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統(tǒng)領奉軍期間,東北的軍工到底有多強大?

清朝滅亡后,袁世凱成為了國家實際的掌權者,1912年4月,袁世凱取得政權后,建立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當時的北洋軍閥非常強大,但這個前提建立在袁世凱未死。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北洋軍閥變得不可控,最終分裂為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占據(jù)有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著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人為靠山,占據(jù)東三省。

奉系軍閥頭領張作霖其實出身并不好,早年間不務正業(yè),好吃懶做,后來還去當了土匪,但張作霖通過不斷壯大發(fā)展,最終一步一步走到了“東北王”的位置,很多人都佩服張作霖,從“草根”逆襲,憑借自己的謀略和膽識能夠保住一方安定,并且張作霖沒讀過幾天書,卻能夠在日俄兩國中頑強生存,打不倒的張小個子成為了張作霖重要的標簽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民國時期的軍閥大多數(shù)都是落后的,可是當時的東北在張作霖的治理下,其它方面不敢說肯定強,但能保證軍事實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說張作霖統(tǒng)治時期的軍事實力強大并不是空口無憑,完全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來說話。

張作霖時期的奉軍鼎峰時期擁軍50余萬,轄7個集團軍、3個海軍艦隊和5個空軍航空隊(當時中國的海軍和空軍實力非常薄弱)。張作霖的陸軍士兵人手一支國內最先進的遼13式步槍,甚至有些甲種師的士兵拿著的還是捷克式ZH-29式半自動步槍,同時奉軍每個甲種師都配置了一個炮兵營,擁有日38式75毫米野炮、日14式105毫米加農炮、日41式75毫米山炮等多種型號的火炮。
除此之外,當時的奉軍還有著當時中國都少有的重炮團,擁有遼14式和遼19式的重榴彈炮等重炮。及數(shù)量不等的炮兵旅,每個旅大概有3個炮兵團,一個連大概有4門山炮亦或6門迫擊炮。并且奉軍還擁有坦克部隊,張作霖擁有36輛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來撐排面。

張作霖時期,奉軍的海軍和空軍實力都是全國最強的,當時民國大多數(shù)軍閥部隊都不能保證人手一桿槍,而張作霖的部隊早已不再局限于擁有槍支。正因如此,張作霖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坐上了當時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的位置。
強大的軍事實力離不開軍工企業(yè)的發(fā)展,當時東北地區(qū)擁有完備的軍工體系,先后建立起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糧秣廠、奉天被服廠、東北航空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軍工企業(yè)。當時東北地區(qū)的兵工廠也是全國最大的,無論是生產規(guī)模還是技術層面都要領先于其他地區(qū)。

在鼎盛時期,東三省的兵工廠可做到月產步槍4000余支、輕機槍40挺、重機槍100挺、迫擊炮80門,年產野炮、山炮等各式火炮150門、炮彈20余萬發(fā),日產子彈達40萬發(fā)。在民國時期東北地區(qū)就有如此恐怖的武器制造速度,實在是讓人出乎意料。
除了陸軍武器生產極其強大,當時東北地區(qū)還能夠制造空軍裝備,要知道當時中國的飛機大部分由外國引進,并且在維護維修方面的主導權都在外國人手中,在張作霖的支持下,東北航空工廠得以建立起來。在影視劇《少帥》中,張作霖看到張學良鼓搗飛機,只是默默的看著,并且在內心中也是支持的,這一段也并不是空穴來風,如今的沈陽飛機工業(yè)集團的前身便是張學良建立的。

可以說張作霖憑借強大的軍工企業(yè)成功坐上了國內第一大軍閥的“寶座”。只可惜在日軍侵占我國東三省地區(qū)時,擁有強大軍事實力支撐的少帥卻下令“不抵抗”,最終導致10萬余支的步槍、6萬余支手槍、2500余挺機關槍、2300余門迫擊炮,及成千上萬的子彈落入日軍手中,成為了日寇入侵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