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20日 大觀樓旬刊 本地風(fēng)光:餃面館的術(shù)語
作者:滇粹 「米線餌(饣夬)餛飩面,一年到頭天天見」,這是昆明吃方面的一個事實,而餃(昆明人叫餛飩為餃)面館的設(shè)備也再簡單沒有,因為這種館子里面多半只煮不炒,即或也帶賣點葷菜,不過是涼雞白片肉之類罷哪!反之賣炒菜的館子里(除了三牌坊附近的幾家外),又很少帶帶賣餃面,至于米線餌(饣夬)餃面可說是四位一體,隨時隨地都有,不過分擔(dān)于灘子與館子三種形式雖然不同,內(nèi)容可是一種。 別看他的組織是那樣的簡單,而他的專用術(shù)語卻相當(dāng)復(fù)雜,但聽一聽餃面攤上館里的跑堂叫個不停的花樣,就可想而知了。 江浙朋友不喜歡吃辣椒,但是每每交代過跑堂,而他依然會放上,這因為江浙口音本地人根本聽不慣,譬如「弗耍辣椒」這四個字,跑堂多半不能理會,你若換做「免紅」來說,即使是廣東朋友都可以「詞意俱達(dá)」,所謂習(xí)慣使然哪! 現(xiàn)在把常用的術(shù)語用對照式分別寫在后面,讀者可以盡量采用,必可得到「言簡意賅」的功效。 摻著(著,讀如遮)……餛飩和面(又叫餃面) 拴著……米線和餛飩(又叫米線餃) 搞著……餌(饣夬)和餛飩(餌(饣夬)餃) 后兩種非老昆明跑堂不懂。 紅……辣椒 青……蔥花或生韭菜 酸……醋 底……熟韭菜或豌豆尖 飄(又叫滑水)……油(減油叫扣飄,加油叫多滑水) 以上五種不要時可加「免」字(如免紅,免清)多要少要就叫多紅少紅……得哪。 大排……多煮 撈黃……少煮 吃鹵……不要湯(多湯叫湯寬,少湯叫扣湯) 口飄……淡些(咸些叫口重) 設(shè)若我們要和跑堂的同掌鍋的開玩笑,只須這樣的喊上三碗,他們就一定抓不開了。就是:“來一碗搞著,摻著吃鹵免紅多青少底,拴著撈黃免酸口飄多清水,搞著湯寬口重大排扣飄”,如果這樣:即使跑堂的強(qiáng)勉照樣喊上一遍,還不曉得掌鍋的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