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半年暴跌59%,南極電商的吊牌之路還能走多遠?
新的一年才剛剛到來,正當各大電商平臺備戰(zhàn)年貨節(jié)的時候,A股的電商龍頭——南極電商股價卻突然跳水,這背后有什么貓膩?
2021年剛開始三個交易日,南極電商全部以下跌報收,且連續(xù)兩天跌停收盤,股價三天大跌了24.2%。如果拉長來看,其實從2020年7月見頂24.41元后,南極電商的股價就開始震蕩走低,加上近期加速回落,不到半年的時間,其股價就已經大跌了59%。

作為國內知名企業(yè),南極電商一直都因為其獨特的經營模式而備受市場爭議,特別是其超高的毛利率,更是被不少投資者認為存在財務造假的可能。
然而,雖然已經被爭議多年,但在股價暴跌之前南極電商的二級市場表現卻非常優(yōu)秀,股東持倉中更是機構云集,可謂是深得大資金的喜愛。而在不斷上漲的股價的掩蓋下,投資者也逐漸淡忘了其經營中所存在的疑點。
如今,股價崩盤再度引發(fā)了投資者的疑問,南極電商是否真的財務造假?其獨特的吊牌之路,未來還能繼續(xù)走下去嗎?
超高毛利率引爭議,南極電商造假了嗎?
對于南極電商,市場的爭議其實一直沒有停止過。
早在兩年前,興業(yè)證券就發(fā)布過一份名叫《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縱的界定和識別》的報告。
報告中提到,"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點,分別是凈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經營規(guī)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是"XX電商"就是南極電商,但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
那么,上面提到的六大疑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可以挑幾點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關于凈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這一點還是有理有據的。
從2020年的半年報數據來看,南極電商的貼牌業(yè)務,毛利率高達94.04%,而貴州茅臺的毛利率則是91.37%,從毛利率這一角度來看,南極電商比貴州茅臺也不遑多讓。

需要注意的是,貴州茅臺極高的毛利率背后,是因為其擁有悠久的歷史以及受到認可的酒文化,時間帶來的品牌效應是貴州茅臺無可比擬的護城河。
再看南極電商,創(chuàng)立不過20余年,可以說任何一個有點歷史的服裝品牌都可以替代南極電商,南極電商確實毫無壁壘可言,就這一點來看南極電商確實值得懷疑。
其次,再看看應收賬款、經營規(guī)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這一點。從數據來看,在2015年時,南極電商的營收僅為3.89億,但到了2019年,其營收就達到了39.1億,4年時間營收增長了10倍。

但再看員工數量,根據媒體統(tǒng)計出的數據顯示,2015年南極電商的員工人數為303人,到了2019年員工人數為646人,員工人數僅增長了1倍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營收接近翻倍的情況下,南極電商當年的員工人數還減少了20人,這也是當時興業(yè)證券懷疑的重要原因。
員工數量的增長速度遠低于營收的增長速度,或許是南極電商找到了什么提高效率的方法,讓員工的效率大大提升?
種種跡象表明,市場的爭議不無道理。
大資金撤退,散戶被收割?
南極電商股價大跌的背后,其實又是散戶接盤、大資金收割的戲碼。
根據數據統(tǒng)計顯示,截止至2020年3季度,第一大股東吳江新民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在9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減持了超過3000萬股股票,按照15元的價格來計算,其在2020年最少已經套現了4.5億。
除了大股東之外,機構也在其股價大跌前上演"勝利大逃亡"。根據數據顯示,在2020年半年報中,機構的持倉家數高達429家,持股數量高達6.3億股;而到了三季報,機構的持倉家數就大幅減少至93家,持股數量也銳減至3.4億,短短3個月時間機構減持了2.9億股。

而最后接盤的還是散戶。根據數據顯示,在2020年一季度,南極電商的股東人數僅為1.84萬戶,而到了三季度,股東人數就大幅上漲至3.54萬戶,股東人數增長接近1倍。
萬物皆可南極人,貼牌之路還能走多遠?
關于貼牌,雖然市場的爭議并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貼牌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經營模式。
我們熟知的科技龍頭小米,也是以貼牌的模式來經營,除了手機、電腦等極少數產品之外,小米旗下很多的產品都是由代工廠生產。但是,小米與南極人不同的是,小米會給予代工廠技術上的支持,而對于代工廠生產的產品,小米也有極高的品質要求。

再看南極電商,基本是沒有技術研發(fā)這一說,2019年南極電商的研發(fā)費用僅為4330萬,是營業(yè)總成本的1.6%。而且,南極電商對于產品幾乎沒有要求,只要給了錢都能夠貼牌,電飯煲、暖水袋等都可以看到南極人的身影,以至于消費者常戲稱"萬物皆可南極人"。
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南極電商的貼牌策略應該要重新做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