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陽:馬萬國——立馬昆侖(2022年5月4日)
《馬萬國——立馬昆侖》此文收錄于趙梅陽《路遙知馬力——開啟感悟之門》總文集-第九十七子文集《江山代有才人出》中。
時間:2022年5月4日……以此送給我那遙遙無期的奮斗征程……
立馬昆侖
致知格物循序進(jìn),
馬騰驚蟄逢知音。
萬山之祖莽昆侖,
國粹丹青憾人心。
2022年3月5日,馬騰驚蟄雅聚,左起:馬萬國、趙梅陽?
【活水源頭】?
立馬昆侖,致馬萬國:于昆侖山處立馬,彰顯氣魄與豪情,2001年馬萬國老師初次踏訪昆侖山,即激發(fā)了馬老師從此全身心投入昆侖山創(chuàng)作的激情,開始追逐昆侖山的神秘與傳奇,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我與馬老師認(rèn)識八年來,唯有杜康,方能領(lǐng)悟藝術(shù)家蘊(yùn)含的巨大寶庫;四年前我以昆侖為主線,創(chuàng)作《逐鹿昆侖》,今日再次聚焦昆侖,以“立馬昆侖”為主題,贈予馬萬國老師。
【出處】周恩來自勉聯(lián):“浮舟滄海,立馬昆侖?!薄?/p>
【出處】趙梅陽《逐鹿昆侖》:“馬萬國,齊魯人士,就讀于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國畫系,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于1994年8月和2014年8月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個人畫展,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媒體對此進(jìn)行專題報道。”
【出處】甘周《鐵筆錚錚繪昆侖》:“馬萬國是一個訥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對昆侖山他有太多的熱愛,太多的贊美,但這只有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才能滂沱而出??梢哉f,筆墨線條才是馬萬國駕輕就熟的語言。他是在作畫,同時也是在作詩?!?/p>
【出處】《昆侖山畫家馬萬國作品專家點評》向云駒:“馬萬國是得昆侖神啟的畫家,堪為‘昆侖入畫第一人’構(gòu)圖昆侖,描摹冰坂,書寫這別樣的山河,不僅要用筆墨,更需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艱苦。”
?
致知格物循序進(jìn):馬萬國老師依托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理解,融合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與視角,推究筆墨語言的原理與法則,不斷總結(jié)為理性知識并加以實踐提升。
【出處】《禮記·大學(xué)》:“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出處】趙梅陽《力學(xué)篤行》:“致知格物懿,董狐直筆題?!?/p>
【出處】南宋·朱熹《論語集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jìn)耳?!?/p>
【出處】《馬萬國創(chuàng)作昆侖山隨思錄》 :“在昆侖山的創(chuàng)作上,我把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視角和觀念,以及我多年來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理解貫穿其中,所以,采用了各種筆墨語言,把昆侖山構(gòu)成了一幅有高遠(yuǎn)、深遠(yuǎn)、平遠(yuǎn),不同角度多層次有時代感、大氣磅礴的山水畫。我在創(chuàng)作上用狂熱的激情、奔放的線條、粗獷瀟灑飄逸脫俗的筆墨來抒發(fā)胸中之丘壑。昆侖山這一題材創(chuàng)作,使我在都市禪門沉思面壁了五個春秋?!?/p>
【出處】《昆侖山畫家馬萬國作品專家點評》邵大箴:“馬萬國的作品不落一般山水之程式,有奇突的味道。他注意用點、擦、皴、染來表現(xiàn)細(xì)節(jié),筆線遒勁有力,墨色濃重而有微妙變化,耐人尋味?!?/p>
?
馬騰驚蟄逢知音:馬萬國老師屬于豪放中的性情中人,每年驚蟄前后與當(dāng)代藏獒畫家騰模飲酒雅聚,成為藝史美談“馬騰驚蟄”;言談舉止之間,一篇深度《我讀騰模的畫》就此誕生, 對于馬老師的靈感,唯有高山流水遇知音,方可能同享馬老師超采絕倫的藝術(shù)盛宴。
【出處】趙梅陽《馬騰驚蟄》:“2021年3月3日,昆侖山畫家馬萬國與藏獒畫家騰模雅聚,意猶未盡,直到第二年再次相約適逢驚蟄,于是決定,每年驚蟄前后相聚,藝術(shù)界稱之為‘馬騰驚蟄’?!?/p>
【出處】《列子·湯問》:“高山流水遇知音?!?/p>
?
萬山之祖莽昆侖:馬萬國老師從小因為毛澤東的詩詞“莽昆侖”,從此讓馬老師對充滿傳奇色彩的昆侖山無限向往,正是如此,馬老師向世間呈現(xiàn)了很少見的昆侖山之遼闊、蒼茫、浩瀚,以及崇高的境界。
【出處】趙梅陽《逐鹿昆侖》:“萬山之祖駕風(fēng)云,國泰民安溢神韻。”
【出處】毛澤東《念奴嬌·昆侖》:“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出處】《昆侖山畫家馬萬國作品專家點評》尚輝:“他的昆侖山巨幅作品展示了遼闊、蒼茫、浩瀚、崇高的境界,這些境界都是傳統(tǒng)山水畫里面很少涉及的。”
【出處】《馬萬國創(chuàng)作昆侖山隨思錄》:“在我爛漫的童年時代,就對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有很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他寫的‘昆侖詞意’,給我的感受特別深——橫空出世,莽昆侖——這兩句寫出昆侖大氣磅礴的恢弘氣勢,和宇宙博大的混茫氣象,讓我對充滿傳奇色彩的昆侖山無限向往?!?/p>
?
國粹丹青憾人心:馬萬國老師作品,具有悠久的歷史感、廣袤的宇宙感,旺盛的生命力、強(qiáng)烈的時代感,鮮明的個人面貌有很強(qiáng)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震撼人心;同時馬老師以個人獨特的理解,用浪漫的手法與色彩,把西部昆侖山脈的神秘、巍峨與壯偉轉(zhuǎn)換為藝術(shù)。
【出處】趙梅陽《徐悲鴻——藝為人生》:“丹青巨擘源南海,一代宗師浩氣存?!?/p>
【出處】《昆侖山畫家馬萬國作品專家點評》薛永年 “馬萬國的畫,可以用16個字概括:大氣磅礴,神秘雄奇,酣暢淋漓,搶眼撼心。具體地說,就是大氣象、大境界、大胸懷、大筆墨。具有悠久的歷史感、廣袤的宇宙感,旺盛的生命力、強(qiáng)烈的時代感,鮮明的個人面貌有很強(qiáng)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震撼人心。”
【出處】《昆侖山畫家馬萬國作品專家點評》徐恩存:“馬萬國以個人獨特的理解,用浪漫的手法與色彩,把西部昆侖山脈的神秘、巍峨與壯偉轉(zhuǎn)換為藝術(shù)。這是個性風(fēng)骨的表達(dá)、強(qiáng)悍氣度的忬寫,又是浪漫情懷的坦露?!?/p>
?
【聲明】除有特別標(biāo)注外,本文(及/或插圖、配樂、攝影及攝像作品)之著作權(quán)由趙梅陽所有。未經(jīng)著作權(quán)人許可,任何刊物、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發(fā)表或發(fā)布。
?[Statement]?Except when specified, all rights of this article (including illustrations, soundtracks, photography and video works, etc) are reserved by the authors, Zhao Meiyang. No journal, media, website or individual is allowed to reproduce, link, repost or in any other forms publish the work without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