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種花家事大綱·孟春紀】020晉獻公違卜立驪姬 楚成王平亂相子文『東周列國志』

2021-12-31 14:22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閱前提醒】本系列『種花家事』專欄是采用“附經(jīng)而作”的整理模式,即先將“馮夢龍-蔡東藩”十二部歷史演義的公版原經(jīng)抄錄于專欄;然后進行分段分節(jié),并添加小標題;之后對各部分進行敘述,置于節(jié)前;最后注解附錄于相應位置。由于工程量浩大,因此每篇專欄發(fā)表時并不完善,前期以跑馬圈地為主,寫得較為簡略。待第一遍完成后,會再進行第二遍、第三遍……增修,以求能趨于完善??偠灾?,本系列是以種花家十二部信史流歷史演義小說為大綱底本,以種花家古典傳統(tǒng)歷史文獻為參照準繩,兼采歷史演義與歷代筆記小說為補充,最終雜糅整合而成。在初步計劃中,『種花家事』系列共有本紀十二,上起諸夏共和行政,下迄中華再造共和,以求取其間兩千七百九十年歷史之精要:

孟春紀·東周列國志;仲春紀·前漢演義;季春紀·后漢演義;孟夏紀·兩晉演義;仲夏紀·南北史演義;季夏紀·唐史演義;

孟秋紀·五代史演義;仲秋紀·宋史演義;季秋紀·元史演義;孟冬紀·明史演義;仲冬紀·清史演義;季冬紀·民國演義……?

〇、山話嵓語

1.鳥瞰概覽

? ? ? ? 今天繼續(xù)更新馮夢龍先生的《東周列國志》,書接上回CV14153838,本篇是第020章回,主要講的是齊桓伐衛(wèi)滅鄣、晉武曲沃代翼、晉獻遷都大婚以及楚成弒兄殺叔的故事。另外我本來以為楚文王駕崩后,息媯成為太后,已是多年媳婦熬成婆了,那這位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故事也該告一段落了。但誰承想楚國竟然還藏著一位暗中覬覦息媯美貌的權貴,楚文王之弟令尹子元。然后這位女強人只得再次出山,在長袖為舞閃轉騰挪之下,笑看強敵灰飛煙滅……

2.目錄概要?

(1)齊桓伐衛(wèi)

? ? ? ? ①方伯之名——齊桓公被周惠王封為方伯,重新拿回了周武王賜予齊國先祖姜子牙“代天子伐不臣”的特權。

????????②奉命伐衛(wèi)——昔周五大夫之亂時,衛(wèi)惠公為報曾經(jīng)的失國之仇,派兵逐天子,擁亂臣。幸得鄭厲公即使撥亂反正,方使天子復位。而此時齊桓高舉尊王大旗橫空出世,周天子遂打蛇隨棍上,命齊桓代天子伐衛(wèi)。于是乎齊桓就奉命討伐衛(wèi)國,并大勝而歸。

(2)曲沃代晉

????????①晉國溯源——晉國自本回正式登上《東周列國志》的大舞臺(平王繼位東遷的時候出現(xiàn)過,不過一閃而逝)。晉國開端于武成王與弟弟唐叔虞的一場過家家游戲,然后歷史上著名的“葉珪立國”的故事便開始了。

????????②二晉分家——晉國發(fā)軔之時,發(fā)生了曲沃桓叔之亂,至此晉分成了翼晉和曲沃晉兩部分,然后便開啟了綿延大半個世紀牽扯十數(shù)個諸侯國的大內(nèi)戰(zhàn)。

????????③曲沃滅翼——曲沃晉陸續(xù)發(fā)動六輪二晉統(tǒng)一戰(zhàn)爭,終于在最后使曲沃成功代翼,成為了晉國正統(tǒng)。

(3)晉獻遷都——可惜代晉次年,曲沃武公薨逝,其子,一生功過難評的晉獻公繼位為君,晉獻公繼位后欲遷都絳邑,但恐自己走后,曲沃本家再效仿先祖故事來個“曲沃代絳”,于是就大開殺戒,清洗了大量的曲沃親戚,然后才安心遷都。

(4)紅顏禍水

? ? ????①渣男本色——晉獻公好色成性,后宮中不僅有賈氏姐妹、戎狐姐妹、驪戎姐妹,竟然還有小媽齊姜!嘖嘖……

? ? ? ? ②時間罷擱——關于晉獻公后宮與子嗣的時間順序,《東周列國志》與太史公和左傳有不少相左之處,此處我略微淺析一二。

????????③晉國將亂——晉獻公被外族美女驪姬姐妹魅惑,剛剛統(tǒng)一的晉國,眼看又將大亂。

(5)驪姬謀嫡

????????①色誘優(yōu)施——驪姬欲為子奪嫡,但根基淺薄,于是就色誘出軌晉獻公的寵人優(yōu)施,以行不軌。

????????②三子離都——驪姬借優(yōu)施之助拉攏到奸臣二五,炮制毒計驅逐重耳、夷吾、申生三子。我們后世熟悉的晉國三位公子將陸續(xù)在本回登場,尤其是重耳,一看到這個名字,我的腦海中就不由自主的會回響起小破站影視吐槽區(qū)阿普主常用的“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背景音樂。

? ? ? ? ③狐裘尨茸——晉獻公的幾個兒子水平都不錯,這就導致了狐裘尨茸之象,就是繼承候選人如同狐裘絨毛一般沒有主次又方向各異,正是奪嫡爭儲之兆。

(6)楚成弒兄——楚文王死后,楚成王之兄堵敖繼位,然后楚成王就弒君篡位,成為了楚國統(tǒng)治者。

(7)令尹子元

????????①子元伐鄭——楚成王弒兄登基,局勢不穩(wěn),其母息媯不得不再次出山,拉攏小叔子子元方使政局穩(wěn)定。但這也激發(fā)了子元權色兼收的野望,息媯于是禍水北引,借鄭國背楚盟齊之機,慫恿子元伐鄭,而子元竟然色與魂授的同意了。

????????②空城之計——鄭國面對楚國大兵壓境,竟然急中生智,玩了一出空城計,勉強退敵。這應該是歷史記載最早的空城計,很可能就是三國演義的空城計原型。

????????③色令智昏——楚文王死后,子元以為機會到了,撤兵歸國之后,竟仗著軍隊迫不及待的上場跳反,住進楚宮近兩年,妄想挾太后以令群臣,從而兼得江山美人。起初子元先是勾引,而息媯只得虛與委蛇閃轉騰挪,子元見勾引不成就想用強,然后就被息媯設計給滅掉了。

(8)斗榖於菟——子元死后,大賢斗榖於菟繼任令尹之職,楚國大興,遂有爭霸中原之望。

(9)齊桓滅鄣——齊襄公滅紀報九世之仇,但紀國還余一附屬國鄣未滅。后齊襄被公孫無知弒殺,未能全功。齊桓始霸之后便用管仲之計,兵不血刃的吞并了敵國鄣,為齊紀九世之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3.觀后有感

????????為了兼容歷史上關于“共和元年”說法上的小罷擱,我在紀年體系中設置了一個“共和零年”,即我將國人暴動發(fā)生的時間定為了共和零年。這是因為目前我們關于國人暴動的時間有一個巨大爭議點,而且在這個爭議上,主流觀點是與太史公的記錄完全相左,就是國人暴動時間與共和元年是否是同一年?也就是說,國人暴動是否是發(fā)生在共和元年(也就是元始前841年)??以太史公為代表的古代史學家一般認為國人暴動時間是比共和元年早一年;不過目前的史學界主流觀點是認為國人暴動時間與共和元年是在同一年。

? ? ? ? 現(xiàn)行大多數(shù)的書及教材是將國人暴動和共和元年定在了同一年,即公元前841年。這樣做依據(jù)的是“九五”立項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中關于“共和元年”的論斷——“共和當年改元”——即周厲王三十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發(fā)生國人暴動,當年平息,當年共和行政,當年改元共和,即共和元年。“夏商周斷代工程”雖有頗多爭議,但卻可以基本代表上個世紀史學界的主流觀點。

? ? ? ? 不過我寫演義復述札記不是搞嚴謹學術的,因為暫時無法接觸到“斷代工程”中的依據(jù),也無精力去找尋研讀“斷代工程”的相關專著;所以在共和元年的問題上,我只以我能看到的文獻作為依據(jù),采用的依然是傳統(tǒng)文獻的記述。即認為國人暴動比共和元年早一年,比如《史記》記載:

? ? ? ?——根據(jù)《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記載: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 ? ? ? ——再如《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記載: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于彘。而參見《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年表首欄,即共和元年一欄明確對應的是晉靖侯十八年。即晉靖侯十七年國人暴動,晉靖侯十八年為共和元年。?

? ? ? ? 再例如清代吳乘權的《綱鑒易知錄》上的記載——“三十有七年,國人叛,王出居彘?!薄叭邪四辏?,王在彘,召公周公行政,號共和。”

????????甚至就連史記的一生之敵,《竹書紀年》,在國人暴動與共和元年關系的這個問題上,也與史記觀點一致,即認為國人暴動時間比共和元年早一年。〖山注||《今本竹書紀年》中認為周厲王執(zhí)政十二年就爆發(fā)了國人暴動,故周厲王十三年即共和元年。——“十二年,王亡奔彘?!薄笆?,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薄?/span>

? ? ? ? 但雖然我自己定的紀年體系中“國人暴動是在共和元年的前一年”。但“斷代工程”專家們的一致意見我也不能假裝看不到。因此為了兼容這個罷擱,從而與主流觀點不沖突,我就設定了一個共和零年,然后將國人暴動安排在這個時間點上。

? ? ? ? 這樣就兼容了兩種說法,若認為國人暴動發(fā)生在共和元年前一年,那我設定的“共和零年”的意思就是比“共和元年”早一年;若認為國人暴動發(fā)生在共和元年同一年,那我設定的“共和零年”就不表示獨立存在的一年,只表示從國人暴動到共和行政的這段秩序真空期,并不紀年。畢竟一般歷法紀元中沒有“零年”的概念,我設定一個可有可無的“零年”并不影響共和紀元。

一、齊桓伐衛(wèi)

1.方伯之名

? ? ? ? 周惠王七年(魯莊公二十四年,齊桓公十六年,元始前670年)夏,魯莊公遵照其母文姜遺命,迎娶齊襄公的幼女齊哀姜。至此齊桓公與魯莊公親上加親,齊魯之好愈固〖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span>。

????????周惠王九年(魯莊公二十六年,齊桓公十八年,元始前668年)秋,齊桓公與魯莊公合兵討伐徐國,徐國臣服〖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 ? ? ? 周惠王十年(魯莊公二十七年,齊桓公十九年,元始前667年),齊勢愈大,諸侯歸心。于是在當年的夏六月,宋國、魯國、鄭國、陳國四國諸侯與齊桓公會盟于幽地。而周王則遣召伯廖賜封齊桓公為方伯,重新繼承齊國開國之主太公姜子牙的職司——代天子以伐不臣〖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跏拐俨钨n齊侯命?!?/span>。至此齊桓公完成了霸業(yè)的第二步——奉天子以令諸侯〖山注||? 關于齊桓公稱霸過程,我給其分成了三個階段:①會諸侯以尊王;②奉天子以令諸侯;③合諸侯以攘夷?,F(xiàn)在是到了第二個階段,奉天子以令諸侯?!?/span>。

2.奉命伐衛(wèi)

? ? ? ? 周天子封齊桓公為方伯后,交給齊侯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討伐衛(wèi)國,以報衛(wèi)惠公伐周擁子頹的大仇〖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七年》——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wèi),以其立子頹也?!?/span>。齊桓公得令后二話不說,立刻于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齊桓公二十年,元始前666年)春,興兵前去伐衛(wèi),可惜當初的罪魁禍首衛(wèi)惠公早已作古,此時的衛(wèi)國是由衛(wèi)惠之子衛(wèi)懿公赤掌權,其繼位已有三年。但衛(wèi)懿公卻因好鶴而荒廢朝政,因此迎戰(zhàn)之后一觸即潰〖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wèi)。衛(wèi)人及齊人戰(zhàn),衛(wèi)人敗績?!?/span>。衛(wèi)懿公只得與齊桓公在衛(wèi)都城外立城下之盟,并命庶長子開方親自押運五車金帛以作賠禮〖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春,齊侯伐衛(wèi)。戰(zhàn),敗衛(wèi)師。數(shù)之以王命,取賂而還?!?/span>。齊桓公收到后則全部遣人轉交給周王室。

? ? ? ? 而衛(wèi)懿公庶長子開方在衛(wèi)國一直不得志,于是趁押送財物面見齊侯之機,請求留到齊國為齊侯執(zhí)鞭,齊侯感念其誠就答應了。而開方此人善于交際,很快就與齊侯左右打成一片,摸清了齊桓公的情況。在得知齊桓公十分好色后,開方就在為齊侯駕車時假裝不經(jīng)意的向齊桓公聊起了自己另一個妹妹的美貌。而齊桓公本有一個衛(wèi)姬,是當初隨王姬陪嫁來的滕妻,深得齊桓公的喜愛。此時齊桓公一聽衛(wèi)開方竟然還有一個容貌不下于衛(wèi)姬的妹妹,立刻心癢難耐,馬上就去找衛(wèi)侯索要。衛(wèi)侯無奈只得應允。齊桓公一看,果然貌美如花,齊侯甚喜,遂對這一對兒衛(wèi)國姐妹花愈加寵愛,為便于區(qū)分,二女則分別被稱作長衛(wèi)姬和少衛(wèi)姬。至此左擁右抱的齊侯就徹底認可了開方這位大舅哥的忠誠,于是也更加寵信開方,不久開方的地位就與豎貂和易牙相當,被稱之為齊國“三貴”〖山注||??關于東周稱霸與方伯的關系?!?strong>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職,會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義?!喙獭栋谆⑼āぬ枴?/span>”??“千里之外設方伯。——《禮記·王制》”。我的理解是商周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交通阻塞,中央無法集權,于是中央在四方賜封較為強大的諸侯為方伯,而方伯即為諸侯之長,中央千里之外有想打的諸侯時,不需要親自派兵遠征千里,只用派使者命令方伯即可。西周時,姜太公應該就是東方的方伯。而東周的霸主,位格大概相當于商周時的方伯。不過后世評選春秋五霸時,不再以“是否得到周天子任命”為唯一評選條件。因此五霸雖行方伯之職,但后世不再稱其以方伯之名,而稱其為霸主,蓋以表兩者雖位格相當,但已有本質(zhì)區(qū)別?!?/span>。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1】?

????????周惠王十年,徐、戎俱已臣服于齊。鄭文公見齊勢愈大,恐其侵伐,遣使請盟。乃復會宋、魯、陳、鄭四國之君,同盟于幽,天下莫不歸心于齊。

????????齊桓公歸國,大設宴以勞群臣。酒至半酣,鮑叔牙執(zhí)卮至桓公之前,滿斟為壽。

????????桓公曰:“樂哉,今日之飲!”

????????鮑叔牙曰:“臣聞‘明主賢臣,雖樂不忘其憂。'臣愿君毋忘出奔,管仲毋忘檻囚,寧戚毋忘飯牛車下之日。”

????????桓公遽起離席再拜曰:“寡人與諸大夫,皆能毋忘,此齊國社稷無窮之福也!”是日極歡而散。

????????忽一日,報:“周王遣召伯廖來到。”桓公迎接入館。

????????召伯廖宣惠王之命,賜齊侯為方伯,修太公之職,得專征伐。因言:“衛(wèi)朔援立子頹,助逆犯順,朕懷之十年,迄今天討未彰,煩伯舅為朕圖之?!?/p>

????????惠王十一年,齊桓公親率車徒伐衛(wèi)。時衛(wèi)惠公朔先薨,子赤立,已三年矣,是為懿公。懿公不問來由,率兵接戰(zhàn),大敗而歸,桓公乃直抵城下,宣揚王命,數(shù)其罪狀。

????????懿公曰:“然則先君之過,與寡人無與也?!蹦耸蛊溟L子開方,輦金帛五車,納于齊軍,求其講和免罪。

????????桓公曰:“先王之制,罪不及子孫,茍遵王命,寡人何多求于衛(wèi)耶?”

????????公子開方見齊國強盛,愿仕于齊。

????????齊侯曰:“子乃衛(wèi)侯長子,論次序當為國儲,奈何舍南面之尊,而北面于寡人乎?”

????????開方對曰:“明公乃天下之賢侯,倘得執(zhí)鞭侍左右,榮幸已甚,豈不勝于為君?”

????????桓公以開方為愛己,拜為大夫,寵之與豎貂、易牙等,齊人謂之“三貴”。

????????開方復言衛(wèi)侯少女之美。衛(wèi)惠公先曾以女媵齊,此其妹也?;腹彩辜{幣,求之為妾。衛(wèi)懿公不敢辭卻,即送衛(wèi)姬至齊,齊侯納之。因以長衛(wèi)姬、少衛(wèi)姬別之,姊妹俱有寵。

????????髯翁有詩云:衛(wèi)侯罪案重如山,奉命如何取賂還?漫說尊王申大義,到來功利在心間。

二、曲沃代晉

1.晉國溯源

? ? ? ? 晉國是姬姓,侯爵國。昔年,周成王繼位之時尚是少年,因此由周公攝政輔佐。一日少年成王無聊之下就與其弟叔虞過家家〖山錄||《史記·晉世家》——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span>。只見成王撿起一片梧桐葉,做成珪板狀,交給叔虞,先封其為侯,然后兩人開始模仿周王和諸侯進行議政〖山錄||《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此時周成王年幼尚不能親政,因此只能和弟弟過家家模仿一下朝堂之事〖山錄||《史記·魯世家》——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卻不承想天子“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抖Y記·玉藻》”。結果兩個人過家家的對話全被史官記了下來。等到成王長大親政時,史官就拿著記錄提醒成王兌現(xiàn)承諾〖山錄||《史記·晉世家》——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薄?/span>。于是周成王就冊封叔虞為侯,封地在唐,故叔虞又被稱為唐叔虞〖山錄||《史記·晉世家》——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span>

? ? ? ? 后傳國至晉六任主晉靖侯。晉靖侯十七年(周厲王三十七年,共和零年)〖山注||? 史學上并沒有“共和零年”,主要是太史公認為共和是次年紀元,如今學者認為共和是當年紀元,結果造成時間沖突,于是我就弄了個“零年”以兼容罷擱〗,周厲王出奔〖山錄||《史記·晉世家》——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山注||? 此處太史公似乎也認為共和是當年紀元,但年表以及其他傳中非常明確是次年紀元〗。次年(晉靖侯十八年,共和元年,元始前841年)晉靖侯薨,其子晉僖侯繼位。周宣王元年(晉僖侯十四年,元始前827年),周宣王紀元。周宣王五年(晉僖侯十八年,元始前823年),晉僖侯薨,晉國八任主晉獻侯繼位。周宣王十六年(晉獻侯十一年,元始前812年),晉獻侯薨,晉國九任主晉穆侯繼位〖山錄||《史記·晉世家》——十八年,靖侯卒,子厘侯司徒立。厘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厘侯卒,子獻侯籍立。獻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費王立。〗。? ? ? ??

2.二晉分家

? ? ? ? 晉穆侯有二子,分別為嫡長子仇以及次子成師。周宣王四十三年(晉穆侯二十七年,元始前785年),晉穆侯薨,其弟殤叔篡位。周幽王元年(殤叔四年,元始前781年),太子仇撥亂反正,繼位為晉文侯(算作十一任主)〖山錄||《史記·晉世家》——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殤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殤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襲殤叔而立,是為文侯?!?/span>

????????周幽王十一年(晉文侯十年,元始前771年),周幽王駕崩,晉文侯與鄭、申、秦等國諸侯擁立周平王,后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山錄||《史記·晉世家》——文侯十年,周幽王無道,犬戎殺幽王,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 ? ? ? 周平王二十五年(晉文侯三十五年,元始前746年),晉文侯薨,其子伯繼位,是為晉昭侯〖山錄||《史記·晉世家》——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span>。

????????但晉文侯次弟成師勢大,晉昭侯被迫于周平王二十六年(晉昭侯元年,魯惠公二十四年,元始前745年),封其叔父成師于曲沃邑,是為曲沃伯,又被稱為桓叔〖山錄||《史記·晉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師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晉君都邑也。成師封曲沃,號為桓叔?!?strong>〖山錄||《左傳·桓公二年》——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span>

????????而曲沃邑比晉國的首都翼還要大,且桓叔野心極大,其在曲沃刻意市義于百姓,竟深得百姓的愛戴,不久就與晉昭侯分庭抗禮。此時的晉國,已實為二晉,即翼晉和曲沃晉〖山錄||《史記·晉世家》——桓叔是時年五十八矣,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君子曰:“晉之亂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

3.曲沃滅翼

(1)第一次二晉戰(zhàn)爭

? ? ? ? 周平王三十二年(晉昭侯七年,魯惠公三十年,元始前739年),大夫潘父弒殺晉昭侯擁立桓叔,桓叔欲帶兵入翼,翼都人大怒,殺潘父,立晉昭侯之弟平為君,是為晉孝侯。晉國十三任主晉孝侯帶兵擊退桓叔〖山錄||《史記·晉世家》——七年,晉大臣潘父弒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甘逵霑x,晉人發(fā)兵攻桓叔?;甘鍞?,還歸曲沃。晉人共立昭侯子平為君,是為孝侯。誅潘父?!?strong>〖山錄||《左傳·桓公二年》——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

????????周平王四十年(晉孝侯八年,元始前731年),在位十五年的桓叔含恨去世,其子鱓繼位,是為曲沃莊伯〖山錄||《史記·晉世家》——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鱔代桓叔,是為曲沃莊伯。〗。

(2)第二次二晉戰(zhàn)爭

? ? ? ? 周平王四十七年(晉孝侯十五年,魯惠公四十五年,元始前724年),曲沃莊伯繼承父志出兵伐翼,大勝,殺晉孝侯。但翼人立晉孝侯弟郄,是為晉鄂侯〖山錄||《左傳·桓公二年》——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span>。晉國十四任主晉鄂侯據(jù)守翼都,曲沃莊伯久攻不克只得退回曲沃〖山錄||《史記·晉世家》——孝侯十五年,曲沃莊伯弒其君晉孝侯于翼。晉人攻曲沃莊伯,莊伯復入曲沃。晉人復立孝侯子郄為君,是為鄂侯?!?/span>

(3)第三次二晉戰(zhàn)爭

? ? ????周桓王二年(魯隱公五年,晉鄂侯六年,元始前718年),鄭莊公惱怒前一年周桓王縱容衛(wèi)公子州吁率五國之兵圍攻新鄭,遂助反賊曲沃莊伯討伐周王室的鐵桿支持者翼晉,周天子急命尹氏、武氏派兵相助,但晉鄂侯依然不敵,只得棄國南逃到同姓國隨避難,但不久后因顛簸流離和失國之痛郁郁而終〖山錄||《左傳·隱公五年》——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隨?!?strong>〖山錄||《史記·晉世家》——鄂侯六年卒。曲沃莊伯聞晉鄂侯卒,乃興兵伐晉?!?/span>〖山注||?太史公與左傳在此觀點相左,因此我兼容了一下,讓晉鄂侯出奔后薨逝〗。

? ? ????周桓王聞訊大怒,立刻命虢公討伐曲沃,以圍魏救趙,果然曲沃莊伯不得不回師防守,翼晉之危頓解,之后翼晉擁立晉鄂侯之子光繼位,是為晉哀侯〖山錄||《左傳·隱公五年》——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strong>〖山錄||《史記·晉世家》——周平王使虢公將兵伐曲沃莊伯,莊伯走保曲沃。晉人共立鄂侯子光,是為哀侯?!?/span>。至于鄭國,次年冬,周都洛邑饑荒,鄭莊公興沖沖地帶著糧食求見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關系,但卻只換來周桓王的一記白眼〖山錄||《左傳·隱公六年》——冬,京師來告饑。公為之請糴于宋、衛(wèi)、齊、鄭,禮也。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span>。

????????周桓王四年(魯隱公七年,晉哀侯二年,元始前716年),在位十五年的曲沃莊伯薨,其子稱代繼位,是為曲沃武公〖山錄||《史記·晉世家》——哀侯二年,曲沃莊伯卒,子稱代莊伯立,是為曲沃武公?!?/span>

(4)第四次二晉戰(zhàn)爭

? ? ? ? 周桓王十一年(魯桓公三年,晉哀侯九年,元始前709年)春,前一年晉哀侯侵占陘庭的田地,導致陘庭人大怒,主動聯(lián)系曲沃武公,自愿做曲沃伐翼的帶路黨,以助武公一臂之力〖山錄||《史記·晉世家》——哀侯八年,晉侵陘廷。陘廷與曲沃武公謀?!?/span>〖山錄||《左傳·桓公二年》——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南鄙啟曲沃伐翼?!?/span>。曲沃武公大喜,遂借道陘庭起兵伐翼,翼晉猝然被襲,一敗涂地,以致晉哀侯在汾水旁被武公趁夜俘獲〖山錄||《史記·晉世家》——九年,伐晉于汾旁,虜哀侯?!?strong>〖山錄||《左傳·桓公三年》——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陘庭。韓萬御戎,梁弘為右,逐翼侯于汾隰,驂絓而止。夜獲之,及欒共叔?!?/span>。

????????曲沃武公欲用晉哀侯威脅翼晉開城投降,翼人大怒,遂立晉哀侯之子為君,是為小子侯。小子侯立,被俘虜?shù)臅x哀侯也就無用了。周桓王十二年(魯桓公四年,晉小子侯元年,元始前708年),曲沃武公使韓萬殺掉晉哀侯以祭旗〖山錄||《史記·晉世家》——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韓萬殺所虜晉哀侯。曲沃益強,晉無如之何。〗。

(5)第五次二晉戰(zhàn)爭

? ? ????周桓王十五年(魯桓公七年,晉小子侯四年,元始前705年)冬,曲沃武公假意議和,誘殺晉國十六任主小子侯〖山錄||《史記·晉世家》——晉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誘召晉小子殺之?!?/span>〖山錄||《左傳·桓公七年》——冬,曲沃伯誘晉小子侯,殺之?!?/span>。

????????周桓王十六年(魯桓公八年,晉侯緡元年,元始前704年)春,曲沃武公趁晉無主之機一舉滅翼〖山錄||《左傳·桓公八年》——八年春,滅翼?!?/span>。周桓王聞訊大怒,命虢公仲再伐曲沃,再次迫使曲沃軍回師防守〖山錄||《史記·晉世家》——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

????????同年冬,周桓王立晉哀侯弟緡為晉侯組建流亡政府,是為晉侯緡〖山錄||《左傳·桓公八年》——冬,王命虢仲立晉哀侯之弟緡于晉?!?strong>〖山錄||《史記·晉世家》——乃立晉哀侯弟緡為晉侯?!?/span>。次年秋,曲沃武公欲自封為晉侯,虢公仲遂奉王命聯(lián)合芮、梁、荀、賈四國再伐曲沃,這一戰(zhàn)使曲沃武公意識到,只要周桓王不死,自己就無法徹底代晉,遂消停了二十多年,以暗磨爪牙〖山錄||《左傳·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共同出兵討伐曲沃?!?/span>。

(6)第六次二晉戰(zhàn)爭

? ? ? ? 周僖王三年(魯莊公十五年,晉侯緡二十五年,曲沃武公三十七年,元始前679年)〖山注|| 此處史記記載為晉侯緡二十八年,但太史公的年表在小子侯時就對不上了,因此此處我是用左傳的時間節(jié)點倒推而成,并且這個時間點同時符合史記和左傳記載的齊桓始霸時間〗,正逢齊桓霸業(yè)初成,天子王業(yè)大衰。是故休養(yǎng)生息秣兵歷馬二十四年的曲沃武公立刻舉兵,趁周天子正全力應對齊桓霸業(yè)崛起的寶貴時機,傾力討伐晉國十七任主晉侯緡,輕松滅之,遂盡取晉國寶器以賄賂周僖王〖山錄||《史記·晉世家》——晉侯二十八(五)年,齊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晉侯緡,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于周厘王?!?strong>〖山錄||《左傳·莊公十五年》——十五年春,復會焉,齊始霸也。〗。

????????周僖王四年(魯莊公十六年,曲沃武公三十八年,元始前678年),迫于齊桓勢大難制,周僖王為拉攏曲沃為臂助,遂冊封曲沃武公為晉侯,更號晉武公,為晉國第十八任主〖山錄||《史記·晉世家》——厘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于是盡并晉地而有之?!?/span>〖山錄||《左傳·莊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span>。這一年的紀年為“晉武公三十八年”或“武公代晉元年”。至此,自元始前745年晉桓叔成為曲沃伯,至元始前678年曲沃武公成為晉武公,前后共耗時67年。就這樣,晉國大半個世紀的二晉分離狀態(tài)終于結束。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2】?

????????話分兩頭,卻說晉國姬姓,侯爵,自周成王時,剪桐葉為珪,封其弟叔虞于此,傳九世至穆侯。

????????穆侯生二子,長曰仇,次曰成師。穆侯薨,子仇立,是為文侯。

????????文侯薨,子昭侯立,畏其叔父桓叔之強,乃割曲沃以封之,謂之曲沃伯,改晉號曰翼,謂之二晉。

????????昭侯立七年,大夫潘父弒之,而納曲沃伯,翼人不受,殺潘父而立昭侯之弟平,是為孝侯。

????????孝侯之八年,桓叔薨,子魚單立,是為曲沃莊伯。

????????孝侯立十五年,莊伯伐翼,孝侯逆戰(zhàn)大敗,為莊伯所殺。翼人立其弟郄,是為鄂侯。

????????鄂侯立二年,率兵伐曲沃,戰(zhàn)敗,出奔隨國,子光嗣位,是為哀侯。

????????哀侯之二年,莊伯薨,子稱代立,是為曲沃武公。

????????哀侯九年,武公率其將韓萬、梁宏伐翼,哀侯逆戰(zhàn)被殺。周桓王命卿士虢公林父立其弟緡,是為小子侯。

????????小子侯立四年,武公復誘而殺之,遂并其國,定都于絳,仍號曰晉,悉取晉庫藏寶器,輦入于周,獻于釐王,釐王貪其賂,遂命稱代以一軍為晉侯。

三、晉獻遷都

(0)遷都隱患

? ? ? ? 周僖王五年(魯莊公十七年,武公代晉二年,晉武公三十九年,元始前677年),晉武公薨逝,世子佹諸立,是為晉獻公,乃晉國十九任主。但晉獻公執(zhí)政后嫌棄曲沃位置較偏,想要遷都,可是又擔心留下來的曲沃本家“溫故知新”再次搞出類似曲沃代翼的這種事。上車后先焊死車門,因此晉獻公遷都前的首要事情就是趕緊清洗曲沃本族中曲沃桓叔和曲沃莊伯留下的族裔及勢力〖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晉桓、莊之族逼,獻公患之。。晉大夫士蔿揣測出獻公心意,立刻毛遂自薦,主動攬下清洗之事,從而趁機登上了歷史舞臺,一展大才〖山錄||《史記·晉世家》——八年,士蒍說公曰:“故晉之群公子多,不誅,亂且起?!蹦耸贡M殺諸公子。

(1)笑里藏刀

? ? ? ? 周惠王六年(魯莊公二十三年,晉獻公六年,元始前671年),大夫士蔿屈意與曲沃桓叔和莊伯故族的眾位公子結交。而眾位公子因為本家已成晉國正統(tǒng),因此開始驕橫,很容易就被“和藹可親”的士蔿博得了信任。不久后,大夫士蔿就成功完成挑撥離間,唆使目中無人的眾位公子聯(lián)手趕走了曲沃邑的重要人物富子〖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士蔿曰:“去富子,則群公子可謀也已。”公曰:“爾試其事?!?/span>士蔿與群公子謀,譖富子而去之。。

(2)煽風點火

? ? ? ? 周惠王七年(魯莊公二十四年,晉獻公七年,元始前670年),大夫士蔿又暗中布置,設計安排日益驕橫的曲沃故族的眾位公子擅殺游氏二子,從而讓其等與豪強游氏結怨。連連得手的士蔿見這幫人這么蠢,于是向獻公打包票,兩年后就能幫晉獻公徹底鏟除曲沃故族〖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晉士 又與群公子謀,使殺游氏之二子。士蔿告晉侯曰:“可矣。不過二年,君必無患?!?/span>。

? ? ? ? 周惠王八年(魯莊公二十五年,晉獻公八年,元始前669年),大夫士蔿再次慫恿曲沃故族的眾位公子不要心慈手軟,而應再接再厲斬草除根,防止被游氏尋機復仇,于是再次被說動的眾位公子又盡出各自關系網(wǎng)及勢力,相聚一起,聯(lián)手血洗游氏一族〖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五年》——晉士蔿使群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

(3)上屋抽梯

? ? ? ? 周惠王八年(魯莊公二十五年,晉獻公八年,元始前669年)冬,游氏一族雖被徹底消滅,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正當實力受損的眾位公子相聚慶祝時,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此時已經(jīng)掌握了眾位公子明暗關系網(wǎng)勢力情報的晉獻公趁機出手,立刻帶兵圍住了眾位公子,然后以眾位公子殘暴為由,連數(shù)其罪后,盡數(shù)誅殺眾公子,后又根據(jù)眾公子滅游時暴露出的勢力網(wǎng)逐殺殘留勢力,最終徹底驅逐消滅了曲沃桓叔和曲沃莊伯的族裔勢力〖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五年》——冬,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這兩位雄主生前恐怕怎么也想不到,經(jīng)過幾代人近百年的算計,好不容易奪下晉國,但到頭來自己的族裔還沒怎么享福,就盡數(shù)倒在了晉獻公這個后繼者的手上。

(4)遷都絳邑

? ? ? ? 而大夫士蔿在此次行動中屢屢設計,最終功成,消了晉獻公的心頭之患。于是在周惠王九年(魯莊公二十六年,晉獻公九年,元始前668年)春,大夫士蔿憑此大功,被加封為晉國大司空〖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六年》——二十六年春,晉士蔿為大司空。。同年夏,大司空士蔿被委以重任,修建晉國國都,絳邑。而士蔿也不辱使命,將絳邑修建成了大國之都〖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六年》——夏,士城絳,以深其宮。。晉獻公看后非常滿意,遂遷都于絳邑〖山錄||《史記·晉世家》——而城聚都之,命曰絳,始都絳。。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3】?

????????稱代凡立三十九年,薨,子佹諸立,是為晉獻公。

????????獻公忌桓、莊之族,慮其為患,大夫士蔿獻計散其黨,因誘而盡殺之。獻公嘉其功,命為大司空。因使大城絳邑,規(guī)模極其壯麗,比于大國之都。

四、紅顏禍水

1.渣男本色

(1)賈氏姐妹

? ? ? ??晉獻公在感情方面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老渣男。晉獻公還是世子時,先是迎娶賈姬為妻,但可惜賈姬一直沒有生子〖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娶于賈,無子?!?/span>。后原配賈姬去世,但哪怕晉獻公哀慟追悼之時,卻依然控制不住渣男本性,竟看上了“一身孝,看著俏?”的賈姬之娣賈君,遂再納為妃。而賈姬姐妹可能患有不孕不育的遺傳病,故賈君亦未生育。〖山注|| 此處原著作者設置了一個“賈姬之娣——賈君”,這是為了繞開一個歷史小罷擱,即晉惠公烝的賈君到底是誰?《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晉侯烝于賈君”一般認為這個賈君就是指的晉獻公的原配賈姬。但這時就產(chǎn)生了一個罷擱,即晉惠公上位時,賈姬的年紀再怎么估算也要有六七十歲了,再怎么駐顏有術,也不至于此時還能引得一國之君頂著千古罵名硬烝。于是為了修復這個罷擱,后世的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假說,例如賈君是指的賈姬寵愛的侍女;再例如賈君是指的申生之妻等等。但這些說法的主要問題就是這些情況都不太屬于“烝”的范疇。因此原著作者設定了一個晉獻公娶賈姬之妹賈君的橋段,然后讓賈君撫養(yǎng)后來的秦穆姬。這樣的話,賈君到晉惠公時,可以有個三四十歲,駐顏有術保養(yǎng)得當?shù)脑?,是有可能引得晉惠公做出禽獸之事,從而引得秦穆姬聞之大怒。當然,我是傾向認為賈君是申生之妻,不排除是儒家微言大義,以烝暗示晉惠無德,不配為君,是故為烝。因此寫到晉惠時我會設定另一個賈君?!? ? ? ??

(2)戎狐姐妹

????????尚是公子的晉獻公婚后不久,便離家北守邊境以御戎狄,然后就出軌了兩位戎狄公主,結果班師回朝時,帶回了兩個還大著肚子的戎狄姐妹花:一位是大戎主的女兒狐姬,后生子重耳;另一位是小戎主的女兒,后生子夷吾〖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strong>〖山錄||《史記·晉世家》——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

(3)暗烝小媽

????????但最離譜的是左擁右抱的晉獻公竟然還不知足,居然又看上了自己的小媽——齊桓公嫁予晉武公的女兒齊姜。并且晉獻公是在晉武公還活著的時候,就與小媽齊姜私通生子,后來為掩人耳目,就將其子寄養(yǎng)于申氏家,并且還做賊心虛的給此子取名申生,以強調(diào)是申氏家生的〖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烝于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也許是這種禁忌之戀令晉獻公著迷不已,導致晉獻公十分喜歡齊姜,登基之后直接將齊姜女扶為正宮〖山注|| 應該不是正宮,否則史書不至于只記其母族姓〗。但可惜齊姜在又生女秦穆姬后不久,不幸染病身亡〖山錄||《史記·晉世家》——太子申生,其母齊桓公女也,曰齊姜,早死。。

(4)驪姬姐妹

? ? ? ??周惠王五年(晉獻公五年,元始前672年),晉獻公興兵伐驪戎。驪戎不支,獻上兩位美女驪姬和少姬以求和,果然晉獻公的渣男本色再現(xiàn),立刻同意罷兵,帶著美女班師回朝〖山錄||《史記·晉世家》——五年,伐驪戎,得驪姬、驪姬弟,俱愛幸之。。此時,正宮齊姜女在生下一女秦穆姬后不久就去世了,晉獻公遂將孤女交給無所出的賈君撫養(yǎng)。之后晉獻公有意空懸正宮之位,以給寵愛的嬌妻驪姬做準備。而等入晉后的驪姬二女摸清局勢后,也立刻意識到機會難得,于是就極力的貢媚惑主。不久,二女亦相繼產(chǎn)子,驪姬生子奚齊;少姬生子卓子。晉獻公愈加寵愛,便打算趁機立驪姬為正宮〖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 ? ? ??群臣知道后,極力勸諫,畢竟此時尚有華夷之防,申生之母齊姜雖被父子聚麀,但好歹乃是華夏之女,因此群臣大都囑意申生為繼承人。而重耳、夷吾、奚齊、卓子卻皆是戎狄女所生,不宜為儲。而一旦戎夷驪姬成為正宮之主,那在晉國繼承人問題上必生華夷之亂。

????????但可惜獻公卻一意孤行,執(zhí)意冊封二女,先命卜史直接測吉兇。果然龜卜草筮的結果不吉,然后晉獻公索性耍賴,言道:“若卜筮有定,盡鬼謀矣!”之后擇日告廟,強立驪姬為正宮夫人;少姬為次妃,僅次于驪姬之位〖山錄||《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辈啡嗽唬骸绑叨听旈L,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夭豢伞!备ヂ牐⒅?。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此時晉獻公有子八人,除了驪姬姐妹生的奚齊與卓子外,晉獻公還有三個能力不弱的兒子,分別是長子重耳,次子夷吾,幼子申生。而由于申生是嫡出,且其母乃華夏族貴女,因此一直被按照儲君世子培養(yǎng),直到奚齊與卓子的出生后,晉獻公才又起了新想法〖山錄||《史記·晉世家》——獻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賢行。及得驪姬,乃遠此三子。

2.時間罷擱

(1)晉獻公伐驪戎的時間

????????《東周》原著是晉獻公十五年伐驪戎,但明顯時間對不上,故復述時我進行了修改。

????????——《左傳》雖沒有明確時間,但在魯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十一年,元始前666年)有此事的倒敘,此時驪姬宮斗大勝,已經(jīng)擺平重耳等三位公子了,并將三人安排出晉都。驪姬怎么可能會在四年后才如晉。

????????——《史記》上明確了伐驪戎的時間是晉獻公五年,與《左傳》的時間點相合。因此為了邏輯時間線能捋順,此處時間點使用《史記》記載的晉獻公五年。

????????另外《史記》關于三位公子離開晉都的時間節(jié)點是晉獻公十二年,與《左傳》的記載差一年,不過問題不大,畢竟三個權貴離都前整理東西、安排人手、捋順關系、等待建城,搞幾個月以致于拖到下一年并不稀奇。

(2)奚齊與卓子的出生時間

? ? ? ? 《東周》原著此處關于奚齊與卓子的出生時間有罷擱。原著在后文中說到卓子準備繼位時明確是九歲,但僅從之后發(fā)生的“三公子宮斗失敗離開晉都”到后來“三公子死走逃亡傷”就有十年了,再怎么估算也不會等到卓子準備繼位時才九歲。于是查了一下相關史料:

? ? ? ? ——《左傳·魯莊公二十八年》中明確了晉獻公十一年即三公子離開晉都前,奚齊與卓子二人就已經(jīng)出生。也就是說二子陸續(xù)繼位被殺時應該都至少是十幾歲的年紀。

? ? ? ? ——《史記·晉世家》中明確晉獻公十二年生奚齊,晉獻公二十五年生卓子,也就是說,按著這個時間線卓子準備繼位時的確還是個幼兒。

? ? ? ? 因為史料不一致,所以此處復述時,依然按照原著走向,只是我復述后文卓子準備繼位時,會隱去其年齡,以繞開罷擱。

3.晉國將亂

? ? ? ??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十一年,元始前666年),晉獻公不顧群臣反對,終將驪姬封為正宮〖山注|| 驪姬入主正宮的時間,《左傳》《史記》以及原著都并未明確寫出,我是根據(jù)這個“十年預言”倒推的?!蹲髠鳌分恤斮夜哪辏ㄖ芑萃醵荒辏瑫x獻公二十一年,元始前656年),倒敘了晉獻公封驪姬成為正宮這件事,這一年的十二月,晉國三公子中的申生自縊身亡,重耳、夷吾出奔,晉國始亂。而此十年前就是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十一年,元始前666年),也就是晉國三公子被驪姬用計安排離開晉都的那一年。因此我將這兩個事件設置在同一年?!?/span>。

????????私底下,大臣商議對策。太史蘇說晉國將要亡國,群臣大驚,忙問其故,太史說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女妺喜歸之。桀寵妺喜,遂以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女妲己歸之。紂寵妲己,遂以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女褒姒歸之。幽王寵褒姒,西周遂亡。今晉伐驪戎而獲其女,又加寵焉,不亡得乎?”〖山錄||《國語·晉語》——飲酒出,史蘇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若晉以男戎勝戎,而戎亦必以女戎勝晉,其若之何!”里克曰:“何如?”史蘇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于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于是乎與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晉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寵,雖當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我卜伐驪,龜往離散以應我。夫若是,賊之兆也,非吾宅也,離則有之。不跨其國,可謂挾乎?不得其君,能銜骨乎?若跨其國而得其君,雖逢齒牙,以猾其中,誰云不從?諸夏從戎,非敗而何?從政者不可以不戒,亡無日矣!”〖山注||?無意中發(fā)現(xiàn)“妺喜”看起來有點別扭違和,仔細觀察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這個妺(mo4)與妹不是一個字,就趕緊查了一下,果然這個字不是妹,右半邊是“末”不是“未”。也就是說很多人其實一直都搞錯了。〗

????????正當群臣惶恐之際,學問淵博的太卜郭偃卻講起了數(shù)百年前的一則故事舊聞,以告群臣,晉國會有大亂,但不會亡國,并且之后還會否極泰來,再創(chuàng)輝煌。——原來晉國開國之君唐叔虞在受封之時,就曾經(jīng)找高人卜算過國運,高人留下了八字讖言“尹正諸夏,再造王國!”意指晉國會遇到大難,但會浴火重生,甚至再造后會有升格“王國”之象(何止是升格王國,是一口氣生出了韓趙魏三個王國)。并且太卜預言十年之內(nèi)會有大亂,但無亡國之患。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4】?

????????先獻公為世子時,娶賈姬為妃,久而無子,又娶犬戎主之侄女曰狐姬,生子曰重耳;小戎允姓之女,生子曰夷吾。

????????當武公晚年,求妾于齊,齊桓公以宗女歸之,是為齊姜。時武公已老,不能御女,齊姜年少而美,獻公悅而烝之,與生一子,私寄養(yǎng)于申氏,因名申生。

????????獻公即位之年,賈姬已薨,遂立齊姜為夫人,時重耳已二十一歲矣,夷吾年亦長于申生,因申生是夫人之子,論嫡庶不論長幼,乃立申生為世子,以大夫杜原款為太傅,大夫里克為少傅,相與輔導世子。

????????齊姜又生一女而卒,獻公復納賈姬之娣曰賈君,亦無子,因以齊姜所生之女,使賈君育之。

????????獻公十五年,興兵伐驪戎,驪戎乃請和,納其二女于獻公,長曰驪姬,次曰少姬。

????????那驪姬生得貌比息媯,妖同妲己,智計千條,詭詐百出,在獻公前,小忠小信,貢媚取憐,又時常參與政事,十言九中,所以獻公寵愛無二。一飲一食,必與之俱。

????????逾年,驪姬生一子,名曰奚齊。又逾年,少姬亦生一子,名曰卓子。

????????獻公既心惑驪姬,又喜其有子,遂忘齊姜一段恩情,欲立驪姬為夫人,使太卜郭偃以龜卜之,郭偃獻兆,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有臭。

????????獻公曰:“何謂也?”

????????郭偃曰:“渝者,變也。意所專尚,心亦變亂。故曰‘專之渝';攘,奪也,羭,美也,心變則美惡倒置,故曰‘攘公之羭';草之香者曰薰,臭者曰蕕,香不勝臭,穢氣久而未消,故曰‘十年尚有臭'也。”

????????獻公一心溺愛驪姬,不信其言,更命史蘇筮之,得《觀卦》之六二,爻詞曰:闚觀利女貞。

????????獻公曰:“居內(nèi)觀外,女子之正,吉孰大焉?”

????????卜偃曰:“開辟以來,先有象,后有數(shù)。龜,象也;筮,尊也。從筮不如從龜?!?/p>

????????史蘇曰:“禮無二嫡,諸侯不再娶,所謂觀也。繼稱夫人,何以為正?不正,何利之有?以《易》言之,亦未見吉。”

????????獻公曰:“若卜筮有定,盡鬼謀矣!”竟不聽史蘇、卜偃之言。擇日告廟,立驪姬為夫人,少姬封為次妃。

????????史蘇私謂大夫里克曰:“晉國將亡,奈何?”

????????里克大驚,問曰:“亡晉者何人?”

????????史蘇曰:“其驪戎乎?”

????????里克不解其說,史蘇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女妹喜歸之,桀寵妹喜,遂以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女妲己歸之,紂寵妲己,遂以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女褒姒歸之,幽王寵褒姒,西周遂亡。今晉伐驪戎而獲其女,又加寵焉,不亡得乎?”

????????適太卜郭偃亦至,里克述史蘇之言,郭偃曰:“晉亂而已,亡則未也。昔唐叔之封,卜曰:‘尹正諸夏,再造王國。'晉業(yè)方大,何亡之患?”

????????里克曰:“若亂,當在何時?”

????????郭偃曰:“善惡之報,不出十年,十者,數(shù)之盈也?!崩锟俗R其言于簡。

五、驪姬謀嫡

1.色誘優(yōu)施

? ? ? ??晉獻公冊封驪姬為正宮后,就開始猶豫廢立世子之事,其極欲將驪姬之子奚齊封為世子。但奈何申生賢能高潔,血脈純正,故令群臣敬服,乃是難得的儲君。而廢賢立愛又實為諸侯大忌,因此晉獻公一直猶豫不決,遲遲下不了決心。

????????而驪姬也清楚自己本非晉人,且此時根基尚薄,除了晉獻公以及陪嫁來的心腹外,并無可依靠的嫡系勢力,此時能夠入主正宮已是僥天之幸,若立刻行廢立之事必會遭群臣圍攻,絕難周全。于是立刻開始狂飆演技,每當晉獻公私下與其商量此事時,驪姬就極力言說世子申生之賢能,并放言若晉獻公再提此事,情愿自戕以免誤國。晉獻公聞言大為感動,遂更加寵愛信任驪姬。

? ? ? ??卻不承想,這只是驪姬詭計的開始。之后驪姬便借晉獻公的絕對信任,竟然開始勾引晉獻公身邊的寵人優(yōu)施。優(yōu)施是一名優(yōu)人,甚得晉獻公的喜愛,故經(jīng)常入宮表演。而驪姬則趁機勾搭,優(yōu)施哪見過這場面,結果一來二去兩人就戀奸情熱起來。而晉獻公卻不疑有他,只當是驪姬喜歡看優(yōu)人表演而已,因此不僅不限制,反而鼓勵優(yōu)施常為驪姬表演解悶。

? ? ? ? 等到優(yōu)施被驪姬搞得五迷三道后,驪姬立刻將自己想讓兒子成為世子的想法和盤托出,希望優(yōu)施能夠相助。此時優(yōu)施想下船已經(jīng)來不及了,再加上這種禁忌之愛也讓優(yōu)施欲罷不能,哪怕讓他下船他也舍不得。于是優(yōu)施為了能和驪姬長相廝守,就開始絞盡腦汁的出謀劃策。而優(yōu)施雖不在朝堂之上,并無謀國之能,但其卻常常出入宮禁,熟知宮禁內(nèi)外之事,因此立刻就有了主意。

? ? ? ? 原來晉獻公手下有兩個佞臣,分別叫做梁五和關東五,這二人雖見錢眼開,為人所不齒。但卻偏偏擅長媚主,深得晉獻公的喜愛,因此被晉人戲稱為“二五”。優(yōu)施告訴驪姬只需要用重金買通二五就能成事。于是驪姬立刻以優(yōu)施表演精彩為由,賞賜給其大量的金帛。而當優(yōu)施帶著金帛出宮后,立刻用金帛買通了二五。而二五雖是貪官但腦子并不差,否則也不可能成為晉侯寵臣。因此二五一合計就想通了其中關節(jié),立刻獻上了一條離間之計〖山錄||《國語·晉語》——公之優(yōu)曰施,通于驪姬。驪姬問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難三公子之徒如何?”對曰:“早處之,使知其極。夫人知極,鮮有慢心;雖其慢,乃易殘也。”驪姬曰:“吾欲為難,安始而可?”優(yōu)施曰:“必于申生。其為人也,小心精潔,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潔易辱,重僨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斌P姬曰:“重,無乃難遷乎?”優(yōu)施曰:“知辱可辱,可辱遷重;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今子內(nèi)固而外寵,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殫善而內(nèi)辱之,無不遷矣。且吾聞之:甚精必愚。精為易辱,愚不知避難。雖欲無遷,其得之乎?”是故先施讒于申生。驪姬賂二五,使言于公曰:“夫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與屈,乃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公說,乃城曲沃,太子處焉;又城蒲,公子重耳處焉;又城二屈,公子夷吾處焉。驪姬既遠太子,乃生之言,太子由是得罪?!?/span>。

2.三子離都

? ? ? ??二五認為世子申生人品高潔,無可指摘;若要奪世子之位,首先就應該使世子申生與晉侯及群臣疏離,于是二五第二日就在朝堂上進言,認為曲沃是晉獻公的本家宗邑,長期疏離,恐生是非,應該派遣世子申生代表晉侯前去坐鎮(zhèn),晉侯權衡之下,認為有理就同意了。而長子重耳與次子夷吾一向和申生友愛,恐申生年幼,長途跋涉之下會有閃失;欲協(xié)助申生,一同回本家宗邑鎮(zhèn)守。

? ? ? ? 二五恐三位公子相聚成勢反而難制,將來廢立世子時,若一旦有失再次搞出兩晉分立,曲沃代晉的戲碼,那樂子可就大了。于是趕緊再次進言,“邊疆蒲與屈二地是防御戎狄的要害,應該分別建一座要塞,并各派一位深受晉侯信任的公子前去駐守,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則晉國邊疆可無憂矣?!睍x獻公認為大善,就立刻派長子重耳與次子夷吾分別前去坐鎮(zhèn)蒲、屈二地,并派遣曾主持修建晉國首都絳邑的大司空士蔿前去兩地筑城,以示重視。

????????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十一年,元始前666年),晉國三公子重耳、夷吾、申生收拾妥當后陸續(xù)離開晉都,分別前往各自封地,蒲、屈與曲沃〖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侯說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譖群公子而立奚齊,晉人謂之“二五耦”。。

3.狐裘尨茸

? ? ? ??大司空士蔿領命為重耳夷吾筑城之后,則完美表現(xiàn)出了一名打工老油條的特質(zhì):士蔿為晉侯修建首都絳邑時是披肝瀝膽費盡心血,但去邊境給兩位公子筑城時,卻是極為敷衍,搞了些柴草混上黃土,隨便夯夯,搞了個土城就草草了事。手下人看不下去,就提醒了一句“恐不堅固?!钡渴l卻哈哈一笑,化身謎語人,說了一句沒頭沒尾的話——“未來仇敵的城池,修這么堅固做什么!”

????????待兩城修好,夷吾看后大怒,立刻向晉獻公打小報告,晉獻公此時還沒有弒子之心,雖有心改嫡,但確是真心想給三個兒子們一個好歸宿,因此聽說后大怒,直接狂懟士蔿,讓其返工重修。但士蔿卻不慌不忙的說到:“《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湫薜露套谧?,何城如之?”即主君只要修德安民,眾位公子就是主君最堅實的城墻,又何必再修堅實的城墻,徒耗民力。晉獻公一聽有理,就未再發(fā)難。而蒙混過關的士蔿到家后,卻一改無賴之色,看向遠方三位公子的方向,面帶憂色的嘆息道:“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晉國有三位潛在的晉侯,就如同狐裘絨毛一般不分主次且各相為異,那我之后究竟要怎么站隊啊?〖山錄||《左傳·僖公五年》——初,晉侯使士蔿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蔿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憂必讎焉。無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湫薜露套谧?,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 ? ??等到大司空士蔿回都復命之后,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驪姬知道三公子至此將徹底遠離朝堂,如今時機已到,更待何時,于是就安排自己姐妹的幼子奚齊和卓子日日在晉侯左右賣萌;而驪姬和少姬則盡力獻媚夜夜在晉侯左右邀寵,借此為將來的世子廢立做最后的準備和鋪墊。〖山注||《左傳》上關于士蔿筑城蒲與屈的記載也是倒敘,《左傳》在魯僖公五年(周惠王二十二年,元始前655年),也就是晉國三公子死走逃亡傷的第二年,倒敘了士蔿筑城的故事,因此對于筑城的時間暫未找到明確的說法?!?/span>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5】?

????????再說獻公愛驪姬,欲立其子奚齊為嗣。一日,與驪姬言之,驪姬心中甚欲,只因申生已立做世子,無故更變,恐群臣不服,必然諫沮,又且重耳、夷吾,與申生相與友愛,三公子俱在左右,若說而不行,反被提防,豈不誤事?

????????乃跪而對曰:“太子之立,諸侯莫不聞。且賢而無罪,君必以妾母子之故,欲行廢立,妾寧自殺。”獻公以為真心,遂置不言。

????????獻公有嬖幸大夫二人,曰梁五、東關五,并與獻公察聽外事,挾寵弄權,晉人謂之“二五”。

????????又有優(yōu)人名施者,少年美姿,伶俐多智,能言快語,獻公尤嬖之,出入宮禁,不知防范,驪姬遂與施私通,情好甚密,因告以心腹之事,謀離間三公子,徐為奪嗣之計。

????????優(yōu)施為之畫策:“必須以封疆為名,使三公子遠遠出鎮(zhèn),然后可居中行事。然此事又必須外臣開口,方見忠謀,今‘二五'用事,夫人誠以金幣結之,俾彼相與進言,則主公無不聽矣?!?/p>

????????驪姬乃出金帛付優(yōu)施,使分送“二五”。

????????優(yōu)施先見梁五曰:“君夫人愿交歡于大夫,使施致不腆之敬?!?/p>

????????梁五大驚曰:“君夫人何須于我。必有囑也,子不言,吾必不受。”

????????優(yōu)施乃盡以驪姬之謀告之,梁五曰:“必得東關為助乃可?!?/p>

????????施曰:“夫人亦有饋,如大夫也?!庇谑峭剸|關五之門,三人做一處商議停當。

????????次日,梁五進言于獻公曰:“曲沃始封之地,先君宗廟之所在也;蒲與屈,地近戎狄,邊疆之要地也。此三邑者,不可無人以主之。宗邑無主,則民無畏威之心;邊疆無主,則戎狄有窺伺之意。若使太子主曲沃,重耳、夷吾分主蒲、屈,君居中制馭,此磐石之安矣?!?/p>

????????獻公曰:“世子出外可乎?”

????????東關五曰:“太子,君之貳也,曲沃,國之貳也,非太子其誰居之?”

????????獻公曰:“曲沃則然矣。蒲、屈乃荒野之地,如何可守?”

????????東關五又曰:“不城則為荒野,城之即為都邑?!?/p>

????????二人又齊聲贊美曰:“一朝而增二都,內(nèi)可屏蔽封內(nèi),而外可開拓疆宇,晉自此益大矣!”

????????獻公信其言,使世子申生居曲沃,以主宗邑,太傅杜原款從行。使重耳居蒲,夷吾居屈,以主邊疆。

????????狐毛從重耳于蒲,呂飴甥從夷吾于屈。又使趙夙為太子城曲沃,比舊益加高廣,謂之新城。

????????使士蔿監(jiān)筑蒲、屈二城。士蔿聚薪筑土,草草完事。

????????或言:“恐不堅固?!?/p>

????????士蔿笑曰:“數(shù)年之后,此為仇敵,何以固為?”

????????因賦詩曰: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狐裘,貴者之服;尨茸,亂貌。言貴者之多,喻嫡庶長幼無分別也。士蔿預知驪姬必有奪嫡之謀,故為此語。

????????申生與二公子,俱遠居晉鄙,惟奚齊、卓子在君左右。驪姬益獻媚取寵,以蠱獻公之心。

????????髯翁有詩云:女色從來是禍根,驪姬寵愛獻公昏。空勞畚筑疆場遠,不道干戈伏禁門。

????????時獻公新作二軍,自將上軍。使世子申生將下軍,率領大夫趙夙、畢萬攻狄、霍、魏三國,滅之。以狄賜趙夙,魏賜畢萬為采邑。

????????太子功益高,驪姬忌之益甚,而謀愈深且毒矣。此事擱過一邊。

六、楚成弒兄

? ? ? ??周惠王二年(魯莊公十九年,楚文王十五年,元始前675年)夏六月庚申,楚文王駕崩〖山錄||《左傳·莊公十九年》——夏六月庚申,卒?!健忌戒泑|《史記·楚世家》——十三年,卒,子熊囏立,是為莊敖?!?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blue-03 font-size-12">〖山注|| 此處應按照左傳的記載,即楚文王歿于十五年〗。后楚文與息媯的長子熊囏(jian)繼位,但此時的楚國卻是危機四伏。原因是息媯的次子熊惲(yun)才智出眾,深得群臣喜愛。因此熊囏屢次欲尋機誅殺,但都被群臣設法護佑,而熊惲為求自保,則暗養(yǎng)死士,欲謀不軌〖山錄||《左傳·莊公十九年》——夏六月庚申,卒?!?/span>

????????周惠王五年(魯莊公二十二年,楚堵敖三年,元始前672年),熊囏在位三年時,一次出外狩獵,被熊惲派死士刺殺,一舉功成。事成之后熊惲立刻對外言說是熊囏突發(fā)急癥,醫(yī)治無效而亡。息媯雖不相信,但只此二子,只能默認既定事實,立刻和大臣擁立熊惲為王,是為楚成王〖山錄||《史記·楚世家》——莊敖五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弒莊敖代立,是為成王?!?strong>〖山注||?原著是堵敖三年被殺,《史記》是五年才被殺。我根據(jù)召陵之盟的時間節(jié)點倒推,應該是三年時就被刺殺了——關于召陵之盟,《左傳》是在魯僖公四年(周惠王二十一年,元始前656年);《史記》記載是成王十六年;倒推既是在元始前672年,熊囏被殺,即楚堵敖三年。這也解釋了上一段我遇到的問題,上一段查閱《史記》時,我發(fā)現(xiàn)楚文王是十三年駕崩,而核算原著和《左傳》,應該是十五年駕崩。但令我疑惑的是,校核楚成王的時間節(jié)點時,發(fā)現(xiàn)雙方一致,因此剛開時一直沒搞明白“楚文王記載中差的這兩年,究竟是怎么抹平的”。直到這一次核算楚堵敖的時間才發(fā)現(xiàn),《史記》中差的這兩年是加在楚堵敖任上了,之后楚成王的時間節(jié)點兩書就沒有矛盾了?!?/span>。而熊惲對兄長熊囏當年的刁難依然是耿耿于懷,因此兄長入葬之時,不為其立王號,亦不以王禮安葬,只賜號“堵敖”〖山注|| 關于熊囏之號,原著是堵敖,《史記》作莊敖。有說法是因“堵”與“杜”諧音,而“杜”與“莊”形似,造成在千百年的傳抄中出現(xiàn)誤寫?!?/span>。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6】?

????????卻說楚熊囏、熊惲兄弟,雖同是文夫人所生,熊惲才智勝于其兄,為文夫人所愛,國人亦推服之。

????????熊囏既嗣位,心忌其弟,每欲因事誅之,以絕后患。左右多有為熊惲周旋者,是以因循不決。

????????熊囏怠于政事,專好游獵,在位三年,無所施設。

????????熊惲嫌隙已成,私畜死士,乘其兄出獵,襲而殺之,以病薨告于文夫人。

????????文夫人雖則心疑,不欲明白其事,遂使諸大夫擁立熊惲為君,是為成王。以熊囏未嘗治國,不成為君,號為“堵敖”,不以王禮葬之。任其叔王子善為令尹,即子元也。

七、令尹子元

1.子元伐鄭

? ? ? ? 楚成王繼位后,在母親息媯的幫助下,勉強穩(wěn)定了局勢。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楚國政局再次暗流涌動,這次危機則來自楚文王的弟弟子元,子元此時為楚國令尹,而其與其兄楚文王的審美完全一致,第一次見到息媯,子元就被息媯的絕世美貌所震,一直暗中覬覦。但楚文王在世時,子元不敢造次。不過等到楚文王去世,新君尚幼,息媯不得不拉攏自己穩(wěn)定局勢時,子元的心思就立刻活泛起來。但好在尚有老臣斗伯比坐鎮(zhèn),而此時以斗氏為代表的若敖一族實力極強,因此子元雖時有僭越之行,但不敢完全縱肆,故對息媯雖曾有撩撥之舉,但被息媯當眾嚴詞申飭后,就不敢再輕舉妄動。

? ? ? ??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六年,鄭文公七年,元始前666年),斗伯比病卒。子元大喜,立刻將家搬到王宮旁邊,而新館選址時正好“無意中”選在息媯所居宮禁的旁邊。之后子元便在家中命人日夜歌舞演奏,妄圖借此勾引息媯。息媯深知此時朝局不穩(wěn),尚不能直接對子元動手,于是佯裝無意,在已被子元買通的侍者面前言道:“先君舞干以習武事,以征諸侯,是以朝貢不絕于庭。今楚兵不至中國者十年矣。令尹不圖雪恥,而樂舞于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此語意在暗示子元——若想當楚王,就要先做件擔當?shù)闷鸪踔坏氖虑?。子元果然上當,在聽到侍者復述的息媯之語后,感覺有理,就決定帶兵征伐,然后攜大勝之勢回楚篡權。〖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于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婦人不忘襲仇,我反忘之!〗

? ? ? ??而此時,鄭國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討伐目標。原來在前一年,也就是周惠王十年(魯莊公二十七年,楚成王五年,鄭文公六年,元始前667年),鄭文公竟敢背楚朝齊,于幽地盟會齊桓公〖山錄||《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夏,同盟于幽,陳、鄭服也?!?/span>。

????????昔周僖王四年(魯莊公十六年,元始前678年)楚文王因鄭厲公對楚國不禮,而討伐鄭國,大兵壓境之下鄭厲公只得于次年背齊朝楚〖山錄||《左傳·莊公十六年》——鄭伯自櫟入,緩告于楚。秋,楚伐鄭,及櫟,為不禮故也。 〗〖山錄||《左傳·莊公十七年》——十七年春,齊人執(zhí)鄭詹,鄭不朝也。?〗。但等到三年后,楚文王去世,楚國新君尚小,于是鄭國就起了別樣的心思,直至后來再次背楚朝齊。此時一代梟雄鄭厲公早已病逝,而新君鄭文公繼位不久,且尚無建樹,因此子元權衡之后就決定先拿鄭國開刀。

2.空城之計

? ? ? ??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六年,鄭文公七年,元始前666年)秋,子元率楚戰(zhàn)車六百乘討伐鄭國背楚之罪〖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秋,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span>。楚軍果然勢大,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殺入鄭國國都的外郭集市,眼看馬上就要攻打新鄭內(nèi)城〖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入于桔柣之門。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為旆,斗班、王孫游、王孫喜殿。眾車入自純門,及逵市?!?/span>。

????????但好在前一年,鄭國參加了齊桓公的幽地會盟,因此齊國一聽說鄭國被攻擊,立刻就同魯國、宋國前來救援〖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秋,荊伐鄭,公會齊人、宋人救鄭?!?/span>。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此時援軍尚在路上,但鄭都卻已危在旦夕。鄭文公大懼,就想要暫時先逃往附近的桐丘避難〖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鄭人將奔桐丘。〗,等到齊魯援軍到后,再行定奪。好在正卿叔詹為人老成,分析了一下局勢后就大笑道:“我有一計,可兵不血刃,使楚軍自退!”于是叔詹就布下了一個虛虛實實的空城計:

? ? ? ??——第一步,在城內(nèi)顯眼處整肅旌旗;而在城內(nèi)要害處埋伏下重兵,但并不注重保密。

? ? ? ??——第二步,大開城門,令街市百姓自由進出,而城門之上一切照平時之態(tài),并無動靜〖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縣門不發(fā)〗。

? ? ? ? 子元率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為前軍,又以斗班、王孫游、王孫喜為后軍,浩浩蕩蕩的向新鄭內(nèi)城殺奔而來。但等到楚軍前軍到達內(nèi)城門時,果然立刻就被鎮(zhèn)住了,反而不敢貿(mào)然進城,只得派人向子元請示。而子元立刻自以為看穿了鄭國奸謀,認為鄭國是準備在城中埋伏,于是讓人前去查探。果然登高眺望時,楚軍發(fā)現(xiàn)新鄭城內(nèi)旌旗整肅,而派出的斥候也在城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幾處似乎因掩飾失誤而暴露的埋伏點。于是子元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遂讓楚軍后撤五里安營扎寨,想等到斥候徹底摸清虛實后再行定奪〖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言而出。子元曰:“鄭有人焉?!薄?/span>。

? ? ? ??次日,依然摸不清虛實的子元忽然得到情報,齊宋魯三國援軍正在路上。子元又自以為已經(jīng)看穿了鄭國的奸謀,認為鄭國是故意誘敵深入,打算以新鄭作餌,引誘楚軍,然后和三國援軍里應外合,絞殺楚軍。于是子元立刻下令,等深夜全軍棄寨撤軍;并為防止鄭軍察覺,命令空營寨之中亦要保留旌旗,且撤軍之時全軍摘去馬鈴,以保持行軍安靜〖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諸侯救鄭,楚師夜遁?!?/span>。

? ? ? ??第二日,尚不知楚軍已退的鄭國君臣,做了一夜噩夢后又開始惶恐不安的商量向桐丘逃跑之事。叔詹聞后,不屑與這些無膽鼠輩為伍,遂拂袖離席并親自巡城。待遠眺楚營后,叔詹忽然大笑道:“援兵將到,楚軍已撤!”驚疑不定的眾人在將信將疑之下,派出死士斥候前去探營。結果回報,果然面前只是一座空營,而不久之后援軍消息也來了,果然援軍快到鄭國境內(nèi)了,不過已經(jīng)探知楚軍退兵,就各自班師了。眾人大服,立刻向叔詹請教其中緣故,叔詹也不藏私,坦然解釋道:

? ? ? ??——鄭國只是小國,但子元卻出動了整整六百乘,這說明子元恐懼失敗,因此就會極為謹慎,寧愿不勝也絕不敢冒險,因此我故布疑陣,以空城之計讓他以為有詐,再在城內(nèi)整肅旌旗,明伏甲士,讓他通過努力來驗證自己的猜測,人們往往會相信自己通過努力知道的所謂真相。因此其必不敢輕舉妄動,這就為援軍爭取到了時間。

? ? ? ??——楚營雖然旌旗尚在,但日常操練,軍聲震動,怎么可能會有烏鳥在營中盤旋棲息,故此必然是空營〖山錄||《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諜告曰:“楚幕有烏。”乃止?!?/span>。而楚軍大兵壓境就算要撤軍也用不著如此鬼祟,那就只可能是援軍已近鄭國國境,所以我才能在早上提前預知軍隊動向。

? ? ? ??眾人聽完叔詹的解釋,對叔詹之能更是嘆服不已。安下心來的鄭文公遂在穩(wěn)定局勢后立刻派遣使者前去向齊宋魯三國致謝,至此鄭國之危暫解。

3.色令智昏

? ? ? ??周惠王十一年(魯莊公二十八年,楚成王六年,鄭文公七年,元始前666年)秋,伐鄭不利的子元只得班師回朝,但為了掩飾自己的倉皇撤退,剛出鄭界就立刻命人鳴鐘擊鼓,奏凱而歸,這也就是為什么三國援軍能立刻知道楚軍已撤的原因。而等到回朝后,子元只對人說攻破新鄭外郭,迫使鄭伯龜縮內(nèi)城,楚軍全勝而歸。但這么大的行動,想隱瞞真相根本就不可能。很快,息媯就知道了事情原委,于是佯裝不知,立刻起哄提議,讓子元公示國人,并告諸太廟。子元一聽馬上啞火,吶吶而還。

? ? ? ??子元此次無功而返,之前幻想的攜大勝之勢搶班奪權,然后得息媯青睞從而抱得美人歸的場景已成泡影,于是惱羞成怒的子元決定直接強來。子元打算先拿下息媯,若是息媯順從,那自然最好,有息媯出面,會少很多麻煩;若息媯不肯就范,那就直接強來,然后挾太后以令君臣,伺機奪權。

? ? ? ? 而機會很快就來了,子元回楚不久,恰逢息媯偶感身體不適。聞訊的子元馬上前來問安,待見到息媯后立刻借題發(fā)揮,以息媯病重,需要靜養(yǎng)為由,當即著人帶領數(shù)百名家甲駐守息媯寢宮門口。對外則說是息媯所患之病有極強的傳染性,需要隔離治療,嚴禁旁人探視,以防傳染,甚至連楚成王也不例外,借此隔絕息媯與外面的交流,而其自己則趁機以照看病人為由,堂而皇之的將臥具移到宮中居住,而這一住就是近兩年〖山錄||《左傳·莊公三十年》——楚公子元歸自伐鄭,而處王宮。〗〖山注|| 原著寫的是子元在王宮住了三天就被殺了,但《左傳》上記載的是“楚公子元歸自伐鄭,而處王宮?!奔丛记?66年,子元伐鄭歸來后就住在王宮,一直住到元始前664年(魯莊公三十年)秋被干掉為止,住了近兩年?!?/span>。

? ? ? ??周惠王十三年(魯莊公三十年,楚成王八年,元始前664年),大夫斗射師聞訊大怒,快兩年了,不生也不死,什么病這么厲害啊,糊弄誰呢?于是強闖入宮,面見息媯,一探究竟。面對重臣侍衛(wèi)們都不敢攔,子元只得親自帶人前去控制,已查得真相的斗射師立刻怒斥子元悖逆。而子元也是狂妄,擔心斗射師泄露真相,竟然挾太后以令群臣,直接帶手下擒拿大夫斗射師,并將其囚于獄中防止泄露消息〖山錄||《左傳·莊公三十年》——斗射師諫,則執(zhí)而梏之?!?/span>。而這就是取死之道了,此時的若敖斗氏可不是好相與的。

????????斗氏乃是若敖一脈的強枝,而若敖一脈此時正是興盛,興盛到什么程度?后來晉文橫空出世,楚成王有點犯怵,就打算避其鋒芒,結果若敖一脈不服,在楚軍主力撤退的情況下,直接出若敖六卒外加申息陳蔡之兵和東宮衛(wèi)隊,上去硬剛晉文的舉國之兵,雖最終慘敗于城濮,但晉文也是險勝,開戰(zhàn)前晉文可是被逼得噩夢不斷,差點就打算放棄。由此可見至少當時雙方兵力相當,一族之兵與一國之兵相當,若敖勢力之大可見一斑。無怪乎,后來楚莊王吞掉若敖一脈后,立刻就有了爭鋒天下位列五霸的實力和資本。

????????子元狗膽包天,竟然直接拘捕斗氏高官,這一下就引起了斗氏的強烈不滿,得知消息的斗氏立刻開始反制。而當年秋,息媯則趁斗氏與子元爭執(zhí)之機,著心腹攜帶懿旨趁亂潛出封鎖,密令大夫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帶兵入宮除賊靖難。斗谷於菟接旨后知曉了真相,立刻密會楚王及楚王嫡系將領,約定半夜率軍入宮,襲殺子元。

? ? ? ??而子元則已色令智昏,光天化日之下擅入楚王宮禁不說,還擅自擒拿當朝重臣,不趕緊想著如何善后,竟然滿腦子還想著怎么讓息媯就范。到了晚上不僅不加緊防范,還故意醉酒,然后去息媯處鬧事,之后竟然在宮中當眾強擁宮女眠宿。

? ? ? ??等到半夜時,準備妥當?shù)亩饭褥遁艘宦暳钕?,就帶領楚軍殺入宮禁,子元的家甲根本不是對手,很快就潰散而逃。而子元也在夢中驚醒,但酒壯慫人膽,子元不僅不設法躲藏暫避,反而持劍前去單挑,結果不數(shù)合就被申公斗班當場斬殺。次日,楚成王上朝,立刻公示子元罪狀,命人即刻誅滅子元滿門,撥亂反正〖山錄||《左傳·莊公三十年》——秋,申公斗班殺子元?!?/span>。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7】

?? ? ? ? 子元自其兄文王之死,便有篡立之意,兼慕其嫂息媯,天下絕色,欲與私通。況熊囏、熊惲二子,年齒俱幼,自恃尊行,全不在眼。只畏大夫斗伯比正直無私,且多才智,故此不敢縱肆。

????????至是,周惠王十一年,斗伯比病卒。子元意無忌憚,遂于王宮之旁,大筑館舍,每日歌舞奏樂,欲以蠱惑文夫人之意。

????????文夫人聞之,問侍人曰:“宮外樂舞之聲何來?”

????????侍人曰:“此令尹之新館也!”

????????文夫人曰:“先君舞干以習武事,以征諸侯,是以朝貢不絕于庭。今楚兵不至中國者十年矣。令尹不圖雪恥,而樂舞于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

????????侍人述其言于子元,子元曰:“婦人尚不忘中原,我反忘之,不伐鄭,非丈夫也!”遂發(fā)兵車六百乘,自為中軍,斗御疆、斗梧建大旆為前隊,王孫游、王孫嘉為后隊。浩浩蕩蕩,殺奔鄭國而來。

????????鄭文公聞楚師大至,急召百官商議。

????????堵叔曰:“楚兵眾盛,未可敵也,不如請成?!?/p>

????????師叔曰:“吾新與齊盟,齊必來救,且宜堅壁以待之?!?/p>

????????世子華年少方剛,請背城一戰(zhàn)。叔詹曰:“三人之言,吾取師叔。然以臣愚見,楚兵不久自退?!?/p>

????????鄭文公曰:“令尹自將,安肯退乎?”

????????叔詹曰:“自楚加兵人國,未有用六百乘者。公子元操必勝之心,欲以媚息夫人耳。夫求勝者,亦必畏敗。楚兵若來,臣自有計退之。”

????????正商議間,諜報:“楚師斬桔柣關而進,已破外郭,入純門,將及逵市?!?/p>

????????堵叔曰:“楚兵逼矣,如行成不可,且奔桐邱以避之?!?/p>

????????叔詹曰:“無懼也!”乃使甲士埋伏于城內(nèi),大開城門,街市百姓來往如常,并無懼色。

????????斗御疆等前隊先到,見如此模樣,城上絕無動靜,心中疑惑,謂斗梧曰:“鄭閑暇如此,必有詭計,哄吾入城,不可輕進,且待令尹來議之。”遂離城五里,扎住營寨。

????????須臾,子元大兵已到,斗御疆等稟知城中如此。子元親自登高阜處以望鄭城,忽見旌旗整肅,甲士林立,看了一回,嘆曰:“鄭有‘三良'在,其謀叵測,萬一失利,何面目見文夫人乎?更探聽虛實,方可攻城也!”

????????次日,后隊王孫游遣人來報說:“諜探得齊侯同宋、魯二國諸侯,親率大軍,前來救鄭,斗將軍等不敢前進,特候軍令,準備迎敵。”

????????子元大驚,謂諸將曰:“諸侯若截吾去路,吾腹背受敵,必致?lián)p折,吾侵鄭及于逵市,可謂全勝矣?!蹦税祩魈柫?,人銜枚,馬摘鈴,是夜拔寨都起。猶恐鄭兵追趕,命勿撤軍幕,仍建大旆,以疑鄭人。

????????大軍潛出鄭界,乃始鳴鐘擊鼓,唱凱歌而還。

????????先遣報文夫人曰:“令尹全勝而回矣!”

????????夫人謝曰:“令尹若能殲敵成功,宜宣示國人,以彰明罰;告諸太廟,以慰先王之靈。未亡人何與焉?”

????????子元大慚。楚王熊惲,聞子元不戰(zhàn)而還,自是有不悅之意。

????????卻說鄭叔詹親督軍士巡城,徹夜不睡。至曉,望見楚幕,指曰:“此空營也,楚師遁矣?!?/p>

????????眾猶未信,問:“何以知之?”

????????叔詹曰:“幕乃大將所居,鳴鉦設儆,軍聲震動。今見群鳥棲噪于上,故知其為空幕也。吾度諸侯救兵必至,楚先聞信,是以遁耳!”

????????未幾,諜報:“諸侯救兵果到,未及鄭境,聞楚師已去,各散回本國去了?!?/p>

????????眾始服叔詹之智。鄭遣使致謝齊侯救援之勞,自此感服齊國,不敢懷貳。

????????再說楚子元自伐鄭無功,內(nèi)不自安,篡謀益急,欲先通文夫人,然后行事。

????????適文夫人有小恙,子元假稱問安,來至王宮,遂移臥具寢處宮中,三日不出。家甲數(shù)百,環(huán)列宮外。

????????大夫斗廉聞之,闖入宮門,直至臥榻,見子元方對鏡整鬢,讓之曰:“此豈人臣櫛沐之所耶?令尹宜速退!”

????????子元曰:“此吾家宮室,與射師何與?”

????????斗廉曰:“王侯之貴,弟兄不得通屬,令尹雖介弟,亦人臣也。人臣過闕則下,過廟則趨,咳唾其地,猶為不敬,況寢處乎?且寡夫人密邇于此,男女別嫌,令尹豈未聞耶?”

????????子元大怒曰:“楚國之政,在吾掌握,汝何敢多言?”命左右梏其手,拘于廡下,不放出宮。

????????文夫人使侍人告急于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使其入宮靖難。斗谷於菟密奏楚王,約會斗梧、斗御疆及其子斗班,半夜率甲以圍王宮,將家甲亂砍,眾俱驚散。

????????子元方擁宮人醉寢,夢中驚起,仗劍而出,恰遇斗班亦仗劍而入。

????????子元喝曰:“作亂乃孺子耶?”

????????斗班曰:“我非作亂,特來誅亂者耳!”

????????兩下就在宮中爭戰(zhàn)。不數(shù)合,斗御疆、斗梧齊到,子元度不能勝,奪門欲走,被斗班一劍砍下頭來。

????????斗谷於菟將斗廉開梏放出,一齊至文夫人寢室之外,稽首問安而退。次早,楚成王熊惲御殿,百官朝見已畢,楚王命滅子元之家,榜其罪狀于通衢。

????????髯翁論公子元欲蠱文夫人之事,有詩曰:堪嗟色膽大于身,不論尊兮不論親。莫怪狂且輕動念,楚夫人是息夫人。

八、斗谷於菟

? ? ? ??斗谷於菟,字子文,楚國令尹,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祖父斗若敖,祖母為鄖子爵的女兒。斗谷於菟幼時神異,既長,竟有安民治國之才,經(jīng)文緯武之略。后楚莊王出世,斗氏衰落,至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后裔又被從南方強徙至北方,以畜牧為業(yè)。於菟者,虎也,故后裔即以虎之班為氏〖山錄||《漢書·敘傳》——班氏之先,與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棄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名穀於菟,字子文。楚人謂虎“班”,其子以為號。秦之滅楚,遷晉、代之間,因氏焉。〗。西漢時,天下承平,班氏家族否極泰來逐漸崛起。至東漢,更是有班固、班超、班昭一門三虎橫空出世,文能漢書安天下,武能西域定乾坤,一彪三虎,不負先祖斗榖於菟虎乳文武之榮光。

(1)王族斗氏

? ? ? ?斗穀於菟,又名子文 ,楚國令尹。名字有些拗口 ,需慢慢拆解:斗,斗穀於菟之氏!斗氏一族,為楚國王室血脈,源自楚國第十四任國主若敖。若敖繼位于周宣王三十八年(元始前790年)。其生霄敖、斗伯比等子,霄敖為儲君太子〖山錄||《史記·楚世家》——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為霄敖。〗。斗伯比則外封至斗邑,故其后以地為氏,這便是春秋楚國鼎鼎大名的斗氏一族。斗伯比生子斗穀於菟,故斗穀於菟亦為斗氏。

(2)德骨孽緣

? ? ? ?斗穀於菟雖為王脈,但其出生經(jīng)歷非常曲折坎坷。斗伯比之母乃是楚國鄰國鄖的公主,但等到楚王若敖駕崩,斗伯比兄長霄敖繼位后。斗伯比母子就不得不搬出楚王宮,之后二人便回娘家鄖國生活了〖山錄||《左傳·宣公四年》——初,若敖娶于鄖,生斗伯比。若敖卒,從其母畜于鄖?!?/span>。

? ? ? ? 本來這也沒有什么,畢竟斗伯比作為鄖國國主的外甥,在鄖國自然是吃喝不愁,生活無憂。但不承想其舅舅鄖子竟還有個漂亮閨女。斗伯比幼年就隨母居住在鄖國,但深居宮中玩伴不多,故深感孤獨,這就與同樣孤獨的舅父之女同病相憐,因此二人幼時極為親善。卻不承想長大后,兩人依然難舍難分,結果就是“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鐘情”,一來二去,表兄妹兩人就偷食了德骨禁果,并且還懷上了,而這就壞菜了!〖山錄||《左傳·宣公四年》——淫于鄖子之女,生子文焉。〗

????????此時舅父已經(jīng)繼承鄖國國君之位,但尚不知情。最后,其舅媽鄖國夫人為了防止丑聞外散,就瞞著鄖子,棒打鴛鴦,拆散了二人,并將斗伯比攆回楚國。為防鄖君知曉后重責女兒,就對外謊稱女兒重病,需要養(yǎng)病不見外人,實則是在宮中一偏僻處靜養(yǎng)待產(chǎn)。后此女產(chǎn)下一子,此子即為斗谷於菟。之后鄖夫人為防丑事外泄便趁著女兒產(chǎn)后昏厥,且鄖子在外田獵的時候,悄悄的將剛生下的這個孩子給扔到了夢澤〖山錄||《左傳·宣公四年》——鄖夫人使棄諸夢中。〗。

(3)虎乳神童

? ? ? ? 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鄖子田獵時,正好田獵到了夢澤棄嬰之地,其見一猛虎臥于林,即刻搭弓射箭,不中;左右侍衛(wèi)齊射,亦皆不中。但老虎遇人不撲亦不躲,鄖子好奇,就近細看,竟發(fā)現(xiàn)老虎正在喂奶,而令其驚恐的是,喝奶的竟然是一個幼兒。鄖子大驚,認為遇到了神靈,不敢冒犯,也不敢再田獵,就立刻打道回府〖山錄||《左傳·宣公四年》——虎乳之。鄖子田,見之,懼而歸?!?/span>

(4)皆大歡喜

? ? ? ? 鄖夫人見丈夫忽然回宮,還以為事泄,心虛之下急問緣故。鄖君未察有異,待回到府上后,就將此事告訴了妻子,鄖國夫人一聽,忙詢問地點,一合計,正是自己扔孩子的地方。由于事關神靈,事情重大,于是其就趕緊將實情和盤托出。鄖子一聽大怒,言道,“昔年,姜嫄履巨人跡而生子,棄之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嫄以為神,收養(yǎng)成人,名之曰棄,官為后稷,即為周代之祖。此子有虎乳之異,必是大貴人也?!彼炝⒖堂藢せ睾⒆?,交還女兒撫養(yǎng),等女兒坐完月子后,就與斗氏宗親商議此事。并親自作主,安排女兒與斗伯比的婚事。之后斗伯比就與其表妹有情人終成眷屬,而那個孩子就是后來的斗穀於菟〖山錄||《左傳·宣公四年》——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命之曰斗穀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span>。

(5)斗榖於菟

? ? ? ? 穀者,谷物也!古時,谷與穀不通用——谷,山谷;穀,百穀(稻麥等)——建國后,規(guī)范字體,二字合并為“谷”。斗谷於菟中,谷為乳之意,蓋因乳對幼兒,猶如谷物對成人也。〖山注|| 關于谷字的演變,可參見王力《古代漢語》第二冊附錄一的說明部分〗

? ? ? ? 於菟,老虎也!古人稱老虎為於菟。〖山注:關于於菟之意,可參見《典籍里的中國》第1季第8期《徐霞客游記》中關于游天臺山的這一幕——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地於菟夾道,月傷數(shù)十人,遂止宿焉。?〗

? ? ? ?“谷於菟”合一起就是喝老虎乳的意思。此子因幼年喝虎乳,故名斗谷於菟。文者,紋也!蓋因斗穀於菟所遇老虎之紋理,故又名其為子文。斗榖於菟有一弟名為斗班,班者,斑也!文與班,正同于紋與斑。故兩人極有可能是因為老虎之故,而采用同一取名邏輯。 而這也就意味著,這個老虎撫養(yǎng)幼子的故事可能有夸大,否則,不會這么巧,弟弟也是名字與虎有關。很可能不是老虎主動撫養(yǎng),而是人為擠虎乳喂養(yǎng)二子,故以虎名之。

(6)令尹子文

? ? ? ? 斗伯比生前為楚國大夫,卒后斗谷於菟繼承大夫之位。周惠王十三年(魯莊公三十年,楚成王八年,元始前664年),原楚國令尹子元伏誅,楚成王升斗谷於菟也就是子文為令尹。同年秋,斗谷於菟甫一上任,楚國財政就遇到困難,斗谷於菟二話不說,立刻毀家紓難,助楚國脫困〖山錄||《左傳·莊公三十年》——斗穀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span>。而斗谷於菟也確有治國大才,接連推行強國之策——①斗豪強,令楚國臣屬封地每年上繳一半收成,使楚國賦稅充足;②遷楚都,說服楚王將楚都從丹陽遷往郢都,至此楚都南極湘潭,北據(jù)漢江,得南國要害〖山注|| 太史公明確記載遷都郢的是楚文王“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妒酚洝こ兰摇贰薄?/span>;③興軍政,勤于政務,治兵訓武,滅弦伐隨,進賢任能——終使楚國大治〖山錄||《左傳·僖公五年》——楚斗穀於菟滅弦,弦子奔黃。〗〖山錄||《左傳·僖公二十年》——冬,楚斗穀於菟帥師伐隨,取成而還。〗。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8】?

????? ??卻說斗谷於菟之祖曰斗若敖,娶鄖子之女,生斗伯比。若敖卒,伯比尚幼,隨母居于鄖國,往來宮中,鄖夫人愛之如子。

????????鄖夫人有女與伯比為表兄妹之親,自小宮中作伴游耍,長亦不禁,遂成私情。鄖女有孕,鄖夫人方才知覺,乃禁絕伯比不許入宮,使其女詐稱有病,屏居一室。及誕期已滿,產(chǎn)下一子,鄖夫人潛使侍人用衣服包裹,將出宮外,棄于楚澤之中,意欲瞞過鄖子,且不欲揚其女之丑名也。伯比羞慚,與其母歸于楚國去訖。

????????其時隕子適往夢澤田獵,見澤中有猛虎蹲踞,使左右放箭,箭從旁落,一矢不中,其虎全不動撣。

????????鄖子心疑,使人至澤察之,回報:“虎方抱一嬰兒,喂之以乳,見人亦不畏避。”

????????鄖子曰:“是神物,不可驚之!”

????????獵畢而歸,謂夫人曰:“適至夢澤,見一奇事?!?/p>

????????夫人問曰:“何事?”

????????鄖子遂將猛虎乳兒之事,述了一遍。

????????夫人曰:“夫君不知,此兒乃妾所棄也?!?/p>

????????鄖子駭然曰:“夫人安得此兒而棄之?”

????????夫人曰:“夫君勿罪。此兒實吾女與斗甥所生,妾恐污吾女之名,故命侍者棄于夢澤。妾聞姜嫄履巨人跡而生子,棄之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嫄以為神,收養(yǎng)成人,名之曰棄,官為后稷,遂為周代之祖。此兒既有虎乳之異,必是大貴人也!”

????????鄖子從之,使人收回,命其女撫養(yǎng)。逾年,送其女于楚,與斗伯比成親。

????????楚人鄉(xiāng)談,呼乳曰”谷”,呼虎曰“於菟”,取乳虎為義,名其子曰谷於菟。表字子文。今云夢縣有於菟鄉(xiāng),即子文生處也。

????????谷於菟既長,有安民治國之才,經(jīng)文緯武之略。父伯比,仕楚為大夫。伯比死,谷於菟嗣為大夫。及子元之死,令尹官缺,楚王欲用斗廉。

????????斗廉辭曰:“方今與楚為敵者,齊也。齊用管仲、寧戚,國富兵強,臣才非管、寧之流明矣,王欲改紀楚政,與中原抗衡,非斗谷於菟不可?!?/p>

????????百官齊聲保奏:“必須此人,方稱其職。”

????????楚王準奏,遂拜斗谷於菟為令尹,楚王曰:“齊用管仲,號為仲父,今谷於菟尊顯于楚,亦當字之?!蹦撕魹樽游亩幻?。

????????周惠王之十三年也,子文既為令尹,倡言曰:“國家之禍,皆由君弱臣強所致,凡百官采邑,皆以半納還公家?!弊游南扔诙肥闲兄?,諸人不敢不從。

????????又以郢城南極湘潭,北據(jù)漢江,形勝之地,自丹陽徙都之,號曰郢都。治兵訓武,進賢任能,以公族屈完為賢,使為大夫,族人斗章才而有智,使與諸斗同治軍旅,以其子斗班為申公。楚國大治。

九、齊桓滅鄣

? ? ? ? 周惠王十三年(魯莊公三十年,齊桓公二十二年,楚成王八年,元始前664年),遠在東方的齊桓公說到,昔年兄長齊襄公誅滅紀國,為先祖齊哀侯報了九世之仇,但紀國的附庸國鄣尚存,因此此時齊國應該去滅鄣國,徹底報還九世之仇。但管仲諫言道,鄣國之所以能獨存至今,是因為其開國先祖乃是太公姜子牙的旁支后裔,與齊國是同姓,而擅自滅同姓之國,必有非議,不利霸業(yè)。因此齊侯萬不可興兵滅鄣〖山錄||《公羊傳·莊公三十年》——鄣者何?紀之遺邑也。降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則曷為不言取之?為桓公諱也。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盡也?!?strong>〖山錄||《榖梁傳·莊公三十年》——降猶下也。鄣,紀之遺邑也?!?/span>。

? ? ? ??齊侯有些不悅,但管仲卻立刻說到,其有一計,可不費一兵一卒,就使鄣國主動求齊兼并,這樣既可以滅鄣,又可以不沾滅親之惡名。齊侯大喜,忙問其策。管仲提議先讓齊國大將率大軍到紀國舊都巡視,然后讓鄣國細作散布齊國將要滅鄣的謠言,鄣國國內(nèi)必會有異動,此時鄣君若是識相,定會派人求降。

????????果不其然,齊侯依計而行,不久之后,察覺不對的鄣君趕緊向魯國求援,魯莊公大驚,于當年夏急忙向鄣國派兵援救,但等援軍到了成地的時候,軍隊攝于齊國之威,竟然直接趴窩,堅決不走,說什么也不去送死〖山錄||《榖梁傳·莊公三十年》——夏,師次于成。次,止也,有畏也。欲救鄣而不能也。不言公,恥不能救鄣也。〗。苦等援軍的鄣君得知消息后,知道大勢已去,再無生機,只得親自求降爭取主動。于是齊國順勢徹底吞并了鄣國,但允許保留其宗祀。至此這場起自西周齊哀公的齊紀九世之仇終于徹底畫上了句號。事后齊桓公盛贊管仲——“仲父之謀,百不失一!”〖山錄||《左傳·莊公三十年》——秋七月,齊人降鄣?!?/span>

? ? ? ? 而之后很快齊桓公就聽聞了楚成王以斗榖於菟為尹,任賢圖治,秣馬厲兵的消息。齊桓恐其會危及齊國霸業(yè),于是就與管仲相商伐楚之機。但管仲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齊桓公只是剛剛得到中原諸侯的認可,還未多施恩德,就急于征諸侯之兵以伐強楚。若是南下順風仗還好說,而一旦戰(zhàn)事不順,則頃刻之間,諸侯就會離心背德。故為今之計,齊國此時最應該做的就是廣威施德,以待時而動。

【《東周列國志》原文020-09】?

????????齊桓公聞楚王任賢圖治,恐其爭勝中原,欲起諸侯之兵伐楚,問管仲。

????????管仲對曰:“楚稱王南海,地大兵強,周天子不能制。今又任子文為政,四境安堵,非可以兵威得志也。且君新得諸侯,非有存亡興滅之德,深入人心,恐諸侯之兵,不為我用,今當益廣威德,待時而動,方保萬全?!?/p>

????????桓公曰:“自我先君報九世之仇,剪滅紀國,奄有其地;鄣為紀附庸,至今未服。寡人欲并滅之,何如?”

????????管仲曰:“鄣雖小國,其先乃太公之支孫,為齊同姓,滅同姓,非義也。君可命王子成父率大軍巡視紀城,示以欲伐之狀,鄣必畏而來降,是無滅親之名,而有得地之實矣?!?/p>

????????桓公用其策,鄣君果畏懼求降,桓公曰:“仲父之謀,百不失一!”

????????君臣正計議國事,忽近臣來報:“燕國被山戎用兵侵伐,特遣人求救。”

????????管仲曰:“君欲伐楚,必先定戎,戎患既熄,乃可專事于南方矣。”

????????畢竟桓公如何服戎?且聽下回分解。


【種花家事大綱·孟春紀】020晉獻公違卜立驪姬 楚成王平亂相子文『東周列國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荣昌县| 闸北区| 宜春市| 玉树县| 巴青县| 德钦县| 德兴市| 随州市| 宁海县| 孝义市| 双峰县| 都江堰市| 宜阳县| 太谷县| 铜山县| 黑水县| 乐清市| 大方县| 墨竹工卡县| 潜山县| 泸州市| 湟源县| 平邑县| 米脂县| 扎兰屯市| 开化县| 常山县| 江山市| 盱眙县| 定日县| 高安市| 法库县| 洛阳市| 富蕴县| 榕江县| 徐闻县| 桦川县| 雷州市| 沅江市| 黄梅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