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103:《波斯語課》
先不說劇情和人物如何,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場景塑造很美,如果不加入電影的主題,你很難想象這樣美好的場景意味著什么,一個落魄的男人,一條沒有終點的鐵軌以及周圍絢爛的植物背景,該說不說,確實迷人。
?
回到電影劇情,縱觀全片,我是很難想象男主的故事和他大腦里所留存的名字,如果不是因為電影開頭就說了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這樣的劇情無論從構想還是實際出發(fā),都是罕見。電影最后由男主口述的每一個名字都是歷史的受害者,而他們死的原因也是令人惋惜。在最黑暗的時期,能有人用不可思議的意志和記憶將受害者最后的姓名傳遞出來,也是對死者最后的尊重。
?

電影中更喜歡用場景和顏色去渲染恐怖,電影中很少見血,部分的血只是為了讓故事中的壓抑找到一個小小的宣泄點,這樣的設計在反戰(zhàn)電影中也不是很少見,就像《美麗人生》中國的那樣,但死亡是二戰(zhàn)時期不可避免的主題,這點過度弱化的話,二戰(zhàn)時期的題材故事就顯得蒼白無力。
?
關于電影的劇情在我看來就是不可思議的存在,整體的故事講述也是挺流暢的,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我在看完全片之后,對電影故事發(fā)生地的場景構想始終不到位。因為男主的逃跑看似跑了很遠,但在車輛和獵犬的追捕之下,感覺就沒跑多遠。后面的農(nóng)場和集中營之間的距離,也是難以估量。最后的話自然是‘主廚’在逃跑時的路線,明明對面是美軍逼近,但他卻能回到民用機場,真是讓我的困惑掉入了無底洞。
?

說完劇情,人物的選擇和塑造也是頗有趣味。就像劇情里說到的那樣,電影省略了人性上的邪惡,用環(huán)境來控制觀眾緊張的神經(jīng),在人物上面也不過如此。開頭的槍殺并非是士兵的邪惡天性,更多的還是軍人的職責。后面出現(xiàn)的納粹軍官,也沒有《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那樣嗜血成性,在他們身上散發(fā)著的是盲目的自大。作為男二的‘主廚’,他的暴怒來自于對內(nèi)心的壓抑,他本來就討厭戰(zhàn)爭,但他所處的時代逼迫他往不得已的方面前行,最后逃跑時的他,才是他真正的面貌。
?

至于我們的男主,他的原型來自于現(xiàn)實,盡管他的真實性一直都是‘可疑的’,但在現(xiàn)實面前,我選擇相信現(xiàn)實和人類的無限可能性。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他心理上的變化與他的成長,開始時的膽怯讓他惶惶不可終日,但當真正認清現(xiàn)實之后,他在作出他的反抗。他也明白自己的弱小,因此他選擇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去反抗,死亡似乎是一種結局,但他也早已接受了這種未來,這種莫名的勇敢似乎也在冥冥之中保護著他,讓他存活了下來,歷史得以重現(xiàn),記憶永不消亡。
?
這部電影只是二戰(zhàn)時期的一個故事,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在崇尚和平的今天,我很高興能看到過去殘缺的歷史,也希望更多的反戰(zhàn)電影能被拍攝出來,讓我們生活在新時代的庇護之下也能不斷反思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