大腸滑脫。仲景謂病在下焦是也。仿其法加固脫澀腸之劑。前方加赤石脂、禹余糧、石榴皮各IOg。4劑。
五診:精神佳,大便每天17次,便如糊狀,小便量增色清,病勢雖挫,仍未入坦途。前方去天麻,再進5劑。
六診:精神旺,會發(fā)笑,面色光澤,肌肉稍豐。大便每日14次,舌淡紅、苔白而干。陽氣漸復,考慮陽損及陰,前方去赤右脂、禹余糧、石榴皮、炒車前子、制附子,加熟酸棗仁6g,淮山藥、白扁豆各lOg,以兼顧脾陰,服4劑。
七診:精神健旺,大便成形日8次,效不更方。此后堅守上方服食1個月余,干姜累計用700余克,始大便正常,神旺體健,面色紅潤而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