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的獨特氣味:積聚的化學物質
新車內獨特氣味的來源,從軟硬塑料到粘合劑、紡織品和泡沫,用在汽車上的材料都包含化學物質,它們會緩慢滲透到空氣中。
一項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環(huán)境毒理學家大衛(wèi)·沃爾茲說:“這些化學物質非常易揮發(fā),很容易從塑料和紡織品轉移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中?!?/p>
揮發(fā)性化合物會積聚在狹小的空間內,如汽車內部。
迄今為止,盡管許多研究都集中在室外空氣污染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對室內環(huán)境的影響,但這項研究指出,車內積聚的化學物質也令人擔憂。
該研究根據通勤者在車內度過的時間以及先前研究中在車內檢測到的5種化學物質的水平,評估已知致癌物的接觸時間的安全閾值。
研究人員估算出,通勤者每天接觸苯和甲醛,可能會在20分鐘后超過加利福尼亞衛(wèi)生當局認為安全或允許的水平。一個人上下班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
在橡膠和染料中發(fā)現了苯,在地毯和油漆中使用了甲醛,這兩種物質都被列入加州65號提案內冗長的致癌物清單。
也許不足為奇的是,在舊金山和交通極為擁擠的洛杉磯地區(qū),每天上班的人中有更高的機會(十分之一以上)接觸超過癌癥風險閾值的苯和甲醛。
研究人員說:“當然,風險程度取決于我們在車上停留的時間以及汽車內部揮發(fā)出的化合物數量。而后者取決于車輛的年齡和環(huán)境溫度?!?/p>
換句話說,某種物質被列為致癌物質并不意味著接觸它們就一定會導致健康問題——取決于人們所接觸的劑量以及其暴露頻率。
即使是已知的致癌物,在一定的閾值下也不太可能引起癌癥,限制接觸對降低相關風險大有幫助。
另外,通勤人員不良的健康后果(確實包括較高的癌癥發(fā)病率)可能主要源于缺乏運動、肥胖和通勤時間長而導致的睡眠不足,乃至上述原因的綜合。
但是,有些人別無選擇,必須每天駕車出行。研究人員說,為減少其暴露的風險,汽車制造業(yè)也可以做得更好,如替代苯和甲醛之類的化學物質,以減少危害性。
二人在論文中寫道:“由于長期通勤的人員已屬于脆弱人群,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來減輕接觸苯和甲醛的潛在癌癥風險。”
改善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網絡還可以豐富人們的出行選擇,同時在上下班途中增加一些鍛煉機會,并有助于緩解城市里交通擁堵的問題。
這一研究發(fā)表在《國際環(huán)境雜志》上。
https://www.sciencealert.com/a-20-minute-commute-puts-you-at-risk-of-unacceptably-high-levels-of-carcinogens
ps:我還挺喜歡那味的,沒想到是不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