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泛函理論簡介
密度泛函理論是一種通過電子密度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方法。具體到操作中,密度泛函理論通過各種各樣的近似,把難以解決的包含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問題簡化成無相互作用的問題,再將所有誤差單獨放進一項中(XC Potential),之后再對這個誤差進行分析。
密度泛函理論 [1]是一種完全基于量子力學的從頭算(ab-initio)理論,但是為了與其他的量子化學從頭算方法區(qū)分,人們通常把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叫做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計算[2]。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密度泛函理論體系本身及其數(shù)值計算方法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這使得密度泛函理論被廣泛的應用在化學 [3]、物理、材料和生物等學科中。Kohn也因為他對密度泛函理論的貢獻獲得199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4]。
電子結構理論的經(jīng)典方法,特別是Hartree-Fock方法和后Hartree-Fock方法,是基于復雜的多電子波函數(shù)的。密度泛函理論的主要目標就是用電子密度取代波函數(shù)做為研究的基本量。因為多電子波函數(shù)有 3N 個變量(N 為電子數(shù),每個電子包含三個空間變量),而電子密度僅是三個變量的函數(shù),無論在概念上還是實際上都更方便處理。雖然密度泛函理論的概念起源于Thomas-Fermi模型,但直到Hohenberg-Kohn定理提出之后才有了堅實的理論依據(jù)。Hohenberg-Kohn第一定理指出體系的基態(tài)能量僅僅是電子密度的泛函。Hohenberg-Kohn第二定理證明了以基態(tài)密度為變量,將體系能量最小化之后就得到了基態(tài)能量。
?
參考文獻
[1] K. Capelle, arXiv: cond-mat/0211443, v3 (2004). 5
[2]李震宇,楊金龍.新材料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J].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9,26(03):426-431.
[3] W. Kohn, A. D. Becke, and R. G. Parr, J. Phys. Chem. 100, 12974
(1996). 5
[4] W. Kohn, Rev. Mod. Phys. 71, 1253 (1999). 5
?
科學指南針為您提供材料測試,主要業(yè)務范圍包括XPS,普通XR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全自動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等測試。
?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網(wǎng)絡,因內容龐雜無法聯(lián)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我們會在第一時間予以答復,萬分感謝。
更多科研作圖、軟件使用、表征分析、SCI 寫作等干貨知識可以掃碼關注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