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后,人就活明白了:要想不虛度人生,就要去做有價值的事!
什么山唱什么歌,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領悟,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狀態(tài)。不然的話,人生就太漫長乏味了。
網(wǎng)上很多人談“35歲危機”,工作壓力山大,生活也是各種重壓,而且人生定型,可謂是,人到中年萬事休。
可我認為,中年人壓力大,年輕人也很有壓力啊,他們要買車買房、結婚生子,比起中年人來更是壓力山大。
而且在職場上,就我所知,35歲之后的老人更有經(jīng)驗,承擔的責任也大,根本就不用擔心被“后浪”替換掉。
當然有些人被新陳代謝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跟不上技術的發(fā)展和工作的需要,所以重要的是別人自己脫節(jié)。
我從35歲到40歲左右,基本是非常困惑和痛苦的時期,困惑是因為找不到人生的出路,痛苦是因為欲望和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
曾經(jīng)嘗試過一些東西,但最后都被證明是此路不通,浪費了時間,消耗了金錢,是是非非,一地雞毛。
直到40歲后才算活明白,人生要有自己的判斷,簡而言之,我得到的最大啟發(fā)就是:
時間不去投資,就是莫大的浪費!
還是要回到原點。其實,每個人都有的、最根本的資源就是時間,時間是過一天少一天,你不把時間拿去投資,變成資產(chǎn),那時間和生命就白白空耗了,這就是莫大的浪費。
投資人菲利普·費雪有個理念,不把時間浪費到賺許多次小錢上面。我認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奉行的原則。
對時間的態(tài)度,使用、消耗時間的方式,以及時間投注的對象,決定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什么叫打工人?就是把時間交給老板去消耗的人。如果你的籌碼只是時間,那想要賺很多錢是非常難的。
所以我對年輕人進入職場的建議就是,不要計較一時的工資高低和工作崗位,你不要被這些東西所迷惑,這些東西不是恒定的。你要關注這份工作和職位本身給你帶來的價值,你由此獲得的成長和價值才是你得到的最大報酬。
我經(jīng)常感到后悔的就是我明白這個道理太晚,聰明得太遲。
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人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我在進入四十歲后,就稍微看破了一些假象,眼前的那些錢或名的誘惑都是虛幻的,只有時間和成長是最重要的。
人在成熟之后,就越來越不容易在假的東西和事物上投入時間,你只想讓時間消耗在有價值、有意義的人和事上。
因為你已經(jīng)懂得人生虛度之后的后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到中年,時間和人生就再也浪費不起了。
時間不去投資,就只能淪為消費。我們的時間應該沉淀為資產(chǎn),而不是泡沫。人生就像滾雪球,正如巴菲特所說,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那條又濕又長的雪道并滾出自己巨大的雪球。
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是投機主義,東奔西走,忙來忙去,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長期主義的道理都懂,但堅持下來卻非常難。
四十歲后,我做什么事的考量就是看這個事有沒有價值。曾有朋友對我很惱火,覺得有錢不賺,是在跟錢過不去。
但我覺得,錢是賺不完的,如果有錢就去賺,那等于人為錢役了,這樣時間久了,人也變質(zhì)了。
人一輩子的時間就那么多,我希望我能用這些時間去給別人帶來一些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有所體悟,對自己,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理解。
人到中年,并不是“萬事休”。相反,我越來越覺得興趣盎然,我還有很多的好奇和熱情,希望有更多的探索和洞察。
最后,看到這里的你,大概也是我的同道中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