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黃茶(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黃芽茶(蒙頂黃芽)
蒙頂黃芽屬于扁形黃茶

主要產(chǎn)地:四產(chǎn)省雅安市蒙頂山區(qū)
品質(zhì)特征
條索:扁平挺直,全芽披毫
色澤:嫩黃油潤
湯色:黃亮透碧
香氣:甜香濃郁
滋味:甘醇
葉底:嫩黃勻齊
蒙頂黃芽是蒙頂茶系列產(chǎn)品的一種,是芽形頂級黃茶。蒙頂茶的栽培始于西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被列為貢茶,新中國成立后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生產(chǎn)黃芽,稱為“蒙頂黃芽”。
輝煌歷程
蒙頂茶已經(jīng)是我國名茶行列中的一顆燦爛明珠,而其中的蒙頂黃牙更是黃芽中的極品,曾在唐至明清時期被奉為貢品。如今,蒙頂黃芽傳統(tǒng)制作工藝也被列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并且在2011年中國(上海)國際茶業(yè)博覽會上,當?shù)刈钚聞?chuàng)制的“味獨珍”牌蒙頂黃芽獲得了金獎榮譽。
茶葉采摘
于春分前后開始采摘,當茶樹上有10%左右的芽頭鱗片展開時即可開園。采制品種為四川中小葉群體種,采摘標準為單芽和一芽一葉半初展(俗稱“鴉雀嘴”)的鮮葉,要求芽頭肥壯,大小勻齊。不采摘病蟲芽、瘦芽、空心芽。一般制作500克成品茶需要4~5萬個左右的芽頭。
制作工序
采回的芽頭要及時攤放,及時加工。蒙頂黃芽制作工序包括殺青、初包(悶黃)、復炒、復包、三炒、堆積攤放、整形提毫、烘籠烘焙、包裝9道工序。其中初包和復包是形成蒙頂黃芽黃湯黃葉特征的關(guān)鍵工序。
選購指導
選購蒙頂黃芽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茶葉的具體特征,避免購買到非正品的蒙頂茶。相對而言,目前市場上品質(zhì)較佳的有四川當?shù)氐奈丢氄洳铇I(yè)集團和蒙頂皇茶茶業(yè)公司生產(chǎn)的蒙頂黃芽。
品質(zhì)鑒別
◎一般情況下,芽頭多、鋒苗多、葉質(zhì)細嫩、白毫多的蒙頂黃芽為上品,多梗、多葉柄、葉質(zhì)老、身骨輕者為次品。
◎聞干茶香氣,如果有焦味、霉味、餿味等,則為次品,而香氣持久,遇熱后更濃,則為正品蒙頂黃芽。
◎上等蒙頂黃芽湯色黃亮中帶淺綠,滋味鮮醇甘甜,即使是干茶咀嚼起來也有淡淡的甜味,而不僅僅是苦澀味。
沖泡方法
沖泡蒙頂黃芽可以選擇透明的玻璃器皿,便于觀賞;由于茶芽比較嫩,建議水溫為75~85℃,茶水比例為1∶50,投茶方式建議采用“上投法”;沖泡3分鐘左右即可聞香品茶。
黃芽茶(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屬于雀舌形黃茶

主要產(chǎn)地: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金雞山、烏米尖、金竹坪、金家灣等地
品質(zhì)特征
條索:形似雀舌,細嫩多毫
色澤:綠潤泛黃
湯色:稍綠,黃而明亮
香氣:清高,有熟板栗香
滋味:醇厚回甜
葉底:黃綠明亮,嫩勻厚實
霍山黃芽為歷史名茶,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記載,霍山黃芽為當時的極品茶之一,曾歷經(jīng)演變,甚至技術(shù)失傳,后來在1971年經(jīng)創(chuàng)制而恢復生產(chǎn),延續(xù)至今,現(xiàn)與黃山、黃梅戲齊名,并稱“安徽三黃”。
采摘與制作工序
谷雨前5天左右開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芽葉,當天采當天制。制作工序包括殺青、初烘、攤放、復烘、攤放、足烘等。
選購指導
常見品牌有“徽將軍牌”、“一品雙尖牌”、“抱兒鐘秀牌”等。
品質(zhì)鑒別
從外形上看,霍山黃芽形似雀舌,多毫,色澤綠潤泛黃,沖泡后內(nèi)質(zhì)香氣清高,有熟板栗香,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