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1《真英雄》大明勢力武將小結 強悍的攻城部隊效率著實不高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聊了聊《真英雄》游戲中西漢勢力的武將小結,今天我們將繼續(xù)盤一下頂級勢力中的明勢力武將。
明勢力地處地圖的東南區(qū)域,也是此區(qū)域的霸主,除了數(shù)量異常之多的武將之外,這個勢力最具特色的當屬攻城部隊的強大,不僅有攻城第一人戚繼光,還有像袁崇煥和李如松等人都是比較好用攻城武將同時還配置了諸如徐達,朱棣,常遇春,劉基,姚廣孝,李善長和王守仁等一眾文武官員,使用起來真的是非常得心應手。
武將等級
主力級武將:戚繼光、朱棣、徐達、常遇春、姚廣孝
功能性武將:傅友德、藍玉、劉基、朱元璋、俞大猷、李如松、鄭成功
副手級武將:李文忠、譚綸、張輔、李成梁、沐英、鄧愈、袁崇煥、馬芳、王守仁、秦良玉
內政級武將:張居正、楊士奇、李善長、楊一清、楊廷和、高拱
武將分析
說到明的主力級別武將,作為明朝實力頭牌的自然是攻城大神戚繼光了。

戚繼光真的是明朝頂梁柱式的武將,因為在游戲初期,玩家手中的明朝并沒有太夠充足的資金可以直接生產(chǎn)投石車,所以同時擁有戟兵神適性的戚繼光,就可以在早期使用戟兵并利用戟兵的神級戰(zhàn)法亂舞,對于部分敵軍部隊進行秒殺打擊。在積累了一定的資源之后再替換成投石車部隊,不論單點攻擊還是 AOE 攻擊都是非常高效,而且不需要再特意的生產(chǎn)對應兵裝,性價比也是大幅提高。
戚繼光原本是我比較吐槽的一位武將,原本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血色衣冠》開始,他的初始寶物紀效新書附加的特技就是幾乎無用的巧變,因為對于初始就能夠使用投石車或者戟兵部隊的他來說這個巧變特技效果幾乎發(fā)揮不了任何效果。現(xiàn)在《真英雄》游戲對于這個槽點是終于有了一個調整,將對于寶物附加的特技變成了嚴整,也就是防止被戰(zhàn)法暴擊攻擊的效果,如此也就提升了他的防御能力。
但是整體的特技設定又出了一點小的紕漏。拱戍在這款游戲中的效果被修改為在太鼓臺和防御設施的周邊提升的攻擊和防御效果會再增加,而且本土作戰(zhàn)時還會為兩格內的友軍回復士氣,而戚繼光的一階特技同仇效果也是類似的將周邊友軍較低的士氣提升到和自身一樣。也就是說拱戍和同仇的特技效果有了相似度非常高的效果,都是提升友軍的士氣值。盡管也有一些差異性的功能,但特技主體效果的高度重復還是讓同仇的特技效果失去了一定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聊聊朱棣,在此前的多個版本中徐達自然是明勢力當中當仁不讓的二號戰(zhàn)場領軍人物,但是本次對于徐達一階特技的改動效果實在是不敢恭維,所以導致徐達的戰(zhàn)斗力下降,而一階特技同樣有所改動的朱棣則上升到了這個位置。
此前有給大家詳細分析過朱棣在這個版本的一階改動效果,一階特技的變更看似是削弱了朱棣在早期的戰(zhàn)斗能力,但是從長遠來看,借助新的一階特技銳器以及連擊帶來的弩兵適性經(jīng)驗快速提升,最快的話游戲時間三年左右就可以讓朱棣的弩兵適性來到最高的圣等級,如此一來有了圣等級戰(zhàn)法三連弩,不僅打擊距離超遠,而且對于單體部隊的傷害量也是大幅增加,對于部分敵軍部隊甚至可以達到秒殺的效果,完全彌補了一階特技此前的效果。
簡單的說朱棣由原本的中前期武將變成了一個后期類型武將,如果刻意修煉的話,那么會在游戲時間三年左右戚繼光之后明朝又添加一個適性等級為圣的武將。
不過在這里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游戲中的連擊特技和輔佐特技效果有一個沖突作用。正常的情況下弩兵部隊搭配輔佐特技是一個非常好的搭配,借助弩兵部隊超遠的攻擊射程可以頻頻的助攻友軍攻擊,同時自身在攻擊的時候也能夠讓周邊的友軍進行協(xié)同攻擊,是一個間接提升部隊傷害能力非常好的特技。但是這個被支援攻擊的效果會打斷連擊的第二次攻擊,導致很多時候會有意外出現(xiàn),所以保險起見還是盡量不要讓朱棣的部隊攜帶輔佐特技。
另外一名擅長使用弩兵作戰(zhàn)的武將傅友德本身能力值還不錯,統(tǒng)率和武力都有 90+ 的設定,自身還有戰(zhàn)將等特技保證輸出傷害,戰(zhàn)斗力也是不容小覷,可惜沒有什么專屬弩兵的特技,導致他整體功能性較低,后期加入一些帶有專屬弩兵特技的武將作為副手,傅友德才會不被逐漸邊緣化,一直作為一個弩兵部隊主將的備選人物存在。
在兩名重要的槍兵將領常遇春和徐達當中,常遇春肯定是我們在戰(zhàn)場上最為倚重的硬控部隊之一,因為自身擁有勇將特技的原因,讓他即使面對劉裕也依然可以打出穩(wěn)定的控制,只是可惜的是劉裕擁有防止被硬控的特技,導致這個行為根本行不通,但是從側面說明了常遇春是比徐達 在早期更為依仗的槍兵將領。但徐達更為優(yōu)質的中后期輸出能力,還是需要我們重點培養(yǎng)和關注。
徐達的兵心和連擊特技可以讓他打出不俗的多段輸出能力,再加上破竹和善戰(zhàn)等特技的輔助,只要給他配置上不錯的副將還是能夠穩(wěn)定發(fā)揮出槍兵部隊的控制能力,那么這個副將自然而然的就非李定國莫屬了。李定國的戰(zhàn)將特技彌補了徐達沒有穩(wěn)定暴擊能力的重要缺陷,而且自身還有募兵這個功能性極強的特技,再加上死戰(zhàn)和怒發(fā)等特技,功能性也是拉滿;而且自身能力值統(tǒng)率和武力也都有將近 90 的水平,利用官職稍微提升一下武力就可以拉到雙 90+ 的能力值。
其實像李定國這樣副手級別的武將整個明朝勢力還有很多,像張輔、沐英和袁崇煥等等都是不錯的副手級別武將,不過在這里我還是要重點說三位,他們分別是王守仁、李文忠和秦良玉。

王守仁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副手級別武將,自身有著不俗的智力值,可以保證部隊盡可能少的不中計略,同時自己的特技掃蕩和攻心,都是在戰(zhàn)場上功能性非常強的特技,可以很好的為主將進行戰(zhàn)斗力的加持。
攻心在游戲中搭配最好的選擇肯定是騎兵了,因為攻心的吸收兵力比例是按照傷害值的 20% 進行計算,所以騎兵部隊超高的攻擊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士兵到本部隊。
明朝勢力中雖然有藍玉這名騎兵將領,但是藍玉的個人設定并不好,雖然在東南地區(qū)還算是一名優(yōu)質的騎兵將領,但是面對北方諸多的騎兵大神級武將,藍玉是不夠看的,再加上藍玉的個人定位更加偏向戰(zhàn)場的硬控,所以王守仁并不適合給藍玉打副手。
在勢力中比較好的人選是徐達,但也只是相對較好的選擇罷了,其他武將更為不合適。如果能夠順利拿下劉宋的君主劉裕的話,那么我倒是很樂意給使用戟兵的劉裕配置上王守仁,借助戟兵的亂舞戰(zhàn)法,不僅能夠打出大量的傷害在秒殺敵軍的同時補充兵力,即使敵軍沒有被直接秒殺,那么也能利用掃蕩的效果將敵軍戰(zhàn)力打光。
王守仁盡管好用,那也是要到他的中期,解鎖了攻心之后才真正的夠頂,而在此之前可以和姚廣孝和劉基組隊混功績值。
秦良玉在我的印象中是被削弱了的,因為在此前的版本特技欄中還有槍將等特技存在,使得她的功能性非常強,不過現(xiàn)在即使有大概兩個特技被刪除了,但秦良玉憑借昂揚特技的效果擊潰敵軍獲取戰(zhàn)力值,依然是一名非常趁手的副手武將。

李文忠在這個版本絕對是一名被低估了的武將。盡管能力值處于二流武將行列,但是幾個特技對于部隊的幫助卻是非常大的。
突襲現(xiàn)在不僅僅是不會受到反擊傷害,更是添加了在濕地、荒地和棧道等地形對于移動力的消耗,換句話來說就是他所在的部隊不會因為地形的影響大幅降低移動力;防御小神技不屈,當部隊 3000 人以下的時候,各種普通攻擊和輔佐攻擊都不會再造成傷害。
這一攻一防的特技效果,再搭配上奏樂的效果,在功能性上非常強勢,再加上槍兵和騎兵的 S 適性等級,在很多部隊中都非常百搭。
在計略方面姚廣孝和劉基因為都是奇謀的判定方式,所以在不斷的解鎖特技之后,劉基已經(jīng)不適合再和姚廣孝組隊一起使用了,反而倒是可以和解鎖出鬼謀特技的朱元璋組隊,如此一來勢力中有了兩個既有鬼謀超遠施法距離又有計略成功率增加的奇謀特技部隊。
明朝勢力在內政方面也是人才濟濟,不僅有張居正這種五個都是內政方向的文官,還有李善長,楊廷和,楊一清等內政好手。不過我們在這里稍微說一下楊士奇。

楊士奇的能力值是典型的內政武將,可惜特技不給力,分別是基礎特技馬政和輔佐,在執(zhí)行內政任務的時候并不是很給力,勉強上到戰(zhàn)場,智力值也才 75,完全支撐不起一支部隊的計略防御屬性。
不過好在楊士奇初始就有 95 的魅力值,明朝勢力中雖然有多個招募特技可以為城池不斷的招攬兵力,但都需要解鎖二階特技,而且魅力值也沒有這么高,所以與其研發(fā)一些到底能不能用上的特技,莫不如直接研發(fā)招募特技,并給楊士奇替換上,這樣充分保證了勢力有源源不斷的兵力進行補充。
明朝小結
明朝作為游戲中的頂級勢力且和西漢一樣,都是悠然自得處于競爭相對較弱的地圖南半?yún)^(qū),而且這兩個勢力也是分貝處于南半?yún)^(qū)的西東兩側,導致他們在各自的區(qū)域都是絕對的老大。
從上述的客用武將名單中,大家不難看出,明朝相比西漢,盡管主力級別的武將上稍微有點差距,但明朝整體實力更為優(yōu)渥,有很多功能性非常強的武將可供玩家差遷。
武將、地緣、自身科技等等,從各個方面來說明朝勢力用起來都非常的順手。不過比較諷刺的是,明朝最為強硬的攻城部隊,在攻擊周邊城池的時候,往往要比那些沒有這么強攻城能力的勢力要更難攻下城池,不知道大家在游戲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
這一方面是來自周邊勢力的初始科技都有加強城池耐久度的科技,同時武將中還都有堅城這個特技存在,導致由戚繼光領銜的攻城大軍在攻城的時候也沒有顯得太過輕松。
不過話說回來,神等級的投石車部隊用起來還真是很爽,不論是砸港口還是砸水面上的部隊都非常的舒服和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