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繼園臺七號》競逐金獅獎,我們采訪了動畫導演張鋼

2019-08-06 14:13 作者:三文娛  | 我要投稿

作者:mikoto

7月25日,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公布了入圍片單,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入圍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包括金獅獎、銀獅獎、組委會大獎在內的多個獎項,都只會在入選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中產生,《繼園臺七號》因而成為了影史首部競逐金獅獎的華語動畫電影。


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近十年來只有三部動畫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2008年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和2015年查理·考夫曼的《失?!?。而此次《繼園臺七號》的成功入圍,無疑是華語動畫電影的輝煌印證,同時,也是該影片繼7月24日入選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jié)特別展映單元之后,再次入圍世界知名電影節(jié)。


《繼園臺七號》改編自楊凡撰寫的短篇小說《青春夢里人》、《春風沉醉的夜晚》和《金屋淚》。講述了在1967年的香港時代背景下,一對由臺灣漂泊到香港的母女虞太太和美玲,她們和一位英語老師子明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故事。


在《繼園臺七號》中擔任動畫導演和動畫總監(jiān)制的,是有著十四年動畫從業(yè)經驗的張鋼導演。在此之前,張鋼導演曾在《魁拔一之十萬火急》和《魁拔二之大戰(zhàn)元泱界》、《魁拔三之戰(zhàn)神崛起》中擔任美術導演、聯合導演。

2017年,張鋼和楊劭靖聯合創(chuàng)辦了初心映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公司以IP原創(chuàng)為核心業(yè)務,定位為動畫IP聯合開發(fā)出品、動畫電影承制及運營的綜合平臺。


在《繼園臺七號》的電影項目中,初心映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聯合制作。

楊凡導演與張鋼導演的合照

作為一部二維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籌備時間超過七年,影片制作花費五年,匯聚了兩岸三地上百名藝術工作人員的心血,堪稱大成。從前幾日發(fā)布的預告中可以看到,《繼園臺七號》是一部風格非常獨特的動畫電影,其場景美術設計和人物動態(tài)繪畫都十分有特色。

三文娛有幸采訪到了張鋼導演,探討了這部影片背后的制作故事。

分鏡定劇照

Q:您之前的動畫作品大多是奇幻風格的,如《魁拔》系列。這一次制作現實題材,您認為兩者之間在制作上有什么區(qū)別?

A:這兩者的制作完全不一樣。因為《魁拔》是按照標準的熱血類動畫的制作方法,在分鏡、對白、效果的設計上,主要是以突出角色的pose和畫面視覺效果,展現畫面張力為主。制作《繼園臺七號》動畫時,由于楊凡導演是實拍片導演,所以在制作時用了很多相較于傳統(tǒng)動畫相對大膽的嘗試,比如說用一拍一來展現舒緩流暢的角色動作和細膩寫實的表情動畫等。



部分角色表情和形象的定稿

Q: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動畫場景的描繪非常講究,十分具有當時的年代感,請問對1967年香港的還原是如何做到的呢?動畫中的香港繼園臺是如何建構的?

A:首先楊凡導演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所以他腦海里有一個關于那個年代香港的印象,他根據印象找到大量照片參考,還有紀錄片,把那時香港的街巷、廣告牌、汽車上的廣告和那時種植的植物相關資料給我們提供參考。比方說影片中出現的木棉花,它幾月份開,開花時飄下的棉絮是什么樣子,我們都找了視頻和照片參考。根據這些細節(jié),我們一點點拼合出導演心中的香港。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非寫實的東西,比如說楊凡導演印象里香港的60年代就是石檀香、廣告牌、木棉花和到處飄著的木棉絮,人們生活緩慢又友好,香港整體十分的華麗。動畫對于年代感的細節(jié)非常考究,同時也會包含著楊凡導演對那個年代的想法。在寫實的基礎上又要把印象抽象化,這也是動畫制作過程中的難點之一。全部寫實很簡單,但如何抓住那個年代香港的某種抽象感覺,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了。


Q:寫實類動畫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容易顯得平淡和程序化,因而也對分鏡、光影等有更高的要求,《繼園臺七號》在分鏡上有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A:影片定調風格上,我們會把每個場景制作成一張影片劇照,劇照中所有的光影效果、背景效果、角色效果都跟正片是一樣的。

劇照出來后,會拿給楊凡導演看,出來的效果是否是他心中所想。楊凡導演會根據劇照提出他的意見,在劇照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動畫組和美術組會根據確定的劇照表達制作成片。這就是我們的整個的制作工藝流程。這部影片風格特點明顯,不同場次表現形式跨度較大,所以若想做到不同中同,同也不同,也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角色動作表演上,我們這個片子與傳統(tǒng)動畫最為不同的地方,就是大量了使用一拍一這種表現方式,即一秒鐘畫24張,動畫作品一般會采用的是1秒鐘12張,即一拍二,有的日本動畫是1秒鐘畫8張,叫一拍三。

由于這部影片中角色寫實,情緒表達上細膩內斂,因此需要動作表演特別緩慢流暢,讓觀眾感受到那個可以慢慢流逝的舊時光特有的溫暖愜意。這在動畫表演上很特別,很有楊凡導演的風格,但只有一拍一才能達到,所以這是一個特別難的難點。

另外在鏡頭設計上,有很些大幅的推拉鏡,例如妙玉思春的那場戲,鏡頭從正在思春中的妙玉全身推到她的瞳孔,此時妙玉睜眼,眼中出現一條蛇向她襲來。因為一旦進行大幅度的推拉搖移,畫幅就會變得很大,動畫師在制作過程中就會很難控制,因為畫幅一大,線條就會很長,在幾張畫面同步播放時就會抖動。所以我們用“3+2”技術先確定一個標準線,再在上面畫一遍來確保畫面的穩(wěn)定性。


Q:《繼園臺七號》制作了花費了五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A:最大的困難是楊凡導演是實拍片導演,他對表演的要求是非動畫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技術研發(fā)和測試。比如說,片中的梅太太是一個曾經是一名京劇花旦演員,所以她的動作就很有特點,緩慢柔美而有舞臺張力,這對于動畫制作來說是很難達到的。

此外,楊凡導演對于整個片子口型的要求特別細膩,大部分動畫作品的口型只有5個標準口型,而這部動畫的口型不止需要像真人說話一樣,甚至有時還要加入元素重點。為此,楊凡導演會提前把配音演員的錄播視頻拿來給我們看,讓我們按照這種口型表演再藝術性地夸張出來。我們這部片子相比于傳統(tǒng)2D動畫的制作,特別是表演方面是進行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


五千萬制作成本精雕細刻

Q:我們注意到美術背景的畫風比較特別,聽說街景有用碳粉鉛筆在宣紙上繪畫,一般美術背景都是在普通的白紙上繪畫的,采用宣紙有何特別之處?

A:背景美術的設計工作是和臺北團隊一起制作完成,楊凡導演對美術的要求很高。設計磨合期,楊導提出嘗試寫實唯美的場景風格搭配二維平面化有銳度的角色設計。希望通過沒有光源陰影的角色風格,來表達出水墨畫中人物單線平涂的氣質,從而突出強烈視覺反差下整個畫面遞交出的戲劇性審美。

楊凡導演還希望把東西方所有好的審美元素有機結合,所以片子中有時會有盧梭的樹木,有時又會有張大千的潑墨,要融合這些元素,在制作的時候就需要找到一個特殊的質感,因此開發(fā)了新的繪景的工藝。

啟用宣紙,是因為楊凡導演的要求是整個美術要做到“似實非實”,比如樓不能是直的,景深也不是按照標準透視刻畫,但每一個場景的細節(jié)又很考究。因此我們在處理背景時,先用鉛筆在宣紙上畫一遍素描圖,然后在電腦上進行色彩處理,這樣出來的效果更加柔軟和有溫度。


由于場景透視的特殊性,導致寫實的人物在場景里走位和表演需要單獨匹配透視,這個對于動畫而言非常難,每一個鏡頭都需要找好一個度才行。

Q:從預告片和預告圖片可以看到,影片的光影效果非常細致,請問您和您的團隊是如何打造這部動畫電影的光影效果的?

A:我們的光影效果就像實拍一樣,我們會根據劇本,設計每一個鏡頭的視覺引導,再通過黑白對比,色彩設計,讓觀眾無障礙地接收到導演希望傳遞的信息。比如子明剛到梅太太家,梅太太是一個唱京劇的藝術家,家里的光影比較昏暗,子明剛進去時就覺得他們家比較神秘,再從子明視角投遞給觀眾,這就營造出一個神秘的氣氛。


而在和平碑下的場景,夕陽下的場景是兩人戀愛的高潮戲,這時暖光就更強。根據劇情不同的需要,我們會設計不同的氣氛所需要的不同光效。


Q:這部作品相對于您之前制作的動畫作品,在技術層面上有什么突破嗎?

A:我覺得這部動畫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這種寫實文藝風格在原來的動畫片里是很少見的。

這部動畫作品造型寫實,動作幅度小且但細膩,大量一秒24張的繪制,即使是在日本,比方說《攻殼機動隊》這樣的經典寫實動畫,通常也是一拍二、一拍三。龐大的繪制量對團隊來講是一個挑戰(zhàn),但是最終制作出來看,這個過程是一種全新的,非常棒的視覺體驗。

Q:有許多知名演員(如趙薇)等參與了《繼園臺七號》角色的配音,是否方便談一下配音演員選擇的幕后故事?

A:很多參加影片配音的演員都是楊導的好朋友,趙薇配女兒美玲,張艾嘉配媽媽虞太太,林德信配男主角子明,姚煒配梅太太,章小蕙配妙玉,馮德倫,張孝全,許鞍華,陳果,潘迪華,吳彥祖,蔣雯麗,田壯壯也都參與其中。當然,整個配音演員的選擇,也不是楊導剛開始就定好的,而是隨著影片逐漸成型才陸續(xù)確定的。

田壯壯配音的阿國

例如片中陪在梅太太身邊的一個枯瘦老仆人-阿國,他的精氣仿佛都被梅太太吸沒了,所以是一個陰郁的聲音會比較好,楊導覺得這個角色找田壯壯導演配音會很有意思,所以就聯系了田壯壯導演。沒想到田壯壯導演沙啞低沉的嗓音又帶著一點詼諧的語氣,配出來的效果特別好,結果我們又根據田壯壯導演的聲音反過來給阿國加了很多戲,在畫面與聲音相互作用下,角色變得特別豐滿。

作為一個動畫片,有這么多專業(yè)影視演員來配音,也是一件特別很難得的事情。


Q:預告片中,時而舒緩時而激烈的背景音樂很好地表現了影片的氛圍,開門、拉繩臺燈開燈的聲音的表現也很有真實感,請問音樂和音響是如何制作的呢?

A:整個的聲音制作是在香港的邵氏。導演希望突出老香港的質感。

例如汽笛聲、門鈴聲、街道的群雜聲,甚至鞋子走在石板路上的聲音都要有年代感。在聲音細節(jié)的處理上也體現了角色的性格,就像梅太太她雖然是唱京劇的,卻是一個很時髦的人,所以她家的門鈴是當年比較新潮的“叮咚”聲;而虞太太性格比較保守,所以她的門鈴聲是“滋滋”聲,通過這些聲音將二人的性格體現出來。

電影中梅太太家中播放的《貴妃醉酒》的背景音樂,還專門請了北京的馬玉琪老先生唱了一段。

音樂部分最特別的是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首饒舌歌曲《南十字星》,以三人對話的方式唱出了媽媽,女兒和子明的心聲,在這部懷舊的文藝片中顯得十分新穎。

Q:影片整體的制作非常精細,具體的成本是多少呢?

A:影片單制作成本大概為五千萬人民幣,在各方面也都是追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3+2”的制作方式

Q:從影片介紹中可以看到,《繼園臺七號》在人物動態(tài)繪畫中采用了3D輔助2D的做法,先以3D格式在電腦中完成,再以2D動畫手繪,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方法呢?

A:這是我們公司最主要的技術優(yōu)勢,即“3+2”的動畫制作方式。3D直接轉2D渲染出來的效果會顯得有些生硬,很多角度上缺少線條的變化和疏密對比,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做出了改進:在3D轉2D的過程中,我們借助傳統(tǒng)手繪作畫工藝,使得整個畫面有藝術的歸納。

我們之所以采用這個方式(“3+2”動畫制作方式),是因為這部動畫電影的表演和實拍電影的表演類似,一些場景需要先讓演員演一遍,導演可能臨時增加或修改人物的動作。如果按照傳統(tǒng)動畫的制作方式,全部畫出來之后再去改,這樣成本很高效率很低,所以我們先做一個完全一樣的3D素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材質渲染,再用二維動畫工藝在此基礎上刻畫和完善。


Q:相較于傳統(tǒng)的3D轉2D制作手法,“3+2”有哪些獨特的地方?

A:有四個主要的不同:

第一點是“3+2”需要根據我們的審美畫出標準的造型設計(二維),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三維建模。這個建模方式與傳統(tǒng)的建模方式是不同的,單從模型上看可能不舒服,但在渲染成品后看起來會很舒服。

第二點是我們的角色呈現要更加貼近手繪感,要在畫之初就考慮到常用角度渲染時的美觀。

第三點是渲染方式,采用燈光手繪結合,精準角色造型設計。

第四點是采用二維作畫工藝精雕細刻,根據每一個鏡頭動作指定的修改方案,重新繪制。用三維計算出諸如花紋,紐扣,鞋帶這樣非常工業(yè)化且不利于手繪的東西。作畫師專注于需要做藝術歸納的部分,例如微弱的表情變化,柔軟的飄動,或者不同質感服裝的褶皺表現。

Q:“3+2”制作方式有哪些優(yōu)勢?

A:這個技術是從《魁拔2》開始積累,直到今天的《繼園臺七號》,用十多年的時間迭代更新出來的一套工藝。

首先它的產出更加流暢,其次在layout階段它是所見即所得,這樣大大縮短了試錯的時間。舉個例子,傳統(tǒng)的2D,需要畫一兩周的東西,這個兩三天就能看到效果,做調整了。

它對于動畫制作整個前期、中期來說會是一個更快捷高效的方法,而不是要等畫出來看到效果了再進行修改,楊導曾經在臺灣時也做過實拍參考,但是發(fā)現降低了想象力。3D輔助打破了實拍的局限,還能夠保證二維作畫的寫實性,達到在虛實之間的自由調換。并且這個制作方式能夠滿足各種風格的片子,無論是熱血類還是文藝類,這都是一個可以工業(yè)化使用的體系,所以我認為是十分有價值的。

特點突出就會有受眾人群

Q:在當下國內動畫電影市場,大多數動畫作品都是選擇了魔幻、動作等題材,您認為像《繼園臺七號》這種情感類、時代類的動畫作品的優(yōu)勢在哪?

A:優(yōu)勢主要在于《繼園臺七號》氣質很突出,這點很重要。不同類型的電影應該有各自獨有的氣質特點,《繼園臺七號》是部文藝電影,藝術性就是它最大的標簽。我覺得對于一部電影來說,你得清楚你要什么,而不是什么元素都想加進去。把作品做出特點,自然就會有觀眾喜歡。


Q:《繼園臺七號》整體效果上是否達到了您的預期?您對影片有何期許?

A:達到了,在影片中有幾個技術上的瓶頸都克服了。而且整部作品非常感人,可以看出楊凡導演對香港的愛,對電影的愛以及對時間的愛。通過動畫而非實拍電影這種表現形式,完美詮釋了導演的初衷。我希望這部作品能夠讓更多的觀眾看到。

Q:注意到您最近出了一本繪本《梧桐》,請問為什么會想到跨界去創(chuàng)作繪本呢?

A:其實我們做動畫前期和畫繪本是一樣的,是要把很多概念圖在動畫制作之前一張張地畫出來,于是我索性就把這前期設計整理出來,打算做個繪本,也看看市場反饋。而此時剛好和蒲蒲蘭出版社的溝通中提到《梧桐》這個項目。所有關于大自然的題材都是我喜歡的,所以就順理成章地做了《梧桐》這個繪本。

《梧桐》繪本之后我還計劃出一本《多多歷險記》的繪本,講小刺猬歷險的故事,這個是一個兒童類的項目,一部給小朋友講博物學的作品,這種知識和趣味性結合的跨界內容,也是初心映畫公司的創(chuàng)作方向。

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繼園臺七號》競逐金獅獎,我們采訪了動畫導演張鋼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洞口县| 盐池县| 阿勒泰市| 中宁县| 宜春市| 沂源县| 潢川县| 涟源市| 商丘市| 秦皇岛市| 奇台县| 噶尔县| 广汉市| 抚远县| 平邑县| 南靖县| 鹤峰县| 怀宁县| 南丰县| 平度市| 漳平市| 安义县| 龙南县| 建始县| 临沧市| 绥棱县| 交城县| 平南县| 乌拉特中旗| 罗平县| 长兴县| 句容市| 杭锦旗| 巫溪县| 道真| 沭阳县| 昔阳县| 博爱县| 拉孜县| 文水县|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