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稱帝后,為何不尊奉生父,反而認(rèn)漢元帝為父親?
東漢建武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3年,光武帝劉秀下旨,尊奉西漢的漢宣帝為祖父,漢元帝為父親,并且在舉行祭祀活動時要親自祭拜。眾所周知,劉秀雖然出身西漢宗室,但卻與漢宣帝、漢元帝的血緣比較疏遠(yuǎn),那么他為何沒有尊奉自己的親爹,反而認(rèn)了兩個自己從未見過的人做祖父、父親呢?

一、光武帝的出身
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是漢景帝劉啟的后裔。在漢景帝的兒子中,有兩個人比較出名,一個是漢武帝劉徹,另一個是中山靖王劉勝。劉勝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有一百多個子嗣,后裔中還出現(xiàn)了劉備這樣的人物。而漢景帝還有一個兒子,此人就是劉秀這一脈的祖先、被封為長沙王的劉發(fā)!
根據(jù)漢武帝的推恩令,在長沙王劉發(fā)之后,他的長子劉庸繼承王位,其余的兒子都被封為列侯,其中有一個名叫劉買的被封為舂陵侯。劉買死后,舂陵侯的爵位由他的兒子劉熊渠,其他兒子則失去了爵位,其中有一個名叫劉外的,他做過郁林太守。劉外之子名叫劉回,而劉回的一個兒子名叫劉欽,劉秀就是劉欽的第三子。

二、中興與禮制
建武二年,劉秀下旨在洛陽建立宗廟,來供奉西漢的那些皇帝。第二年,劉秀再次下旨,在洛陽設(shè)立親廟,供奉“南頓君(指劉欽)以上至舂陵節(jié)侯(劉買)”。也就是說,劉秀既尊奉西漢的皇帝,又尊奉自己的先祖??墒莿⑿愕男袨?,遭到了儒家官員們的反對,因為他們看來這是不符合禮制,不過當(dāng)時天下尚未統(tǒng)一,所以沒有時間討論這個問題。
到了建武十九年,天下的戰(zhàn)事已經(jīng)結(jié)束,所以五官中郎將張純、太仆朱浮首先向光武帝提議除去親廟。在這些官員們看來,光武帝“實同創(chuàng)革,而名為中興,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意思是說,劉秀雖然實際上是開基創(chuàng)業(yè),但名義上卻舉著“中興漢室”的旗號,所以要尊奉西漢的皇帝,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廁尊,不合禮意”。

三、劉秀的妥協(xié)
這簡直就是明朝版的“大禮議“,可是劉秀沒有嘉靖帝那樣獨斷專行,而是將問題交給朝臣們討論。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最后提出了一個方案,他們認(rèn)為“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由于劉秀與漢成帝是平輩,所以他要尊奉漢元帝為父,并且親自祭拜,至于漢成帝后來的皇帝,則由有司負(fù)責(zé)。
為了照顧劉秀的感情,戴涉、竇融提出“別為南頓君(指劉欽)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jié)侯,群臣奉祠”。意思是說,同時為劉秀的父親設(shè)立皇考廟,同時祭祀那些沒有做過皇帝的先祖?zhèn)儯扇撼紓儊砑腊?。劉秀畢竟是在太學(xué)學(xué)習(xí)過的,對于儒家的禮制還是能夠遵循的,所以他最后采納了這個方案。
參考資料:1.《后漢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