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分享季 | 《正心“易”德》——余柳
正心“易”德??
? ? ? “心”從身體器能來表述,主要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人類的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一些人常說人心都是“偏”的,所以難免看事不全面,他們這番理解也不全無道理,但總歸是從人體結構上來給自己找理由,那么精神層面上心難道就不可以‘正’嗎?我們又如果去“正心“呢?”正心“后又對我們的有什么樣的啟發(fā)收獲呢?
? ? ? 作為教師我們會用自己的準則去要求孩子,也會用教師的準則要求自己,這是我們的“心”告訴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他是“正”的。孩子在對弈中有收獲,我們也有收獲,但如果我們以一種消極煩悶的態(tài)度對弈,即使收獲了,也是有偏差的,得到的結論就是我不適合下圍棋,不適合教學,可我們用正確的心態(tài)去完成各項事務,那我們的得就是“德”,一種好的收獲,和幸福感。
? ? 所以“正心”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在具體的生活、工作、做人、做事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思維,使心和思維在不斷的經歷、體驗和創(chuàng)造,相輔相成,螺旋上升,在更高的層級上實現統(tǒng)一。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善弈正心,一弈一得??
? ? ? 善于對弈、正視心態(tài)、一對弈、一得到。字面上的含義仿佛是把一切‘解藥’指向了下棋,但光下棋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其實對于‘善弈’,我的理解是更偏向于善于去發(fā)現棋理,懂得棋的大局和棋的精神,把每一步棋都當成一次創(chuàng)造,是自我的發(fā)明,從中找到自己的“德”和“得”才是“弈”的根本。那我們老師就更應該做到,通“棋”指點,而不是刻板教授。
? ? ?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p>
? ? ? ?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憤怒、恐懼、好樂、憂患)(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一切正心,接受自我和孩子的一些不足,不憂不怒不急,讓心態(tài)平和,從正面去看孩子的各種問題,并去啟發(fā)也給自己啟發(fā)。
? ? “德”即是得到又是德行,但沒有德行又如何得到呢?而不能正心又如何有德行?不從對弈中去善于發(fā)現又如何去正心?
?一弈圍棋學苑? ?一步棋,一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