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統(tǒng)一戰(zhàn)爭之加里波第的王牌部隊,紅衫軍建軍(一)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上期我們講到意大利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軍事家和革命軍加里波第將軍的生平事跡,加里波將軍第在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中,取得輝煌戰(zhàn)績?yōu)橐獯罄y(tǒng)一作出的貢獻,后人稱他為“現(xiàn)代游擊戰(zhàn)之父”。他在軍事實踐中創(chuàng)立的一整套戰(zhàn)略戰(zhàn)術,取的偉大勝利除了加里波第本人的個人魅力和優(yōu)秀指揮能力外,還有他身邊那一支精銳的革命隊伍也是功不可沒的。
長久以來,因為一戰(zhàn)二戰(zhàn)的表現(xiàn)意大利軍隊被各種詬?。m然部分指控并不屬實),但是毫無疑問在意大利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在加里波第將軍的麾下,意大利軍隊就像開了掛一樣的存在,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以及意大利諸邦的軍隊都曾領教過加里波第軍團的厲害,19世紀中葉加里波第的軍團算不算是怎么樣的存在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加里波第將軍鎮(zhèn)樓

屠夫部隊“紅衫軍”
說到紅衫軍,各位排槍黨和歷史軍迷可能會先想到大英帝國的大名鼎鼎的“紅衫軍”(18至19世紀英國的部隊),但是大伙不知道的是,在加里波第將軍手下也有一支紅衫軍,意大利紅衫軍是由加里波第將軍最初創(chuàng)建的一支意大利革命軍隊,幾十年來跟隨加里波第南征北戰(zhàn),其士氣高昂,訓練有素,戰(zhàn)斗素質高,經(jīng)常在多次戰(zhàn)斗可以少勝多,其戰(zhàn)斗力可以與同期法軍、英軍、普軍、奧軍等大國精銳軍隊相比,由于打仗時會穿著醒目的紅色軍服,所以被稱為“紅衫軍”。
19世紀同時期的兩支“紅衫軍”的老照片對比,大家看看誰更紅呢。


成立之初
這支軍隊的成立要從加里波第流亡南美洲的烏拉圭開始講起,1841年,烏拉圭與阿根廷兩國正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1843年2月16日,阿根廷軍隊包圍了烏拉圭首都蒙得維地亞,城中僅有42000多居民,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歐洲移民,意大利人約有4200人。由于謠傳阿根廷軍隊會殺光城內(nèi)居民,所以各國僑民都行動起來進行武裝自衛(wèi)。
4月1日,法國志愿軍首先成立,意大利人也不示弱,成立了由戴維·瓦卡雷扎指揮的700人的志愿軍團,加里波第也是創(chuàng)始人之一。起初,意大利軍團表現(xiàn)欠佳,蒙得維地亞當局不得不請加里波第出山來指揮這支軍隊。加里波第走馬上任后對軍團進行了徹底改組,重新設計了黑色軍旗,上繡正在噴發(fā)的維蘇威火山圖案,以激發(fā)戰(zhàn)士們?yōu)樽杂啥鴳?zhàn)的決心。軍團沒有統(tǒng)一制服,不得不從一家肉類加工廠搞來了屠夫的工作服充數(shù),加里波第最初很討厭這種紅制服,但很快就喜歡上了它,"緋紅色的上衣,配上一條色彩鮮艷的小領巾,顯得十分瀟灑"。當?shù)鼐用裼H切地稱呼意大利軍團為"紅衫軍",這也就是后來威震歐洲的正義之師-意大利紅衫軍團的雛形。
在這段美洲戰(zhàn)斗的時期,朱塞佩正式確立了他的標志服裝:紅衫、南美洲斗篷(英語:Poncho)、墨西哥帽(英語:Sombrero)。這些都是當?shù)啬寥说某R姶┲?/p>
意大利軍團采用了黑旗來作為旗幟。黑旗表示了意大利正在悲傷之中。這面黑旗的中部有一座火山,它則標志了他們祖國的潛在的能量。盡管那個時代沒有人提到過這支軍團就是在烏拉圭首次穿著紅衫(英語:Redshirts (Italy))的,但是流行的歷史便是如此聲稱的,并說蒙得維的亞有一家工廠打算把那些紅衫出口到阿根廷的屠宰場,而他們就是從這家工廠獲得這些紅衫的。這些紅衫成為了加里波第和他的追隨者們的標志。在1842年到1848年間,加里波第抵御了奧里韋率領的部隊,保衛(wèi)(英語:Uruguayan Civil War#The Great Siege of Montevideo)了蒙得維的亞。
最初的“紅衫軍”,穿紅衣的士兵,日后加里波第手下的百戰(zhàn)之師

在1845年,加里波第在英法封鎖拉普拉塔河(Anglo-French blockade of the Río de la Plata)期間設法占領了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托與馬丁·加西亞島,并指揮了一場對瓜萊瓜伊丘的有爭議的劫掠。在1846年,通過采取游擊戰(zhàn)術,他在塞羅(Cerro)和圣安東尼奧-德爾桑托(San Antonio del Santo)的戰(zhàn)役中收獲了兩場勝利。
不過,加里波第不斷地關心著祖國的命運。在1846年,庇護九世教皇的選舉在國內(nèi)的和流亡的意大利愛國者們中間導致了一場轟動。庇護九世最初的改革看起來像是要確認他就是溫琴佐·焦貝爾蒂(Vincenzo Gioberti)所預言的那位公允的教皇,而焦貝爾蒂當時正領導著意大利的統(tǒng)一。
當這些改革的消息傳到了蒙得維的亞,加里波第給教皇寫了如下一封信:
“如果這些用來戰(zhàn)斗的手會得到陛下接受,那么我們將萬分感激地奉獻它們來侍奉陛下。陛下是全體基督教徒和整個國家的陛下,理應受此良好侍奉。如若我們和我們的同伴們可以為了保護庇護九世陛下的救贖事業(yè)而獲準流血的話,那么在我們以陛下的名義講話之時,我們一定將會充滿了喜悅?!?/p>
——(1847年10月12日)
流亡中的馬志尼也為庇護九世早期的改革喝彩。在1847年,加里波第在里約熱內(nèi)盧向教廷大使貝迪尼(Bedini)提議,將他的意大利軍團用來解放意大利半島。之后,1848年1月巴勒莫爆發(fā)了革命的消息,以及意大利別的地方的革命運動的消息鼓舞了加里波第帶領他的紅衫軍團中的六十名骨干成員返回祖國。
加里波第在1848年革命(英語:The Revolutions of 1848 in the Italian States)的騷亂中返回到了意大利,并開始為撒丁-皮埃蒙特王國的卡洛·阿爾貝托效力。這位君主在性格意向上是顯得有些開明的,但是在對待加里波第時,卻顯得冷淡并保持懷疑。加里波第與他的追隨者們由于受到了皮埃蒙特人的冷落,因此便穿越邊境,去了倫巴第,為造反反抗奧地利人的占領的米蘭臨時政府提供援助。在接下來的失敗的第一次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的過程中,他率領他的軍團在盧伊諾和莫拉佐內(nèi)取得了兩場小勝利。
參加革命的紅衫軍和其他部隊


在皮埃蒙特人于諾瓦拉遭受了決定性的失敗(1849年3月23日)之后,加里波第轉移到了羅馬,開始支持這個剛剛在教皇國內(nèi)宣布成立的共和國,而路易·拿破侖(未來的拿破侖三世)派來的一支法國軍隊則揚言要顛覆它。在馬志尼的起義中,加里波第負責指揮保衛(wèi)羅馬。在韋萊特里附近的戰(zhàn)斗中,阿基萊·坎托尼(意大利語:Achille Cantoni)救了他一命。后來坎托尼在門塔納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Mentana)期間(1867年)犧牲后,加里波第寫下了小說《志愿兵坎托尼》(Cantoni il volontario)。
1848年革命的意大利軍隊




在1849年4月30日,加里波第麾下的共和軍以少勝多地擊敗了法國軍隊。隨后,法國的援軍抵達,對羅馬的圍攻從6月1日開始了。盡管共和軍做出了抵抗,但是法國人還是在6月29日取得了勝利。在6月30日,羅馬人們開會并在議會中討論了三個選項:一個是投降,一個是繼續(xù)進行巷戰(zhàn),還有一個是撤離羅馬,并在亞平寧的山地繼續(xù)抵抗。加里波第發(fā)表了一篇演講來支持第三個選項,并說:我們在,羅馬就在。(Dovunque saremo, colà sarà Roma.)
加里波第軍團與法國軍隊的激烈戰(zhàn)斗



一份停戰(zhàn)協(xié)定在7月1日簽定,而加里波第于在7月2日帶著4000人的部隊撤出了羅馬。法國軍隊于7月3日進入了羅馬,重新確立了圣座的世俗權力。法國第1師的7個營、4個騎兵隊追擊加里波第,希望抓住這個"法國最兇惡的敵人",其它各路反動軍隊也包圍上來。為了對付加里波第,動用了40000法軍、20000那不勒斯軍隊、9000西班牙軍隊、15000奧軍和2000名托斯卡納部隊。加里波第且戰(zhàn)且退,與敵人周旋,但是局勢越來越壞,他們逃往北方,打算去威尼斯。當時威尼斯人仍然在抵抗(英語:Republic of San Marco)奧地利人的圍攻。在一場史詩般的行軍之后,加里波第在圣馬力諾求得了短暫的庇護,而當時追隨他的人只有250名了。在撤退期間,懷著第五個孩子的阿妮塔在科馬基奧附近死于了瘧疾。

之后的時間就和前面專欄介紹的一樣,歐洲革命進入低谷起,加里波第把部隊化整為零,暫時潛伏了下來,加里波第本人就帶著一些骨干成員再次流亡美洲干起了臥薪嘗膽的跑船生意向,等待再次革命的機會。
6月26日,加里波第乘船到達紐約,受到了意大利移民的熱烈歡迎。流亡期間,加里波第仍然關注著祖國。從1852年秋到1853年2月,意大利革命黨策劃了一系列武裝起義。由于采取錯誤的路線,策略不周,導致起義全部以失敗告終,大批志士被捕遇難,黨的主要領導人朱塞佩·馬志尼的威信受到致命打擊。事實證明,單靠革命黨已無力領導意大利復興大業(yè)走向勝利。
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意大利,撒丁是唯一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它成為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集中的地區(qū)。1852年出任首相的卡米洛·加富爾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因此,以撒丁王國為核心、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戰(zhàn)爭為主要途徑,便成為意大利統(tǒng)一成功的唯一選擇。
1858年7月21日,加富爾和法皇拿破侖三世會晤于法國南部小鎮(zhèn)普隆比埃爾,雙方商定:法國出兵幫助撤丁王國將奧地利逐出倫巴底和威尼斯,而撒丁將把尼斯和薩伏伊地區(qū)割讓給法國。
加里波第在1854年結束流亡生活,再次返回到了意大利。使用死去的兄弟的遺產(chǎn),他買下了半個卡普雷拉島(位于撒丁島以北),開始從事農(nóng)業(yè)。在1859年,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又叫撒奧戰(zhàn)爭)在撒丁政府的內(nèi)部陰謀之中爆發(fā)了。加里波第升為少將,并組建了一支名叫“阿爾卑斯獵兵(英語:Hunters of the Alps)”(Cacciatori delle Alpi)的志愿部隊。,組織并領導皮埃蒙特以外意大利地區(qū)志愿人員組成的軍隊,人數(shù)約三千五百名。(1859年4月意法奧戰(zhàn)爭爆發(fā)后,加里波第率軍進入倫巴第,取得卡薩勒戰(zhàn)役勝利(8日),23日越過提契諾河,連敗奧軍,解放直至蒂羅爾的阿爾卑斯山地區(qū)。它的勝利激發(fā)起意大利人民的愛國熱情,迫使法意聯(lián)軍向奧軍發(fā)動總攻。同年7月法、奧《維拉弗朗卡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后,加里波第辭職,該軍解散。獵兵團成員多加入“紅衫軍”。1866年意奧戰(zhàn)爭中加里波第指揮的志愿軍團亦有此稱。)
1859年4月,意大利第二次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法國和撒丁聯(lián)合對奧地利開戰(zhàn),加里波第率獵兵團深入敵后,連戰(zhàn)皆捷,成功配合了正面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深感震驚的奧軍統(tǒng)帥部不得不從第2軍團抽出加強有炮兵和騎兵的魯普雷希特旅來對付他。5月26日,在瓦雷澤到科摩的道路上,獵兵團經(jīng)短促激戰(zhàn),力挫奧軍魯普雷希特旅。奧軍司令部又派勇將卡爾·烏爾邦男爵率6000多人據(jù)守科摩頑抗,但加里波第親率3000人的獵兵團猛沖猛打,僅一個早晨就攻克科摩,烏爾邦帶殘部一直敗退到芒扎才穩(wěn)住陣腳。
加里波第充分利用了勝利的影響,大舉向前推進,沿途派出騎兵四出偵察,一度兵臨布雷夏城,民間謠傳他手下有20000雄兵,正欲攻取奧軍位于羅納托的總指揮部,奧軍一時部署大亂。在正面戰(zhàn)場,法撒聯(lián)軍也在馬真塔和索爾費里諾血戰(zhàn)取勝,這激起了意大利全國的愛國熱情,各地先后發(fā)生起義。然而,拿破侖三世出兵幫助撒丁,并不是為了意大利統(tǒng)一,因此,當他看到意大利革命局勢很難控制時,便背著撒丁王國與奧地利簽訂了"維拉弗蘭卡"協(xié)定,規(guī)定奧將倫巴底割讓給法國,再由法國轉讓給撒丁,但奧仍可保有威尼斯。撒丁不得不接受該協(xié)定,第二次獨立戰(zhàn)爭就此結束。
盡管戰(zhàn)爭半途而廢,但撒丁王國畢竟收回了倫巴底,意大利統(tǒng)一的關鍵一步已經(jīng)邁出。
至此,加里波第擯棄了馬志尼的解放意大利的共和理想,認為只有皮埃蒙特的君主政體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意大利的解放。
阿爾卑斯獵兵制服(紅衫軍升級版)





千人遠征軍
皇天不負有心人,1860年4月,意大利最頑固的封建堡壘——兩西西里王國也出現(xiàn)了革命的征兆,使統(tǒng)一運動再現(xiàn)高潮。兩西西里王國的墨西拿和巴勒莫的起義為加里波第提供了機遇。加里波第決定組織志愿軍去支援當?shù)厝嗣?,徹底摧毀封建統(tǒng)治,于是他集結了大約一千名志愿者——稱作“千人隊”(I Mille),乘坐兩艘分別叫作“皮埃蒙特號”(Piemonte)和“倫巴第人號”(Lombardo)的船,于5月5日夜離開了熱那亞,并于5月11日在西西里島最西端的馬爾薩拉登陸。
加里波第的率領“千人遠征隊”登陸西西里



兩西西里王國是意大利最古老也是面積最大的王國,擁有900萬人口,首都那不勒斯。國內(nèi)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國王弗朗切斯科二世專橫無能,但擁有一支10萬人的軍隊,僅在西西里島就有3個師共25000人和64門大炮。單從數(shù)字看,加里波第似乎是以卵擊石,他所依恃的只有高昂的士氣和巧妙的指揮。5月10日,加里波第率1089人在西西里島南部的馬爾薩拉登陸。他明智地決定不作停留,而是以騎兵和精銳的熱那亞憲兵為前導直撲首府巴勒莫。
加里波第靠當?shù)氐牧闵⒌钠鹆x軍來壯大自己的軍隊的隊列。在5月15日,他率領800名志愿兵戰(zhàn)勝了卡拉塔菲米山上的1500人的敵軍。他使用反常的戰(zhàn)術,用刺刀朝山上沖鋒。他看見了敵人所在的這座山丘是成梯狀的,而這些梯狀地帶的平臺將會保護前進的戰(zhàn)士們。盡管和接下來的在巴勒莫、米拉佐(Milazzo)、沃爾圖諾(Volturno)三地發(fā)生的沖突比起來,這場戰(zhàn)斗顯得很小,但是就確立加里波第在這座島嶼的勢力而言,它卻是決定性的。有一個真?zhèn)尾幻鲄s很逼真的故事說,加里波第對他的中尉尼諾·比克肖(Nino Bixio)說:“我們在這里要么成就意大利,要么就死。”(Qui si fa l'Italia o si muore.)
當?shù)匕傩諍A道歡迎加里波第的革命軍隊伍








至此,加里波第的軍團在西西里初戰(zhàn)告捷,西西里國王和他的部隊會善罷甘休嗎?請聽下回分解,各位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