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人都有盼頭
讓每一個人都有盼頭
2023-02-10
去年我有眼疾的時候,聽書聽了《平凡的世界》,那是我已經(jīng)看過電視劇之后卻沒有看書的時候。
我以前說過,我在聽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了兩個的不同,特別是在一個深夜,我在書房聽著的時候,滿腦子想到的只有一個詞語“盼頭”,也就是如此,我激動的完全聽不下去,就這樣激動了一兩個小時才去睡覺。
說實話,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個詞語的出現(xiàn),并沒有動腦子去想,更沒有去思考這里面的邏輯關(guān)系,只是聽著聽著,或許是腦子里的故事成了一個故事,而故事的結(jié)尾就是盼頭吧。那一刻,什么都不想,就是激動的流淚,滿腦子“盼頭”。
那個時候我明白了這本書的偉大,其實就是人人都有盼頭。當(dāng)然這是我的理解,可以不對號入座。我甚至想到了《活著》,是不是也在寫“盼頭”,但我知道,那里面有些許不同,雖然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這個不同具體在哪里。其實很多小說述說的都是盼頭,也就是一個人有了一定的希望,只是用的方式方法并不同罷了,或許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但我看到了盼頭,而盼頭和希望是不一樣的。希望沒有那么必然,但盼頭好像要必然一點,有了盼頭就感覺差不多有了那個路徑和具體的現(xiàn)象了。

當(dāng)我們還在用獎懲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每個教育家都說這個是不對的,會讓孩子養(yǎng)成趨利性,是不利于世界發(fā)展的。但要如何,好像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必然的答案。
其實在我看來這本書之后,我感覺教育應(yīng)該是讓每一個人都有盼頭,那么我們做事才會有自我的一個行為準(zhǔn)則和習(xí)慣。從小讓孩子始于一個幼小的盼頭,并從小就養(yǎng)成一套心智習(xí)慣;現(xiàn)在很多孩子的成長權(quán)力感遠遠大于邊界感,嬌生慣養(yǎng)大的孩子往往比較囂張跋扈,更不用說懂得感恩;棍棒不是目的,而是要告訴你,從小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是有邊界,沒有規(guī)矩,何成方圓。不過這個是大的準(zhǔn)則,索羅斯還說過:“任何行為的對錯得失都取決于它所處的系統(tǒng)”,所以需要除了要知道自己在系統(tǒng)中的位置和了解它的運行外;很多時候要學(xué)會跳出局外才能看到更大更清的視野。
當(dāng)你有了這一的視野之后,你才會將獎懲看著一種做事的表現(xiàn),是養(yǎng)成習(xí)慣的一種形式,但卻并不是做事的必然,要不然沒有了獎懲一切都將是停止?fàn)顟B(tài)的。實際上的生活不僅僅要有獎懲,更要有盼頭,這個盼頭可以說是一種期許,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身心靈的一種進步或者說是進化,也就只有這樣,我們對于很多事情才會真的有興趣去做。比如孫家所有的孩子,再比如曉霞。很多時候我們不理解少平和曉霞,其實就是我們?nèi)笔Я伺晤^的重要性,我們更注重的是獎懲。所以我們才會如此感慨電視劇里的少安夫婦。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