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之翻譯辨誤1》

6.理想的好父親
原文:It’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原譯1:知道自己兒子的父親是好父親。
原譯2:知子莫如父。
《翻譯辨誤》這本書上說了這是一個常用句型,原譯之所以譯錯是因為誤解了這一句型的確切含義。但是書上并沒有歸納總結(jié)這一句型。
我查了一個這句諺語的來源,這句諺語來自莎士比亞的劇本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劇中的仆人Launcelot很多年沒有見到他的父親了。所以多年后再見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說自己的眼睛都快瞎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兒子回答:It’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這句話如果譯成“知子莫如父”,就很難理解,只能譯成:再明智的父親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兒子。

類似的句型還有:
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再長的胡同也會有拐彎的。(意為“否極泰來”。)
(書上還寫了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我再多寫,就不太好了。懂的都懂。)
這種句型的特點:
1)這是個強調(diào)句,被強調(diào)的部分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所以這個被強調(diào)的名詞短語前面常有不定冠詞。
2)被強調(diào)的名詞短語中有一個形容詞進行修飾。
3)這是一個普遍真理,所以都是一般現(xiàn)在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