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說德云】創(chuàng)作,肚子里得有貨——評斗笑社第四期相聲
《德云斗笑社》第四期相聲競演以“童年”為題,仍是八個人分四組,這次的四個相聲,水平差距巨大,得票數(shù)量懸殊。
張九齡和欒云平的《媽媽的愛》得分最低,52票。
其次是九熙和壯壯的《懷舊動畫》,80票。
小白和九良的《童年的旋律》還行,104票。
得分最高的是孟鶴堂和楊九郎的《狗子的童年》,楊九郎因規(guī)則不參與評票,孟鶴堂得票219,“險勝”。
這一期相四個節(jié)目,一個既不合格又不好看,一個合格但不大好看,一個有點好看但不合格,三根狗尾巴草把最后一朵花映襯成了國色。
行吧,總比都是狗尾巴草強。
其實這一期能站在團綜競演舞臺上的演員,都是德云社第二梯隊的佼佼者,論演技均在優(yōu)良之間,沒有特別拉胯的。
然而,他們的創(chuàng)作水平、捯飭活的能力相差巨大。沒了欒隊把關,90的活碎成一攤,就這一攤,還是他從別的地方刨的。九熙把自己的老活升級,然而受眾太窄,一半觀眾對內(nèi)容沒興趣。小白的活前面還算好笑,結尾突然和前頭斷開,咔嚓掉地。
最后,孟鶴堂這個“寫在紙上這挺不像玩意兒”的,成了這一期里最完整、最好的一個。


老郭一再強調(diào),說相聲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相聲不僅是有相有聲,它還是個口頭文學,現(xiàn)在孩子們這只有口頭沒有文學,后續(xù)要怎么提高?
這四個相聲里,張九齡和欒云平的《媽媽的愛》最差,跑題不說,還涉嫌抄襲,這不僅是創(chuàng)作能力的問題,更是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問題。
壯壯以前說過,相聲演員沒什么版權意識。但是隨著時代發(fā)展,德云社的壯大,這個問題還是重視為好。
相聲行業(yè)講“萬象歸春”,可以吸收其他“笑”的因素來加工,但是照搬不行。
第二季已播四期,90演了四個相聲。
第一期《我要立規(guī)矩》,欒云平給量的,欒云平給捯飭的活,最終效果不錯,得到了老兩口的加分:“不錯”“挺好”“整個這活的思路是對的,而且按人設立起來了”“有頭有尾”。

第二期,90和九良演的《神奇小子的軟件》,不叫玩意兒。
第三期,還是90和九良,《你是我的哆啦A夢》,差強人意。
到了第四期,90再一次和欒隊合作,這回的活是90自己攥弄的,倆人臨上臺才對詞。
倆人說沒對詞兒這段有點擺拍,我不信90因為眼睛腫了就不對詞兒,也不信欒隊早對完記不住。他倆沒對詞兒,多半是欒隊忙別的去了。
要上場了,說啥也沒用了,欒隊發(fā)愁。

欒隊是得發(fā)愁,90這個活創(chuàng)作得挺失敗的。
開頭拿欒云平是副總、和師兄弟的相處找了墊話,然后用欒云平和師兄弟的溝通做了過橋,正活是母子相處,主題落在了“和媽媽的溝通”,沒有“童年”什么事兒。
命題作文跑題了,內(nèi)容寫得再好也不可能得高分。
就結構來說,這個相聲只有劇情推進,沒有給包袱留出鋪平墊穩(wěn)、三翻四抖的余地,文本創(chuàng)作失敗。




“尺寸、勁頭、表演什么的其實很投入了”,但是,投入不等于出效果,就這個活看,張九齡的演技也差著,人物塑造也不成功。

欻欻這兩下,90要不說,我都看不出來這是拉開窗簾。當然,他說了,我也還是沒看出來。
這個動作不叫“拉”,叫“掀”。拉窗簾拉成這樣,就叫不講理。
關于相聲的真假,老郭說過觀眾看的時候會較真,一個點覺得有問題,觀眾就開始走神,后邊說得天好也不管用。更何況,張九齡離“說得天好”還遠著。
作為相聲演員,這種細節(jié)是能做到而且應該做到的。
趙佩茹為了上《百分迷》,特地跟徒弟們學打撲克。孫少林演《拉洋車》,不僅把車夫師傅請到后臺給自己做示范,還租了半天車,自己上街實地感受。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馬三立這樣的大角兒都說“塑造人物就在你周圍找”,張九齡塑造的這個人物,找的還是想的?
相聲以說為主、以學當先。90這個活講的是生活瑣事,底下大部分觀眾都有實際感受,九齡演這類主題,是拿演員的不熟悉去碰觀眾的熟悉,最后得分墊底,也在意料之中了。
既創(chuàng)作不出好的文本,又塑造不出真實的人物,在創(chuàng)作這方面,九齡還有的學。
這段相聲值得叫好的點,幾乎都在捧哏身上。



被掀了被子,欒隊驚慌到模糊,立刻捂襠:“別別,別別別,畢竟我也這歲數(shù)了?!?br>
欒隊這句響了,可惜九齡沒給翻,直愣愣地過去了。
放下手機這一段,同樣的“我放下”,欒隊第一次說“我放下”是耐不住嘮叨,想讓媽媽閉嘴,可“媽媽”還在說“跟媽媽說會兒話”,欒隊多了幾分無奈和不耐煩,第二次說“媽媽我放下、我放下”,把“手機”往桌上放。假作手機的醒木還沒放到桌上,“媽媽”扔在抱怨絮叨,煩得欒隊發(fā)脾氣,兩次“我放下了”一次比一次惱火。
想要聽從媽媽,聽從了媽媽還嘮叨就煩躁,煩躁多了就惱怒,發(fā)了脾氣又心虛愧疚,覺得對不住媽媽、不該對媽媽這樣,于是,欒隊又換上了這幅表情:

欒隊的演繹精彩挽救不了整體的跑題。
這段相聲如果不落在成年后和媽媽的相處,而是改成童年時和媽媽相處,九齡演起來會容易一些,現(xiàn)場觀眾也更容易共鳴。
小時候怎么被媽媽監(jiān)督做作業(yè),媽媽怎么輔導,家長會怎么開,開完怎么雞飛狗跳……這些都是痛點,都可以做文章。九齡沒當過家長,還沒當過孩子嗎?或者,張九齡13歲入科,他可以把在德云社學習的過程遷移過來,現(xiàn)場觀眾也會感興趣。
想要創(chuàng)作,肚子里得有貨,不一定要學富五車汗牛充棟,起碼,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得是自己了解的、有真實感受的。
文化不足以創(chuàng)作的時候,先用真實的經(jīng)歷和情感打動觀眾,是不錯的路徑。
爭點氣吧張九齡,多生活少上網(wǎng),多感受少想象!
相比《媽媽的愛》,九熙和壯壯的《懷舊動畫》要好一些。
尚九熙有進步,而壯壯的表現(xiàn),連老郭都感嘆“難為閻鶴祥了”,壯壯則覺得已經(jīng)沒有臉活了,哈哈哈。


精彩歸精彩,但壯壯這捧哏的狀態(tài)還得找。
長期不說相聲,沒有和逗哏碰撞,壯壯幾處包袱都翻得太硬。長期沒有在劇場演出,壯壯作為捧哏和觀眾溝通的功夫也落下了。
問觀眾“對不對”“誰說的《西游記》”,九熙說他是不是小時候八點還和你媽一塊看《渴望》,壯壯回的“那又怎么了”,這幾處都給得太直,缺乏相聲的含蓄幽默,這不是他該有的水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經(jīng)歷了《牛天賜》《福壽全》這兩個話劇舞臺的拉練,壯壯提升了演技,對舞臺的感覺、人物的塑造都有所突破。
壯壯不缺學問,不缺閱歷,再跨界吸收了別的藝術門類的滋養(yǎng),等大林重返相聲舞臺時,這一對搭檔應該能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zhì)的作品。

有壯壯珠(圓)玉(潤)在側,九熙的表演沒什么亮點,光彩都在壯壯那頭。
九熙和九華作為唯二參加了團綜的二九,和師哥們確有差距,這可以理解。
九熙有進步,從《不想長大》到《懷舊動畫》,看得出九熙在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緊、碎、平的缺點,也有意識地加強和捧哏的合作,去年老郭給他上的課,他聽進去了。
比起前三期,這一期的張鶴倫大失水準,最后得票是四期最低,前三期分別是102、137、150,本期斷崖下跌至58票。
這個本子創(chuàng)作得有問題。正活演《西游記》,底是《五唱德云社》,這要寫在紙上也不叫玩意兒,前后都不挨著。
設計墊話時,小白想要自我介紹說自己是周杰倫、郭艾倫、鄧倫,說希望因此得到“觀眾憐愛的、憐憫的掌聲”。



不知道這個墊話是沒演還是剪了。
去年的《金牌喜劇班》,老郭作為導師出席,德云社眾弟子發(fā)微博幫師父宣傳,張鶴倫也轉發(fā)了。
如果小白看了《金牌喜劇班》,他就會發(fā)現(xiàn)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毛病,導師們有講到過。一是帶明星的名字,被英達批評過,這種抓包袱、抓現(xiàn)場,年輕朋友聽到會很高興,但就是沒有笑聲,因為那不可笑。
二是想要觀眾憐愛的憐憫的掌聲,更是要不得的心態(tài)。喜劇演員急于要笑聲、急于要反應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用廉價的辦法。
這樣的墊話要是出現(xiàn)在德云社團綜的舞臺上,老郭的臉又得黑幾分。
雖然相聲界有“一柳三火”的說法,但是,相聲大師侯寶林也說過“說清楚了再唱”“我們是表演相聲,不是賣唱的”。
突出優(yōu)勢是對的,但是設計唱段要為了相聲服務,而不是相聲淪為唱段的容器。
小白最后的底《五唱德云社》一出來,于謙失望,“三對都沒有靠自己的功力把東西展現(xiàn)到多大高度?!?/p>


小白這個活,相聲方面的技能沒多少,更多的是才藝展示,學個什么,唱個什么,不見人物的塑造,沒有情節(jié)的沖突,鋪平墊穩(wěn)、三翻四抖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
論經(jīng)驗、論技巧、論積累,小白都不差。到了小白這個層級,不能再只靠經(jīng)驗和感覺搞創(chuàng)作,得從前輩大牛那里學點理論,再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給自己的創(chuàng)作升升境界。
沒有創(chuàng)作的一套方法論,最后就會出現(xiàn)作品品質(zhì)高低不一的結果。小白作為一個成熟的演員,該補補文化,讓自己突破突破了。
前三期得票比小白稍遜一籌的孟鶴堂,這一期得了滿堂彩,219票。
這么個“寫得也就那樣”的本子,是這一期四個本子唯一一個緊扣主題、有捧有逗、有鋪有墊、三翻四抖、有頭有尾、結構完整的作品。
又要懂相聲的語言規(guī)律,又要貼合演員的個人特點,相聲創(chuàng)作的確不易。
《狗子的童年》的成功之處,首先是把點開活。在東北的劇場里,一個東北籍演員從“舔欄桿”開始,通過和北京孩子作比較,演繹了東北孩子童年的玩法。這一大部分很好,很切題。
后半段雖然沒有了地域色彩,但是由于前半段對觀眾的訓導,觀眾笑的慣性仍在。
造句部分,諧音哏這一系列包袱是打外的,同時嵌套在里面,并行的還有打內(nèi)的一套包袱。


說完“欣欣向榮”“一邊一邊”,第三番的“一本正經(jīng)”,逗哏說“你等會兒,前面還得有鋪墊”,捧哏翻“還有鋪墊”,相聲的術語被巧妙自然地嵌套在欣欣、容容和狗子三個學生造句的順序里,于謙被逗樂了。
能把老兩口逗樂,這就了不起。
說欣欣的“你沒什么包袱”“老師要包袱”,說容容的“漸入佳境”,說狗子的“你別讓他蓋過去”,這相聲里的相聲就開始了。
“你別讓他蓋過去”的“蓋”就是“頂刨撞蓋”里的“蓋”。
接下來這一逗一翻就很有趣了。逗哏說“我讓欣欣給你做鋪墊”,捧哏翻“鋪墊?欣欣改冷板凳了”,既翻了包袱,又即興砸了他們剛上場時給他們帶氣氛的小四一掛。



欣欣造完句,楊九郎說“您聽見了嗎您?尊重一下欣欣好不好?”
容容造完句,楊九郎說“容容開竅了?!?/p>
老師讓狗子“你也加把勁”,楊九郎翻“來吧,別接不住倒二!”(這里字幕錯了)
狗子要給校長和老師們都來一個,楊九郎見縫插針,塞一句“改專場了”。
這一段的節(jié)奏和配合,是一頭沉的經(jīng)典使法。逗哏講故事、推進劇情,捧哏配合演戲加評論,逗哏做包袱,捧哏翻包袱。
欣欣向榮、一邊一邊、一本正經(jīng)、欲罷不能直至勾股定理,漸次鋪墊三翻四抖,直到最后把前面的包袱都縫上做成一個大包袱,這一連串的配合下來,諧音哏造句的包袱、說相聲的包袱、因人物荒唐劇情荒謬產(chǎn)生的包袱都響了。
難怪老兩口在看完全場后,給孟鶴堂和楊九郎各畫一道,一個演得好,一個翻得好。
孟鶴堂的確演得好,這一場,他的使相很符合這個活,嬉鬧、夸張,和這個本子的荒誕意味完全契合。就是到了老師等不及那兒,小岳演的寫當先生老在我眼跟前晃,這人物的區(qū)別,孟鶴堂還得再琢磨琢磨。


小孟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對的,先定主題,根據(jù)主題拉主線,然后在主線上找包袱。這樣才能不跑題、保證作品完整。
有人說諧音哏那段不高級,是脫口秀玩膩了的哏,這話不對。沒有不高級的哏,只有不高級的使法。
單純用諧音哏產(chǎn)生包袱,那的確不高級,但是《狗子的童年》里的諧音哏只是構成包袱的最低層,那一大段重點在劇情,亮點在孟鶴堂的演繹,華點在楊九郎的捧哏。
諧音哏要是一直往前倒,起碼能倒到南北朝時期的優(yōu)人石動筩論難。一千多年下來,諧音哏依然是喜劇常見的方式。爛的不是哏,是玩哏的水平。

孟鶴堂這個活的成功之處,除了把點開活,還在于情感真實。
墊話時先說自己是阿城,再說現(xiàn)在自己可以說自己是哈爾濱人,沒文化、出身低和說相聲這三點的自嘲始終貫徹在作品里。
在文化不足、對人生的理解不深的時候,從真實的自我出發(fā)創(chuàng)作作品,是很好的方式。

就全紀錄里孟鶴堂和楊九郎對活的這一段看,楊九郎對語言的審美和掌控很成熟。



老兩口一致認可楊九郎“翻得挺好”,楊九郎得到了于謙的加分,這是四期內(nèi)第二個得到加分的捧哏,上一位是欒云平。
能捧孟鶴堂還翻得很好,不容易。
相聲的搭檔一般是捧哏的年長一點,技藝也更純熟一些,用張壽臣的話說:“捧哏的水平比逗哏的水平高,所以這個活能逗好。”德云社目前的幾對固定搭檔都是這個模式,而孟周不同。孟鶴堂年長且入科早,周九良比孟鶴堂小幾歲,人生閱歷和舞臺經(jīng)驗都不如孟鶴堂,再加上性格原因,多年磨合下來,孟周最終形成了一頭沉的風格。
孟鶴堂習慣了自說自話,不給捧哏留余地,也沒有給捧哏翻包袱的準備。要想捧孟鶴堂捧得不撒不漏還不攪和,就得見縫插針往里頭塞話,這難度挺大,捧哏的一個搞不好,不是撞了擋了,就是話掉地下。然而要是不塞話,捧哏不發(fā)揮作用,作品出來的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這也是孟周這兩年始終感覺差一檔的原因之一。
《狗子的童年》是很明顯的一頭沉,在這樣一個捧哏沒有太多發(fā)揮余地的活里,楊九郎能得到老兩口的加分肯定,首先得益于情緒層面,他情緒跟隨做得到位,從頭到尾情緒始終跟隨在逗哏營造的情境,并見縫插針的幫助逗哏帶觀眾入戲;其次得益于技巧層面,瞪諞踹賣各層次的反應根據(jù)劇情給得恰到好處;最后是節(jié)奏把控到位,孟楊只在去年團綜后合作過一場,再次合作依然是一頭沉的活,作為捧哏的居然不擋不撞不斷不涼,把包袱翻得恰到好處,楊九郎對作品的掌控力真不像個九字科。
云鶴九,楊九郎都捧過了,我很期待他能和霄字合作一場。
總體來說,斗笑社第二季的相聲質(zhì)量比第一季高不少。
觀眾也許看不出來單獨誰好誰不好,但是這一季,老郭把本對拆開,放在同一個秤上,好與不好,看作品的整體效果就知道了。
生活是藝術的土壤,文化是創(chuàng)作的必需,希望德云社這些年輕的演員們,讀書少的能多學習,上過學的也不要忽視生活,多給相聲添產(chǎn)業(yè),把這門藝術好好地傳承下去。

感謝安寧1019、awaterbird、畫貓養(yǎng)只狗、愛羊羊的小瑤、問云tipo、錘基盾冬綠光、藍色天空里的牽掛、漫步云端pxj、小慢慢屋、LyliAAA、墨辰EZ、小冷貓lilo、geyao2017、海湖河江、皮皮醉時歌、笨笨特笨、古道fatimah、多肉ty、陌上花開0226、鄒鄒小盆友0106、bili_99154361038、羊羊蟹蟹與天蝎、淡若清風笑對生活、靜夜云開給我充電!
感謝三連、點贊的朋友們!
讓大家久等了,《德云斗笑社》下期的相聲部分是周日播出,而相關的評論文章,我到今天才寫完。
雖然我也很想日更,每天都來和大家快樂地討論,但是臣妾做不到?。?/p>
說一個觀點和說明一個觀點之間,是有著很大差別的。說觀點可以隨心所欲,說明一個觀點則必須嚴謹。
周日晚上播出相聲正片,周一晚上播出《相聲全紀錄》,四個相聲要反反復復看,對比正片和全紀錄的差異。除去看視頻,還要思考、研究,翻閱相關資料,羅列素材矩陣。
這所有的工作,都要落在筆頭,精準記錄。
一期綜藝可以有很多角度切入,有很多主題可以寫,但是文章的體量有限,我只能選擇一個主題,然后根據(jù)這個主題選擇相關素材,形成文章。
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每一篇相聲的評論文章,篇幅都在五千字往上,如果我拆開三篇發(fā)出,大家會感覺我很勤勞,但是那樣,文章的完整性就被破壞了。
我知道這種文章是有時效性的,大家都希望能前一天晚上看了相聲,第二天就看到文章,好能一起討論,但是閱片、思考、寫文都需要時間,如果把團綜當做八卦,只寫一些膚淺的文字,那非我所愿,也對不起德云社這樣認真的呈現(xiàn)。
創(chuàng)作者的誠意灌注在作品中,體現(xiàn)在作品的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德云社的誠意我感受得到,也希望你們能感受到我的誠意。
作為作者,我會盡量嚴謹客觀地作文藝評論,感謝耐心的讀者們愿意等我?guī)滋觳话l(fā)文,愿意認真讀我發(fā)出來的長篇大論。
斗笑社還有六期,希望未來的六期,我還有這樣的精力和誠意寫作。
感謝你們。
斗笑社真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