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的“格局”,不僅打了趙又廷的臉,也打了《中餐廳》的臉
說到治愈慢綜,相信很多觀眾一下子就能想到芒果的《向往的生活》和《中餐廳》。
這兩檔綜藝節(jié)目都是播出了七季了,每年都是《向往的生活》收官的時候接檔《中餐廳》。
實話實說,每年能有這樣的兩檔綜藝陪伴大家,真的是非常幸福的。
不過,今年有點例外,那就是《向往的生活》成了最后一季,宣布停播之后什么時候重啟可以說是成了一個謎。
雖說在這一季剛開始的時候何炅和黃磊就已經(jīng)宣布了這個結(jié)果,而且一整季也沒有太多的悲傷,但節(jié)目收官之后觀眾的心里回想起來還是有些遺憾的。
為了能讓觀眾的心里趕快從《向往的生活》停播的憂傷中抽出來,芒果直接把這一季的《中餐廳》提前了。
在《向往的生活》還有兩期才收官的時候,《中餐廳》就已經(jīng)高調(diào)上線了。
看得出來,芒果是絕對不允許那些忠實觀眾流失的。

這些年來,《中餐廳》的口碑其實并不好,甚至可以說是一季更比一季差。
尤其是第五季和第六季的時候,口碑可以說是跌入了谷底。
要是把前六季的節(jié)目放在一起對比分析的話,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
在國外錄制的幾季和國內(nèi)錄制的幾季口碑呈現(xiàn)出兩極分化的狀態(tài)。
這不是巧合,錄制地點可以說是決定口碑好壞的關(guān)鍵。
在國外錄制的時候,這些明星是沒有太多優(yōu)勢的,因為外國人并不認識他們是誰,更不知道他們是明星。
當(dāng)明星沒有了光環(huán)之后,他們就成了不能刷臉的普通人。
當(dāng)他們變成普通人之后,《中餐廳》就會讓人看得更加真實。
相比之下,在國內(nèi)錄制的話,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去吃飯的顧客也都是慕名而去的,甚至有些是節(jié)目組安排好的。
一旦明星可以刷臉之后,他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當(dāng)包容太多之后就會讓人看得很尷尬,畢竟這是營業(yè)的餐廳,并不是搞慈善。
這一季的《中餐廳》又開啟了國外錄制模式,這次去到的國家是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
對于觀眾來說,只有到國外錄制才是真正的《中餐廳》,因為宣傳和推廣中國的美食文化這個主題才能點題。
試想一下,在國內(nèi)推廣中國美食,那有什么推廣的呢?
對咱們自己人來說,那充其量就是讓你吃了一下明星做的菜,換了個地方追了一個星。
為了能讓這一季的節(jié)目能再創(chuàng)輝煌,節(jié)目組在嘉賓陣容方面也是下了一定功夫的。
這一季除了鐵打的店長黃曉明之外,還邀請了上一季陪伴黃曉明的好兄弟尹正。
除了兩位之外,這次還請回了林述巍林大廚,這對觀眾來說絕對是一個大驚喜。
別看林述巍只是一個素人,但他對美食的那種尊重是讓大家敬佩的。
有林述巍在的《中餐廳》,那才配稱之為推廣中華美食,因為他對美食是真愛。
除了這三位老朋友之外,這次還請到了趙又廷、岳云鵬、沈夢辰、許光漢、林允、程瀟六位新朋友。
新老嘉賓加在一起之后,這一季一共有九位常駐嘉賓。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一季要請這么多人呢?這么多人又怎么安排呢?
在這一季的節(jié)目中,九位嘉賓分為兩組進行比賽。
說的簡單一點,那就是一家餐廳有兩個檔口,而且彼此是競爭關(guān)系。
在節(jié)目一開始的時候,黃曉明和趙又廷兩位年紀大一點的被指定為兩位店長。
在一番選人之下,黃曉明隊有尹正、許光漢、程瀟。
趙又廷隊則有岳云鵬、沈夢辰、林允、林述巍。
正常來說,哪一隊有林述巍哪一隊就能獲勝,這是毋庸置疑的。
即便趙又廷隊搶到了林述巍,但他還是非常擔(dān)心會輸,所以凡事都想的非常周到。
不管是從菜品定價還是人員分配上,每一項都是從兩隊的比賽為出發(fā)點的。
實話實說,趙又廷想贏并沒有什么錯,畢竟有比賽就要有競爭意識。
不過,聽完尹正說的話之后,我真的覺得趙又廷的格局有點小了。
尹正的“格局”,不僅打了趙又廷的臉,也打了《中餐廳》的臉。
為了能緩解前廳的壓力,為了能公平競爭,趙又廷想讓黃曉明隊也出一個人在前廳當(dāng)服務(wù)員。
對于黃曉明隊來說,他們其實是并沒有這個人選的。
一方面,黃曉明隊本來就比趙又廷隊少一個人。
另一方面,趙又廷隊有林述巍和岳云鵬兩個人,后廚已經(jīng)足夠,都是專業(yè)級別的,甚至可以說兩個人就比黃曉明整隊加起來要強。
在黃曉明店長忙于做菜根本抽不開身去和趙又廷隊長對接的時候,趙又廷隊長找到了尹正來聊這件事。
在談判的時候,趙又廷說“一桌等于是兩邊同時來負責(zé),所以有一邊拖累另外一邊,到最后都是大家一起的責(zé)任”。
聽了趙又廷的話之后,尹正說“為什么會拖累呢?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少了,我認為我們是共同服務(wù)于一家餐廳,只不過是后來需要算算賬而已”。
緊接著趙又廷又說“理想中是這樣,但如果讓我推的話我肯定推我的菜”。
原本想著尹正會反駁,誰成想他卻說“那無所謂啊!我說真的,我就是會全推,把決定權(quán)留給客人,我發(fā)誓我絕對可以做到,如果我在前臺我招呼客人的話,我肯定會把每個菜都介紹到最好,哥,我覺得你壓力不要太大”。
整個聊天過程聽下來之后,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尹正的真誠和格局。
說實話,要是讓尹正去前臺的話我相信他肯定會這么做的。
對于尹正來說,他是參加過上一季的,而且在節(jié)目中的表現(xiàn)非常好,任勞任怨的。
這次《中餐廳》來到了國外,雖說表面分為兩個隊,但大家代表的都是中餐廳。
這檔節(jié)目的宗旨就是要推廣中國美食文化,至于分隊競爭,只是一個給節(jié)目制造看點的模式罷了。
尹正的格局非常大,他比趙又廷要看得更通透,他知道這檔節(jié)目是做什么的,他更知道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
尹正的大格局打了趙又廷的臉,比起尹正來說,趙又廷的格局真的太小了,腦子里裝的不是推廣美食文化,而是隊伍的輸贏和贏了之后可以休息的獎勵。
同時,尹正的大格局也打了節(jié)目組的臉。
其實《中餐廳》完全不需要靠這種分隊競爭的方式來博看點,只要節(jié)目組能做到真實就足夠能成為爆款了。
在之前的節(jié)目中,大家是能看出節(jié)目組安排顧客的痕跡的,這次來到了國外,只要節(jié)目組不安排劇本,嘉賓自然也是刷不了臉的。
當(dāng)顧客只把中餐廳當(dāng)成一家普通餐廳的話,那顧客和餐廳之間的矛盾自然就會產(chǎn)生,菜品好壞也會有很真實客觀的評價。
比起分隊競爭來說,觀眾更想看到的是真實的經(jīng)營狀態(tài)。
分隊競爭雖然能剪出很多的看點,但稍微不注意就會讓外國人看笑話。
試想一下,兩隊要是為了推自己的菜而互相吐槽或者是使壞,那豈不是丟人丟到國外了嗎?
我覺得尹正的想法就非常好,大家就應(yīng)該不分你我共同經(jīng)營好這家餐廳。
至于節(jié)目組制定的分隊競爭,大家只需要走一個形式就好了,這樣對誰都好。
通過這期的節(jié)目,我真的是對尹正刮目相看了,原本以為他只是一個吃貨,只是一個逗比,沒想到他居然能活得這么通透,真的是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