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有志伸志


作者:izumi
封面:《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 Air/真心為你》
平成 6 年(1995年)首播的 TV 動畫《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以下簡稱EVA)一經(jīng)問世,便成為了扭轉平成動畫業(yè)界潮流的歷史性轉折點。而曾經(jīng)參與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及眾多知名動畫制作、過去隸屬于 KING RECORDS 旗下 STARCHILD 的制作人——中西豪,對于平成年間日本動畫發(fā)展演變的點滴過程,算得上是知根知底的見證人之一。
受訪時,中西略感遺憾,因為一些原因,沒能拉上 KING RECORDS 前著名音樂制作人大月俊倫一起來聊平成動畫。

中西進入 KING RECORDS ,是在平成 9 年(1997年),那時 TV 版《EVA》已經(jīng)完結,正好是在制作劇場版的時候。97 年 3 月《使徒新生》(/死與新生)公映,同年 7 月《Air/真心為你》公映。中西入社那會兒,《EVA》熱潮方興未艾,STARCHILD 社內(nèi)分為了 95 年的“EVA班”、96 年的“撫子號班”(《機動戰(zhàn)艦大和撫子》)以及 97 年的“歐蒂娜班”(《少女革命歐蒂娜》,97 年)等若干工作組。
因為中西當年對科幻、機器人動畫很感興趣,所以對“撫子號班”心存向往,可最終卻被分配到了“歐蒂娜班”,因而,當年忙不迭對相關內(nèi)容一通惡補的狼狽情形,中西至今歷歷在目。負責“歐蒂娜班”的森山敦,是中西的頂頭上司,最早中西是作為森山的助手加入進來的。
如今業(yè)界有一個普遍共識,就是制作委員會形式,當初就是由 KING RECORDS 的制作人大月俊倫率先發(fā)起,推廣開來,并對平成動畫的發(fā)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起先,STARCHILD 是專門為動畫音樂制作設立的機構,但自打加入動畫正劇策劃幕后之后,該公司相繼參與出品了《EVA》《機動戰(zhàn)艦大和撫子》《少女革命歐蒂娜》及之后諸多的熱門原創(chuàng)動畫?;叵肫饋?,那是一個制作人大月俊倫憑借其過人的敏銳感知與創(chuàng)作者們彼此良性互動碰撞、“火花四濺”的“黃金時代”。
初出茅廬、對未來躊躇滿志的中西,有幸擠上了時代的“列車”。但向來以“塑造新人為樂”,信奉“金不煉不成器”的“大月教練”,早已給他預備好了滿滿當當?shù)摹疤赜柷鍐巍?。那時,中西白天在公司根本見不到大月的人影,只在每日入夜時分,受召前往新宿地區(qū)參加“社會實踐”開拓眼界。
在那里,中西有緣結識了一大批各式各樣的創(chuàng)作人,以及出資方的頭面人物。夜夜增長見聞的中西,一方面十分感激領導的有意栽培,然而,迎著清早 4、5 點的晨曦,辭別晝伏夜出的“大月教練”后,等待中西的,還有第二天一大堆必須處理的份內(nèi)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連軸轉,疲于奔命的中西曾無數(shù)次想懇請上司“放過自己”,但他也明白,要想出人頭地,唯有咬緊牙關苦撐到底。
據(jù)中西回憶,彼時的“STARCHILD”,尚不存在現(xiàn)行的管理體系,全憑大月一人“把持朝綱”。公司從不召開聽取各方意見的研討會,大月更是在社內(nèi)說一不二,因而,所謂的部門例會,無非是用來告知眾人,下一階段將要執(zhí)行哪項新企劃。且無論對內(nèi)對外,習慣執(zhí)掌天下的“大月專政委員會”,始終主導著話語權。

按中西的說法,大月本人對“制作委員會之父”這頂“帽子”從不認賬。大月的觀點是,創(chuàng)作者們扎堆成群地各抒己見,無助于新作的誕生。對于制作資金的管控與運作,大月總是向人拍胸脯,讓大家對其個人的能力眼光抱有信心,順便把從各方籌措來的大把“銀兩”牢牢揣進了腰包??傊形骶蜎]見大月主動召開過“制作委員會會議”,并據(jù)此推斷,早期《機動戰(zhàn)艦大和撫子》《秋葉原電腦組》的制作委員會,壓根兒就沒存在過。
據(jù)中西回憶,KING RECORDS 正兒八經(jīng)走制作委員會流程,大約始于1999年的《Di Gi Charat》(超級偶像貓鈴鐺)。該作的制作委員會由自家及 Broccoli、TBS 組成,結果那兩家提出召開委員會,KING RECORDS 自己想想也算合情合理,才開了會。事實情況是,繼被外界傳為,開“制作委員會”先河的《EVA》之后,這一制度有名無實地存續(xù)了若干年。
再加上大月本人對“制作委員會”的厭惡,為業(yè)界眾所皆知,因此在某一項目不得舉行碰頭研討會時,還曾特意采用了“宣傳會議”的名號。

有別于時下眾多出資方聚在一起開會,令作品趨于平均化的做法,制作委員會在其誕生伊始,幾乎就是在貫徹大月個人的制片理念。依中西看,原本大月俊倫并未打算創(chuàng)制所謂嶄新的“商業(yè)模式”,或是有著如之何壯闊的構想。
說穿了,事情很簡單,就是大月身邊匯集了一幫子有想法的創(chuàng)作人朋友,而這些人時常將自己醞釀的企劃拿給大月看,或者讓大月幫忙一起出主意。當案子考慮得差不多該付諸實施時,這些人想到,與其去找電視臺、代理店商量合作事宜,倒不如哥幾個私下籌錢起事來得更有效率。何況在商言商,當年打包賣圓盤的銷售業(yè)績還是相當可觀的,若是深夜檔動畫,只需支付電視臺播放費,便可買下播出的時間檔。
“制作委員會”誕生的另一重原因在于,制作人對自身理想的追求。其結果便是,尋覓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組隊共事。比方說,大月喜歡玩具,想制作玩具周邊,那么自然會去找玩具制作廠商合作。由此分析,中西覺得,“制作委員會”最早應該不是大規(guī)模圈錢融資的工具。中西列出的證據(jù)之一是,當年 STARCHILD 的出資比占大頭,一定不會少于 6 成,通常的情形是,他家?guī)ь^出 7~8 成左右,余下近 2 成,再由委員會各家分擔。這才是大月時期“制作委員會”的基本樣態(tài)。
當然,同時期、非 STARCHILD 主導的“制作委員會”,中西不敢斷言,說不定人家從一開始就規(guī)規(guī)矩矩地開會操作。此處中西再次強調,他從未見大月出席過哪怕一次制作委員會會議。

不過,隨著市場嗅到“做動畫有利可圖”的商機之后,金融、商業(yè)等機構的投資者一下蜂擁而至。那是距今約 15 年前,即 2004 年中西在主持《蒼穹之法芙娜》制作的時期。那時,正趕上一波“動畫泡沫期”,不僅動畫片作品的數(shù)量呈現(xiàn)迅猛增長,圓盤也大賣特賣,以至于“動畫賺錢”成為了投資常識。
正因為“職業(yè)投資人”絡繹不絕地加入,所以,業(yè)界開始逐漸奉行“以商業(yè)眼光好好做動畫”的理念。例如,從那時起,委員會中,有人要求提供損益(PL)表,也就是收支賬目。之后,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委員會成立之初,便索要收支表、盈利預期等一系列報表。自此,原先中西所理解的 “讓喜歡的人做喜歡的動畫”這件事,漸漸演變成了純粹逐利的“生意”。說實在,剛開始,這一極速的業(yè)態(tài)轉變,令中西感到超級不適應。
對那時動畫作品“有投必報”的論調,中西坦言,多半是胡扯。因為作品投放市場后受歡迎與否,不實際操作是難以預料的。按照中西的本心,意在與專業(yè)創(chuàng)作者們,攜手締造真正有趣的文化作品。為此他會在請求委員會將資金托付給自己運作時,老老實實地事先聲明,“無法確保作品能否收回投資”。否則毫無根據(jù)的保證,就成了為騙人錢財、睜眼說瞎話。
因此,以謀利為目的的資本大舉入侵的那段日子,中西經(jīng)歷了一段無比難熬的職業(yè)生涯。但最終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等到 2010 年前后,當市場遭遇圓盤滯銷的打擊后,那些曾經(jīng)常駐委員會的面孔又都沒了蹤影。

好在大浪淘沙,艱難時期依然肯留下的,才是懂行的“真愛金主”,于是,大伙摒棄了此前“單季賺快錢”的想法,改而投長線。但同時,也有聲音清醒地指出,“若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可持續(xù)商業(yè)運維體系,想做的事情也終究會落得泡湯”。鑒于此,制作委員會從頭學習計算新片、續(xù)篇的票房或打包銷售的市場預估,運用反推法,逐步適應起了本就理所當然該過的精打細算的日子。
在這之后的數(shù)年,市場情況又進一步發(fā)生轉變,到中西著手制作《希德尼婭的騎士》第一季的 2014 年,圓盤打包的銷售模式已走到了窮途末路,取而代之的是“海外”資產(chǎn)的介入。
STARCHILD 聯(lián)手動畫制作公司 Polygon Pictures,通過 Netflix 平臺,組建全球交易構架,并在海外取得了極高的估值。此事令中西意識到,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性。在制作《希德尼婭的騎士》的時間節(jié)點,中西經(jīng)常奔赴海外,同美國及亞洲的公司直接洽談投資事宜。
再后來,中國大地也迎來了“動畫泡沫期”。一時間,日本動畫靠著中方涌入的資金維系賬面。第 1 話的制作費回報,6 成來自中國市場,4 成則從美國回收。此時圓盤的收入淪為了點綴。以上表述,雖出自中西個人的從業(yè)觀感,但對整個動畫行業(yè)而言,仍舊具有其代表性的可參考價值。
換而言之,近些年來,仍然冠以“制作委員會”名義的“舊瓶”,灌入的其實是源自他國的“新酒”。中西將平成年間發(fā)生在業(yè)界的種種現(xiàn)象,稱之為數(shù)度拯救日本動畫的“神風”。最早是“打包銷售”,圓盤賣不動之后,又來了“海外資金”,等這波泡沫消退平息后,又出現(xiàn)了“海外+配信”的新形式。
頗令人玩味的是,整個平成時期,每當業(yè)界的一種商業(yè)模式走向窮盡的危急關頭,總有新生事物跳出來接班,為日本動畫“續(xù)命”。由不得中西不相信,拯救業(yè)界的“神風”確實刮了一陣又一陣,只不過,今后會否再刮還是未知數(shù)。

日本的動畫片本身,也由早年的賽璐珞動畫,進化成數(shù)碼動畫,繼而又有了 CG 動畫。制作費用也隨之連年高漲。回顧入行的 22 年,中西粗略估算了下,大約高出當初的 1.5~2 倍。而這些費用的缺口,如不借用“制作委員會”分擔填補,的確難以維持。
平成的前半期,是動畫數(shù)碼化的轉型期。STARCHILD 在貢獻了《EVA》《機動戰(zhàn)艦大和撫子》《少女革命歐蒂娜》《秋葉原電腦組》等經(jīng)典作品之后,將制作人的接力棒傳到中西手中,并于世紀之交起,陸續(xù)推出《Di Gi Charat》《純情房東俏房客》《妹妹公主》等一系列人設可愛、風格統(tǒng)一、作畫無崩、色彩華麗,即便不強調作畫張數(shù)、畫面動態(tài)效果,也能用精致考究的靜止畫打動觀眾心靈的動畫佳作。而該類風格作品在贏得受眾口碑后,一度引領市場風潮,直接引發(fā)了日后數(shù)碼動畫大行其道的景象。
在此局面下,迫使各家工作室不得不跟風引入新技術,以及高配置 PC 等硬件設備,致使制作費節(jié)節(jié)攀升,于是,制作委員會向出資方要起錢來,也就變得越發(fā)“獅子大開口”了。
打破這一尷尬僵局的是 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 等注入的新鮮血液。本著“出高價打造精品”的理念,海外資本出手闊綽,并相應買斷了作品的獨播權。在雄厚的海外資本映襯下,國內(nèi)的制作委員會,或許會日益變得無足輕重。不久之后,海外的大企業(yè)完全可以單獨出資,直接找到某間日本動畫工作室定制想要的作品……

談及對平成以后日本動畫發(fā)展的展望,中西表示,首先,對于那些今后在某一時期,能夠最大限度獲取用戶支持的行業(yè)或公司,要是選擇投資動畫的話,那么,對單部作品單獨投全資,不失為一種獲利的可行方案。
還有就是,迄今為止,中西結交了一批歷經(jīng)各個時期變遷,仍然愿意與之風雨同舟追隨到底的“伙伴”,以及堅守現(xiàn)存制作委員會的人員。這是一群一心追夢的人,因此,至今中西見到這些人,開口閉口還是會對他們講,“要不把這樣的作品動畫化吧”“不然咱們搞部原創(chuàng)動畫試試”“所以才讓你先存點錢不是”這樣的話。中西認定,類似“一根筋腦袋”,只在碰到了真正的創(chuàng)意時,才火燒屁股地四處籌錢的“愚蠢行徑”,在業(yè)界應該仍有生存的空間,也希望各方給予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一條生路。

【參考資料】
《Animage》2019年4月號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34cdcad625b875d7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