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是X號考生。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楊氏之子》。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上課、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jù)。教師只有讀懂、讀透課文,才能深入淺出地展開教學。《楊氏之子》是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目的是引導學生感受風趣的語言,通過語言體會人物的智慧。
本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是一本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孔君平以楊梅調侃楊氏之子,引來楊氏之子機智應答的故事,塑造了楊氏之子機智聰慧、幽默禮貌的形象。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主觀能動性,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具有豐富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因此,教學中不能缺少對學情的把握。
五年級的學生思路活躍,求知欲強,但抽象思維能力仍有待發(fā)展。他們在三年級、四年級時已經(jīng)接觸過文言文,學習了《司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鐵杵成針》等古文,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通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文大意。但是,對于《楊氏之子》中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言外之意可能存在理解的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
目標明確是一堂好課的前提。通過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生能正確書寫“梁、詣、禽”等生字,能讀準“詣、禽”等生字,并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學生能借助注釋及上下文了解課文大意,通過朗讀和體會,感受楊氏之子的機智幽默的形象。
3、學生能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學會有禮貌地回應他人。
其中,歸納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的形象是本課的重點;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是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閱讀是學生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促進表達。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我會貫徹這一主張,采用朗讀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
(一)復習導入,知識銜接
上課伊始,我會出示《王戎不取道旁李》這則文言文,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感受王戎的機智。從而自然引入本課課題《楊氏之子》,這兩篇課文都選自《世說新語》,都塑造了機智的孩童形象,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鏈接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會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課文意思。接著,請同學來示范朗讀,并說說課文大意。我還會通過范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劃分文言文的停頓,著重強調“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這一句要在“家”后面停頓。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
接下來我逐句展開教學。由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讓學生說說自己從這一句中知道了什么信息。這一句點明了楊氏之子的籍貫、姓氏、年齡、性格,卻只用了短短十個字。我會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語言的精煉,并讓他們嘗試仿照這個句式,介紹自己或同學,這種做法可以消除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的隔閡感,讓他們體會到文言文也沒有那么晦澀難懂。
接著,我會抓住“甚聰惠”這個特點,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哪些句子體現(xiàn)楊氏之子甚聰惠。我預設學生會找出這些句子:
1.“為設果”:我會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理解是誰為誰設果,明確,學習文言文有時需要補充一些內容,才能讓意思更清楚,理解更準確。并通過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的行為,體會楊氏之子的禮貌和待客之道。
2.“兒應聲答曰”:通過“應聲”一詞,引導學生體會楊氏之子思路敏捷,回答得很快。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將此句與孔君平說的句子進行對比,通過“未聞”這個否定式回答,引導學生體會楊氏之子語氣的委婉;采用換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夫子”這個敬稱,體會楊氏之子的禮貌。最后,通過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體會楊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形象和言外之意。
(四)課堂小結
在小結環(huán)節(jié),我會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引導他們梳理本課的重要內容,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對比、換字、文白互讀等,并啟發(fā)他們要像楊氏之子一樣懂禮節(jié)、用幽默的語言化解尷尬。
(五)布置作業(yè)
我會設置自選任務,學生可以選擇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家人聽,也可以搜集其他表現(xiàn)人物幽默機智的小故事。
六、說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甚聰惠:
為設果
應聲答曰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這一板書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把握“楊氏之子”機智幽默的形象特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傾聽。
(這是之前《楊氏之子》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因為我對說課的了解也不多哦。可以的話點個贊啦哈哈哈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