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周天以及昆達利尼的誤區(qū)
78?問:關于道家任督脈和中脈的關系是?
答:其實道家用了一個感知的方式來描述同樣的能量運動,它仍然是你脊椎上升的一股能量。但是中脈到了頭部以后就打彎了,最后彎到的地方是第三只眼——眉心向內(nèi)大約一寸深的腦垂體的位置,然后熱的能量就變成涼的了,或者也可以上升是涼的、而到頂端就轉(zhuǎn)換成熱的能量開始灑下來。
道家把它形容成越過你的鵲橋——也就是舌抵上腭的位置,從那個位置下降,從人中、從嘴的兩邊開始向下漏下來,它是以感覺的方式。實際上那個能量是以更內(nèi)在的方式在你身體里面運行的,只是感覺上你會感覺在皮膚的表面也有一些能量的脈動、相對應的脈動,實際上從腦垂體向下降落的能量現(xiàn)象,并不是完全遵循一個規(guī)律的通道,腺體以神經(jīng)感應的方式在向全身的腺體釋放,你的腦垂體是全身腺體的司令,所以它并沒有一個特別規(guī)范性的通道。
那個下降到后來幾乎是沐浴式的,也許開始是點滴式的,但是越到后來越大。所以任督脈實際上是道家以他們的語言方式在形容同一個能量的運行模式。中國的古人是那么的聰明,所以他們是不可能不發(fā)現(xiàn)這個中脈的。幾乎所有古老的傳統(tǒng)都提到了脊椎——密宗的、印度教的、瑪雅的、印加文明里面的,都提到了脊椎,所以有什么理由說中國的古人會沒有發(fā)現(xiàn)它呢?
中國的古人是那么的智慧,所以肯定中國古人也早就發(fā)現(xiàn)了它,他們用另一種語言在描述它,由于描述的方式太傾向于感覺化了,所以它們到后來被認為是一個河車運行,小周天的通道,其實它就是脊椎能量運行的感覺化描繪,它是能量運動的一個反應。但在開始時,能量還沒有高度濃縮的前提下,那個運行不完全在中脈內(nèi)進行,而是在表面,隨著進展的深入,能量才開始越來越融入中脈中運行。所以,小周天的描述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在初期運行的一個狀態(tài)。
在上次周三問答活動里也提到道家對于河車運轉(zhuǎn)、對于小周天的一些描述,越到后來越被人為地復雜化了,它們被沒有必要地玄學化了。所以如果你要參考更加符合客觀事實的東西,那么你必須到瑜伽、到古老的印度典籍里面去尋找。但是你可以參考道家的一些東西,相互對照,這是對于古老文明、古老智慧的一個通用的方式,實際上可以參考全世界所有古老文明的東西,找到它們相應的點,這將對你產(chǎn)生很大的啟發(fā)。
要注意的是,周天的運行或昆達利尼的運行,不是用來養(yǎng)生的,相反,它實際上會打擾到你的固有系統(tǒng),并產(chǎn)生能量的消耗,所以是危險的,類似昆達里尼的這些東西最好不要自修,你很容易就會陷入困境。能量運動產(chǎn)生的身心疾病,醫(yī)院是無能為力的。
請參考此文:昆達里尼不是用來養(yǎng)生和治療的
摘自《夕陽問答》004? 夕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