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匯306】感傷戀歌(轉(zhuǎn)載)
【1】@Highsummer
貨拉拉跳車事件,近日引起了很大反響。這類案件在英國法中被稱為‘逃脫案例 escape cases’, 其經(jīng)典先例,幾乎毫無例外是因為司機被疑意圖不軌,被害人因預測有遭性侵搶劫等危險,為避害而跳車導致傷亡。這里暫時不談營業(yè)平臺的責任問題,那又是另一個大話題,而僅僅從司機的責任角度,來對比看英國最著名的兩個類似先例,R v Roberts (1972) 和 R v Williams & Davis (1992),給予此案一點思考。
在 Roberts 案中,受害人是一個21歲的女生,搭 Roberts 的車途中發(fā)現(xiàn) Roberts 偏離路線,在一個偏僻的地方 Roberts 開始對被害人進行性騷擾,女孩反抗的時候 Roberts 加快了車速,女孩隨后跳車受重傷,Roberts 被判故意傷害罪。
這個案例的分析關(guān)鍵,在于因果鏈 causation,簡單說即是:雖然跳車是被害人自己的決定,但跳車的起因和受到的最終傷害結(jié)果,是否和被告人的行為有關(guān)。在 Roberts 的判決中,法官的評判標準是:the victim's reaction would only break the causation if it were an act that was 'so daft' that no reasonable person could have foreseen it - 只有當受害人的行為愚蠢到一個合理的普通人無法預測到如此反應的時候,這個因果鏈才能被打斷。而且判定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證明被告有導致被害人最終傷亡結(jié)果的犯罪動機或意圖。
法官要問的問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被告的所作所為言行舉止,是否會合理地引發(fā)被害人的相應舉措。放在我們旁觀者的角度分析,就是假設我們是那個女孩,在那個情況下會不會產(chǎn)生類似的反應,有沒有可能做出類似的行為。如果我們承認在類似的情況下,被害人的反應是自然合理的,可預測的,那么被告就難逃其咎。
在 Williams & Davis 案中,受害人是一個搭車去參加音樂節(jié)的男性,在搭車途中 Williams 和 Davis 向被害討要車款,隨后被疑對被害人實施搶劫,被害人跳車身亡。在進行這個案例分析時,法官把 Roberts 案的原則進行了補充,給了陪審團更具體的指導,說明了在分析過程中,要考慮到被害人的性別,年齡,生理和心理狀況,被害人對當時環(huán)境及背景的知情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行的避險方法等等。這個分析分為兩步:1. 被告對被害人進行的言行是否會被視作威脅和危險;2. 如果被視作威脅和危險,被害人的舉措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否為一個可預測的合理行為。此案中法官還尤其談到了預測威脅和危險的程度必須和被害人反應的合理性成比例( proportionality),即需判斷被害人的行為,客觀而言是正常反應還是過度反應。如果已經(jīng)考慮到了當時的情景(比如危急性)和被害人的個體性,但陪審團依舊從常識上推論被害的反應是過度的,那么犯罪因果鏈就會被打斷。Williams & Davis 案中,法官認為如果被害當時把錢包交出,應該不會有生命危險;也就是說當時的情況是有權(quán)宜余地的,因而判決誤殺指控的因果鏈不成立。
這些原則在應用上的爭議,常常源于難以量化被害人的個體性,因而難以確定被害人行為的‘可預測性’。這里就要談到‘薄頭骨原則 The Thin Skull Rule’。
英美法的‘薄頭骨原則’, 意思就是:在確認被告的犯罪行為發(fā)生了的前提之下,被害人本身所具有的特別(弱)的生理和心理特質(zhì)所導致的因果鏈干涉將不予考慮。比如你用棍子打了某人的頭蓋,打得不算太重,但是那人就是頭蓋骨薄,一敲就碎;此時,你不能以他的頭蓋骨薄作為理由來申辯犯罪行為結(jié)果的因果鏈接被打斷。這個原則可以引申到幾乎所有生理心理弱勢群體中,比如搶劫老人,結(jié)果老人家被嚇到心臟病發(fā)作,你就不能怪老人心臟有問題;比如詐騙智商低的人或者小孩,你就不能說是他們自己笨;比如這里的跳車,如果跳車的人在當時的車速下沒有能力預測跳下后的危險程度,你就不能說是她自己冒險等等。‘薄頭骨’原則的目的不是給被告定罪,而是在證明起始行為存在的情況下,不讓被告利用原告的本身弱點給自己找借口,這個邏輯差別一定要分清楚。
貨拉拉跳車事件,逝者已逝,表面上難以取證;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當時的路況車況等因素,一定是能推論還原出部分證據(jù)的。這類案件的受害人,常常是女性,對女性說不要單身坐出租車不要晚間外出甚至不要單身搬家,這種態(tài)度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無論這些案件有否涉及租車平臺,或者單純是個體行為,法制環(huán)境都一定要給坐車的人一個說法,一套保障。
?
?
【2】@顧不厭
昨天看了個約翰契弗的小說好好看,叫《感傷戀歌》,講給你們聽聽。
有一男一女兩青年在紐約生活,他們是同鄉(xiāng)朋友,互相都沒有別的意思,純普通朋友。有時候會聯(lián)系一下問問,各談各的戀愛,該結(jié)婚結(jié)婚。感覺男主角日子過得挺不錯,交了幾個女朋友,然后娶了個“好女孩”。女主角過得好像不太行,因為她看起來看男人的眼光嚴重有問題,找的男人都差,就那種窮途末路的、脾氣暴躁的、流亡的外國人、生病的、打她、讓她流產(chǎn)拋棄她、騙她錢………總之,慘。但她無論是被打了還是啥的,都面帶微笑,很平靜,好像自己一點也不覺得苦,還一個接一個,都是這種爛男人,她還覺得挺好的,偶爾跟男主角聯(lián)系的時候她會說我給你介紹某某某,男主角一看又是個爛男人,就是這樣。她有時候會向男主角求助,男主角也會幫她,或請她吃飯,但可以看出來只是出于友誼,真沒啥別的意思,也沒多幫(比如讓自己的秘書去幫她找一下房子,自己也并不想見她),他們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的,比如過半年一年聽到點消息啥的。這當中講述著大事件,比如美國參戰(zhàn)啦,德國戰(zhàn)敗啦,什么什么的,都是通過男女主角的遭遇講的,比如男主角參軍了,女主角找過一個差勁的德國男人聽說德國戰(zhàn)敗自殺了,之類的。男主角離婚了,然后又找了一個,后來又離了。他參軍回來,工作也大不如前,還要付兩份贍養(yǎng)費,他曾經(jīng)覺得還能像以前一樣意氣風發(fā),但這是個幻覺。最后他真的過得不大好,住在一個小破旅館里,還生病了。這時候,女主角突然來了,還對他特別好,特別親昵地說我聽說了,我來照顧你。你以為這時候會變成一個“恍然大悟原來真愛是你”的溫情故事嗎?沒有。男主角感到無比的恐懼,因為他發(fā)現(xiàn)女主角就是那種特別喜歡照顧徹底不行了的人的那種人,像禿鷲一樣聞到腐敗死亡的氣味就會開開心心地來,她現(xiàn)在來了,說明他自己變成她之前交往過的那些廢人了,自己真的不行了,他罵她叫她滾,而她叫著他“小親親”。
?
?
【3】@親要一杯狗血嗎
給你們講個笑話。
并不是說山寨是對的,但是這件事,各方面無法理解??赡埽@就是商人吧。
某個設計工作室,設計鍋碗瓢盆杯具的,同時負責找工廠出貨,然后賣給訂貨公司。
某年,該工作室作為某公司的外包團隊,設計出了一個爆款杯子,一下子就脫銷了,全網(wǎng)一杯難求,二手炒了極高價格,求再版喊了大半個月都沒有出。
其實不是他們饑餓營銷,是那個杯子工藝非常復雜,當時第一批貨大樣折損率就有30%,因此價格貴,母公司就沒定多少。因為廣告上有,就硬著頭皮賠本上了,打算賣完就這樣了。
結(jié)果沒想到那個杯子一下紅了。
工作室跟母公司溝通,母公司:“不做了吧,賣的多賠得多?!?/p>
可是在網(wǎng)絡上,杯子太紅了,正規(guī)公司沒動,盜版商跑的賊快,已經(jīng)開始山寨了,并且在市面上大量銷售。
跟到處維權(quán)的母公司不一樣,外包團隊嘛,無所謂的,不但不生氣,團隊老板甚至主動去溝通了山寨團隊:大哥,你們這個的折損率是多少啊。
山寨老板:挺高的,5%。
設計團隊老板大驚:怎么這么低?
山寨公司老板:???
講明白情況后,山寨公司老板也很大方:嗨,不是啥難事,就是你們找的公司不行,我給你說,你們下次要這樣這樣這樣,就能大大減少折損率了。
外包老板醍醐灌頂:學到了。
山寨公司老板:大兄弟下次找我們給你打樣啊,我好多公司,不光山寨,也生產(chǎn)自己東西的。你知道我們,山寨技術(shù),不說是全球第一,最起碼也是行業(yè)領(lǐng)先。不是我吹,再復雜的設計,我們看看就知道怎么模仿出來,只要材料費給到了,我保證拿到廠家都不一定看得出來真假。而且自己也設計的高難度的東西,你們要讓我們出貨,也保證給你行業(yè)內(nèi)折損率最低。
外包老板:放心吧大哥!以后一定找你。
半年后,雖然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比如山寨公司老板被維權(quán)賠了一大筆,但兩個公司終于合作了。
然而,就在設計公司又完成了“驚為天人”的設計,送給山寨公司打樣敲定后,開開心心等待大樣。
結(jié)果,大樣還沒到,卻接到了山寨公司老板的辱罵:你TMD設計的什么反人類的東西,這玩意我們這里損貨率都20%,別的公司怎么可能做的出來,把你們設計找出來,我要跟他對線,我今天不把他腦子里的水罵出來,他要霍霍多少人。
設計公司老板:您罵我就行,這我設計的。
然后山寨公司老板對設計公司老板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辱罵,并且在辱罵的同時告訴了設計公司老板應該怎么修改。
設計公司老板:是是是,您說的都對,在不影響外觀的情況下,您想怎么修改都行,那么啥時候能出貨。
山寨公司老板:日你仙人板板,下個月。
?
?
【4】王鹽Charles?
經(jīng)常有各路自媒體教人怎么懟親戚,教人如何在老家優(yōu)雅的保持逼格。
但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在家鄉(xiāng)顯得格格不入,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中國的高速發(fā)展。
中國的城鄉(xiāng)發(fā)展速度差異極大,有北上廣深這種世界級大城市,也有停留在90年代的村莊。
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均衡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們很難平等交流、互相理解。
省吃儉用的人家覺得冬天開電暖器費電太浪費,但大城市的人們誰愿意為了省電費而凍著自己呢?
你小時候,覺得爸爸媽媽很厲害,長大了,你去了更大的城市、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你發(fā)現(xiàn)父母告訴你的道理都過時了,沒用了。
曾經(jīng)心目中高大光輝的父母也開始慢慢變成愚昧無知令人煩的老頭老太太。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
那些實際中用不到的知識、經(jīng)驗,再高大上也會被遺忘。
試問工作多年的我們,還能不能解出當年高中的數(shù)學題?還記不記得當年背誦的各種知識點?
最終我們熟練掌握的,一定是我們天天運用的東西。
人會逐漸適應環(huán)境,尋找到當下環(huán)境中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例如在小地方,凡事要靠關(guān)系,沒有關(guān)系背景,在當?shù)卮绮诫y行。
建立關(guān)系最簡單的方式,自然是噓寒問暖、拉家常,誰家生了孩子,誰家夫妻吵架,誰家男人升官,這些在小城市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也是維系人情社會的重要手段。
像是相親,在小城市講究的就是知根知底、門當戶對、親上加親,這種婚戀方式在我們看來很落后,但在小城市這種較為封閉的穩(wěn)定環(huán)境下,是極為有效的方式。
在大城市這種方式就行不通了,因為人員流動性大,你遇到的異性,他的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很難在初期就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小地方出個渣男,很快全城都知道了,換作大城市,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習慣了商業(yè)社會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āng),面對這些自然會難以適應。
但這種不適應帶來的反感,并不該變成一種仇恨。
如果說貓的報恩,是把老鼠放在你家門口,你不會怪它,反而會覺得它可愛;那么當父輩用不適合我們的方式去表達情感時,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去試圖理解他們呢?
我們和故鄉(xiāng)之間的矛盾,并不在于年齡,而在于環(huán)境。那些留在老家生活的年輕人,和你多半也沒什么話可聊。
生活環(huán)境決定了人的差異,這種差異很多時候并不能用高下來區(qū)分。
要知道,新中國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七十年,當1940年美國小朋友坐在電視機前看《貓和老鼠》時,我們爺爺奶奶那一代人正在和侵略者打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不識字,連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打完仗,大家就開始忙著搞基礎建設,從廢墟中建立新的國家。
我們的父輩,就是出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
他們小時候過年能吃上一口肉,就是莫大的幸福。
他們不懂什么叫幼兒心理學,他們不懂什么叫家庭教育,他們更不明白怎么樣建立和諧的親密關(guān)系。
他們關(guān)心的,就是吃飽、穿暖,別餓著孩子。
如果把我們放在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下,我們一定能做的更好嗎?
如果不是父母供我們讀書,讓我們有條件去更好的學校、去更大的城市,我們會不會成為那些被別人家孩子鄙視的「被拋棄的同齡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的家庭不幸福,我也明白這種家庭帶給孩子的是終生難以愈合的陰影。
你可以遠離他們。
你可以不原諒他們。
你可以拒絕他們對你生活的建議。
你可以獨立的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你可以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你可以不讓父母照顧你的孩子。
但我不希望你總是心懷仇恨。
每一代人,都會有他們的局限性。
我們的父輩有,未來我們也會有。
我不想很雞湯的勸你原諒什么包容什么,那些傷害、痛楚都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一雞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這些也只是不完美人生中的一部分,這個世界不可能完全按照我們的心意去改變,很多家庭矛盾也絕不是相信愛就能解決掉的。
我只希望當你偶爾想到過去,或偶爾需要和親人相處時,能夠理解這種大時代背景下的局限性,能夠內(nèi)心平和,而不是感到憤怒或沮喪。
人生總是充滿缺憾,但這不妨礙我們?nèi)プ非笮腋Ec快樂,總陷入痛苦與仇恨,其實受傷最多的,還是自己。?






【7】李子李子短信?
在歷史悠久的城市(比如西安),建房子挖到考古遺址咋辦?

?這兒有個新思路……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一家 Lidl 超市,以及超市所在的學生公寓綜合樓,就蓋在了一個中世紀(11世紀)的維京遺址上。
然而發(fā)現(xiàn)了遺址,房子也照蓋不誤,并且 Lidl 超市決定把地板挖出兩塊,鋪上鋼化玻璃,可以透過玻璃看到下面的遺址,下面是一口水井和另外一道墻。上面大家在購物,下面考古人員們照常工作(并被實時參觀……)。
而且店鋪內(nèi)部也貼上了一些關(guān)于維京入侵時代的知識和圖片,逛超市順便被科普歷史的既視感。
這組樓其實是幾棟新樓的建設附加街區(qū)上一排老樓的改建,遺址是在2018年改建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在是 Irish Archeology Consultation 在負責挖掘和鑒定工作。附近其實也是歷史遺址密集區(qū)域,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同時代的教堂、劇院和墓地。不遠處就是都柏林城堡,可以說是都柏林很中心的地帶了。這次,考古機構(gòu)和 Lidl 超市可謂是跨界合作了一番,科研進展得到了很多媒體曝光,實在是會玩兒


維京人8世紀的時候來到了愛爾蘭,和愛爾蘭人融合了一番,直到12世紀盎格魯-諾曼入侵之前都還蠻有存在感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都柏林應該還蠻多維京相關(guān)的東西。





?
【9】單之薔?:這張照片是朋友楊勇在大涼山地區(qū)拍攝的一座“船形斷崖山”——龍頭山。俯瞰山體,表面是一塊近似于長方形的馬鞍形高原面,一條河流從鞍部流過。站在龍頭山頂,腳下深淵的垂直深度近千米,斷崖絕壁的長度超過10公里。身處其中,明顯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仿佛已經(jīng)被廣闊的自然界所吞噬。

?
?來源:新浪微博 綜合整理: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