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譯】阿爾弗雷德·霍頓英式軍刀15期(佯攻)

阿爾弗雷德·霍頓(Alfred Hutton)(1839-1910),是維多利亞時代國王騎兵衛(wèi)隊(the King’s Dragoon Guards)的軍官,著名的作家,古文物研究學者,以及著名劍客。他創(chuàng)始了英國第一次對歷史武術(Historical fencing)的復興。
?
1889年,霍頓發(fā)表了他最富有影響力的書籍《Cold Steel: A Practical Treatise on the Sabre》,提出了一種高效的軍刀訓練方式。
?
在本次的更新中,舌尖將為大家講述阿爾弗雷德·霍頓軍刀書中的進階課程,關于佯攻的內(nèi)容。
?
一、佯攻(Feints)
佯攻指的是:一個虛假的、瞄準敵人身體某處的攻擊,目的是將對手的注意力轉移開,騙出他的格擋動作,隨后真正的攻擊將指向對手身體另一處襲去。
佯攻應該僅僅由你的手腕驅動,并且是一個簡潔而迅速的動作。請一定要注意,你的大臂不應該在佯攻中大幅擺動,否則將會暴露給對手一個抓取時機的攻擊機會(a time cut)。當你的對手因你的佯攻動作而使用格擋進行反應的時候,你也應該精確而快速地對空檔發(fā)起攻擊。
作為一個劍客,在選擇向對手何處發(fā)起佯攻的時候,應該以“將對手的劍引導向一個防御真實攻擊時最別扭的位置”作為目標。
在下方我會列舉出我認為最為有效的佯攻方式:
?
1:佯攻cut1斬向對手左臉,實則cut4斬向對手腿部。
2:佯攻cut2斬向對手右臉,實則cut5斬向對手左側身體。
3:佯攻cut2斬向對手右臉,實則cut3斬向對手腿部。
4:佯攻cut4斬向對手腿部,實則cut2斬向對手右臉。
5:佯攻cut4斬向對手腿部,實則cut1斬向對手左臉。
6:佯攻cut5斬向對手左側身體,實則cut2斬向對手右臉。
7:佯攻刺向對手臉部且手部為四號位動作,實則cut6斬向對手右側身體。
8:佯攻刺向對手臉部且手部為四號位動作,實則cut4斬向對手腿部。
?
將上述的內(nèi)容對著靶子練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說一個掛在梁上的塞滿了沙子或者鋸末的麻布袋就行。請一定注意,佯攻動作一定是發(fā)生在前腳即將抬起之前(給你的對手有足夠的時間去對佯攻動作產(chǎn)生反應),然后真實的一擊應該正好在你弓步的前腳落地那一瞬間完成。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學習佯攻動作的正確方式。
?
二、針對“受到佯攻”情況的練習
佯攻這個動作的目的是迷惑你的雙眼,動搖你的思路。因此,針對“受到佯攻”的情況是十分有必要進行專門訓練的,目的是讓練習者可以獲得一種良好的習慣,免于被佯攻動作吸引走注意。
練習中,老師應該和學生保持在完美測距的位置【注1】,隨后老師要聲明真實攻擊的位置,并使用佯攻(不聲明佯攻的方向)去嘗試制造學生的空檔。這樣的練習必須重復,直到學生不再會將手首先移動向被佯攻的位置,而是在準確地時間直接格擋真實的攻擊。隨后老師應該聲明其他的真實攻擊位置,并用同樣的方法重復上面的內(nèi)容。【注2】
?
——【注1】:完美測距,請參見第12期。
——【注2】:舌尖我認為這個練習可以在做到有一定熟練度之后,進行一定程度的進階。即老師會聲明2個方向,這兩個方向的攻擊之中的任意一個都可能是真實的,這樣可以訓練學生使其能夠更好地分辨佯攻和真實攻擊。
?
三、雙重佯攻(Double Feints)
雙重佯攻需要劍客做到比平時更加敏捷。因為在雙重佯攻的過程中,劍客會暴露出一個很好的抓取時機的攻擊(a time hit)機會。但是雙重佯攻同樣有著它的好處:當它成功被施展出來的時候,會給對手造成更大的迷惑效果。
如同下方的動作那樣:
?
1:佯攻cut1,再佯攻cut2,實則cut1斬向臉部。
2:佯攻cut2,再佯攻cut1,實則cut2斬向臉部。
3:佯攻cut2,再佯攻cut1,實則cut6斬向對手右側。
4:佯攻cut2,再佯攻cut4,實則cut2斬向臉部。
5:佯攻cut4,再佯攻cut2,實則cut4斬向腿部。
6:佯攻cut1,再佯攻cut2,實則cut5斬向對手左側。
四、關于佯攻的攻防練習

霍頓書中關于佯攻的部分就到此為止了。在下一次的更新里,我將為大家呈現(xiàn)霍頓在書中提到進階課程中,關于“針對手臂的攻防”這部分。
在“針對手臂的攻防練習”這部分之后,霍頓花了一些篇幅去講述關于“組合的反擊練習”的內(nèi)容,和約翰·泰勒(John Taylor)的軍刀十課中講述的套招練習十分相似。在那一部分,我將會為大家直接貼上原文,就不再做繁雜的翻譯工作了。該組合套招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一些斬擊和防御術語的組合,相對來說十分簡單,可以參考本譯文前幾期的內(nèi)容的術語翻譯,自行閱讀。
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