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史書都是真的,那還研究歷史干嘛?

史書的記載都是真的嗎?
①中國的史書最開始的作用是祭祀,是君主向上天匯報工作。(接近真實)
來自葛劍雄(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全國政協(xié)常委)
②左傳的記載:齊國史官以身護史
轉變
①孔子的春秋筆法:價值觀大于事實
通過增刪改等動作修改史料以滿足現(xiàn)實的政治統(tǒng)治需要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如此 記史 達到的效果:維護統(tǒng)治
明朝程登吉評《春秋》
一字之褒,榮于華袞
一字之貶,嚴于斧鉞
②孔子的做史原則:
為尊者諱,為賢者諱。
歷史是后人有選擇的記錄的真相,歷史記錄的首要目的是維護統(tǒng)治的合法性。(來自葛老)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
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
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
那就是形而上學
正確的態(tài)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分析它,批判它
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來自教員)
一部歷史著作的價值就在于問題的價值。沒有問題,就沒有資料。一旦被歷史學家抓住,一切都能做成資料。(來自法 安托萬.普羅斯特)
歷史學家的工作中最激動人心的一部分,就是讓緘默不語者開口說話,并最終在他們之間建立一個互相聯(lián)系,互為奧援的網(wǎng)絡。(法國呂西安費爾費弗爾)
我們的職能不是重復過去,而是修正它,使之理性。(美國歷史學家卡爾貝克)
歷史研究的正當性不直接存在于資料之中。
誰也不能掌握歷史真理,誰也不能代表歷史真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