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提交四個多月,under review兩個月了,為什么這么久?| 英論閣Enago
SCI投稿的時候,除了拒稿外,最怕的情況就是審稿一審就是幾個月毫無消息,點開投稿系統(tǒng)萬年顯示一個“編輯部審閱”或者是“審閱中”,自己又等著這篇文章去申請畢業(yè),想寫信催但是又怕“惹怒”編輯/審稿人讓自己等了半年又被拒,整天糾結(jié)卻又沒有辦法。這里,我們來分析一下幾種導(dǎo)致審稿時間長的原因以及相應(yīng)的應(yīng)對方式。
實際上,雜志的審稿時間本來就長。對于審稿時間(主要體現(xiàn)在編輯交給審稿人的時候限定的審稿期限)每個雜志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則,有的雜志可能只給審稿人2-3周審稿,有的雜志則會給一個多月。如果是后者,假如審稿人再跟編輯磨一下找點理由延期一周,就能拖到兩個月。有的雜志社的理念就是要給審稿人更長的審稿時間,這種情況下審稿人自然不會傾向于很早提交審稿意見(拖延癥是普遍的),想早點得知審稿結(jié)果就不太可能了。因此在投稿的時候,除了看影響因子跟分區(qū),一個重要的指標(biāo)就是平均審稿時間。
※ 平均審稿時間內(nèi),最好不要催促
假如平均值在1-2個月內(nèi)就算是正常的,畢竟有的時候編輯找審稿人都要找1周;而那種動不動幾個月平均審稿周期的雜志,在急著畢業(yè)的情況下,投稿前就要仔細考慮一下了。那種默認給審稿人時間很長的雜志社,就算寫郵件催,假如等待時間還沒到正常審稿時間,編輯也可能無動于衷;即使編輯去催審稿人,也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 超過平均審稿時間,委婉提醒
假如自己投稿的時間已經(jīng)明顯超過該雜志平均投稿期,那么這種情況可以寫個郵件去委婉的提一下你的文章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這個雜志的平均時長,要求編輯盡快處理。
※ 判斷審稿延誤原因,郵件直接詢問提醒
因為編輯或者審稿人的原因?qū)е碌膶徃鍟r間長。這種情況指因為編輯個人的疏忽/找不到審稿人,或者因為審稿人遲遲不交稿導(dǎo)致的審稿延期。前者往往表現(xiàn)為文章長期處于“submitted”或者“with editor”這種狀態(tài)。一般來說文章交上去以后半天內(nèi)就會安排給一個編輯處理,編輯通常有幾天時間期限來決定是否送審,送審后還要等個幾天看有沒有足夠的審稿人接受審稿。因此,從投稿到送審(under review)通常來說幾天到一周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審稿前周期。
假如投稿了好幾周還是在編輯手上,那么要么是編輯個人疏忽導(dǎo)致的遺漏,要么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審稿人。這種情況可以給雜志社寫郵件詢問,假如是編輯疏忽遺漏的話可以很快解決,假如是找不到人審稿,那有的時候也無可奈何。
如果這種情況下自己想投別的更快的雜志,那么可以回信里要求撤稿,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不用擔(dān)心這樣做會不會得罪哪個編輯或者雜志,編輯很多都是學(xué)者兼職義務(wù)勞動,你撤稿TA省了事,開心還來不及,至于雜志社更不會閑到去記住哪個作者“飛了他們的單”)。
假如投稿后很快就變成“under review”狀態(tài),然后等了很久還沒有消息,那么多半是審稿人在鴿。這種情況參考前面,可以多寫幾封郵件去催,編輯看你催的多了也會去催審稿人,假如這時候?qū)徃迦吮緛砭统诹耍赡軙扔趬毫υ琰c給你審?fù)?。如果不是那么想發(fā)這個雜志了,依然可以選擇撤稿。
以上是英論閣的經(jīng)驗之談,希望對您有所助益。祝您早日成功發(fā)表科研成果!
更多精彩內(nèi)容
請您持續(xù)關(guān)注英論閣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