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答疑】中央民族大學古代文學專業(yè)學姐答疑精選匯總

本月備考目標與規(guī)劃
專業(yè)課課本:第一輪。仔仔細細地看一輪,不要直接看筆記,看課本,把握住那些重點的作家作品。重點作家作品像魯迅、紅樓夢,這兩個基本上每次都要考的,要對文學史的整個輪廓有一個基本的把握,還有就是對古漢和獻漢要做到重點知識的了解,暫時可以不用背誦,因為古漢和現(xiàn)漢考的就是記憶力,現(xiàn)在背誦后期可能會忘記,所以不用著急背誦,十月份的時候在開始也不晚。
作品閱讀:四月份到八月底,這個時間段以作品為主,把重點的作家再讀一遍。本專業(yè)的同學需要再回顧一遍,跨專業(yè)的同學要多看幾遍,要對作品里的句子耳熟能詳。特別是紅樓夢,一定要非常認真、非常仔細、非常熟悉的閱讀和理解。
比如之前考紅樓夢第九回的內容,不給原文,然后直接說明情節(jié)的作用,可以看出對紅樓夢的考察力度是加大的。這個作品的基本內容,如果有時間背到八十回。如果時間緊的話,那么可以專挑有關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回目來背誦。
背誦類
1、現(xiàn)代文學沒時間看文章和網(wǎng)課,直接背書上知識點可以嗎?
現(xiàn)代文學中最經(jīng)典的教材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先生編寫的。在看完課本的基礎上和作品的基礎上再去背誦,不然的話,可能欲速則不達。沒有理解就背書這是不行的。
歷年的真題不再考察課本知識點的簡單背誦。15年之前可能會考一下,比如:為什么說《吶喊》《彷徨》是“表現(xiàn)的深切”、“格式的特別”。這個在課本上是直接能找到答案的。但是近幾年,它不再這么考了。比如21年考的是請結合《邊城》談談沈從文對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理解,這種課本上沒有的就需要通過自己閱讀作品總結。還有22年考的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當中說過,寫彷徨的時候,他脫離了外國文學的一些影響,技巧更加圓熟了,但是他的熱情也下降了。他為什么這么說,然后請結合這句話,談談彷徨時期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他在課本上沒有直接的答案。只有我們把作品和文學史融會貫通了,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完整的屬于自己的理解。讀課本要結合著課本來讀作品,或者說結合著作品來讀課本。重點作品最好再讀一下相關的論文。
2、袁世碩古代文學作品選背自己認為耳熟能詳?shù)淖髌肪涂梢詥??有沒有哪些必備,學姐可以指出一些重點篇目嗎?
耳熟能詳?shù)淖髌肪涂梢裕热缯f像《雨霖鈴》、《聲聲慢》、還有《念奴嬌》,或是《南湘子》等。這些詞都可能會考默寫。默寫肯定是大家從初高中就耳熟能詳?shù)钠俊4蠹铱梢詤⒖贾袑W語文課本的必備篇目。
3、古代文學背的東西好多好多,真的是要每一個點都要復習嗎?
當然不需要每一個點都復習,每一個學校它都有自己側重的一個點。比如說民大,它基本上不會考國語。大家第一遍看課本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去勾畫一下,再九月份的時候,整理好需要背誦的東西,逐步的形成自己的筆記。挑重點來講就可以,比如說這個古代文學的重點是這些如何辨別,哪些是不是需要復習,可以看真題都考哪些。
把09年到22年考過的知識點,列一個匯總表,會非常清晰地看出來考的都是什么。當然沒出現(xiàn)過的,也不意味著不會考。像《詩經(jīng)》、《莊子》這些是會考的,而且還是重點反復考,漢樂府沒有考過,古詩十九首也沒有考過,但是古詩十九首在整個漢代是占一個比較重要地位。
漢賦是漢代文學的一個代表,但是要考漢賦的話是比較困難的,背起來非常長。不利于考默寫,或者是分析藝術形象,它大部分都是歌功頌德。在武帝時期產生歌頌太平,或是引用共情,思想性還是差一些?!稇?zhàn)國策》和《左傳》算重點,會在古代文學里面考到。古代文學里面會選一篇《戰(zhàn)國策》的文選,讓大家翻譯或者斷句。《戰(zhàn)國策》和《左傳》,屬于敘事文學,如果要考敘事文學,那么必然是考明清小說,因為小說才是真正的敘事文學,在唐宋以前,詩詞才是考察的一個重點,或者說詩詞文是考察一個重點,元明清考察的重點就是敘述文學了。魏晉和建安風骨毋庸置疑是一個大重點,建安文學在中國歷史文學史上是第二次的大繁盛。前一個時期是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還是一個思想上的證明。但是到了魏晉時期,就是一個文學上的繁盛了。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必然是一個考察的重點。
陶淵明、上古神話不算是重點,從來沒有考過。但是復習不能掠過去。上古神話,如果要考應該會考名詞解釋之類,比如一些耳熟能詳?shù)纳裨捴?,大家背一些原文就可以,再就是六朝和王孟,唐代和六朝是一個切不斷的水乳相容的關系,所以李白杜甫他們和建安六朝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文學史的貫通,大家一定要梳理好。李白杜甫他們的生平,需要看一下。再就是柳永,蘇軾他們開啟了宋代文學。宋代文學是一個理性主義,而唐代文學是一個浪漫主義,唐宋文學的區(qū)別就在這里。然后就是到了明清時期三國水滸西游金瓶和明清的三大戲劇。
必看重點:詩經(jīng)莊子、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建安風骨陶淵明、六朝王孟高岑、李白杜甫、劉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三國水滸、西游金瓶、明清三大戲劇、聊齋儒林外史紅樓夢
作品類
除了背古漢語翻譯之外,挑重點研究行嗎?
最好把文選通讀一遍,每篇都做一下全文翻譯,大綱中有要求的一些篇目,比如說左傳、戰(zhàn)國策還有漢書等,最好把就是文學上有的全部翻譯兩到三遍。給大家推薦一個App,叫做古文島。上面有古文的翻譯,大家可以照著這上面的去翻譯就可以,建議有時間的話,還是把一到四冊都通讀一遍好。
古代文學到底要研究到什么程度呢?
大家首先對作家的詩詞作品要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準備,大詩人的作品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準備,像李白、杜甫、柳永、蘇軾、辛棄疾等,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幾位詩人和詞人,他們的作品一定要有十多首的儲備。其次就是對文學史一個整體的脈絡,文學史的貫通,盛唐詩和魏晉南北朝的關系,然后就是文學理論。
近年來考的一些知識點都和西方文論有關系,比如說22年就考了一個在商品化形勢下如何認識文學的真善美,其實就是說一說文學是不是也可以商品化、是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好的文學作品、或者說文學作品是不是可以用來交換,用金錢交易。這種文學應該怎樣保持真善美,作者應該如何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線,會不會被商業(yè)化統(tǒng)治掉,會讓大家談一談這個問題。還有圖像化時代對文學語言的理解,這個圖像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浪潮,從做作品改編成漫畫、原著再改編成影視作品等。在文學界,文學語言是一種含蓄蘊藉的話語體系。如果改變成圖像這種直觀的,那么它的含蓄蘊藉是應該去掉還是保留,是不是應該為影視化讓步等,像這些問題有時候可以用西方文學理論來解釋。比如說如今人們的審美已經(jīng)同質化其實是一種審美暴力,商家強制性的把一些圖片、視頻輸入到人們的大腦當中。商業(yè)秉持著一個原則,就是可見可視化才能夠產生利潤。而這種是無需反饋的,或者說是取消了反饋。比如說我們在看led大屏幕投射出廣告的時候,我們不能與作者直接交流,我們只有單向度的接收,而沒有反向度的去批判。說有利也可以有弊也可以,只要言之有理,最重要的是有理論在這里支撐。《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朱立元這一版建議通讀一遍,當作一個參考教材。
其實從21年開始,民大考研的難度就開始有上升趨勢,全國的考研都是這樣,考研人數(shù)逐漸增多只能增加難度。07、09年的題比起22年的題目,完全不是在一個檔次上,水漲船高,但我們有應對的方法,就是多讀作品。有些詩詞鑒賞考得再廣再深,終究還是一個作品的理解,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無非小說、詩歌、散文,其中散文甚至都沒有什么太大的重點。小說、詩歌和戲劇。《雷雨》是一個重點作品,因為雷雨是一個說不完的一個主題。之前有過一篇文章,叫說不完的雷雨,大概就跟《吶喊》和《狂人日記》一樣,已經(jīng)成了一個永恒的主題。其實討論的就是人在非理性狀態(tài)的一個應接反應,或者說人類的一個整體悲劇?,F(xiàn)代文學比較多,這里就不多闡述了。記住不論考古代文學的還是現(xiàn)代文學,都需要看作品。
最后給大家一個建議,不用著急,現(xiàn)在背書還是早,九月份再背也不晚,最重要的是先把作品看明白,后面背的時候就背一些關鍵詞和關鍵句,能夠體現(xiàn)出文學底蘊的一些句子。每一句話盡量都有一個亮點,要能突出一個文學專業(yè)人士的亮點。