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百年戰(zhàn)亂(官渡及赤壁前夜)】
漢帝四百零二年,漢商共二十九年,魏九十七年,儒略歷200年。
這一年發(fā)生了兩件大事。
在北方,曹操與袁紹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fā)了,袁紹令陳琳撰寫討曹檄文,以此發(fā)動清君側之戰(zhàn),意圖奪取豫州。
曹操只得應戰(zhàn),可哪怕他征得許多民兵,軍隊總數(shù)仍不及袁軍三分之一。于是曹操改變戰(zhàn)術,令軍隊進行襲擾,蠶食小部,堅守城池,盡量不產(chǎn)生正面沖突。
這一戰(zhàn)術起到顯著成效,但相較戰(zhàn)局卻沒有太大增益,袁軍仍以不可阻擋之勢破城。
江東孫策見北方起戰(zhàn)事,認為正是北上的好時機,意圖幾個月內(nèi)召集齊軍隊與軍糧。
在此期間,他決定帶著親信文武去野外大獵一場,既鼓舞斗志放松身心也能促進交流。
可惜,正如后世許多君王一樣,孫策的這一次打獵并沒有收獲什么好結果。就在休息之時,旁邊山崖上突然射下幾支冷箭,其中一箭正中孫策肩胛。
群臣大呼主公,一部分武將策馬前去追殺刺客,其余人急行帶孫策回城救治。
經(jīng)醫(yī)診斷,孫策所中乃是毒箭,且毒性酷烈,最多阻斷毒素繼續(xù)蔓延,如不長期靜養(yǎng),致使毒性復發(fā)則必有大患。
數(shù)日后孫策轉醒聽聞此消息,連連悔恨自己不應該魯莽行事,又忙問是誰行刺。
前去堵截的那些武將表示,等他們奔上山崖時只看到幾具摔得面目全非的尸體,想必是那些刺客任務達成后赴死了。
孫策驚愕受刺激又昏了過去,群臣亂作一團,所幸這次時間不長。
謀士勸誡孫策暫緩出兵,先靜養(yǎng)整治內(nèi)部,但孫策認為此次曹袁交戰(zhàn)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如若不趁現(xiàn)在攻取一州半郡,待北方統(tǒng)一則江東必然處于被動,于長久不利。
一番爭論,君臣達成妥協(xié),由眾將帶兵北上,孫策則坐鎮(zhèn)建康靜養(yǎng),震懾其余勢力,并派專人專兵根除這些草莽地頭蛇。
數(shù)周后的一天,孫策病情初愈,他認為出去轉一轉會好的更快,趁此機會也能微服私訪以見成效,群臣爭辯不過,只得作罷。
江東猛虎帶上個把私兵,穿上平民衣裝在城中游視,詢問老百姓對近日江東的觀感,很是滿意。
就在此刻,從遠方吵吵嚷嚷傳來一陣鑼鼓樂聲,孫策有些疑惑,詢問周邊人,卻得知這是什么“玄正上仙”的儀仗樂隊。
孫策聞之色變,拔劍疾步上前。
當初隨父親征伐黃巾時,他就對這類名號深有了解——那些帶著這種名號的黃巾將領對任何一支前去討伐的軍隊而言都是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至于這個玄正上仙,孫策更是熟悉的不得了,當年孫策初治江東時,還是與這家伙好說歹說以利誘之才真正收到了糧草農(nóng)稅。
那場宴席之后,孫策對此極為忌憚,言此人絕不可留,他可不想在江東再看到一個張角張道陵。可現(xiàn)如今他居然鑼鼓喧天,難道我的那些探子私兵甚至百官大臣都收了賄賂不成嗎?!
孫策越想越惱,三步并作兩步登上臺頂劍指對方。
“吾名于吉,不知這位是?”也許是由于背光,于吉看不清來者何人。
“你沒有資格知曉我的名字!我卻問你,你怎敢如此大張旗鼓、極盡奢華?”
“不是在下刻意如此,實是民心所向,這些鑼鼓聲都是附近的樂師自發(fā)演奏的?!?/p>
于吉越解釋,孫策就越憤怒。民心,一個老道居然敢用民心所向形容自己?
不待說完,孫策便把于吉刺了個對穿。于吉的衛(wèi)兵立刻抄起兵器趕過來,而孫策的私兵也匆匆登上臺,兩軍對峙。
底下的民眾不知發(fā)生什么,詢問衛(wèi)兵得知于吉被殺后紛紛哭喊玄正上仙。孫策聽到這如山呼海嘯一般的民聲,大呵一聲“殺于吉者,江東孫策也,何不呼我名?!”噴出一口鮮血,舊傷復發(fā)斃于臺上。
————————
孫策死后,江東群臣亂作一團,后推孫策之弟孫權為首。
有此大事發(fā)生,孫權緊急召回正在北方征戰(zhàn)的眾將鞏固局勢,同時把軍事重心從騎兵移向水軍,轉攻為守。
曹操聞之大喜,知南方無患,得以調兵北上,豫州防線更為牢固。他深知袁紹的性格,剛愎自用急功近利,若久攻不下,君臣之間必出間隙。
果不其然,豫州防線的阻力遠超袁軍的預料,袁軍被堵塞在官渡未得寸進。謀士出策卻被袁紹駁回甚至杖責,致使百官離心。甚至有人轉而投靠曹操,帶來了關于袁軍糧草重地烏巢的信息。
曹操派一支奇兵轉繞后突襲烏巢,一把火把袁紹大軍的糧草燒了個干干凈凈,還特意放了幾個俘虜讓他們回營報信傳播恐慌。
果不其然,袁軍大亂,曹操趁機攻伐,擊潰袁軍,俘虜數(shù)萬,袁紹率殘部逃竄。
曹操乘勝追擊,派精兵追殺袁紹,其本人則親攻河北。
追殺袁紹的軍隊,其統(tǒng)帥正是劉備。
————————
劉備投曹后,曹操對其甚是禮遇,封為左將軍,但實際上卻也暗中提防,沒有給劉備一次率自己嫡系征戰(zhàn)的機會。
劉備為消除曹操戒心,明面上也只能規(guī)規(guī)矩矩,暗地里卻和天子漢獻帝搭上了線。漢獻帝在朝堂上曬出族譜,親口稱劉備為皇叔,算是把正統(tǒng)法理給欽定下來了。
同時,漢獻帝還密書一旨衣帶詔送與包括劉備在內(nèi)的少數(shù)忠臣,密謀刺殺曹操再創(chuàng)基業(yè),然而計謀敗露,漢帝系忠臣盡數(shù)被根除,獻帝本人更是被軟禁起來。
幸于劉備有急智,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屢次偽裝,才堪堪把曹操的疑心壓下。
但這也不過能應付一陣子,于是劉備請令隨軍出征捉拿袁紹,實則暗中操作把統(tǒng)軍將領換成自己,兵卒也換成了自己的親兵。
至于袁紹?劉備才沒心思幫曹操做善事,還不如說曹軍被拖住的時間越久越好!
“英雄豈能久居人下?”
————————
曹操知曉此事后長嘆一聲,象征性的派兵追回劉備,實際上對此根本不抱希望。如果對劉備沒有深刻的認識,他又怎么敢妄言在青梅煮酒時妄言天下英雄唯曹劉二人?
至于袁紹,曹操也沒把他放在眼里。哪怕袁紹真的回營,那些權貴謀士認不認他還是兩說。
————————
漢帝四百零四年,漢商共三十一年,魏九十九年,儒略歷202年。
袁紹顛簸流離,最終病死在一座破廟中,無人問津,冥冥中竟和袁術的死法一模一樣。
曹操吞并了袁紹的大本盤,剩余河北三州不占自亂,袁紹的兩個兒子被推舉上位各占一州,遼東公孫氏趁機也撕下一州。
劉備已然投到劉表帳下,雙方展開了友好的會談。盡管劉表不可避免地有所顧忌,但親族血緣讓雙方關系天然更上一層樓。當然,也有劉表年邁,不如曹操精明的緣故。
總而言之,劉備終于可以稍事休息,不再像在曹家那樣提心吊膽了。
魏太宗駕崩,其子繼位。太宗一朝政事清明,名臣倍出,國疆穩(wěn)固,顯中興之相……也是可笑,明明才歷二世,其所營造的盛世居然被稱為中興。
新上位的魏帝——或者說魏大公,正審視著眼前這幅地圖,思索著大局方針。
————————
原北朝領土自里海至太行山,如今魏國卻一舉縮回了北漠草原腹地,鮮卑族起家反匈的圣山之間。
西亞戈壁地界,被排南派勾結來的那些蠻族占據(jù)著,他們沒有北國人的自我認同,也不在乎什么法理,正依托著舊有的魏朝城邦過著優(yōu)哉游哉的部落生活,可謂文明的倒退。目前并不需要擔心這些蠻族,但倘若以后北朝一統(tǒng),對這些地區(qū)卻只能再掀起一次大征服,再進行一次同化。
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北朝大一統(tǒng)國家君主,魏大公隱隱地有些心痛。
北漠草原之上,那些由梟雄野心家建立的諸侯邦國,他們有著北國的民族認同,也更擅長用文明的方式勾心斗角。
像群狼一樣危險,像紅肉一樣鮮美。魏大公如此評價。
南朝諸侯列國,他們的土地極其肥沃,但相應的,他們的國力也絕非北朝所能想象。古時北朝占有黃河上下,尚且不能為敵,何談如今?
也許那遠親曹操能助魏一臂之力。魏大公浮生出一個冒險的想法。
————————
魏大公如何思索與設下對外目標暫且不表。治國是個慢工出細活的事,不先坐鎮(zhèn)朝堂穩(wěn)他幾年,哪怕再有雄才大略也不敢施展。
時間很快到了儒略歷207年,此間曹操揮師一統(tǒng)鞏固了河北三州,并一戰(zhàn)成名將遼東公孫氏主力全殲,打斷了公孫家的脊梁骨。
盡管軍事上一敗涂地,但通過外交,公孫家成功拉到了漢商共的關系線,并真假參雜向曹家虛張聲勢,表示要么玉石俱焚,遼東拉上肅慎一起抵御曹操,要么就此停戰(zhàn),遼東還會向曹操稱臣納貢并抵御肅慎。
懾于肅慎總督國與漢商共的威勢,也考慮到水土不服與后勤線過于漫長的原因,曹操最終同意了公孫家的提案,割走原屬于袁紹的河北一州,令其自治遼東。不過曹操也不是個好糊弄的主,為遏制公孫家的權力,曹操上表漢帝禁止公孫家建立超過五千人的軍隊,并以監(jiān)察為名,直接在遼東駐扎了多達兩三萬人的監(jiān)察軍。
監(jiān)察軍直屬中央,軍員一年一輪換,軍餉由遼東地方提供。平日負責維持當?shù)刂伟?,抵御?/p>
敵,也起到威懾遼東的作用。作為利益交換,每半年由中央發(fā)放給遼東家號令監(jiān)察軍的虎符,但中央也可以決定不發(fā)放。
總而言之,只要你聽話,那么監(jiān)察軍就會成為你最好的助力,如果你不聽話,監(jiān)察軍就會一巴掌把你扇下去,接下來是選你家族的其他人還是另有任命都與你無關了。
這樣一打一拉,堪稱封建專制國家控制衛(wèi)戍國的典范。其不同于漢朝無論內(nèi)外一視同仁的官僚議會,更多依托著軍事力量與中央威懾,后人稱之為都護府制度。
————————
劉備依然在劉表帳下做事,盡管已經(jīng)被任命為一州之主,但他對這樣的進度一點也不滿意。
曾經(jīng)他脫離曹操時可說過英雄不能久居人下,現(xiàn)如今卻是鬧哪樣?
劉表年老智昏,趨于保守,徒見其他諸侯擴張而守土自安,哪怕劉備多次進言也沒能改變。
有幸得了一位謀士徐庶,可還沒捂熱乎幾天,劉備就得知曹操把徐庶的母親軟禁了,脅迫徐庶轉去曹營。劉備還能如何,只得放他離去。
不幸中的萬幸,徐庶走前向劉備引薦了一位據(jù)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的能人,號臥龍。
劉備在此地經(jīng)營多年,自然知曉一些利害。這臥龍是歷史悠久的諸葛宗族一員,諸葛宗族長期混跡漢朝議會,在整個南朝士族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劉備不過混個皇親名頭,實則從頭到尾都是妥妥的寒族出身,他當然不待見這些士族,卻又無可奈何,畢竟當今知識還被士族所壟斷著。
于是他親自出使尋訪,只帶關張二人護衛(wèi),但卻分別吃了兩次不同形式的閉門羹,引得關張很是不快。
劉備看出這是諸葛宗族的考驗,也許那臥龍都不一定知曉,所以雖同樣不滿,卻也只能壓在心里。
“只希望這臥龍先生不要讓我失望?!?/p>
————————
孫權繼承兄長遺志,在固土御敵的前提下將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原在此地的舊望族與宗教勢力都被選擇性根除的七七八八,所得錢財半數(shù)歸入府庫,半數(shù)分與平民,很是增強了孫氏的威望仁望。
盡管對北方展現(xiàn)守勢,但孫家對江南地區(qū)的其他諸侯并不保守。在此年間,孫權兼并了幾處閩浙小諸侯,并屢次向江夏發(fā)兵。然而,孫權在政治上的才能并不等同于他在軍事上的才能,欺負小諸侯還能做到平等戰(zhàn)損比,但對劉表手下的江夏發(fā)兵便只能屢次敗北了。
孫權失了面子,愈發(fā)惱怒,再加上這江夏太守曾經(jīng)殺了他父親,新仇舊恨促使他屢敗屢戰(zhàn)。還好,江東在這幾年的經(jīng)營下很是繁榮,能夠支持他如此征伐,而殺父之仇的宣戰(zhàn)理由也能夠多次使用。
終于在206年,斷斷續(xù)續(xù)的攻伐戰(zhàn)落下帷幕,孫權耗費了數(shù)倍于預期的物資占領了江夏郡。不過江夏能夠拱衛(wèi)江東,其戰(zhàn)略意義不可估量,即使虧損也有所值。
孫權由此認識到了自己戰(zhàn)略戰(zhàn)術能力不足,后續(xù)不再輕易發(fā)起進攻,客觀上避免了自取滅亡的可能。
不得不說,孫權的治國水平令人稱道,那些損耗的府庫空洞僅僅一年便被填補,甚至還有富余。
更讓孫權感到可喜的是,漢商共似乎向江東投來了橄欖枝!
————————
漢海外洲商業(yè)共和國,一個越出華夏文明預設軌跡的異數(shù),后世一個輝煌的帝國,一個天下布武的制裁者。
然而在一開始,漢商共不過還只是個新興國度,孱弱至極,依托著大海的屏障才不被其他諸侯所吞并。
議會派逃離本土時,由于過于匆忙,技術產(chǎn)品、生產(chǎn)資料、人力都沒帶多少,直到他們親臨海外洲體驗了幾天貧苦生活,才憶起這些東西。
議會派痛苦的發(fā)覺,漢洲適用的絕大多數(shù)事物,如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經(jīng)濟制度等等都不能用于治理海外洲。
漢洲土地遼闊土壤肥沃,海外洲地域狹隘窮山惡水。
漢洲人口眾多發(fā)展先進,海外洲人口稀少發(fā)展落后。
漢洲大一統(tǒng)氣候適宜,海外洲零散狀北寒南暑。
“窮苦如斯……如此看來,先帝太祖所言殖土移民,與發(fā)配苦寒之地也沒什么兩樣?!弊罡叽泶笞h侯田乾長嘆一口氣。即使此前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卻還是沒料到如此境地。
失去了漢洲向海外洲提供的技術產(chǎn)品,加之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中央政權,海外洲已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議員們相信,不出太長時日,這些地方就會獨立建國。但以議會派的實力,哪怕遣使過去也無法阻止。
一番痛苦的掙扎,數(shù)日不休的辯論,所有議員都明確了一點——只有摒棄古舊的遺訓,相信現(xiàn)在的我們自己,才能拓出嶄新的未來。
這場陣痛的辯論,立下了漢商共的基調,使其質變,破繭成蝶,也意味著漢商共正式脫離了大陸國家的思想束縛,轉化為海洋國家。
辯論結束之時正是八月初一,這一天也被后世的漢商共定為國慶日。
〔我們是被長輩遺棄的孩子,只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血淚之路!〕——“開國者”田乾
————————
解放思想之后,議員們短暫地被鼓舞起來,田乾和其他幾個代表大議侯趁熱打鐵,經(jīng)過眾議修改推出了一連串的漢商共新政。
人力與技術不足,那么就畫出未來的可能性,吸引本土人民前來。
沒有穩(wěn)固的中央政府,那么就不需要中央政府,列出各州行政區(qū),進一步強化議會選舉,層層分布。
各州存在分離傾向,那就利用利益與民族情結固化關系,說明利害。
無法對各州實行統(tǒng)治政策,那便不統(tǒng)治,高度自治只要互惠互利便可。
……
根據(jù)田乾的設想,漢海外洲商業(yè)共和國將是一個州議會制的聯(lián)邦共和國,同時縫合了周朝分封的武裝殖民擴張色彩,因此在初期百余年更類似于一個海外洲的聯(lián)盟組織。
〔不要以為周朝的分封制是前人愚蠢沒有想到郡縣制才創(chuàng)立出來的,任何制度都有其適用的時期。分封制其實一開始一點沒有賞賜的意思,正相反,武王將那些功臣親戚分封到當時無法控制的域外苦寒之地,給些許人馬便讓其自生自滅開發(fā),這樣才能更快散播華夏文化,更快發(fā)展?!场伴_國者”田乾
經(jīng)后世考證,田乾與代表大議侯們此間推出的新政并非一時興起空穴來風,而是田家數(shù)百年間總結的商業(yè)經(jīng)濟學經(jīng)驗,加之與王家的政治學精華相結合的結果。
————————
根據(jù)此前保存的造冊籍貫與地圖,議會派暫且劃分了南洋最高總督領、朝鮮總督領、天竺總督領、東昆侖總督領四大區(qū),后三區(qū)由代表大議侯之間競爭選出三人擔任總督,并下分數(shù)州。
很快議會派與南洋殖民地當?shù)毓俑〉寐?lián)系,并成功在呂宋扎根定都,而前往另外三處殖民地的船隊也正有驚無險的航行中。
得益于漢朝的殖民政策,各處殖民地僅有中下層管理機構,而并不存在上層結構,這為漢商共的權力交接提供了緩沖時間。
漢商共的宣傳同樣火力全開,在本土漢洲人看來,這海外似乎就成了蓬萊仙境一般。哪怕不如宣傳的那么高大上,也總比戰(zhàn)亂的故土好吧?于是源源不絕的有難民前來,更有甚者直接舉族遷徙,在帶來勞動力的同時還間接的獲取了一些船只與生產(chǎn)資料。
肅慎總督國的加入是意外之喜,但也是一個未曾預料的變數(shù)。田乾知道,肅慎族不過是趁機獨立,為了謀求更多利益才改了首領名號為總督,并一定程度的學習了議會制度。
漢商共害怕肅慎一翻臉吞并了朝鮮總督領,而他們也需要肅慎土地上豐富的資源與彪悍的雇傭兵,因此不好薄了肅慎的面子。更何況如果以后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又該怎么辦呢?
經(jīng)過討論,漢商共議會給出了一個適宜的方案,即加盟國體制。
漢商共中央無權干涉加盟國的國家內(nèi)政與主權,但有權一定量調度加盟國的軍事力量與經(jīng)濟力量。加盟國有自愿加入或自愿中止加盟的權利,有同外國發(fā)生關系、同外國締結條約等國際事務權利。
總而言之,加盟國具有主權國家的自由,在漢商共這個聯(lián)邦聯(lián)盟中能得到一定特惠利益,而漢商共也能從加盟國中汲取力量。
肅慎總督對此提案表示滿意,承諾提供肅慎所擁有的資源,雙方后續(xù)派遣專員商討詳細商務條例。
————————
前往另三區(qū)的船隊和代表大議侯先后發(fā)來賀信,信中稱權力交接順利云云。
朝鮮總督言稱,朝鮮地界礦產(chǎn)豐富,土壤較為肥沃,殖民歷史悠久發(fā)展程度較好,且北有肅慎作為屏障,可以立即與南洋總督領進行往來。且朝鮮與漢洲北土更近,宣傳機器也許可以更猛烈地開動了。
天竺總督言稱,原有天竺租界領由于天竺境內(nèi)列邦戰(zhàn)亂已然化為漢商共的實際永久領土,為漢商共省去了一大筆開銷。天竺列國諸商并不了解我們脫離本土的詳情,也不在乎這些事宜,我們之間依然正常貿(mào)易。過去漢朝國富民強殘留的威望為我們進一步謀求利益提供了很大助力,而境內(nèi)的異族民眾也對我們并無不滿。
東昆侖總督言稱,東昆侖地界順利接手,與羅馬同樣取得了聯(lián)系。他們對我們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依然以為我們還是那個強大的帝國,不過出了些亂子,所以十分慷慨的給予了我們故有利益,如塞里斯運河特惠權一類。同時據(jù)羅馬相關人員所言,似乎有由于戰(zhàn)亂被拖在歐羅巴境內(nèi)的漢商組建了互保的雇傭兵組織,目前正活躍在英倫地區(qū),也許我們可以和他們達成聯(lián)絡,甚至于構建出一個大不列顛總督領也未嘗可知。
田乾看著這些信很是愉悅,也各自回送了一封報告南洋總督領的信件。
他知道,盡管這些信件言辭還有些謙遜,還有些上表請中央批準的意味,但實際上只是習慣使然罷了。這些信中說的“也許”“大概”,那些總督估計早就去做了。中央根本沒有對他們發(fā)號施令的權力,只能提出議案,接不接受還是他們當?shù)氐氖隆?/p>
這也許對一個渴求權力的傳統(tǒng)封建帝王是可悲的事,但田乾卻不這么想。開玩笑,這套地方高度自治的政治體制就是他親自制定的,他會不清楚其中利弊?
南國精神的進一步發(fā)展,民族大義,高于邦國。
〔廢舊立新,當日始耶!〕——“開國者”田乾
————————
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漢商共各地平穩(wěn)進入了發(fā)展期,漢商們也正積極地在各總督領之間開辟新商線,地圖一次次更迭換代不斷細化,為漢商共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益。
不要輕視一張準確地圖的價值,經(jīng)后世考證,古羅馬帝國之所以不斷被蠻族入侵乃至衰落,正是因為沒有一張準確全貌地圖的緣故。倘若他們知曉北歐東歐,犁庭掃穴除惡務盡,誰生誰死仍未可知。
在此期間,田乾也一一為剩余的幾位代表大議侯安排了去處。
“東昆侖總督和游離在英倫三島的漢商雇傭兵取得聯(lián)系,讓他們在威爾士建立了轄區(qū)根據(jù)地。此地看來有不可預計的未來利益,那么就派一個代表大議侯過去拓土吧!”
——大不列顛總督領成立。
“東瀛的九州四國島是我漢商共領土,可卻只有幾個中層管理,我看東瀛的礦產(chǎn)不亞于肅慎,發(fā)展卻十分落后,不如派一個代表大議侯!”
——東瀛總督領成立。
“有冒險家從東昆侖海岸一路向南,航行了數(shù)月才出現(xiàn)轉角,據(jù)他們所言其上珍寶不可計數(shù)。這么大的地域,我認為可以任命兩個總督!”
——中南昆侖總督領成立,南昆侖總督領成立。
田乾對著愈發(fā)精細也愈發(fā)龐大的地圖畫線圈地,不亦樂乎。
嘛,總歸是劃分好了,之后的事都是當?shù)乜偠讲俎k,他只用治理好自己的南洋領便足夠。
————————
轉轉悠悠來到了207年,田乾和那些總督一樣年事已高,各州議會正緊鑼密鼓的選舉候選人。盡管田乾和各地總督多次商議,卻怎么也想不出一個完善適宜的繼承制度。子嗣繼承當然是不被允許的,可除此之外呢?
田乾怎么想也想不出來,只能學習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寡頭選舉,同時規(guī)范化議員品級,去除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前綴,直接規(guī)定了基本議員—議員—議侯(縣級)—大議侯(郡級)—代表大議侯(州級及總督)的晉升空間。
為了保證各家族各派系利益盡可能的公平公正與不出獨裁亂子,漢商共規(guī)定每縣郡州總督領的領導人八年一選,可連任,若領導人任期內(nèi)發(fā)生重大錯誤可進行彈劾。
最終,在人聲鼎沸其樂融融的議員集會中,年過七旬的“開國者”田乾面帶笑容地宣布退位,緩緩走下講臺。
〔時代終歸是年輕人的時代?!场伴_國者”田乾
后世認為,是時代的局限性束縛住了田乾。在科舉制成為現(xiàn)實、議會沒有改組改革成為黨派議會之前,所謂的議會也不過只是官僚門閥朝廷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罷了,因此田乾只能提出改良之后的寡頭選舉。但這種選舉制度已然有了新時代的雛形。
各大家族斡旋著總督之位,而寒族與小士族則團結在一起意圖爭得一州一縣之地。
事實上,南洋總督之位花落誰家?guī)缀跏羌榷ㄊ聦嵙?。田家之后自然是王家?zhí)政,無論是高山仰止的名望、富可敵國的財富還是甲兵興旺的軍事實力,王家不出頭沒人敢稱大。更何況王家在田乾執(zhí)政時把家族秘辛傾囊相授,田家更要投桃報李幫幫場子。
其他總督領也先后落下帷幕。鑒于漢商共如今還是開拓階段,蛋糕十分龐大,大家族們十分慷慨地讓出了許多利益用于緩解寒族小士族與他們之間的矛盾。諸如東瀛、中南昆侖、南昆侖之類新興的總督領都被讓給了寒族小士族。
肅慎作為加盟國,其繼承人制度當然不受漢商共管轄,大不列顛總督領由于其獨立性與特殊性,由當?shù)貪h商集團進行內(nèi)部選舉。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總督上任自然想做出些政績。漢商共這臺國家機器被注入了年輕人活力,轟鳴地向前迸發(fā)。
————————
經(jīng)歷多年經(jīng)營,大不列顛總督領客觀上已經(jīng)奪取了整個英倫三島的控制權。愛爾蘭島上仍是部落分治的局面,而這些大酋長都承認了大不列顛總督領的宗主權并向其進貢,而蘇格蘭則由漢商共與羅馬共治。
南非總督領沿著海岸不斷安營扎寨,最終抵達了那位冒險家口中所言的岬角。南非總督因其“處昆侖洲之終南”將其命名為終南角,并認為這里將來會發(fā)展成重要的貿(mào)易轉港,于是拍板定都在這里。
中南昆侖總督領在擴張地界的同時,還得知了意外之喜。與其他總督領進行貿(mào)易的中南昆侖船隊在開辟航線時發(fā)現(xiàn)了一座島嶼,而這座島嶼的面積粗略判斷竟有一個天竺總督領的大小。無論是從發(fā)現(xiàn)權方面還是從一開始劃分管轄地域,中南昆侖總督領都對這座島嶼有著不容置疑的管轄法理。中南昆侖總督在盛興下將其命名為隆運島,蘊含著對來往船只祝福與盼望總督領一直幸運的意味。
東瀛總督領通過威逼利誘狠狠震懾了瀛洲人,那些較遠的土著居然將漢人視作了神靈??嘈Σ坏弥?,東瀛總督意外發(fā)覺這還是一個鞏固統(tǒng)治的好辦法,于是在土著中大肆宣傳這種言論,并分化土著,以其漢化程度給予公民權利。東瀛總督一時風光無限,各路土著無不望風而降。
四大舊總督領在開發(fā)舊有土地的同時也不斷推進著自己的區(qū)界。
————————
最近從漢洲逃往海外的災民宗族少了很多,一方面是因為過了快四十年,想逃離故土的人早就走的差不多了,一方面也是因為漢洲諸侯對漢商共的警覺與防備。
諸侯之間的激烈兼并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式,地方政權相對穩(wěn)定。當他們準備發(fā)展時,卻發(fā)現(xiàn)人口比之戰(zhàn)前少的不正常,追查到原因后自然不會給漢商共什么好臉色。
人口紅利已經(jīng)吃干,漢洲與海外的技術代差也基本抹平,除了開拓新地這一永久而緩慢的方法外,漢商們還需要額外的利益。嘗到了加盟國與代理人體制帶來的甜頭,總督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和一個漢洲本地諸侯合作。北朝與內(nèi)陸不予考慮,越南北部接壤的諸侯容易引來禍患,曹家勢大且已經(jīng)和肅慎產(chǎn)生了矛盾,那么便只有一個諸侯可選了——吳齊的孫家。
經(jīng)濟讓利、外交溝通、虛張聲勢,漢商共將北方的曹操將要南下侵吳的消息半真半假的告知孫家,同時云里霧里說了一番漢商共的強盛,又列出在此基礎下十分合理的經(jīng)濟合作協(xié)議與軍事同盟提案。孫吳被唬的暈頭轉向,頓覺在條約上吃點虧也沒什么,很快就簽訂了協(xié)議,成為漢商共的加盟國。
————————
作為一個名義上保持中立姿態(tài)的國家,漢商共的商隊事實上隨處可見,而那些長期駐扎在諸侯國首都作為轉港的商隊更起到了一定仲裁維護地方治安和外交使團的機能。
這些漢商不會去主動探尋什么秘密,當官員談機要甚至平民侃大山時他們都會主動避嫌。
平日鄰里街坊出了沖突這些漢商也會進行調解,而由于他們深諳律法等等知識且商品物美價廉,民眾也樂于聽從他們的調解,客觀上這些漢商成為了一個跨宗族的族長。
從上到下,從官員到平民都對他們放下了戒心,漢商們卻更加恪守原則,卻不是他們?nèi)绾握薄?/p>
作為商人,他們怎么可能不會計算利益呢?只不過傳統(tǒng)常識中那些刺探情報的方式太過低效了。遮遮掩掩之下,匆匆忙忙之間,既會得罪人,得到的還可能是假情報,實在不值當。
真正的事是藏不住的,甚至不必捕捉風言風語,憑借商業(yè)圈子的消息流動與物資人員調動,加以統(tǒng)計分析,漢商便能將事計算的七七八八。
〔“這么說吧,哪怕只得到已知信息的十分之一,我也能明白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舉個例子,這座城的人員流動突然密集了起來,車馬頻繁運貨,甲士森嚴,隔壁幾座城的糧價突然有所上漲,加上鄰里街坊說有當兵的大兒二兒來探親……很顯然,是兵馬調動?!薄场兑笆窇蜓浴?/p>
憑借這些漢商,漢洲的一切事宜在漢商共眼里幾乎都是透明的。
不得不說,漢商共的諜報手段令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