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窮中白手起家的成功者 對窮人的同情似少于天生富有者
白手起家的富翁喜歡描述自己幼年時的貧困生活,但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實際上,他們對窮人的同情,反而不如那些天生有錢的人。
先前的研究重點是關于社會流動性的信念如何影響政治和經濟態(tài)度,但是這項發(fā)表在《社會心理和人格科學》上的新研究把重點放到向上流動性的經驗如何塑造一個人的世界觀的課題上。
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第一作者Hyunjin Koo說:“在美國,公眾期望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者推己及人,會樂于幫助人們擺脫貧困。然而,自己努力變得富有,這種經驗塑造了白手起家者的認知,他們對窮人和重新分配認可程度,反而不如那些生在富有家庭的人?!?/p>
在他們的前兩項研究中,Koo,Piff和Shariff在美國調查了736人,發(fā)現(xiàn)比起天生有錢人,他們更積極地看待那些變得富裕的人,并期望后天有錢人更支持貧窮和社會福利。他們繼續(xù)調查了美國1032個相對富裕的人(一項研究中的年收入超過80000美元,另一項收入超過142501美元),發(fā)現(xiàn)那些努力變得富有的人認為,人可以更容易地改善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反過來,對窮人的同情態(tài)度更少。
Koo說:“關于富人的樣子以及他們的行為方式,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和文化敘事。我們的發(fā)現(xiàn)表明,并非所有富人都是一樣的,而態(tài)度似乎和財富的來源相關?!?/p>
但是,Koo也警告說,他們尚未得出確鑿結論:向上的流動性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傊?,得出關于兩個富裕群體或向上流動性的經驗的論斷還為時過早。
“可能有許多富有的人不符合我們記錄的模式,他們對貧窮和社會福利表示同情。我們正在展示基本趨勢,但我們記錄的模式可能屬于例外?!?/p>
Koo想將未來的研究集中在種族和性別如何影響這種看法并在美國以外進行類似調查。
原文:https://phys.org/news/2022-06-People-Humble-Sentive-Pover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