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人與劇中人 ——讀《沉香屑》有感
一爐香,一故事。
天真少女訪姑家,
明知虎穴仍入樓,
甘愿委身風流子,
為愛愿當交際花。
這部中篇小說自發(fā)表以來便蜚聲文壇。該篇小說描寫刻畫極為細膩,有著鮮明的作者個性。傳言他的這部作品被改編為上世紀的《儂本多情》電視劇,現(xiàn)又被搬上電影熒幕,不出意外2021年便能在大熒幕上看到了,而作為這部電影里的女主角葛薇龍扮演者馬思純卻在讀完這本小說后留下那么一段感想: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她的這一番話引起很多爭議。
在我看來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自然每個人閱覽完這部小說的感想也自會不同,閱讀這本小說可以結(jié)合其作者的寫作時代背景來看,也可以結(jié)合作者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從小說回過神來以后又可以思考一番,在這里得到的收獲又是什么?
或許寫下這個故事的人,不曾想自己也差點成了劇中人。這部小說里的女主角葛薇龍還是有一些作者的影子在里面的。1943年5月張愛玲寫下了這篇小說,同年年底,他遇見了他的喬琪喬:胡蘭成??v使知道他是個風流浪子品行敗壞不檢點,她還是無法自拔地愛上了才華橫溢的他。同樣是一個姑娘從上海跑到香港生活的故事。同樣曾三更半夜偷偷在姑姑家約會,不得不說極為巧合,不知是情人的游戲按了書中的戲碼走位,還是一切都是上天精心的安排,寫書人亦成戲中人。
她在贈胡蘭成的照片后面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也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朵花來。”能信手寫下這樣通透愛情觀念的人卻也不可避免的沉淪在感情里。一個作家在寫小說的時候,有時候也是在寫自己,他會把自己帶入一個角色,用這個角色的視角去觀察周遭的事物。她字里行間落筆那般認真,周遭的事物形態(tài)都被言語描繪出來,真好似紙上放一場電影。讀罷小說便能窺得作者的感情觀了,她愛一個人或許愛得太卑微,或是無論是誰,當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便覺得自己哪都不夠好從心底發(fā)出幾許自卑感呢?或許只有經(jīng)歷過這般刻骨銘心感情的人,才能讀懂這沉香屑里的少女心事。
那個年代,多的是兵荒馬亂,就連看似繁榮的香港背后也盡是虛無與迷茫。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那是個怎樣的時代?讀完大學能找到的工作所得微薄的薪水也僅能維持生計。書中的女主角如果沒有張愛玲這般的才華,能靠著什么留下去呢?一般女子哪有這樣天生的才華,哪有這樣的人生閱歷,僅靠著一身好皮囊,在這個聲色犬馬的社會中尋口飯吃。那個時代哪有那么容易能夠體面的活著。茍延殘喘,茍且偷生,她好似得償所愿,不是最后不是幫姑姑弄人,就是幫丈夫弄錢。如果是生活的本質(zhì)是交易的話,也僅是她自愿的選擇。她在結(jié)尾自嘲自嘆,到底是這個時代的悲哀,還是她自己心里的歸宿需要呢?是的他很聰明,他很理智,他很清醒,但他寧愿這般沉淪清醒的活下去。剛開始有多躊躇與猶豫,多少次試圖離開這個地方,到了最后就有多堅決的決意用這種方式活到最后?!罢l家陌上少年,足風流,妾擬身嫁與,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男權(quán)社會下,她已經(jīng)不是清白身了,亦走不了回頭路。金錢換美色,美色換金錢。在這個時代里學會生存,也是她們看似體面一種生活方式罷了。葛薇龍和喬琪兩個人若是沒有感情,若是沒有利益糾葛,那就沒有在一起的必要。那個年代里女子的觀念哪能跟現(xiàn)在的女性一樣呢?她該是慶幸的,他選擇和她在一起而不是別人,就算不是唯一也是正房。他也該是慶幸的,他有了他她自不擔心生活的花銷,她也礙不著他出去風流玩耍??墒窃谖覀儸F(xiàn)代女性看來這一切都還是很悲哀的吧,就像這炷香到了最后都化成了灰一樣,留下殘余的一點香氣,告訴我們這便是屬于那個時代的一丁點氣息,來自香的嘆息。
“富貴皆幻影,男子俱薄情。
”寫這本書的人終究不是劇中的人,張愛玲對這個風流翩翩花公子雖然有過一段很深厚的感情,但看穿他的本性后還是毅然決然斬斷了情緣。一身才華的她還是幸運的,驚才絕艷的文筆讓她贏得了那個仍是男尊女卑時代經(jīng)濟獨立的機會,他后來接到她的信:我已經(jīng)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jīng)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qū)懶艁?,我亦是不看的了。她隨信附上三十萬元,那是《新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
在我眼里,比之于才華,比之于為追求耍手段所說的甜言蜜語,對方的人品才是重中之重。若不是張愛玲,誰愿去了解胡蘭成這樣的薄情漢呢?若不是葛薇龍真的愛上了喬琪,誰愿為這樣一場悲劇而嘆惋呢?應(yīng)當慶幸我們不在那個時代。歷史早已過去,這個時代的我們,能選擇的更多,學會自愛自重、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及時止損,便能更多避免這般的感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