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真實的上古恐懼
相信大家對我國的國寶大熊貓一定不陌生吧~胖嘟嘟,圓滾滾,毛茸茸,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簡直萌化人心,活像一個個米團子,超級治愈系,惹人喜愛,讓人直想rua它們一把,up也非常想與這些可耐的黑白團子親密接觸呢~(??ω??)??
可是你們知道嗎?如此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竟是上古恐懼!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大熊貓的確是
真實的上古恐懼!
雖然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大熊貓只吃竹子,性格也比較溫順,但是,大熊貓的咬合力極強,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大熊貓的咬合力高達1298.9N,略低于獅子的犬齒咬合力。大熊貓看似笨重,懶洋洋,但是,熊貓平時的爬行速度為每小時5-10公里,跑起來最快速度可達到每小時50公里,比人類奔跑的最高瞬時速度還要快。
最重要的是大熊貓應(yīng)該屬于食肉目熊科的一個亞種。并且大熊貓還有“食鐵獸”之稱,大熊貓可以食用并消化金屬。
明朝人曹學(xué)栓寫的一本叫《蜀中廣記》的書中,稱呼大熊貓為“猛氏獸”;西漢人司馬遷在《史記·五帝紀》記載了黃帝在與炎帝交戰(zhàn)時組織了一支猛獸大軍,其中就有大熊貓,司馬遷認為,大熊貓牙齒鋒利,嚼食銅鐵,當屬猛獸無疑;
漢朝著名王牌部隊細柳營的戰(zhàn)旗上就畫了一頭大熊貓,漢武帝劉徹還把大熊貓放養(yǎng)在縱橫300里的上林苑,以成功獵殺它為榮;
成都市新都四中某初中生,他在2000年偷翻進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被大熊貓撕咬致全身皮肉裂傷;四年后,北京又有一位大學(xué)生因跳入大熊貓運動場被咬傷腳和踝部;又三年,蘭州動物園的某位飼養(yǎng)員遭到大熊貓的撕咬,縫了100+針;又有兩年,北京某游客翻過柵欄給孩子撿玩具,雙腿被咬數(shù)十口,該游客表示,大熊貓200+斤,根本推不動……
上古時期,大熊貓是食肉的,但是在較晚期的進化中,它們丟失了一種叫T1R1的基因,從此便食肉無味了。 此外,大熊貓黑色的耳朵是為了嚇唬其他動物。
在古代,大熊貓被認為是兇猛的野獸,是人們的噩夢。據(jù)說,當時的人們甚至會在熊貓出沒的地方點燃火把,以驅(qū)趕這些可怕的生物。 隨著時間推移,大熊貓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了保護動物的代表,中國政府開始采取措施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和生存環(huán)境,同時也加強了對非法獵殺和販賣大熊貓的打擊力度。 如今,大熊貓成為了人們心中可愛的形象,但我們?nèi)匀粦?yīng)該記住,大熊貓曾是人類的恐懼之源,是我們對自然界的無知和恐懼所造成的誤解。只有通過了解和保護,我們才能真正欣賞和珍惜這些可愛的生物。
我們欣賞大自然,但我們絕不破壞大自然,大自然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yīng)該攜手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