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法德,腳踢俄羅斯,還辱罵中國,立陶宛這么做是為了誰?
近日,歐洲發(fā)生了“小個子挑戰(zhàn)巨人”的事情。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跳出來,正面反對法德兩國提出與俄羅斯進行會晤。不但如此,立陶宛隨還對中國內(nèi)政大放厥詞。
按照傳統(tǒng)政治的觀點,立陶宛這樣的小國跳出來反對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大國的政治決策,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所謂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整個歐盟當中,法國和德國占的經(jīng)濟比重最大,特別是德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制造業(yè)國家。德國經(jīng)濟的引領作用是很多歐洲小國有飯吃的基本條件,另外法國與德國主張和中俄搞好關系,開展經(jīng)濟貿(mào)易合作是符合歐洲民眾利益的。立陶宛何德何能,竟然站出來反對呢。

這與歐洲聯(lián)盟的奇葩政治制度有直接關系,歐盟作為一個國家聯(lián)盟,采取了全票通過才能辦事的決策機制,也就是說任何事情必須得到所有成員國的贊成票,才能夠向前推進。歐洲歷史上所有能夠辦成的事情,都是法國德國意大利這樣的大國反復做工作,通過妥協(xié)、許愿等等諸多辦法,把大小國家湊到一起才能辦成。在這樣的機制之下,歐洲能辦成的事情多,辦不成的事情更多,想要辦成一件事情很難,想要攪黃一件事情卻很容易,這就給了美國上下其手的最好機會。
法國和德國也不是什么負責任的大國,在更多時候這兩個國家考慮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像立陶宛這樣的小國,往往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嚴重的歧視。美國人想要收買小國來挫敗歐盟的一些決議是非常容易的。

歐洲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qū),現(xiàn)在的所有歐洲國家之間,幾乎都有加入某個聯(lián)盟和其他國家開戰(zhàn)的經(jīng)歷,所以積累了非常深重的歷史恩怨。要想挑起兩個國家之間的不和,特別是挑起弱小國家和現(xiàn)有大國之間的不和,實在是太容易找抓手了。
這些小國會更加傾向于抱緊美國的大腿。因為美國的主流社會是從歐洲移民過去的,有著一定的天然親切感,美國又遠隔重洋,不太可能在歐洲提出什么領土要求,最重要的是只有美國才能夠具有能力遏制俄羅斯,對立陶宛這樣的前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所以我們可以在歐洲看到相當多的美國利益代言人,其中不但有了立陶宛這樣的國家,甚至也包括挪威、西班牙、捷克,等等。
但是這些國家對于美國的忠誠度是建立在美國國力和援助強度基礎之上的,一旦美國拿不出政治、經(jīng)濟、軍事影響力和足夠的援助來提供給這些國家,他們會立刻考慮了改換門庭,投奔到另一個強大勢力的麾下??紤]到這種弱小國家的現(xiàn)實,也沒有什么可指責的。

現(xiàn)在美國正一天一天的走下坡路,因此能夠拿出來收買弱小國家的籌碼也越來越少了。如果是在美國實力尚且強大的那個時候,甚至不需要立陶宛跳出來,法國和德國自己就會掂量掂量,是不是應該直接拒絕和俄羅斯的合作。
然而時過境遷,美國早就不是以前那個美國了,他連自己的疫情都不能夠有效解決,倒塌的樓房都不能夠迅速救援。其他國家憑什么要因為一個小國代理人的抗議,就破壞自己的外交大局呢。美國人眾叛親離的那一天,恐怕也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