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印度對俄亮刀子,給美國送上一份“大禮”
這次俄烏沖突最大的贏家是誰?有人說是美國,有人說是中國,但許多人都忽視了一個國家——印度!沒錯,在這次俄烏沖突中,印度也獲益匪淺。
一方面,在全球能源價格飛漲的當(dāng)下,印度仗著美國對他有需求,肆無忌憚的購買折價俄油,另一方面,在美西方發(fā)起對俄羅斯全面制裁的時候,印度的自主外交政策,為莫迪政府贏得了一片掌聲,同時也拔高了印度的形象,像咱們國內(nèi),就有不少網(wǎng)友夸贊莫迪,敢于反抗美國。然而國際政治變幻莫測,上一秒是朋友,下一秒可能就會亮刀子,在時間的考驗下,莫迪終究還是對俄羅斯“亮了刀子”,給美國送上一份“大禮”。
日前,《今日印度》發(fā)布報道,稱印度空軍已經(jīng)決定取消從俄羅斯購買48架Mi-17V5直升機的計劃。按照印度的說法,這次取消軍購計劃,和全球局勢毫無關(guān)系,決定是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下的,而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響應(yīng)莫迪總理的“印度制造”倡議。
說實話,印度給出的這個解釋一看就有問題,為了莫迪的“印度制造”倡議,這個理由早就被用爛了,放在其他時候還好說,在這個時間點還用這種理由顯然是很有問題的。
首先,“印度制造”這個倡議是印度的一個長期目標(biāo),從很早就開始了,但是效果很一般,印度人把戰(zhàn)機、坦克、航母都折騰了個遍,然而每個項目都是進(jìn)展不順,最終還是得靠對外軍購武器裝備來滿足自己的軍事需求。其中米-17系列直升機就被印度大量采購用于軍事運輸,如果印度突然要轉(zhuǎn)換方向,在運輸直升機上“本土化”,那估計幾十年后才能正式裝備了,這顯然是印度不能接受的。
其次,就在印度宣布取消對俄軍購前,美印會談剛剛結(jié)束,而正是在這次美印會談上,印度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比如說印度防長辛格,會談后在舊金山發(fā)表了演講,演講中他不斷安撫美國,會保持良好的美印關(guān)系,另一方面對中國撂下狠話,重拾邊境話題。而對俄羅斯軍購計劃的取消,可能就是會談后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一個延續(xù)。
綜合上面的信息,所以我們能夠得出結(jié)論:印度取消對俄軍購,背后另有隱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美印會談期間,美國對印度一邊施壓,一邊許諾諸多支持,來幫助印度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轉(zhuǎn)向西方的懷抱,其中可能就包括了為印度提供西方制造的運輸直升機,而在美國的大棒蜜棗政策下,莫迪終于是“舉起白旗”,改變了態(tài)度,取消對俄軍購,就是給美國送上的“大禮”,證明自己的決心。
不管怎么樣,在這個時間點,印度取消對俄軍購,在大家眼中,就是受到美國的影響,這下壓力也就來到了普京的身上。在美西方的圍堵下,俄羅斯已經(jīng)是傷痕累累,這種時候如果還失去印度這個伙伴,俄羅斯承受的壓力會更大。(馬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