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典樂 銀霖溟濛 撰
若是要給出一個古典音樂發(fā)展的確切時間,就好比確定世界是從何誕生的這種問題讓人找不到適合的答案。人們假定公元1000年為西方音樂誕生的起點,在那個時候,旋律與樂器組合的概念便在他們的腦海浮現(xiàn),而在這其中,教會的作用不可或缺。
?
旋律成型之后,歐洲的宮廷藝術(shù)家們就一同發(fā)掘出了協(xié)奏曲這種音樂表達形式,這也是當(dāng)時的主流,協(xié)奏曲被作曲家拆分成幾個鮮明的部分,這些便被他們稱為樂章。
?
純粹而又精致的古典浪潮之后,又興起了浪漫古典的流派。詩歌被巧妙地加入到了古典樂中。音樂就此有了敘事的作用。
?
緊接著,新的形式誕生了,如練習(xí)曲和變奏曲的出現(xiàn),使古典更具表現(xiàn)力。12個音階與和聲技巧也被廣泛運用了起來,鋼琴更是在古典音樂里被冠以“王子”的地位。
最后,則是20世紀的古典樂。相比之前的古典樂,這一時期的音樂形式得到了極大的放松。特別是旋律上再也不是單一性的了,變得更加多元了起來。鋼琴仍然在被演奏者們不斷使用著。
古典音樂之所以在現(xiàn)代社會沒落下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流行音樂的興起。因為聽流行音樂比起古典音樂更容易接納,更容易在其中有所收獲。而古典音樂少則持續(xù)20分鐘,多則會長達一小時乃至更久,因此流行音樂更加親民且高收益,就像是每一口吃了都會帶著甜味的冰淇淋和巧克力。
?
此外,古典音樂遭冷眼也有其社會性的原因。“普通人”(那些只會單一感受音樂,對音樂沒有半點包容的人)覺得他們不適合去聽,很大層面上是他們覺得古典音樂骨子里帶著“傲慢”的氣概,于是在潛移默化之下便選擇生理上地排斥這種音樂元素,甚至?xí)X得兩者兼得是自相矛盾的,這是對他們音樂根基的背叛,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
那么,古典音樂在現(xiàn)代就真的已經(jīng)漸漸地被世人遺忘了嗎?答案其實是恰恰相反的,它不僅沒有被遺忘,還成為了許多知名音樂家的必修課,許多人創(chuàng)作音樂時都會從中汲取靈感,并表示聆聽古典音樂有著各式各樣的好處,古典音樂是所有音樂啟蒙般的存在。舉個例子,像巴赫寫的A小調(diào)第20號前奏曲和賦格曲就被藝人用更為現(xiàn)代的方式排列組合了起來。后來,這首曲子就被冠以了“第一首爵士樂”的名號。
再說地深刻些,其實今天的許多藝術(shù)家在音樂上的旅途都是與古典音樂分不開的。藝人中很大一部分小時候都至少演奏過一種古典樂器(如鋼琴或小提琴)。既然要演奏音樂,就得先認得音符,而若是從古典音樂入手,不論是哪一層面,一定都會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