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余清楚:好大一棵木麻黃

2021-09-08 11:41 作者:獨活氏  | 我要投稿

【轉載】發(fā)布時間:2016年5月5日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余清楚



2015年3月,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親自帶隊,深入東山島采訪谷文昌同志的先進事跡。4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四有”書記谷文昌》的新聞報道。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為“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的谷文昌,再一次被人們傳頌,一個并不被大眾熟悉的樹種木麻黃又一次被提及、被銘記。


東山島位于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臺灣海峽西岸,是福建省第二大島。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登上東山島的情景。2015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跨過連接大陸和東山島的八尺門大橋,踏上東山島的土地,頓感南國風情撲面而來。冬日艷陽,溫暖如春,綠樹成蔭,草木蔥蘢。綿延的海灘如少女的臂彎,嫵媚動人。沙粒溫潤如玉,濤聲不絕于耳。海鳥于碧波上空淺吟低唱,姿容瀟灑得令人陶醉。青山綠水間,更令我心為之動神為之牽的是那郁郁蔥蔥、傲然挺立的木麻黃。


木麻黃,有點拗口,有點特別,但記住了就不會忘記。該樹原產于太平洋諸島,中國引種約有80多年歷史。它屬常綠喬木,樹干通直,姿態(tài)優(yōu)雅。木麻黃生長迅速,抗風力強,不怕沙埋,能耐鹽堿,是中國南方濱海防風固林的優(yōu)良樹種。在東山島,只要有海堤,就有木麻黃防護林。木麻黃列陣迎風,如堅強的哨兵,年年月月,護衛(wèi)著東山島20多萬島民安居樂業(yè)。


登島采訪,是為了一個人,一個在東山縣當過縣委書記的人,一個讓木麻黃在東山島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綠樹成蔭的人,一個讓東山島從荒漠變?yōu)榫G洲的人,一個讓東山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的人,他叫谷文昌。


東山人清楚,沒有谷文昌,就沒有木麻黃,沒有木麻黃,就沒有今天東山人的幸福生活,為了感念谷文昌的功德,當地人親切地稱呼他為“谷公”。什么人配享“公”字之尊?“周公吐哺”“包公斷案”也。


其實,當東山島群眾親切地把木麻黃稱作“谷樹”的時候,在他們眼里,谷文昌就是一棵扎根于東山島的木麻黃,一棵根植于老百姓心坎的木麻黃,一棵對黨無限忠誠的木麻黃。要讀懂谷文昌這棵樹,也許需要一輩子。谷文昌和木麻黃跨越時空、超越自然的人樹情緣,譜寫了一曲人相守、樹相依的時代頌歌。



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提到福建的兩個名人。巧合的是,都與東山密不可分,一個是古人,叫黃道周,一個是今人,叫谷文昌。


黃道周(1585—1646年),明末著名的愛國主義者,萬歷十三年出生于東山島。他為官清正,不諧流俗,忠言直諫,多遭貶謫。明亡南逃,隆武帝即位福州,黃道周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兩部尚書,以大學士自請率兵赴江西抗清。不久兵敗被執(zhí),押到南京,勸降不從,寫下“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的血書,慷慨就義。試想,一個被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稱為“書法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的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竟然慨然起兵,以卵擊石,舍生取義,活脫脫的一個文天祥再世,令人潸然淚下,欷歔不已。


谷文昌,一個與東山島結緣的人,一個與木麻黃結緣的人,一個平凡而又極其偉大的人。是黨把他派到了東山島,是黨任命他當了東山縣縣委書記。是他,讓木麻黃登上了東山島,綠遍了東山島,使這個過去寸草不長、風沙肆虐的荒涼島嶼,如今成為鶯歌燕舞、草木茂盛的綠島。


1950年5月,谷文昌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他來自河南省林縣,可能并沒有想到,整個島上光禿禿一片,根本就沒有“林”字可言。一年四季6級以上大風不斷,森林覆蓋率僅0.12%,風沙肆虐時可埋掉大半個村莊,“乞丐村”到處都是……面對荒島,面對風沙,他說,不制服風沙,不綠化荒島,就把這把老骨頭扔在島上。


谷文昌,經歷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依舊堅定,不蠻干,不氣餒。從1955年到1957年的3年間,他先后試種過10多個樹種,幾十萬株苗木,都未成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終于在廣東找到一種名為木麻黃的樹。拿回來試種時,遭遇持續(xù)一個多月的倒春寒,遍植全島的數十萬株木麻黃樹苗幾乎全被凍死。在將要絕望之時,技術人員發(fā)現在白埕村還有9株木麻黃活著。就是這9株成活的幼苗,點燃了谷文昌心中幾近破滅的希望。據當時和谷文昌一起打拼的同志回憶說,他捧著那9株新綠的幼苗,高興得像小孩一樣,臉上樂開了花,“你們信不信,能活9株,就一定能活9000株、9萬株!”


歷史既有偶然,就有必然。谷文昌毅然決然選擇了木麻黃的同時,木麻黃也毫不猶豫擁抱了谷文昌。此刻的谷文昌和木麻黃,猶如一對山盟海誓、不棄不離的情侶,鑄就了一座造福東山人民的豐碑。



木麻黃,是默默無聞的樹,是無私奉獻的樹,是東山島的生命樹。東山島,因谷文昌而變,因木麻黃而美。東山島人民感念谷文昌的功德,把谷文昌稱作“谷公”,把木麻黃稱作“谷樹”。


就是這9株稚嫩的木麻黃,如星火燎原,在東山島彌漫開來,濃綠起來,固住了沙的侵蝕,擋住了風的橫行,護住了草的生長。東山島變了,山山披綠,田田吐翠,水水生煙。東山人民變了,不再外出乞討,不再沙進人退,從此耕田種地,出海打魚,安居樂業(yè)。1964年,谷文昌離開他工作了14年的東山島,到福建省林業(yè)廳當副廳長。他深深地眷戀這片傾注他無數心血的土地,離開時,他雖有不忍,但已不再遺憾,因為他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實現了“不救民于苦難,共產黨人來干什么”的承諾。


青山不語,已成記憶。木麻黃不語,已成豐碑。東山人不語,“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卻相沿成習。


1987年,谷文昌去世前,沒有向黨提出任何要求,唯一的請求是:“請把我的骨灰撒在東山”“我要和東山的百姓在一起,和東山的大樹在一起”。從他的遺言就可以看到他的“東山情懷”和“木麻黃情結”。如今,他面朝東方,面向大海,靜靜躺在東山的懷抱中,島上成千上萬的木麻黃環(huán)繞著他,像持槍挺立的衛(wèi)士一樣,共同守護著他的夢想,他的土地。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谷公去世后,年年清明時節(jié),無數東山島上的群眾,自發(fā)來到谷文昌陵園,在“谷公”墓碑前擺滿鮮花、香煙、美酒、水果等祭品,寄托哀思。因為,在東山的父老鄉(xiāng)親心里,谷文昌不是親人遠勝親人,他給東山老百姓心中帶來的福祉、留下的故事,比臺灣海峽還深還寬。


在東山島的赤山林場谷文昌的陵墓右側,有一棵胸徑36厘米、高達16米的木麻黃樹,英姿挺拔,靜靜地陪著1959年曾經親手種植它的主人。1987年,他走了。去世前他提出要回歸東山,要與木麻黃為伴。這棵和東山人一樣感恩的木麻黃,為他主人的墓,遮風擋雨,守碑護靈,滿腔忠誠。


木麻黃作為福建沿海最主要的海岸防護樹種,已大步走出東山,沿著蜿蜒綿長的海岸線延伸。在平潭,在莆田,在泉州,到處都能看到它挺拔偉岸的身影。感恩谷文昌當年的堅定不移,感謝木麻黃如今的綽約風姿,昔日狂沙彌漫的不毛之地東山島,成為閩南的旅游勝地。東門嶼景區(qū)成了國家森林公園,風動石景區(qū)成了國家4A級景區(qū),東山島的旅游人氣逐年上升。



當初在東山島采訪時,就很想去林州看看??纯戳种菀允裁礃拥那閼押蜌馄?,造就了谷文昌同志不一樣的精彩人生、不平凡的意志品質。


2015年年下半年,因參加在林州召開的谷文昌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去尋訪了谷文昌故居。車在太行大峽谷中穿行,斷崖壁立,群峰崢嶸,雄險峻偉,不可名狀。從市區(qū)行車約半小時,來到大峽谷中一個狹長的洼地,中間有一條小河,些許流水無聲流淌。半山腰有個古樸安靜的村莊,叫南灣村,就是谷文昌的老家。他家的老宅子還在,是個小巧的四合院,依山而建,采集大山里的疊石建造,獨門獨院,有花有草,冬暖夏涼,林州人普通而獨特的庭院。如今已成為谷文昌事跡陳列室。


谷文昌在東山島與貧窮和荒漠頑強搏斗的同時,在他的故鄉(xiāng)林州也開展著一場與大自然拼爭的壯舉。20世紀60年代,為改變“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惡劣環(huán)境,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工程,這條“生命渠”后來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紅旗渠是新中國的奇跡。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言是哉。正是南灣村,這個太行山里毫不起眼的小村莊,厚植了谷文昌吃苦耐勞、堅忍不拔、一心為民的崇高品德。一個北方漢子,南下東山島,一干就是14年,篳路藍縷,孜孜以求,終于用忠誠書寫、用生命鍛造,成為所有工作在一線的縣委書記的楷模,成為東山人民心中年年祭祀的“谷公”,成為一棵根植東山島的永不凋零的木麻黃!


在東山島柔軟的海灘上漫步,看著層層疊疊的木麻黃,在海風中自由生長,隨風搖曳,仿佛谷文昌的身影在大地行走,谷文昌的形象在空中升華,谷文昌的精神在人間傳揚。


好大一棵木麻黃。


責任編輯:劉樂新 段思雨

余清楚:好大一棵木麻黃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马尔康县| 柞水县| 彭泽县| 沁源县| 荥阳市| 景东| 凌源市| 江北区| 青铜峡市| 朝阳县| 信阳市| 遵义市| 杂多县| 亳州市| 长子县| 樟树市| 左云县| 正蓝旗| 卢湾区| 怀仁县| 北宁市| 太湖县| 五寨县| 武川县| 嫩江县| 兰州市| 手游| 融水| 屏东县| 涿州市| 黔东| 工布江达县| 垣曲县| 油尖旺区| 广宗县| 苗栗县| 波密县| 京山县| 双鸭山市| 新龙县|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