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與戰(zhàn)爭片之間的關(guān)系
2020-11-04 17:01 作者:荒野生存?zhèn)b | 我要投稿
在我對電影粗淺的認識里,戰(zhàn)爭片通常分為兩種(偏重角度不同):一種是講人物代表作是《拯救大兵瑞恩》《集結(jié)號》《血戰(zhàn)鋼鋸嶺》等等;一種是著重講述歷史,最近的《決戰(zhàn)中途島》《賽德克巴萊》《1942》等不嚴格是戰(zhàn)爭片,但著重講述歷史。
《八佰》的問題在于兩邊都不靠,電影進行到70分鐘的時候,我不知道還需要演什么了,不知道電影該怎么收場。電影分散刻畫了人物導致最后人物沒有能夠立起來,而其實四行倉庫的歷史事件是非常適合拍成后者,也就是著重講述歷史的戰(zhàn)爭片。但是創(chuàng)作人員也沒有這么做,而是感覺有點糊弄著把時間拖到最后。最后的70分鐘,當愛國情懷被多次使用,無論多么強烈的感情也會讓觀眾感到疲勞。對比《1942》,制片方有理想,創(chuàng)作者有抱負,是好電影,可票房不理想。我認為制片方(華誼兄弟)在這里認輸了,這么好的電影都沒人買賬?好吧,不就是想看雞血嗎,那就拍雞血電影。
我不認為都是華誼兄弟的問題,因為他確實很缺錢,買票的觀眾也要付一定的責任?,F(xiàn)在好了,觀眾滿意了…愛國情懷得到了釋放,制片方滿意了…賺到錢了,但有人不滿意……那就是我,我們…
我們這些在B站看電影的小伙伴面對這部電影,就像在看煙花,一閃而過沒引起我任何的思考,反而去看紀錄片或者老兵采訪可能更讓人感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